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福建】龙岩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0-03-09 交通设施 福建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龙岩市交通运输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五年。在龙岩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龙岩市交通运输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市域海西高速公路网基本完成,在全省山区市中第一个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普通国省干线等级结构稳步提升,基本实现通邻近设区市、县通市公路达二级及以上技术标准,全面实现了“镇镇有干线”;水运建设逐步推进,枢纽建设稳中有增,铁路建设取得突破,历史性跨入快铁时代,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至“十二五”末,龙岩市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和运输总量持续增长,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3950 公里,路网密度提高至 73.3 公里/百平方公里,交通运输发展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并重转变,对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一节 发展现状
通过“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龙岩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行业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有效地支撑了龙岩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一、交通运输 信息化 基础网络 建设 初见 成效 ,省市县三级信息化骨架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龙岩市交通运输局持续加强信息化基础硬件和网络配套设施的投入。
—— 硬件基础: :2014 年,交通综合大楼智能化建设完工,目前已建设中心机房 1 个,面积约 200 平米,配置标准机柜30 架,核心交换机 2 台、防火墙 2 台,服务器 19 台,精密空调 2 组,UPS 电源一套。2014 年,龙岩市作为试点城市之一,按照“省-市-县”三级平台构架,协助省厅完成龙岩市级应急指挥平台的部署。2015 年完成液晶拼接大屏显示器及配套设备、部分音频放大系统以及指挥中心场地等建设。2016 年 8 月又完成了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备采购和部署,并对平台功能进行进一步拓展延伸,将市级公交智能管理与服务平台与“12328”服务监督中心、总值班室、GPS 卫星定位同址,形成“五位一体”管理系统,便于信息共享、统一管理、协调指挥。其他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市属交通相关单位也相继投入资金,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新罗区建设了 20 平方米的机房;永定区、上杭县和武平县建设了 30 平方米的机房;龙洲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了 139 平方米的机房;市公共交通公司建设了 40 平方米的机房。
—— 网络配套 :十二五期间,龙岩市交通运输局与所属二级单位的专网建设率先完成。市局与福建省交通运输厅、龙岩市政府、各县交通运输局的电子政务网络也初步搭建完毕。网络线路和机房基础设施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顺利完成升级改造。政务外网、政务内网和互联网已经完全覆盖市局、所有县局和所属二级单位。
二、 交通安全监管及应急处置体系初步建立,行业监管和保障能力逐步提升 。公路、港航、道路运输、综合执法等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基本覆盖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运行监管、安全应急、决策分析、公共服务等业务,形成市县两级行业信息化应用体系。
—— 普通公路:十二五期间,我市在省公路局的支持下,建立了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龙岩市路网分中心,实现对各类交通信息资源的收集、集中监控和统一调度。建成了公路灾害、养护巡查信息等现场视频采集系统,实现对重点路段的动态监控;建成了路况评定系统,实现对普通公路路况质量的综合评定和网络化管理;建成了交通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公路水毁、阻断等交通灾害信息进行及时上报和汇总,有效提高了交通灾害管理水平。各类外场设备建设初具规模。至十二五末,全市已建成视频监控点 68 个,交通量自动观测站点 24 个,可变情报板14 块,实现公路基础设施、桥梁隧道和路面状况等公路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发布,提高了动态路况信息采集和服务能力。
—— 港航海事:十二五期间,在省海事局的统一安排下,地方海事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在全市各设区市、县各级地方海事机构全面部署推广应用。建设并投入应用船舶检验发证管理系统、船舶登记系统、事故调查统计分析系统。加快部分区县的海事“三化”建设,开展永定区、连城县地方海事处纳入全省海事“三化”建设试点。加快航运搜救系统基地建设步伐,全面完成搜救信息系统建设,开展永定区全面实施救助基地、趸船的试点建设,大力提升我市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能力。
—— 道路运输 :十二五期间,我市道路运政管理系统与省级道路运政管理系统启动平台数据对接,实现地区道路客运、道路货运、维修检测、驾驶培训、运输场站等多元化服务业务操作与省局监管的有效统一。通过完成全市 71 个 1~5级及简易级客运站出入口等关键区域的视频设备安装,实现客运站联网监控 100%覆盖。保持省局统一部署的营运车辆卫星定位安全服务系统运行稳定,满足营运车辆省市县三级监管及部省联网联控要求,十二五期间“两客一危”车辆接入率达到 82%。推进公交企业公交智能调度系统与省城市公交智能管理与服务平台进行数据对接,满足省厅对各地市公交车辆的实时监管。全面推广省局统一部署的驾驶培训学时管理系统,市、县运管部门及驾校四级驾培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实现与公安部门的业务协同,全面提升驾培机构和培训质量的动态监管能力。此外,龙岩市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为全市提供客运管理、货运管理、城运管理、维修管理、驾培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执法监督、质量信誉考核、查询统计等应用功能。2015 年建成龙岩市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服务有效性判定考核系统,实现入网车辆查询、运营商入网查询、车辆动态监管、有效性判定考核等应用功能。
