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项目信息网 > 资讯列表 > 正文
【安徽】金安区文化和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10-21 园林景区绿化 安徽
第一章  “十三五”文旅发展回顾
 

一、“十三五”发展文旅基本情况
“十三五”时期,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关怀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强力推动下,经过全行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金安文化和旅游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绩。回顾金安“十三五”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步伐较快,成绩较大,整体素质提升明显,文化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

二、“十三五”期间旅游发展主要成就
(一)党政主导旅游发展,行业管理体制完善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强力推动下,经过全行业的努力,金安区文化旅游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绩。在“十三五”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将旅游业作为全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加以推进,成立了旅游工作领导组和区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落实和出台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农家乐奖补等一大批惠旅兴旅政策措施;区四个班子领导统筹主抓旅游工作;全区各旅游各乡镇坚持将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区旅指委各成员单位从项目、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旅游基础配套设施等建设。全区形成了党政主导旅游发展的工作机制。全区旅游业坚持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探索和初步建立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机制,理顺和强化了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行业管理部门加大了对旅游发展的管理、支持、调控和引导力度,着力抓好组织动员、规划制订、统筹协调、规范引导等工作。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组织编制了《六安市金安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九十里山水画廊概念性规划及核心区详细规划》、《洪山生态旅游风景区规划及重要地段详细规划》和《农家乐示范户创建提升规划》《大别山虚谷温泉度假村规划》、《金安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九十里山水画廊西环线规划》《十里果乡生态旅游(创客)基地规划》等为全区旅游发展提供了指导方案。通过搭建旅游发展平台,掀起了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热潮,促进了金安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旅游经济持续增长
“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 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6%,文化旅游从业人数占全区从业人数23.6%。目前全区已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家,安徽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3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12家(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8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家),国家级星级宾馆2家(其中五星级1家、三星级1家),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最佳(优秀)旅游乡镇6家(其中最佳旅游乡镇2家、优秀旅游乡镇4家),线上影院11家, 省级民间艺术之乡1家,各类文化场馆24家(删去),规上文化服务企业6家,省级三星以上农家乐48家(其中五星级18家、四星级12家)、旅行社28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十多家以及数量众多的旅游餐饮娱乐及服务单位,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艺术演艺、歌舞娱乐、网络动漫等中小文化企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和发展规模位居全市前列。

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夯实。五年来,认真按照省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将皋陶文化、马政文化、红色文化等作为全区文旅融合发展的主推内容。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积极推动明清老街修复保护,加强对刘大圩、雪峰禅寺等的古建保护,密切关注翁墩剪纸和农民画、毛坦厂大红伞、一品斋毛笔等的传承发展。依靠文化特色抓好项目,悠然蓝溪皋陶文创园、明清老街元亨兄弟纪念馆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营。



(三)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基础配套稳步推进
依托区内丰富的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全区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形成以南部九十里山水画廊、东部新城悠然蓝溪景区两大板块协同发展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自然山水观光旅游产品;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乡村休闲体验旅游产品,区内旅游产品体系日渐形成。加快推进各类助力旅游发展的要素资源向一廊一城聚集,现代服务业类招商项目及区农村公路、水利景观工程、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等项目重点向南部旅游乡镇倾斜。

“十三五”期间,金安区旅游宏观交通和微观交通建设明显加快,完成了洪山生态旅游示范区、大华山到五显、九十里山水画廊及西环线、东石笋景区道路、S366等旅游景区循环线、旅游道路及桥梁建设,较好的形成了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体系。同时,以A级景区创建为动力,区内各旅游景区点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对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结合“三线三边”景区周边综合整治,净化、美化、亮化景区环境,旅游接待条件不断加强,为金安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旅游知名度在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区整合提炼资源特色和优势,统一以九十里山水画廊的形象对外营销推介;联手兄弟县区积极开展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建立健全媒体、网络、节事三大营销系统,积极开展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营销,开展网络平台、智慧旅游等现代营销体系建设,举办系列旅游节庆活动。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宣传促销,有力巩固了合肥经济圈、皖西地区、武汉及南京客源市场,有效拓展了苏锡常地区的客源市场。金安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

(五)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十三五”期间,较好建立起公共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为支撑的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满足了群众就近、就便参与文化活动的需要。全区开放文化场馆6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22个、农家书屋(社区书屋)325个、数字农家书屋303个、村级(社区)文化服务中心319个,全区基层文化工作者达750余人。累计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2000余场,开展公益电影放映1.9万余场,更新农家书屋出版物超16.7万余册。

(六)群文活动日益丰富,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十三五”期间,积极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广泛组织、引导群众参与,并以各节庆和主题为载体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率和组织化程度大幅提升,有力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义写春联”“温馨家园全家福·六安摄影进万家”“我给老乡拍合影”“我们的节日·劳动最光荣”“戏曲进校园”“社区一家亲 文化进万家”“广场舞大赛”等系列文化活动超1500余场。继续打造“六安百姓演艺大舞台——红街·周末有戏”省级群众文化品牌,观众累计超21余万人次。参与和举办了中国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节、大别山民歌会、省群星奖演出、文化艺术节、乡村春晚等大型文化活动。一直以来,我区文艺创作工作都坚持文艺精品生产的工作思路,着力提升文艺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每年都创作生产了一批主题明确、特色浓厚、影响广泛的文艺作品,被确定为全省重点创作县区。连续创排黄梅大戏《百面人生》《辞店》《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山路弯弯九十里》《新梦》等,演出成效显著,社会反响热烈。《辞店》在第七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获优秀表演奖和表演奖,《山路弯弯九十里》、《新梦》分别列入全省脱贫攻坚和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展演剧目。创作的音乐《家在淮上》《厚道仁》《又回小山村》《九拐十八巷》《家风谣》、小品《称爹》、锣鼓书《三找婆家门》等一批精品荣获安徽省群星奖,歌曲《家在淮上》登上全国群星奖舞台;童谣《小蜗牛》荣获全国第七届优秀童谣一等奖;歌曲《九拐十八巷》获首届长三角流行歌曲大赛金奖;曲目《立春》和《春天的故事》在第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荣获金奖。

