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项目信息网 > 资讯列表 > 正文
【安徽】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池州规划(2020-2025年)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7-02 其他 安徽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坚持协同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我市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夯实基础、创新机制、开放市场、优化环境、提升质量、引进资源,不断加强池州与长三角区域养老试点城市的互动合作,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池州市试点工作,形成全市域、全方位、全过程深入融入长三角养老一体化发展格局,带动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实现区域间资源的整合统筹和优势互补,推动医疗康复、养老养生、旅游休闲、绿色生态深度融合,将池州打造成承接长三角区域康养人群、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特色鲜明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全国健康养老首选地。

二、基本原则

政府对接,合作共建。深化与长三角养老一体化试点城市间的政府合作,建立养老共建对接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政策保障与鼓励引导作用,逐步消除政策壁垒,努力实现与长三角区域内成员城市间的政策标准互通、互认,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协同发展。

规划先行,统筹发展。合理规划养老产业布局,统筹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和市场资源,整合配置公共资源,大力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实现跨区域养老协调共进、可持续发展。

资源互补,开放共享。充分发挥池州独有的资源优势,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开放共享的健康养老服务市场环境。牢固树立“健、医、养、游”融合发展理念,推动养老与各相关产业高度融合发展。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领域的主力军作用,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不断激发养老市场活力,紧扣长三角养老一体化池州试点工作要求,积极吸引长三角区域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养老服务企业和组织来池进行产业转移、开展项目合作。

分类指导,集聚发展。合理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实现分类指导、重点推进,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重点区域和专业园区集中,促进养老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

工作目标

到2025年,池州市在康养基础设施、健康大数据、人才培养、一体化体制机制等领域基本建成全市域、全方位、全过程深入融入长三角养老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的康养服务体系,健康养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位居长三角区域前列,健康医疗、养老服务效能明显增强,养老服务市场更加繁荣,为老服务质量与长三角城市差距持续缩小,社会资本参与旅居康养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旅居康养示范基地建设呈现规模效益。到2025年,至少建设2.5万张旅居养老床位,充分发挥承接长三角区域内异地养老服务功能。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效应明显、辐射能力强的,在长三角区域有竞争力的旅居康养项目。加强与长三角区域优质品牌企业合作,到2025年,至少实现与10家国内旅居康养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康养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健康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充分发挥智能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作用,优化智慧养老发展环境,到2025年建立较完善的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全面实现与长三角区域的网络互通、信息互联,实现旅游、健康、养老、医疗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健康养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制定和完善健康养老专业人才的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多途径加强健康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到2025年,建成1个健康养老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培育一支1万人的健康养老人才队伍。

——一体化养老体制机制基本建成。到2025年,与长三角一体化试点城市的养老共建对接合作机制基本完善,在设施规划、政策通关、服务标准、照护需求评估标准、涉老信息共享、护理人员评价和资格认定等方面实现互通共认,实现养老服务等高对接。

主要任务

旅居康养示范基地

1、打造一批旅居康养特色示范项目。积极发挥池州市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强载体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创建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体育产业联盟、长三角医疗康养一体化合作平台,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来池投资发展,共同打造一批旅居养老示范项目。(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卫生健康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各区县人民政府、九华山管委会)

重点项目。围绕池州市大健康产业总体布局,加快石台富硒氧吧小镇、朱备禅修小镇、九华运动休闲小镇、杏花村智慧康疗小镇、莲花山颐养小镇、龙泉樱花小镇、花园森林康养小镇、东至县东流陶公菊邑小镇、陌上星空特色民宿文化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保障措施。(1)加强市县工作联动,坚持示范项目打造具体落实到相关区县、相关责任单位,纳入综合考核核心指标。(2)完善规划和土地供应政策,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规划和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3)拓宽投融资渠道。依托中安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基金,加大对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和健康养老项目的融资支持,支持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首发上市。(4)完善配套政策,制定旅居康养特色示范项目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

2、推进旅居养老床位建设。结合异地养老需求,制定承接上海市静安区乃至长三角区域内异地养老服务的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和发挥池州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旅居养老床位建设,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到2025年至少建设2.5万张旅养床位,力争到2035年全市建成10万张旅养床位。(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各区县人民政府、九华山管委会)

保障措施。(1)制定和完善旅居养老相关政策标准,包括旅居养老床位建设与认定标准、旅居养老床位建设扶持政策、旅居养老企业扶持政策、上海静安区及长三角区域内老人来池旅游养老优待政策等。(2)完善规划和土地供应政策,将床位建设纳入规划和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3)具体任务落实到相关区县、相关责任单位,纳入综合考核核心指标。

3、培育发展10条核心康养旅游路线。围绕旅居康养示范基地建设,积极融入长三角旅游联盟平台,加快推进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客源互送、产品互联、营销互动。共同推出“畅游长三角”、“旅游一卡通”等产品,探索发行长三角市民旅游卡,开发“高铁+景区门票”等快捷旅游线路产品。鼓励本地旅游景点、旅居养老企业、健康养老企业等加入上海市敬老卡联盟单位。优先向上海市静安区60周岁以上老人办理市民优惠旅游年卡、推出快捷适老旅游产品,引进龙头企业共同打造旅居养老示范项目。(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和体育局)