——: 综合执法:至十二五末,已完成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建设,推进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办公效率;依托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统一建成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在全市交通执法机构全面推广应用,实现了行政处罚、决策分析、装备管理、档案管理电子化;初步完成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完成与 7 个大队和 8 个治超站的连接,完成 28 路视频监控的接入,实现对各个治超站的实时监管。
—— 政务服务:十二五期间,龙岩市交通运输局门户网站率先建设完成,实现信息公开、办事服务、公众出行、互动交流和专题专栏等功能。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12328)正式投入使用,实现高速公路 12122 统一话务接入服务,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监督和信息查询服务,打造龙岩市运输服务监督体系。与此同时,由市政府数字办公室统一牵头建设的全市行政单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龙岩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内部办公自动化。
三、现代物流服务 体系逐步 建成,枢纽集散功能不断增强。
全市物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成龙岩海西龙门物流园、长汀汀州物流园区等 2 个物流示范园。其中,龙岩海西龙门物流园集商贸、甩挂运输、仓储配送、包装配送、零担货运等功能为一体,积极发挥了物流园区的集散作用。在龙岩海西物流园的示范驱动下,全市再次启动一批重点储备物流园区建设,包括龙岩公路港、永定永城物流园、武平龙洲物流中心、长汀客家物流园、连城货运站等 8 个大型物流站场,基本形成市域骨干物流节点体系。物流园区依托龙岩市的产业和区位优势,结合现代物流信息化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区域内物流效率。
四、 交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公众 出行服务 能力 稳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龙岩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运输企业在公众出行信息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全市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投入运行,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售票联网覆盖率达到 100%。站务管理、票务管理等服务在客运企业、客运站、配客站等全面启用,运行效果良好。
——全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完成二期建设,实现了车辆智能调度、运营及服务质量管理、行车安全监控及数据统计分析智能化。
——全市公交一卡通推广取得显著成效,至十二五末,共发行了 20 万张一卡通实体卡。
——“掌上公交”APP 及公交电子站牌正式上线使用,为市民的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第二节 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龙岩市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然而与省内沿海城市相比,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仍有不小差距,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监管水平的进程亟待加速,主要表现在:
一 、信息化尚未全面铺开,网络基础 尚不牢固 。
从交通运输信息化普及应用层面看,全市交通信息化基础支撑还比较薄弱,相关单位的信息化应用尚未全面普及,企业信息化运营组织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县局单位尚未全面搭建专业的网络安全运行环境,存在信息传输安全隐患。
二 、 业务 系统 尚未 有效整合 , 数据资源 缺乏共享 。
龙岩市交通运输信息化系统建设总体呈现应急式、分隔式建设模式。已建系统大多依赖省级系统统一部署建设,基本按照单一业务线独立运行。相关科室及单位已建信息化系统缺乏互联互通,信息孤岛大量存在,数据资源无法充分共享。
三、物流 市场机制缺乏创新 , 监管方式相对落后 。
物流企业主要是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和运营,获得资本市场及专业运营企业支持的渠道尚未打通。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还处于打基础阶段,物流企业获取信息来源单一,分析利用信息能力不足,业务支撑能力、客户服务能力有限。各管理部门主要采取行政手段进行监管,运用行业信用体系、监管信息共享等现代化的监管方式及手段相对不足。
四 、公众信息服务产品不够丰富,难以满足公众出行需求。
现有公众信息服务应用基本由传统运输企业主导研发,产品功能单一,服务内容主要局限在自有业务范围内,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智能化、高效化获取综合交通信息服务的需求。公众出行应用品类不够丰富,动态数据整合力度有待提高。
五 、运维 机制相对滞后,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
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缺少必要的机制保障,项目资金投入缺乏延续性,项目维护管理缺少制度方面的保障;部门间业务协同、行业监管、信息服务等方面缺乏规范性流程,缺乏信息化建设维护的监督考核制度;市县两级单位缺少信息化专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支持,信息化工作延续和执行难以落实到位。