(七)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加强,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十三五”期间,狠抓重点文化遗产保护,积极组织文物现场勘察,加强日常督查检查,坚决消除安全隐患。完成全区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初步建立革命文物名录,文物“四有”和“五纳入”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全区现有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39处,省保单位3个、市保单位5个、县保单位6个。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省级9人、市级11人、区级22人。“非遗+旅游”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做好特约创作员、群众文化辅导员和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业务素质,大别山艺术团被列入省优秀群众文化志愿辅导服务团队。发展民间文艺团队,使之成为繁荣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以政府购买形式设置村级文化协管员和省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管理员。分年度完成“三区”文化人才选定工作。充实乡镇文化站队伍10人。

(八)广电新闻出版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巩固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上划和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发展数字电视用户2.1万户,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1930个自然村、“户户通”2.6万户。积极推动农村电影放映由“室外向室内,由流动向固定”转变,国家财政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对此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扎实推进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完成3个区级平台、18个乡镇街平台、303个村(居、点)级平台及2380终端建设。加大广电社会管理和安全播出管理。按照省、市要求,全区非法电视台(点)、非法调频广播监控实现专业化、正常化。五年来广电社会管理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境
(一)产品初级单一,创新发展不足
金安区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旅游“拳头”产品与品牌产品偏少,资源整合效率不高,新产品和新业态培育相对不足,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强及初级单一,缺乏创新发展联动。

(二)产业融合不足,持续增长乏力
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旅游要素配置缺乏休闲购物、观演娱乐、户外体验等功能项目配套设施补链;旅游单元结构简单,在餐饮环节,菜肴土味与特色化不足;在住宿环节,农家客栈风格趋同,体验性不强;“食、住、行、游、购、娱”配套不完整,“游”还不完善, “宿”无精品,“购”更是短腿,持续增长较乏力。

(三)景区缺乏精品,市场吸引不够
目前多数景区(点)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管理粗放、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创新意识不足等等系列问题。部分景区内环境、道路、标识系统等内部要素有待提升;旅游厕所革命不彻底、档次不高;景区点之间的组合联动开发较差。旅游景区(点)的建设尚需较大投入。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够强,缺乏精品景区,旅游产品市场吸引力不强。

(四)人才资源缺乏,限制全区发展
全区吸引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外部宏观环境尚需改善。旅游企业缺乏系统人才培养机制,旅游人才尤其是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旅游运营管理等中高端人才短缺。职业旅游经理人极其缺乏,旅游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专业培训不够,与日益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的旅游服务需求仍有一定差距,无法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要求。

 

第二章  “十四五”文旅发展形势分析
 

一、政策背景和市场环境
(一)战略背景
1、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是树立优质旅游品牌之关键。

2、文化自信战略:文旅融合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产业协同发展 “文旅”成热词、“文化牌”有力助推旅游产业大发展、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新时尚。

3、数字中国战略:数字中国助推文旅升级 。

4、生态文明战略:文化旅游融入国土空间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5、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旅游为突破点,重点建设旅游型、发展型、产业型的美丽乡村。

(二)政策背景
1、国家层面

(1)推动景区提质升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指出:“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以及“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面临门票下调压力,景区产品、服务、管理、营销需全面升级,推动景区发展提质增效。

(2)强化产业融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就新时期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以“九大任务,两大保障措施”对“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其中提炼出的九大关注点:文旅融合、科技创新、乡村旅游、景区提质、全域统筹、夜间消费、服务升级、惠民措施、市场监管,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发展目标。

2、安徽层面

2019年安徽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19]41号)(以下称《实施意见》)重点提出:精品打造、项目建设、四级联建、两翼协同四大工程。金安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在“十四五”期间应进一步衔接《实施意见》要求,强化实施“五个一批”精品打造工程、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旅游市场营销和监管服务等。

(三)市场环境
康养度假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疫情后旅游需求将激增。

1、全民健康意识因“疫“提高,回归自然,健康生活成为关键词:基于乡村旅游的城市周边游、短途游、将是旅游业回暖及恢复性增长的先行者。

2、乡村康养——“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背景下的乡村实践:疫情之后,大健康产业将迎来巨变,趋势包括:医疗健康产业将得到更多新发展政策支撑;公众的健康意识将进一步提高;消费需求向其他健康领域不断拓展;中医外治将得到普遍认可与普及使用等等。遭受此次疫情,人们对“健康、愉快、长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融合时下发展迅猛的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3、后疫情时期,大健康产业将进入全民需求时代:2020刚开始,全国就被新型冠状病毒笼罩在巨大的阴霾之下,人类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根据国家相关规划,2019-2023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2.55%;202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 14.09万亿元;2030年将超过16万亿,是目前市场的3倍。康养旅游将面向中老年群体外人群,成为白领等工作压力大、需要改善身体状况、有一定经济基础,且对健康重视的群体在休闲度假、调养生息时的首选。未来越来越多康养旅游路线、康养基地将成为新的“网红”。

二、“十四五”时期文旅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文旅融合新时代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升文化旅游服务品质,促进文化旅游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新动能,共同迎接文化和旅游大融合大发展的全新时代。越来越注重文化场景的体验,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质旅游,要不断将文化要素注入到旅游特色化、品质化发展之中,打造更多更好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游精品。

(二)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战略
加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度,推动金安旅游从“游”向“留”、从“观光”向“旅居”转变。加快完善旅游厕所、无障碍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精心打造一批优质旅游景区,加强旅游西环线沿线品质管控,做好硃砂冲水库、洞天湖、燕山林场等优质旅游资源的项目谋划和招商推介,让绿水青山成为富民强区的金山银山,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力度。

(三)优质旅游推进高质量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上规模、提质量、增后劲为核心,把服务业作为绿色振兴的新引擎,坚持创新、融合、集聚、开放、特色发展的思路,努力构建优质高效、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科学规划旅游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配置旅游资源,更好统筹自然资源、文化脉络、客源市场、交通体系等诸多因素,整合景区建设、要素配置、产业融合等诸多优势,打牢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示范作用,加快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更多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争创一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区)。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力争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全面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6个乡镇配套污水主管网建设,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三、“十四五”时期文旅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
“十四五”时期,全球经济和贸易环境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产业链面临重构,战略竞争加剧,国际贸易冲突、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将显著上升,部分行业面临产业发展被“断供”、技术升级被“打断”的风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大疫情”,加速文旅行业的衰退,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