4、推动中医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挖掘池州独有的新安医学文化精髓,外引高水平中医诊疗资源,内建中医健康服务体系,与旅游产业深度互动,实现医、药、游三者有机结合。到2025年,开发一批中医药特色旅游线路,打造一批中医药旅游特色载体,形成若干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旅游服务品牌。(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和体育局)

5、推进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建设。以东至大渡口有机食品产业集聚区、仙寓山富硒食品产业集聚区、江南集中区大健康产业园区为主要支撑,以引进优质企业、培养本土特色企业为突破口,做强原生态有机食品、富硒食品、保健品等三大产业,实施“十百”工程,即 2025 年引进龙头企业 10 家以上,培育规模以上企业 100 家以上。(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市场监管局)

发展目标。立足富硒资源优势,依托“两山两坑”等茶叶基地、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基地及九华黄精、西山焦枣、秋浦花鳜、东至麦鱼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在长三角“叫得响”的健康食品产品品牌,到2025年引进龙头企业10家以上,培育规模以上企业 100 家以上。

发展思路。以东至大渡口有机食品产业集聚区、仙寓山富硒食品产业集聚区、江南集中区大健康产业园区为主要支撑,以引进优质企业、培养本土特色企业为突破口,做强原生态有机食品、富硒食品、保健品等三大产业。发挥天方集团、禾健米业集团、国润茶业等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壮大品牌影响力。大力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大型食品企业、外向型企业发展有机食品,开展有机食品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建设。

重点项目。2020年重点推进江南产业集中区台湾观光工厂产业园、贵池区润思茶有机产业基地、贵池区棠溪镇西山焦枣农业综合开发、青阳县生态农业示范园、东至县大渡口经开区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园、石台县仙寓镇红太阳天然富硒健康生命源水、硒产品产业园、石台万亩富硒功能农业产业园等、青阳县九华黄精产业示范园项目建设。 2021年重点推进、江南大健康产业园中药研发基地、青阳乔木乡皖南医药产业园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2022年建成池州统一的特色健康食品O2O 电商平台。

6、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养老用品产业的协作配套,共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养老用品制造中心,推动形成老年用品产业的研产销完整产业链。逐步构建完善的老年用品产业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发康复辅助器具、日用辅助产品、服装服饰、健康食品、养老照护产品、适老化环境改善产品等老年用品。盘活闲置资源,引导我市产能过剩企业转型康复辅助器具,发展区域特色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重点扶持一批康复辅助器具生产企业(不少于5家)。促进康复辅助器具在养老、助残、医疗、健康、教育、通信、交通、文体娱乐等领域广泛应用。同时,与长三角地区在共建协作协商工作机制、共育产品服务标准体系、共享统计数据信息平台、共推知识产权保护落地、共促产业园区规划落地、共设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等六个方面加强合作,深化长三角区域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合作与发展。(牵头单位:市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和体育局、市财政局)

7、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建共享。面向长三角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加强与名院、名科、名家合作,创新区域分级诊疗模式采取合作办医、设立分院、委托管理、远程医疗等形式,重点引进上海优质医疗资源建设一体化院区。积极引进长三角医疗名家,推进长三角医疗专家资源库共建共享,建立医疗、教学、科研合作常态机制,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居民健康信息共建共享。加强智慧医疗协作,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养老”创新服务,扩大“蓝卡模式”覆盖范围,加快医疗卫生资源基础数据中心平台互联互通建设,实施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检查结果互认。(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市医疗保障局、市民政局)

8、多渠道多方式促进招商引资。各区县积极做好辖区内闲置商品房、闲置厂房等存量资产的清查与盘点工作,对可用于发展旅居康养项目的现有物业资源进行排摸,并建立《池州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投资项目库(2020—2025年)》,细化“项目地图”,突出项目引领,加大招商力度,多渠道、多方式、多举措引进上海市静安区乃至长三角区域优质企业来池投资建设旅居养老项目,鼓励本地旅居养老企业与长三角区域有关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拓展旅居养老服务项目。与上海市静安区合作,由池州牵头组织开展“第一届长三角旅居康养企业行业交流峰会暨智库论坛”,集中开展项目对接和商务合作,吸引上海品牌企业来池投资,鼓励长三角区域内优秀企业来池参访交流,积极推进康养产业双招双引。


(三)健康养老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1、出台健康养老人才培育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完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评价、激励和考核机制,研究制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扶持政策,探索与业务技能水平相匹配的福利增长机制。到2021年,制定并出台健康养老人才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或培训补贴制度、与职业技能等级挂钩的养老服务人才薪酬待遇机制、养老从业人员工资指导价或最低工资制度等。营造优良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全国尤其是长三角康养产业领域一流专家和权威机构进驻,鼓励兼职和设立分支机构。到2025年,培养一支不少于1万人的健康养老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