第二章 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力度加大,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各项政策叠加效应进一步显现,“新古田会议”后续效应持续显现,我市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三五”期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龙岩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为 交通 信息化建设提 供良好 机遇。 。交通运输部、省交通厅及龙岩市政府均十分重视交通信息化的发展。2016 年 4 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强调,要以国家信息化战略为引领,强化信息化顶层设计,实现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要结合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要大力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深化政府与企业间合作,共同打造交通信息服务产业新生态;要加强新技术应用,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2016 年 10 月,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在交通部《规划》的引领下,印发了《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围绕“四个交通、两个体系”的发展要求,推进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着力夯实行业数据基础,积极推进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和经济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大力推动行业应用协同互联,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科学治理能力,推动现代交通运输业转型发展,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龙岩在出台《进一步加快构建龙岩现代交通体系的行动计划》中要求,到 2018 年基本建成交通运输能力充分、运输服务优质高效的综合交通现代化体系,在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科技绿色等领域取得新的较大进展,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基础更加厚实。2015 年发布的《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了“东张西望”的战略思想,强调“东进通道”服务功能和市区交通一体化的建设,并提出形成“能力充分、衔接顺畅、服务优质、安全可靠、智慧引领、生态和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宏伟目标。这些政策文件的相继颁布为龙岩市交通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交通基础 设施 加速 完善 , 对 交通信息化建设提 供需求基础 。十三五期间,龙岩市不断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铁路、高速、普通国省干线、航空和水路均实现了超越。根据《龙岩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龙岩市将加快“东进通道”和“市区交通一体化”路网建设,加快形成 4 条铁路、5 条高速、5 条干线公路组成的东进路网布局,同时将推进市区交通一体化路网建设,连接新罗区、永定区、经济开发区及古田、土楼旅游景区道路,形成“二环二横一纵”的格局。物流园区和客运场站也不断加快发展。龙岩公路港、永定永城物流园、武平龙洲物流中心、长汀客家物流园、漳平公铁联运物流园等多个大型园区不断建设完成。龙岩北站综合枢纽以及各县市一级客运场站相继竣工运营。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布局对交通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建设信息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信息化体系,连接各方并形成纽带,统筹管理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 、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 , 为 交通信息化建设 提供 支撑动力。“十三五”期间,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在交通信息化领域将得到广泛的应用,近两年,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交通部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互联网+”重点行动和促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的相应举措。2016 年,龙岩市政府发布了《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未来 5 年是新兴信息技术持续积累和爆发应用的集中显现期,也是“互联网+交通”全面实现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和普及应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交通运输行业已经出现全新的运输服务模式,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需要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利用新技术增强交通运输运行感知和应变能力,构建信息化条件下创新的管理机制,利用新技术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
第三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按照交通运输部和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四个交通”的发展要求,以龙岩市互联网+便捷交通的建设为契机,坚持统筹、协同、实效、服务的发展理念,以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夯实业务信息化基础应用,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和信息服务相结合,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强调数据整合共享,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整体推动龙岩市智慧交通产业发展,强化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为构建安全便捷、运行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 统筹协调, 顶层 规划