(二)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大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产业要素条件的变化,产业发展将面临传统优势减弱和新兴产业发展难度加大的双重压力。“十四五”时期,一方面,随着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上升和环境成本的上升,支持产业发展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减弱。旅游同质化竞争和低层次重复性建设风险提升。

(三)生态资源环境的约束加紧
“十四五”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均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乏力,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可能会继续上升。工业化和城镇化对生态空间的挤压态势严峻,局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限制了旅游景区空间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趋紧。

 

第三章  战略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文化旅游发展大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全域旅游资源观审视金安区,挖掘金安区独特的城市和乡村特质,整合五大类旅游资源,以“一城一河一廊一岭”为骨架,围绕建设大别山旅游门户的目标,优化“一心两带三核四区”的旅游空间布局并赋予新的内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文旅落地项目库建设,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开创区域联动新局面,继续推进“山水画廊,魅力金安”旅游品牌,打出四张文旅新名片,创新文旅发展体制和机制,打造文旅投融资平台,优化文旅发展环境,把文化旅游业发展为金安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战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有助于实现文化旅游业的快速、高效、健康发展,关系到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一)运用四新战略
1、区域联动战略。在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总体定位下,将金安区打造成为大别山区域的会客厅,高度重视与周边地区旅游景区联合开发、客源互补,形成大别山区域板块旅游。同时区域内部,通过旅游线路的设计,将景区内景点和服务连接起来构成区域内网络系统。

2、龙头引领战略。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板块联合等,促进旅游要素的集聚,大思路、大手笔打造大洪山、毛坦厂、东部新城三大引擎项目,通过引擎项目的示范作用与品牌效应,带动整个文化旅游业发展。

3、文旅融合战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推出凸显皋陶文化、红色文化、水利文化、教育文化等符号特色,推出独特性、垄断性强的拳头产品。将“唯我独有”的特色观转变为“唯我所长”,根据旅游需求的变化,在同类旅游产品中创新文化氛围,率先不时推出新理念、塑造新形象,吸引和感召旅游者,实现金安区旅游产品的系列化、层次化、多元化、精品化。

4、产城融合战略。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在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开发城市旅游产品的同时,推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一批乡村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现乡村旅游与都市旅游的协调发展,成为产城融合的示范样板。

(二)做足十篇文章
做活“红色文化”、做精“生态农业”、做响“地质文化”、做优“金安民俗”、做靓“山水风光”、做美“特色小镇、做特“美丽乡村”、做足“文物文化”、做强“主打品牌”、做大“特色产业”。

(三)实现四大转变
着力推进旅游由单点式开发向全域旅游规划引导转变、资源战略向品牌战略转变、景区时代向目的地城市转变、特色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

三、发展路径
(一)旅游供给侧改革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调整和优化旅游供给相关要素,增加旅游供给总量,提高旅游供给质量,调整旅游供给结构,补充公共旅游供给短板。

(二)文化旅游全域发展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把金安行政区当作一个大旅游景区来打造,加快金安区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实现规划全领域、行业全联动、资源全利用、生态全覆盖、文化全渗透、产业全链接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三)“+旅游”
充分发挥“+旅游”效应,积极推动产业融合与创新。加强区域内的农业、文化、体育、商业、工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用旅游业来改造、提升这些产业的附加值,推动产业的共同发展并形成新的产业形态。

(四)高质量发展
1、产品高质量:一流的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设施,富有金安文化特色的旅游体验,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体系。

2、企业高质量: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浓厚鲜明的企业文化氛围,集团化、品牌化、高效化、优质化运营。

3、服务高质量:标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一流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逐渐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体系支撑。

4、环境高质量:优越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经营环境、消费环境和生态环境。

(五)旅游国际化发展
着眼国际,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旅游业对外开放。以金安特色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区域旅游合作为依托,打造国际化旅游产品,提升国际化旅游服务水平,营造国际化的旅游环境与氛围,构建金安国际旅游形象,提升金安旅游的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金安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区文化旅游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果,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为丰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全面提升旅游形象,强化金安区“山水画廊,魅力金安”旅游品牌,将文化旅游业发展成为金安区重要的新兴产业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将金安区建设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内一流的全域旅游目的地、长三角生态度假与乡村旅游体验首选地,弘扬皋陶文化,结合文化研学、城市休闲、康养度假、生态观光,构建金安区六安文化门户及大别山旅游会客厅的城市形象。

(二)分项目标
1、经济目标:“十四五”期间,金安区文化旅游业发展应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力争年接待国内外游客量增长25%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0%以上,实现两个翻番,即2022年旅游综合收入在2019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10%,2025年旅游综合收入在2022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占全区GDP的比重超过12%,实现由旅游产业大区向旅游产业强区的转变。

2、产业目标:到2025年,全区共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级湿地公园1家,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3家,省级研学旅行基地5家,省级特色小镇2家。引进境内品牌旅行社2-3家,培育营业额过亿元的旅行社1-2家。提升一批景区的等级,培育一批旅游特色名镇、旅游特色村。

3、社会目标:到“十四五”末,实现旅游从业人数占本地就业总数的比重30%以上;间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10个百分点;提供直接增加就业岗位增幅达20%以上,间接增加就业岗位约5万个。进一步提升金安区的宜居度和居民生活品质,促进金安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4、文化目标:保护和弘扬金安区的历史文化,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体验与旅游业态创新相结合,促进金安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加强文化交流,提升节庆会展演的档次和规格,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对金安区文化特色的形成多元化认同,并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金安区旅游的新热点。

5、环境目标:打造“低碳金安”、“品质金安”、“健康金安”,将文化旅游业建设成为金安区重要的产业,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金安的重要推动力量。“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及旅游相关品牌,创建2个省级生态及旅游相关品牌。

6、品牌目标:将金安区打造成国内知名旅游品牌,构建由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企业品牌等组成的多元化旅游品牌体系,提升金安区旅游品牌价值和品牌效应。