做好全市智慧交通各业务系统的建设,需要采用统一的体系架构来统领行业各层级、各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发展。为此,需要强化顶层规划设计,坚持以市局层面统筹,强化市局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上的管理职责,对市、县级信息化项目的建设集中管理,打破原有的烟囱式的建设模式,加强信息部门间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多头建设。
二、 夯实基础,注重实效
针对交通运输行业现有信息化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特别是部分行业基层信息化基本处于空白的情况,急需加强对基层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注重行业基础业务系统建设,强化基础应用的建设和覆盖。本着面向职能、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开展实用性应用系统的开发,切实解决工作中的瓶颈问题,提升信息化应用价值。
三、开放 共享,协作联动
加强智慧交通基础平台和数据资源中心的建设,推动行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应用创新,以解决跨行业、跨部门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为出发点,加强信息化基础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协调联动,注重综合应用系统的统筹建设,提升行业监管与执法效率,提高行业与社会服务水平、保障运输安全、促进绿色环保。
四 、 着力创新,有序推进
一方面要着重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不断创新发展的新技术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在项目建设运营模式上加强创新,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试点吸引社会资本和信息化企业资本参与到龙岩市交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比重,深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与企业间合作。
第三节 发展目标
龙岩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总体目标为:到 2020 年,积极推动交通行业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逐步实现行业应用的互联互通,有效提高物流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效率,大力扩展公众信息平台的服务内容。具体目标如下:
一、构建 行业 数据 资源体系 , 实现数据开放共享 。
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监控设备、车载设备、经营业户、从业人员、交通证件等基础资源数据以及执法案件、运输单据、客运票据、城市公交客运量等业务数据在线集中汇聚,对汇聚的各项数据进行规范存储、分析和共享,构建开放共享的交通信息化基础资源体系,保证基础资源的在线集中率不低于 80%。
二、 深化行业协同管理体系,推进业务协同联动 。在“十二五”交通信息化建设成果基础上,深化推进基础设施管理、行政许可、综合执法、市场信用、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等交通运输核心业务行业应用体系,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业务协同联动;实现交通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协调联动;实现运政管理与综合执法的业务协同。确保实质提高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12328)的运行效率,实现“一号通”,满意率达到 90%以上。
三、 发展现代物流管理体系,提升物流运行效率 。
采取政企合作模式,大力推进物流信息服务市场化运作,建设互联网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互联网化交易的交通物流企业覆盖率达到 90%。 试点推进综合货运电子运单功能的无车承运人信息服务平台。
四、打造 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
合理开放行业应用数据,鼓励第三方积极探索、研发各类公众出行应用,实现交通综合信息便捷舒适的“一站式服务”。大力推进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县级行政区域覆盖率达到 100%,实现“一卡式支付”。争取实现二级以上客运站实名制电子客票覆盖率达到 70%。
第四节 总体架构
按照上述发展目标,到 2020 年,龙岩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将全面构建“一网络、二中心、四体系、四保障”的总体架构,各种要素互联互通、各项业务协同联动。其中, “一网络”,即智慧交通感知网络;两中心,指的是 综合交通数据汇聚与共享中心、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四体系是行业数据资源体系、行业协同管理体系、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和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四保障是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
第四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建设交通数据与指挥中心
以政府为主导,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进一步加强对交通基础建设、传统运输工具、外场设备的综合感知,构建全面、高效的交通运输感知网络;以交通运输政务网络平台为依托,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资源的在线集成和开放共享,构建综合交通数据汇聚和共享中心,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的整合、积累、分析和应用。建立和落实网络和信息安全责任制,全面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制度,为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一、 推动 交通 行业 数据 资源整合