第四章  空间布局与重点项目建设

 
一、空间总体布局
依托金安区的现有资源禀赋分布情况,打造金安区“一心两带三核四区”的空间结构。

(一)集散强心
依托南山新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联动六安市全域旅游服务中心的建设,打造休闲度假与服务配套的核心。

(二)两带串联
南部以九十里山水画廊休闲带为核心,沿线串联各种景点景区;北部以淠河生态产业经济带为核心,打造绿色产业廊道。

(三)三核引爆
突出龙头景区带动作用,集中打造三核:张家店旅游度假区,毛坦厂古镇,东部新城。

(四)四轮驱动
以淠河生态原乡旅游区,皋城文化休闲旅游区,果岭乡村风情旅游区,画廊山水度假旅游区为驱动,带动金安全域快速发展。



加强对淠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以原乡生产生活为基底,完善“一主三支”的生态经济产业链,打造生态原乡生产生活体验区和生态经济样板区。

二、“十四五”期间文旅产业重点品牌项目建设
十四五期间根据金安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结合现有旅游业及设施配套发展基础,立足实际,注重可操作性,规划确定10大重点品牌项目。

(一)大别山(六安)悠然南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该项目做强“主打品牌”,结合基地丰富的自然景观特色以及历史人文资源,立足“高起点、高品质、国际化”的市场高度,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人文体验、品尚运动、健康养老、上午会展等于一体的国际健康休闲新桃源,顶级生态度假新胜地。

(二)张家店旅游度假区
该项目做响“地质文化”、联动大别山石窟、大别山风情谷、皖西大裂谷、大别山虚谷、聆心谷、丰乐油茶基地、龙潭河水库及周边乡村旅游点,通过三大地质景区业态的差异化打造、温泉旅游度假区的配套升级、油茶基地的业态补充及龙潭河的夜游点亮、精品民宿示范村的配套升级、差异化主题乡村旅游点打造以及游客集散中心的构建,共同助力张家店旅游度假区的建设。

(三)毛坦厂文化研学旅游区
该项目做活“红色文化”、依托毛坦厂镇区,通过植入中国的高考文化,同时将马政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融入到项目建设中,形成状元小镇;升级明清老街,深入挖掘古镇文化内涵,进行古镇业态的恢复和打造,带动夜旅游夜经济;利用老三线厂,开展工业研学旅游,打造服务于中小学生的研学体验基地;利用毛坦厂中学主打全国教师培训,联动校史馆及后山,形成集参观、培训、交流为一体的培训基地,通过筑梦一座小镇、升级一条老街、改造一个基地、策划一个培训共同打造长三角研学教育旅游首选地——文化溯源,筑梦亚洲教育研学小镇。

(四)东部新城旅游集散中心
该项目做优“金安民俗”,结合东部新城现有资源条件及发展阶段,深入挖掘东部形成集散与服务中心的发展述求,重构六安旅游集散体系、空间格局、区域都市旅游产业发展,促进金安服务业现代化,找准东部新城作为旅游集散、餐饮购物、文化展示、商务办公以及休闲娱乐的功能定位,创建新一代的旅游集散服务综合体。

(五)矿泉养生小镇
该项目做美“特色小镇”,依托九十里山水画廊-西环线旅游风景廊道,以山村生态为基底、以文化体验为特色为核心,推进东河口镇山水休闲景区旅游开发,实现自然风光、水文化、茶文化“+旅游”的旅游新产品开发,打造皖西地区独一无二的养生矿泉的风情小镇。

(六)水动金安老城
该项目做足“文物文化”,利挖掘金安文化精髓,释放新金安价值,利用淠河东干渠,串联滨河公园、中央森林公园、新河公园等沿线公园;通过昼夜活动旺市,四季节庆兴水进行夜景延伸,形成一条炫彩锦江灯光秀,沿水岸进行古色文化植物,让淠河动起来;在淠河升级基础上打造有特色的水秀演艺,有意思的亲水节事,有风情的水岸景观,有主题的滨水街区,有系统的主题游乐,让老城动起来。

(七)世界桃坞
该项目做特“美丽乡村”,依托椿树镇及孙岗镇的连片脆桃园,植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影视IP,构建区域最大的脆桃交易中心,打造从草庙-椿树镇-高行村-桃花岛-孙岗镇的桃源大环线,中国著名桃花影视旅游综合体、六安最大的连片脆桃基地,通过平台的搭建,发展桃坞影视产业园、三生三世婚恋基地、桃主题景观节点以及金安脆桃交易中心。

(八)江淮果岭主题庄园群
该项目做大“特色产业”,结合江淮果岭沿线的产业类型及产业基础,沿线的主题庄园进行升级,同构完善基础设施,平台搭建等渠道,打造江淮果岭主题庄园群,加快产业的融合发展,避免恶性同质化竞争,共同缔造金安区江淮果岭沿线的庄园高地,打响庄园品牌,做精庄园产品,助力金安区快速发展。

(九)淠河湿地旅游带
该项目做靓“山水风光”,以淠河生态产业经济带为载体,做“大”生态经济品牌。结合淠河和淠河东干渠,做大北部生态湿地旅游,并以此为基底,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实现片区的绿色经济产业链。

(十)木南国家现代农业庄园
该项目做精“生态农业”,以木兰省级生态园为依托,结合国家现在农业庄园的模式与产业要求,对木兰示范园重现规划,植入科技展示、产品展示与休闲娱乐功能。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庄园为目标,完善基础设施,打响旅游品牌。



第五章  文化和旅游产品体系
 

一、做足四类文化促繁荣
打造舞台戏剧文化精品,推进群艺活动发展,做强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推动文化场馆旅游化。

(一)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实现区图书馆和区文化馆新建,达到部颁一级馆评估标准。完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运作高效的全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参与文化活动的需要。深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提档升级,拓展功能,不断提升管理和活动水平。完善广播电视户户通和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放映新片比达1/3以上。提升农家书屋功能发挥,完善数字书屋建设。