建设 多源 视频整合平台 。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社会资源,整合公路、高速、执法、客货运输站场及客货车辆等视频监控平台及地市其他交通运输监控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市、区县两级的视频监控体系,满足两级平台视频的接入、存储、转发、监看、控制、应用的不同需求,实现交通运输视频联网可视化。通过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对多源视频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按照省厅视频接入的要求和标准,将图像资源推送给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视频监控平台,满足省级日常交通运行管理及应急指挥的需求。搭建 综合交通 数据 汇聚 和共享 中心。完成全市交通运输行业信息资源梳理,明确各下属业务局及县区交通局数据资源分布情况。协助省厅制定有关大数据的数据采集、数据开放、分类目录、交换接口、指标口径、数据质量指标、数据安全规范等关键技术标准,支撑全市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加快交通运输行业、关联行业数据资源采集汇聚,构建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发展基础。对接市级综合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实现跨行业的数据交换。对接省厅交通行业数据汇聚中心,实现跨地域的数据交换。深化大数据分析,增强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规划、宏观决策科学性。通过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引导和鼓励社会机构开展交通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
二、 加强网络 信息 安全建设
加快 网络 基础设施 建设。 打破区域和行政管理界限,协助当地政府建设完善覆盖全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站点的全市交通运输行业骨干网,扩容网络带宽,提升网络传输效率。配合省厅加强交通行业政务信息网的整合和规范,完善覆盖龙岩市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行业政务信息网,保障信息安全、通畅。进
一步完善龙岩市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传送系统,搭建行业内政务信息传送渠道。着力 营造 网络 安全环境。加快推动龙岩市交通运输云平台建设,形成服务于行业的统一、集约、绿色、安全的信息化集成应用环境。完善网络安全软硬件配置,提高网络安全防护标准。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全面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制度。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管理平台,提高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加强政务信息网、政务内网、互联网网络安全防护,提高网络接入安全等级。加强网络安全宣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重视网络安全对交通运输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更好发挥网络安全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工作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
第二节 深化行业监测与协同管理
加强行业管理辅助决策支持,建立具有路网管理、运行监督、综合执法、协调联动、安全处置、应急指挥、辅助决策、投诉咨询、行政管理、信用管理等功能的综合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强化大数据分析在行业运行监测、综合交通指挥、安全监管和科学决策等方面的应用,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监管能力和管理决策支持能力。促进不同行业、部门间的协同联动,丰富各个业务系统的实用场景。
一、 提升 交通应急处置 水平
推进应急指挥 中心 配套工程 建设 。加强对现有场所和硬件设备进行日常更新和维护,进行标准化管理,保证应急指挥中心的正常运行。搭建呼叫中心可视化考评管理硬件平台,完善应急会商室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应急 监测 系统建设。配合省厅建立综合交通运输运行监测与协同管理、预测预警系统,实现与省级平台和区县和行业监控中心间的联网对接,数据共享,协调联动,全面提高龙岩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监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日常监控管理业务考核流程和机制,开展交通运输状态日常监控和预警,实现路网运行、城市综合运输等领域的大数据应用示范。推进应急物资管理系统 建设。盘点全市交通应急物资分布情况,将各单位应急物资进行编码,建立交通应急物资目录库。建设龙岩市综合交通运输应急资产管理系统,加强各交通运输行业的应急物资的信息化管理,并落实到责任人,及时对物资的变化进行数据更新,让管理者能够快速准确的全面掌握所辖区域的应急物资实际情况,与省级应急平台进行协同。
二、 加强行业 日常 运行 监管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行业日常运行监管中的应用,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普通公路、港航渡口、公共交通、交通执法的应用。开展与高校、交通信息化企业的合作,通过课题研究、区域试点等方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研发,促进成果转化,提升现有交通行业的日常运行监管水平。提升 公路 路网 运行监测 水平。基于“十二五”路网工程建设成果,推进更加智慧更加高效的智慧路网工程,全面提升路网管理与服务水平。对全市重点路段、桥梁、隧道、边坡等公路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探索智能手机、车载导航、智能芯片等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路网运行监测中的应用,构建覆盖全市公路的路网感知与传送网络。推动全市公路行业各部门间的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推动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之间的业务协同,推动和相邻省份、地市公路信息化系统的互联互通。构建集日常运行监测与协调管理、预测预警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为一体的路网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平台。试点开展基于物联网的公路隧道照明节能系统和公路资产管理系统。加强水运 管理与服务 建设。紧紧结合龙岩闽西的区域特色,积极打造智慧水运,全面提升龙岩市水路运输管理与服务水平。继续完善“十二五”期间的海事“三化”建设和航运搜救系统的建设。