(二)进一步推动繁荣城乡文化

围绕重大主题和重要时节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旅游活动。深化和丰富文化旅游活动内涵,提升城乡群众参与的普及率和组织化程度。打造主题活动品牌,以品牌活动带动群众文化旅游繁荣,涌现一批群众文化旅游活动亮点。扶持民间文艺团队,规范管理,提高整体素质,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从自娱自乐向服务社会、繁荣文化转变。

(三)进一步组织开展文艺精品创作

完善文艺精品创作运作机制,营造良好创造环境,进一步激发积极性和创作力,扶持和推动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在戏剧、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等领域创作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较高艺术水准、深受群众喜欢的文艺精品。加大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力争更多作品列入省级及以上创作计划,积极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四)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与旅游融合做好展示展演。推进全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设。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健全非遗名录体系,持续做好申遗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级及以上保护名录。夯实革命文物基础工作,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径。

二、打造五大游线促联动
(一)生态山水风光游
依托九十里山水画廊为基础打造集山水观光与运动休闲为特色的游线。

主题游线:金安区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张家店旅游度假区——马槽水上运动乐园——洞天湖湿地公园——中草源休闲庄园——长临渔湾美食基地

(二)修身养性度假游
以康养度假、温泉养生、矿泉养生、民宿体验为特色主题游线。

主题游线:金安区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悠然蓝溪旅游度假区——悠然蓝山旅游度假区——张家店旅游度假区——银马药养基地——矿泉养生小镇——朱砂冲漂流景区——嵩寮岩学养景区

(三)文化研学教育游
依托毛坦厂教育文化为核心,皋陶文化为脉络,打造文化研学教育游。

主题游线:金安区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皋陶司法小镇——翁墩文创小镇——皖西博物馆——张家店实战基地——毛坦厂文化研学旅游区——将军山渡槽研学基地——打山渡槽网红打卡地——刘大圩庄园

(四)七彩果乡休闲游
依托江淮果岭的百万亩果园资源,打造以果园观光、采摘、主题活动为特色的主题游线。

主题游线:金安区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十里果香”创客基地——世界桃坞——众创扶贫产业园——金城葡萄庄园——鑫绿源蓝莓庄园——高稻岗百合庄园——七星紫薇园

(五)湿地田园农趣游
以淠河及东干渠的田园资源为基础,打造湿地田园农耕趣味主题游线。

主题游线:金安区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木南国家农业庄园——木厂田园“共享村落”——淠河国家级湿地公园——马头老街——柿林荷园

三、融合五大产业促发展
(一)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
依托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过程中与旅游休闲深度融合,农业+旅游促进产业升级提质,全面带动旅游富民。通过搭建高端产业平台,促进农业产业定向升级,以及发展景观型农业产业,支撑世界桃坞、木厂田园“共享村落”、木南国家农业庄园以及“十里果香”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四大项目。

(二)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
以皋陶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水利文化为核心,将景区与创意设计、文化研究进行联动,构建观光休闲、创作设计、生产体验、文化消费的特色文化产业链条,通过创作研发、技术支持同时放眼国际树立品牌,结合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构建产业链,重点打造矿泉养生小镇、皋陶司法小镇、毛坦厂文化研学旅游区、打山渡槽网红打卡地、将军山渡槽研学基地、张家店战役基地以及翁墩文创小镇七大项目。

(三)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
以对接安徽省小球训练基地为契机,举办专业赛事活动、宣传全民休闲运动等,打造集专业赛事、体育运动、康体度假于一体的体育+旅游的产业体系,通过打造旅游资源+娱乐设施,旅游资源+运动设施+专业培训,公共服务+主题地产,促进旅游业与体育产业融合,重点打造悠然南山旅游度假区,马槽水上运动公园,以及西环线三大重点项目。

(四)旅游与康养产业融合
依托山水观光、自然生态环境,创建大别山新型度假模式,打造特色民宿集群。以及创建南山新区国家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培育金安区康养旅游产业。通过对康养用品研发,康养从业人员培训,精细化标准服务、健康养生护理、养生文体娱乐,以及医疗卫生护理,重点打造大洪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矿泉养生小镇,木厂田园“共享村落”,银马药养基地,悠然南山旅游度假区五大重点项目。

(五)旅游与研学产业融合
利用以毛坦厂中学为首的研学资源,发展特色研学旅游,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对研学旅行给予优惠政策,引领金安区研学旅游新风尚。同时,做好党政教育和红色研学文章。通过建立研学旅行基地、开辟主题化研学旅游路线以及制定并推行研学旅游优惠政策,重点发展毛坦厂文化研学旅游区、皋陶司法小镇、两大渡槽景区、“十里果香”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党政教育基地、刘大圩庄园以及将军村研学基地七大重点项目。

四、形成六大产品体系促竞争
针对金安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山水观光、休闲度假为核心,以生态康养、文化休闲,研学教育为亮点,凝聚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金安区旅游业深度发展,建设旅游强区。

(一)生态康养旅游产品
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品。开发森林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等多种类型的康养产品,深化开发一批城市康养旅游产品,推进以悠然南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九十里山水画廊养生带旅游产品建设。

 

 

(二)山水观光旅游产品
以精品旅游景区为支撑,强化资源整合,深入挖掘金安区文化内涵,加快观光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观光旅游景区、精品观光旅游线路,巩固提升观光旅游产品。发挥发挥金安区景观资源优势,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加快开发建设,使之迅速转化为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形成新的市场亮点。


(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以精品旅游景区为支撑,深入挖掘金安区休闲度假景区,加快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休闲度假旅游景区、休闲度假旅游线路,巩固提升观光旅游产品

 


(四)文化休闲旅游产品

重点依托六安悠然蓝溪旅游度假区、皋司法小镇、毛坦厂文化研学旅游区,发展教育文化、名人文化、皋陶文化、红色文化、水利文化、非遗文化等文化休闲产品。


(五)研学教育旅游产品

重点悠然蓝溪旅游度假区、毛坦厂古镇、毛坦厂中学、皖西博物馆等开展地质研学、红色研学、农业研学、水利研学、教育培训等产品培育。

 


(六)田园体验旅游产品

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围绕区域中心城市、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旅游热线走廊等地带,合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环境优良、体验多样、风情各异的乡村旅游产品