——构建水运感知与传送网络,全面加强全市重点水域、航道等基础设施和运行环境以及四类重点船舶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
——在整合电子海图、陆图数据及接入 AIS、GPS、CCTV、船舶、船员等信息基础上,建设全市港航“一张图”,建立通航要素数据库和船舶历史数据库。
——加强水路运输行业监管,推进水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船舶登记系统、船员管理系统、船舶检验发证管理系统的协同应用整合;加强全市水路危险品运输动态监管,实现水路危险品运输行政许可审批、执法、危险品码头存储、装卸、中转、出场、运输、停靠泊等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强化全市航道通航、港口作业、危险品运输、在港作业船舶及四类重点船舶等运行监测能力,配合推动公安、气象、消防等其他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强化防台防汛应急处置与协调能力,全面提升全市港航运行状态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水平。提升道路运输行业监管水平 。以道路运输行业监管和安全监管为主线,着力打造智慧运管,全面提升龙岩市道路运输管理与服务水平。
——推进道路运政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加快推进 IC 卡道路运输电子证件,做好数据采集工作,加强异地从业人员管理等业务的协调联动,为跨区域执法提供运政基础数据支撑。推动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全市联网,分阶段分车型逐步实现异地综检结果互认。
——加强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的管理,建立电子运单填写报送和监督检查制度,通过电子运单与车辆、船舶动态监控协同联动,实现运单管理、监督检查、量化分析、分类评估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采集与处理。实现与其他地市、省份之间电子运单交换共享,建立跨区域安全监管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检查、事后查处有机结合的长效监管机制,实现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闭环监管,为提升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运营水平、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开展道路营运车辆安全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全省营运车辆卫星定位安全服务系统,实现对入网营运车辆安全行驶监督闭环管理。充分发挥 GPS 动态监控平台作用,对原有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平台进行整合升级,建设龙岩市道路运输车辆监管与服务平台,包括出租车、网约车、两客一危、公交车、旅游包车、新能源汽车等监管子系统,具备车辆监控、历史轨迹、信息收发、车辆监管、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道路运输行业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有力支撑行业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强道路运输市场运行情况、客运站点分布、重点货运企业情况及重点营运车辆等运行动态的实时监控。推动全市二级以上客运站和高铁站枢纽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实现综合客运枢纽运行监测、安全疏散与应急、综合信息服务、协同联动支持、载运工具停泊管理和综合运行信息管理等基本功能。配合省级平台,做好龙岩市道路运输相关数据采集,推动全市道路运输管理行业各管理职能单位、各内部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完善整合道路运输应急救援预案,建立跨区域安全监管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推进智慧公交畅通工程建设。通过升级公共交通智能调度指挥系统,提高对公共交通的运行监测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推进公共交通应急响应处置系统建设,实现对公交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积极响应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全面推进部分路段公交专用道建设。建立公交规划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提高管理者对城市公交路线、班次规划等决策管理能力。推动 交通 综合 执法 信息化水平。将加大科技治超投入,在重点路段、重点场所、重点构造物等开展非现场超限超载不停车检测系统建设,大力推广应用非现场执法手段,推进治超管理、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严厉打击暴力抗法、强行冲关等违法行为,提升治超执法工作效率。
——建设“双随机”监管系统,建立“执法人员随机抽取,执法对象随机抽查”的双随机抽查机制,确保交通运输市场公平、公正和有序发展。建设手机移动执法系统,积极对接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基础数据,通过手机端应用进行现场执法,有效提高现场执法效率,保证执法结果及时更新。
——配合省厅开展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指挥平台建设,配合做好情报收集、数据采集工作,配合建设市级及县级指挥中心场地及大屏系统的建设,为省级平台进行信息研判、参谋决策及统一指挥调度做好支撑。推动交通工程 建设 全过程 管理。配合省厅继续推进“十二五”期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系统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公路水路建设项目管理、造价管理、养护管理等系统功能,建设龙岩市项目建管养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规划、投资计划、建设、养护、运行监测、统计等业务,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和重点工程项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提高基础设施建、管、养一体化管理水平,实现公路水路基础设施规划、养护计划的科学化、智能化制定。加强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利用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手段加强对企业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实现对公路工程全周期的质量监管。通过工程建设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和多项目动态管理,实时了解各项目质量、安全动态情况,解决诸如数据准确性差、数据时效性低、数据可信性弱、数据无共享、数据开发利用难等问题,为工程管理人员管好工程质量安全提供数据支持,实现公路建设项目全过程资料的电子化,保障公路基础数据的有效更新。工动态管理、现场视频监控、人员及项目管理等功能的监管系统,实现对全市在施交通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监管。
第三节 促进现代物流交易与管理
以重点物流园区为主,进一步推进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和改造,逐步实现全市主要物流园区的信息互联,创新和推广园区信息互联应用服务。发挥物流园区在物流行业中集散作用,推动全市物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建立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线上同步建设一张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形成车辆的全网调度,全网监控,进行线上线下联动,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货运高效运作。通过“互联网+物流”、“物流+金融”的嫁接,构建一个“智慧物流”的网络体系。
一、 完善现代物流信息服务
构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海关、检验检疫等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打通物流信息链,建立大范围协同、实时、准确、高效的多式联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供“一单到底”的全程物流信息单子运单服务。以集装箱、甩挂运输为切入点,基于标准化的货运电子运单,实现与港口、铁路等生产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生产作业计划以及组织调度、监管服务等生产动态信息的实时交换,满足货代、承运人、托运人、收货人及各监管部门的多重信息需求,实现运输单证信息共享和通关一体化服务。打造 无车承运人 管理与信息 服务。鼓励无车承运人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物流资源,基于政府开放的运政基础数据,建设龙岩市无车承运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合同签订、车辆调度、运费结算、客户服务等统一服务,提高物流运输组织效率,实现物流行业规模发展。发挥市场主导功能,积极推动公益性、商业性无车承运人平台建设及互联互通,推进货运车辆、司机与货运枢纽站场、物流园区、配送网点等的信息开放共享。
二、推行智慧物流试点工程
推行 现代物流交易中心试点工程 。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推动智慧物流交易网站和手机 APP 建设。满足货主、物流企业随时随地发布货运需求信息,调度承运车辆。实现运费担保、账务结算以及吃、住、行、购、娱等系列需求。满足发货方、承运车辆、货运司机线上实名认证、资质审核。实现订单信息、司机消费习惯的历史数据积累,构建物流诚信体系。提供多种代理金融服务,打造多式联运综合物流网络运营系统。
第四节 提升公众出行服务水平
按照“互联网+便捷交通”建设理念,建设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交通信息服务“一站解决”,为交通用户提供全程出行信息服务。进一步推广 12328 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不断拓展群众出行信息服务渠道。加强对交通信息服务市场中新兴服务业态的探索,尊重市场的选择,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进一步释放交通信息服务市场发展潜力,提升交通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水平。
一、 完善 公众 出行综合信息服务
优化 公众出行综合信息服务 应用 。鼓励企业利用政府信息资源和市场资源开展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打造移动客户端、微信、网站等多种载体的信息服务产品体系,提供综合交通出行决策数据应用,进一步深化出行信息服务,并向客运枢纽等综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延伸。强化出行信息资源的广泛和深度整合,完成城际出行(路径规划、实时路况查询、沿线服务、高速服务区服务、高速救援、城际客运出行、水路客运出行)、城市出行(公交、停车场、自行车)、出行指数(全省出行指数与各高速公路出行指数)等出行信息服务功能。推动 智能公交站牌工程。 建设。在龙岩市内主要人流聚集区、重要干道、综合枢纽等推广智能电子公交站牌,电子站牌提供 LCD 液晶显示,提供实时的公交到站提醒,具备信息发布和多媒体信息互动、线路换乘指引、二维码等功能。通过手机交通信息 APP、公交站台二维码识别等技术,辅助、补充公交电子站牌的作用,减少成本,提高效率,有助于提升龙岩市公共交通服务形象。加强 公交智能 调度与协同。 。加强对公交车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实现对公交车的智能调度和监测。依托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公众出行服务信息的动态发布,实现公交、出租车、长途客运、高铁等不同运输方式下客运协同调度,提高龙岩市公交智能调度、运行监管、线网规划、综合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龙岩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水平。优化 8 12328 交通信息服务 。继续深化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系统(12328)建设,在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全面推广 12328 系统应用,推进 12328 系统与公路、港航、海事、道路运输、综合执法等业务系统的业务协同,推进工单的自动流转,实现交通运输服务监督、业务投诉、信息咨询、意见受理等服务“一号通”。重视舆情监测与分析,实时把握公众舆情方向。建立 12328 呼叫中心绩效考核系统,实现对中心客服人员的电子排班和量化考核。建立 网约车信息 运营 服务 平台。支持网络出租车运营企业建设服务平台,实现基础信息登记、车辆位置监控、运营数据管理、小客车合乘管理、投诉管理等功能。