第六章 公共服务服务体系
 

一、总体思路
抢抓金安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发展机遇,助推文旅业突破发展瓶颈,提升竞争力与影响力,金安区将进一步构建主客共享、国际水准、体系完备、优质高效、安全舒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十四五期间以“旅游交通升级工程、旅游营地工程、旅游厕所革命”等九大工程为发展重点。构建金安文化旅游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九大公服工程
(一)旅游交通升级工程
1、改善外部进入大交通,构建接轨国际、联通长三角的无障碍旅游交通网络。

(1)航空引领——借力合肥新桥机场优势资源,加强六安机场与合肥机场的联系,打开泛长三角区域客源市场,逐步开通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旅游包机。结合丁老圩建设,布设金安区首个低空游览旅游项目。

(2)高铁引爆——增加旅游专列,六安至合肥仅半个小时车程,金安区应完善区内交通体系,加快与大交通的对接,全面提升“金安速度” ,开通主要客源城市到六安站的旅游专列。

2、提升内部疏散交通——构建区域快速通达、慢行体验的旅游风景道

打通断头路、改善瓶颈节点,加快建设合六南通道,加强与肥西合肥的联系;加强肥西荷香风景道至双河、施桥的联系,形成旅游自驾线路。推进旅游道路标准化建设,打造金安区旅游公路,推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3A级(含)以上旅游景区连通干线公路或集散道路,可绿化路段绿化率达到100%,重点推进九十里山水画廊旅游风景道提升工程和九十里山水画廊西环线旅游风景道、淠河滨水湿地旅游风景道和诗意乡村旅游风景道打造工程。发展多种旅游交通形式,加强城市高铁站与旅游功能的结合,建设直达景区的“旅游直通车”,改进城市旅游观光巴士,提供便捷的汽车租赁服务,探索开展通用航空旅游,大力发展自驾车旅游。



(二)旅游营地示范工程
金安区生态环境优越、交通便捷,自驾车市场需求旺盛,依托旅游大通道和重要景区景点在“十四五”期间建设3个自驾车营地:张家店旅游度假区自驾车营地、悠然南山旅游度假区自驾车营地、淠河水湾湿地公园自驾车营地。完善自驾车旅游咨询、维修、安全救助等服务功能,打造滨水型、山地型、城郊型三种不同类型的自驾车营地。

(三)智慧旅游服务示范工程
全面推进落实金安区智慧旅游工作。

1、对接六安市旅游网络平台,搭建金安旅游大数据平台,通过智慧旅游信息数据库、旅游政务网、旅游资讯网、旅游电子商务网、直播平台“一库三网一台”的建设搭建金安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实现旅游与交通、公安、商务等数据信息共享。

2、通过智能手机APP,推出“金彩皖西掌上游”活动,景区通过扫描二维码,手机当导游。

3、推行“旅游一卡通”服务,协调金安区内旅游景区(点)、星级酒店、主题酒店、星级餐厅、旅行社、旅游商店等加入“一卡通”会员体系。

4、推进无线网覆盖,到2023年4A级以上景区要达到智慧旅游景区标准,主要旅游场所、旅游公交实现免费无线网络覆盖。

(四)旅游集散中心示范工程
推动全市由旅游集散中心、集散分中心、集散点组成的集散中心体系建设,完善交通枢纽到景区的集散功能,依托重点旅游项目和交通枢纽,布局旅游公共服务网点,完善旅游咨询、交通、宣传、投诉处理、救援等服务功能,在“十四五”期间构建“1+1+2+3”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体系,强化旅游集散与公共服务的“网络化、品牌化”提升。在G312/G247沿线建设两个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在三十铺镇建设金安区旅游集散中心,全面对接合肥都市圈游客;在南山新区建设六安市一级游客集散中心;重点提升大洪山生态旅游区以及毛坦厂文化旅游区二级游客集散中心建设以及东河口镇、横塘岗乡以及“十里果香”乡村创客基地等三个三级游客集散中心建设。

(五)旅游厕所革命工程
自推进厕所革命以来,金安区启动了农村自然村庄改厕工作,整体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特色鲜明。“十四五”期间金安区旅游景区景点、农业园、城镇厕所等,按照国家旅游局旅游厕所标准进行提档升级;在各景区景点新建旅游厕所要至少达到A级厕所以上标准;不同景区应根据自身主题和内容不同,将厕所进行景观化处理,让厕所成为景区的一道风景线,鼓励景区丰富旅游厕所功能;在众多大型节日活动景区布置一定量的移动厕所,满足游客高峰期的使用需求。

(六)标识系统提升工程
“十四五”期间,由金安区文旅局、交通局牵头,开展游客公共交通服务标志牌专项工程,建设全市火车站、高速公路、国道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点)道路的游客公共交通服务标志牌,推进道路交通指引标志系统化、规范化和一体化,以建立一套信息完善,功能健全并富有金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标识系统为目标,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完善旅游信息、引导系统,便于旅游者顺利完成游览,提高休闲游览质量。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的便捷服务功能,最大化满足金安旅游交通需求,树立金安旅游良好形象。

(七)旅游安全救援工程
健全旅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旅游安全防护设施,加强安全监督及宣传教育,建立三级旅游安全救援体系。即旅游安全救援指挥调度中心,由安徽省和六安市文旅局统筹,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对旅游安全保险、救援及事故协调处理,对灾害事故的评估及分级,编制应急救援资源分布图谱及救援预案等。金安区大旅游门户救援工作站,完善工作站的医疗急救中心的服务,实行24小时服务,做到“一分钟调度,一分钟出车”,重点景区设立设备完善的医疗救护点。县级(下一行政区划)应急救援点,旅游应急预案备案率达到100%,涵盖旅行社、3A级以上景区及饭店;应急救援点配备必要的医护人员和常用药品。