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促进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对接龙岩市网络预约出租车监管系统,满足相关部门的监管需求。打造 交通+ + 旅游 特色 服务。 。积极发挥交通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引领作用,开展交通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互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引进技术实力强、业务基础扎实、积极性高的互联网企业,充分利用政府开放数据,政企合力开展综合交通旅游服务互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交通出行、酒店预订、旅游度假等信息服务,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全程消费体验。选择需求迫切、条件成熟的县市(如连城和永定),开展试点工程。推进 客运电子 客票 工程。加强政企合作,引入互联网龙头企业、电子商务企业、电信运营商共同推进电子客票服务,全面覆盖全市二级以上客运站,实现乘客凭借二代身份证自助购(取)票以及凭借二代身份证、二维码等凭证自动检票。鼓励客运企业抱团合作,建设道路客运出行公众服务系统,实现线上线下资源集聚、优势互补,开展多元化、高品质、可定制的客运出行服务,满足出行人群“吃住行游购”的“一站式”消费需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客票信息共享机制,鼓励第三方运营企业建设机票、火车票、长途客运票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联程联运售票服务系统,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务。推动 交通一卡通 全面 应用。全面推进全市交通一卡通的应用,推动车辆、人员、服务用卡,逐步覆盖城市公共交通领域、高速公路 ETC、客运、维修、货运配货等方面,在高速公路通行、客运、公交车、出租车、等所有交通公众出行领域,实现公众出行消费“一卡式支付”。
二 、 提升政务信息服务能力
完善交通 政务 信息 “一站式”服务 。对交通运输局官网进行升级改造,加强相关行业动态及政府办事信息公开披露。建立网上办事大厅等政务信息服务功能,推动跨部门电子政务系统衔接。完善交通行政许可网上办事平台,提供行政许可网上预约、办理和审批,实现政务事项大部分事项网上办理。推进许可证件(书)数字化,促进行政许可、服务监督的信息化和互联互通。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完善有关信息系统,方便群众办事,提升交通运输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充分发挥龙岩市交通运输局及其直属单位的牵头作用,注重顶层规划,强化项目的统筹实施落地。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集约整合的原则,有计划的安排项目实施,加强业务需求和市场需求的调研,注重项目的应用实效,并紧跟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强化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应当结合龙岩市交通运输实际业务主动作为,建立与市数字办、市公安局等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实施重点项目,抓好任务落实。
第二节 拓宽资金渠道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性资金、专项资金支持交通运输信息化的建设和运行维护,积极争取省、部重点工程建设的补助资金。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创新模式,拓宽投资渠道,放宽投融资环境,加强政策扶持,创新运作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吸引有实力,有资质的社会资本方采用 PPP 模式参与龙岩智慧交通整体建设,发挥政府与市场各自优势以智慧交通建设带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推动龙岩市智慧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共赢发展、服务于民生。
第三节 健全制度建设
建立适应龙岩市智慧交通建设和运维的考核管理制度。将行业主管部门业务系统覆盖率、业务系统使用率、系统应用效果、信息交换共享率等作为专项考核指标纳入年度目标任务,并将信息化考核制度的落实、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拨付信息化建设和运维资金的重要依据。建设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管理机制。对于业务应用系统,业务部门负责牵头项目建设、明确业务规则、保障应用效果,技术部门负责衔接技术要求、统筹技术管控。按照责任分工完善信息化项目的绩效评估机制,提升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效能。推动业务和技术部门的深入合作。创新信息化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加强信息化运维工作的统筹管理,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运维体系,将运维经费纳入各级年度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并推动运维服务外包模式。
第四节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信息化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针对目前龙岩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没有独立的科室,普遍存在推动工作难的情况,交通运输局应设置智慧交通专职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负责本市智慧交通整体规划、实施和维护工作。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交流、奖励等机制,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创建良好的人才环境,促使行业信息化工作实现突破式发展。定期开展各类培训讲座活动,加强信息化技术人员培训,加大与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信息化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信息化人员对业务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培养既懂业务也懂技术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