(八)旅游标准化试点工程
推进旅游汽车、公交、地铁、旅行社、导游、旅游购物、餐饮等行业,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写作以“四个1”为重点,编制一个发展规划,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金安区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对金安旅游标准化进行总体规划和方案设计,由文旅局项目招标、监督评审和运作指导;成立一个工作组织,联合金安区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工商等部门,共同成立金安文旅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对旅游标准化工作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创新一套标准体系,发布《金安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对接国际标准、吸收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创新金安特色地方旅游标准《金安旅游“阳光价格”报价体系标准》等一系列金安特色地方旅游标准;创建一批示范单位,面向金安个龙头项目和部分高星级旅游饭店、特色饭店、精品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确定10家旅游标准示范单位。

(九)旅游休闲示范工程
按照“布局合理、特色突出、服务完备”的要求,立足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休闲设施的便捷共享,以特色购物和餐饮休闲街区为核心,整合利用现有的城市街区和公共绿地,以休闲街区的旅游设施标准化改造和便民化升级为主要手段,采取“景区+街区”、“博物馆+街区”、“广场+街区”、“集散中心+街区”的捆绑发展模式,为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公共休闲场所及安全、便利、优质的旅游软环境。到十四五期末,形成10大特色休闲街区,实现对周边便捷公交、城市公园、生活服务设施的串联,引领旅游休闲工程。


第七章  市场营销与推广
 

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创品牌观念、以“九十里山水画廊”品牌为核心驱动力,主打全域旅游与国民休闲基地、司法文化与文化研学高地、康养旅游与休闲度假胜地、生态观光与山水体验目的地四大城市名片,挖掘六大核心卖点,引爆市场。立足合肥都市圈、辐射周边、承上启下、连接东西,大力开发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农业、体育运动、养生度假等专项旅游市场,实现市场精准快速扩张。加强市场联合、区域联合,优势互补,整体营销。

一、市场定位
立足合肥都市圈、辐射周边、承上启下、连接东西大力开发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农业、体育运动、养生度假等细分旅游市场,实现市场精准快速扩张。加强与周边霍山、金寨、霍邱、舒城、肥西等景区的联动,突出山水皋城,果香人家品牌,形成组团之势面向全国的旅游客源市场。

(一)基础市场
立足现有基础,深耕合肥都市圈市场,拓展武汉、皖北旅游市场。

(二)核心市场
江浙沪皖等长三角市场

(三)拓展市场
郑州、南昌等周边主要城市群。以日本、韩国、港澳台为主的境外旅游市场。

二、三大营销策略
(一)目的地联合营销
“外引内联,区域协作”——构建金安区旅游联合促销体系;加强与合肥、六安等地的联合促销,拉动金安区旅游品牌发展。针对旅行社、旅游俱乐部市场联合营销,通过内部产品的组织搭配,降低运营成本和机会风险,增强市场占有率。“跨界合作,积极融入”——积极开展旅游各方面的的合作;建立多个维度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户外俱乐部、自驾车俱乐部、民俗文化协会、徒步运动协会等,实现“以旅游为平台、多产业合作、多领域关联”的旅游发展态势。“跨界合作,积极融入”——积极开展旅游各方面的的合作;政务合作:积极推行“旅游一卡通”工程,实现金融业、交通客运业、餐饮业、住宿业等产业要素的紧密合作,降低运营成本,增收边际效益,实现旅游的“多元共赢”。政企合作: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以旅交会等产业发展论坛与展会为平台,一方面实现政府形象与产业发展的诉求;另一方面,企业从联合营销中获得政策和保障支持,实现多元共赢。

(二)全方位网络媒体营销
针对细分客群进行靶向式精准营销。借助微博、微电影等网络热门平台、进行全方位、多渠道、大密度的宣传推介。与专业旅游网站如途牛、携程、驴妈妈等加强渠道合作,积极推广旅游线路及相关产品。

(三)创新航空、高铁和风景道营销
积极与经停安徽的航空公司合作,给予优惠政策,同时重点投放机载杂志类广告。借助沪蓉高铁线,开展沿高铁沿线旅游促销活动。顺应大众自驾旅游发展趋势,推出九十里山水画廊、十里果乡、诗意乡村旅游风景道自驾游精品线路,进行大力营销,扩大自驾旅游市场份额。

三、形成四大旅游名片
(一)全域旅游与国民休闲基地
金安区拥有良好生态资源优势,具有发展休闲产业的良好资源本底,通过营造休闲旅游环境、附加多元休闲旅游业态,形成城市休闲、滨水休闲、夜间休闲、森林休闲、湖泊休闲、运动休闲、温泉休闲、养生休闲、农庄休闲等多元主题的休闲产品系列,大力提升金安旅游的休闲功能,积极提升全域景区化打造,打造“全域旅游与国民休闲基地”城市名片,实现由观光旅游过境地向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转变。

(二)康养旅游与休闲度假胜地
金安区良好的山水自然环境极为适合康养旅游度假项目的发展。以南山新区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以山水环境为依托,以自由、自在为核心理念,配合运动休闲,整合金安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与医疗资源,融合山水森林、有机绿色食品;引进国内外著名医疗机构、寿险资本;实现疗养度假、医疗、金融多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山水度假、乡村田园度假、精品度假民宿等项目。快速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最终打造成为康养旅游与休闲度假胜地的城市品牌。

(三)司法文化与文化研学高地
借助六安皋陶文化底蕴、司法鼻祖形象,打造一个以皋陶人物为核心,以司法文化为重点,古文化为依托的的集研学旅游、会议会展、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小镇。并与国家司法部共同承办司法考试、司法宣讲,大力弘扬皋陶司法文化,并结合独角兽獬豸素材形成文创产品形成一系列皋陶文化产业链,打造皋陶文化的展示门户,联动皋陶文化园、皋陶墓及皋陶文创乐园,打造金安特色小镇,提升皋陶知名度,弘扬法制中国。打造一座谱写司法研学与传奇的文化之乡。

(四)生态观光与山水体验目的地
重点推出大洪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山水观光、山地休闲、户外运动等产品,辐射带动周边的四大水域景区的水上旅游产品,将西环线和九十里山水画廊围合区域打造山水旅游集中区。同时,依托淠河及丰乐河,开展湿地观光等旅游产品。打造生态观光与山水体验目的地城市旅游品牌。



第八章  规划保障与措施

 

“十四五”期间,顺应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立足金安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围绕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从组织、政策、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着力突破,健全和完善保障支撑体系。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确保形成加快金安区文化和旅游业建设的整体合力,保障金安区文化和旅游业继续又好又快发展。

一、组织保障
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旅游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大旅游发展体制。把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金安区文化和旅游业的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全区重点建设项目中。加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机构的建设,配强工作力量。创新协作机制,强化相关部门合作,加强组织协调,确保工作落实。

(一)加强统筹协调

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政府是旅游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各地级市、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打破各地级市各自为战的局面,打破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管理的壁垒,消除遏制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整合全省旅游资源。将片区旅游资源,以及涉旅的农业、林业、水利和住建等部门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经营和管理,并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做大、做活、做强旅游市场。强力推进旅游发展的保障机制。

(二)完善综合协调机制

以“多规合一”思路增强规划的统一性、权威性和长效性,全面推进旅游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的协调衔接,增强旅游发展合力。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促进规划的科学性,强化旅游规划的执行力,提高规划的实施效率。加强旅游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结合实际,完善横向协调机制,优化纵向联动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

(三)确立合作开发制度

全面改革区域旅游生产组织模式,将跨地区旅游合作区建设纳入区域发展规划中,以政策开放引导地区间旅游融合;组建由地区旅游管理部门组成的旅游开发与合作发展的管理机构,由各地区协商确定旅游合作发展决策,借助专业的规划机构设计区域旅游相关规划及配套方案;组织由各地区参与的关于跨地区旅游协作的议事制度及机构,落实旅游合作发展决策。

二、政策保障
创新政策试点,培育国际、开放、规范的旅游环境。进一步强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促进旅游资源形成产业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投融资、财税、土地等环节上实行。

(一)投融资政策

鼓励区域内大型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配套工程建设,形成文化旅游建设合力和资金的有效保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大型旅游企业和有条件的市县政府合作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旅游信用卡等旅游支付产品,探索开发适合文化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保险产品。鼓励搭建古民居产权交易平台,通过平台收集、发布各地古民居转让信息,为集中收储、评估、交易乃至收购提供金融平台。

(二)旅游用地政策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安排旅游用地,年度土地供应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鼓励利用荒地、荒滩、湿地、湖滨等开发旅游项目,鼓励利用民宅、存量房、废旧工(矿)业厂房兴办旅游业,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政策层面创新旅游用地政策,划拨弹性用地指标,保障旅游业项目用地。并建立旅游用地协调机制,切实保障旅游用地的划拨落实。

(三)财政扶持政策

落实减轻旅游企业负担的税费政策,如旅行社作为小型微利企业享受相关税收减免政策;进一步降低宾馆饭店缴纳的税费;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经审批获准的公务活动,可委托旅行社安排并可凭旅行社发票报销等;对投资于金安区文化旅游建设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予以关税优惠或免征;将文化旅游纳入旅游专项资金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对文化旅游项目经审定后可给予补助、贴息等奖励性扶持。对生产与生态文化旅游相关的商品,给予企业增值税先征后返的优惠。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试点。

三、安全监管保障
(一)加强旅游安全质量监督管理

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旅游局《旅游质量发展纲要(2013-2020)》,提高全市旅游质量发展水平。加快旅游法治建设,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及相关法规,严格依法行政,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

(二)建立和完善旅游安全质量监管制度

建立和完善旅游标准实施、旅游安全执法监管、旅游投诉处理、旅游诚信建设、旅游安全质量评价等旅游安全质量监管制度。严格旅游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高旅游企业安全质量管理水平,发挥优势旅游企业引领作用,推动旅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完善的旅游安全质量监管机构,强化旅游部门的安全质量监督管理职能。

(三)完善旅游安全质监执法机构考核评价办法

进一步完善旅游安全质监执法机构考核评价办法,健全和完善旅游投诉、申诉处理和信息发布制度。实施旅游安全质量风险管理,建立旅游企业重大安全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旅游安全质量风险预警预报制度,提升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推动金安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不断提高旅游行业自律水平。

四、人才保障
健全人才教育培养体系,重点推进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旅游服务人员三支队伍的建设。把培育旅游人才作为根本性工作来抓,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智力平台,建设百千万人才库。坚持人才兴旅战略,放手重用杰出人才、选派优秀人才挂职锻炼、赋权招用专业人才,积极推进人才政策创新。

(一)整合旅游教育培训机构

发挥区域内高校旅游学院的骨干作用,构建开放式大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发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形成旅游行业教育培训、职业能力认证和人才交流三方协调互动。健全旅游职业资格制度、旅游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完善旅游人才职称评定体系和评价机制

(二)全方位培养和培训各类旅游人才

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资源支持并参与的旅游人才培育机制。全面提高旅游业公务员队伍的素质,通过各种形式为旅游业公务员创造学习机会,加强制定旅游政策、依法行政、开拓旅游市场、开发旅游产品和研究行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旅游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加强旅游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岗位职务培训,把旅游业中高层管理者职业培训工作纳入对星级饭店、旅游社、景区(点)的星级(等级)评定和年检考核。鼓励旅游企业采取进修学习、短期培训以及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选送人员参加专业化培训,培养高水平旅游企业管理者队伍。全面提高旅游企业一线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对主题公园、景区管理、酒店服务、餐饮服务、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旅游、乡村旅游、导游等初中级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旅游服务人员队伍。

五、环境保障
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原则,充分考虑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避免盲目开发和过度保护倾向,通过保护环境发展旅游,通过发展旅游来促进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

通过推动保护性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完善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措施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维护并改善生态环境功能,促进金安区文化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旅游与环保、文物、林业、国土、建设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推进项目环境评估制度,强化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有效保护旅游资源,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对游客、当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与管理

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坚持“有限”发展原则,控制开发强度和景区内的建筑体量与房地产规模,确保环境品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景区外围环境的综合治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鼓励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及其他旅游经营单位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建“绿色饭店”、“绿色景区”。

(四)鼓励旅游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形成绿色旅游管理体系

合理确定景区游客容量,倡导游客文明旅游、绿色消费。配置低碳旅游设施,倡导在旅游能源供应中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推进低碳旅游方式,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以上。
注册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ccpcservice获取,或关注公众号中项网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