2、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依托长三角和省内高校资源、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创办池州大健康学院,成立至少3家康养产业研究中心,推进各类标准研发、产品研发和应用。(牵头单位:市教育和体育局;配合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

3、加大旅居康养人员培训力度。鼓励各类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支持企业与院校建立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合作机制,依托重点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加快健康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依托“长三角养老行业人才培养共享平台”,与长三角区域养老培训机构合作,开设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中医康复、心理学、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等相关课程,鼓励从事旅游、养老、健康产业领域的各类人员参与学习和培训。建立跨区域养老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开展上岗证、养老护理、医疗护理及健康照护技能培训;持续开展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培训、护理员培训、安全员培训等各类培训,提升养老队伍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与上海静安区合作建立养老专业人才定向培养(订单班),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对口输出—输入”机制,到2025年,至少定向培养100名养老行业人才,建立储备管理人才库。(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

4、组织跨区域养老护理人才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加快推进池州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养老服务知识技能型人才,促进全市养老护理员的素质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提高全市养老护理服务的品牌知名度的同时,推动本市养老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形成一支规模与需求相适应、年龄梯度适当、等级比例合理的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到2025年,联合长三角相关单位组织开展跨区域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至少主办1场;到2025年,重点完成培养1-2名竞赛型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宣传部)

(四)一体化养老制度创新试验基地

从标准互认互通、制度协同合作与为老服务创新等层面建设池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养老制度创新实验基地。

1、标准互认互通。到2022年,至少在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养老从业人员资质认证标准、养老服务机构等级划分标准、养老服务机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等实现与长三角区域的互认互通。(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制度协同合作。

(1)探索顶层设计上的协同合作。健全养老政策制定协同机制,与上海民政及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制订本市“十四五养老规划”,探索将两地养老服务业和养老产业纳入统一的规划范围。加强康养设施规划建设研究,组织编制专项规划,结合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要求,努力破除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合理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用地计划,实现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探索旅居养老的医养结合政策,优先与上海开展老年人异地就医备案互认合作和直接结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提高异地就医便利性,促进公共服务区域便利共享。建立健全老年人医保异地结算机制,逐步扩大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覆盖范围。(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市医疗保障局、市民政局)

(3)养老服务补贴异地延伸。与上海市静安区探索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延伸机制,方便静安区老人在池异地养老享受上海同等待遇。逐步扩大范围,实现与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在养老服务补贴的异地延伸。逐步建立和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制度,鼓励知名品牌养老服务机构布局设点或托管经营,促进老年人跨区域共享养老服务资源。(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4)参与长三角养老一体化发展统计合作机制建设。推进养老发展主要数据和信息资料共享,参与建立长三角养老一体化发展统计体系,联合开展长三角养老一体化发展统计监测与分析。(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数据资源局)

3、为老服务创新。

(1)推动跨区域养老服务合作交流,开展养老服务优质诚信品牌互认和推介,组织“2020年长三角区域旅居养老-池州十大品牌企业”评选活动。(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委宣传部)

(2)试点开展健康养老顾问服务。打造旅居康养精细化服务,更有针对性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健康养老需求,提升旅居养老服务质量,体现我市旅居养老发展温度,积极探索在旅居养老项目运营过程中试点设置“健康养老顾问”,开展健康养老顾问服务。研究制定健康养老顾问制度规范,明确顾问职责和服务内容,重视顾问服务质量监管。健康养老顾问服务场景可涉及健康咨询、健康宣教、健康档案建立、健康体检与监测、快速链接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提供及疾病就医等。到2025年,培育一批“健康养老顾问”队伍,实现旅居养老项目点全覆盖。(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强化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池州市试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池州融入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试点工作具体任务,统筹协调试点工作中涉及全局性、长远性、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政策和重点工作,指导、推动各项任务指标的落地。领导小组要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尤其是上海市静安区建立定期协助协商机制,建立各类养老服务信息的互通互用机制,研究部署养老一体化试点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和年度安排,保障促进区域间养老资源共享。加大与沪苏浙地区政府、重点企业交流,定期选派干部挂职,接轨沪苏浙先进管理经验。(牵头单位: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政府)

(二)责任落实机制。加强试点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统筹把控各部门具体指标与责任的落地与执行情况。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横向统筹协调、纵向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领导有力、统筹有方、组织有序、推进有效。各区县要落实属地责任,把发展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池州试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抓好落实,推动本行动方案在辖区内落地。(牵头单位: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政府)

(三)统筹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稳定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保证本级留成的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养老一体化试点工作的比例符合政策规定。进一步统筹、规范、透明使用财政资金,提高政府投资的引导力和带动力,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向池州实施产业转移、开展项目合作、发展健康养老、拓展池州市场空间。对社会力量参与的健康养老、旅居养老等重大项目,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政策扶持奖励。(牵头单位: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政府)

(四)考核监督机制。将池州融入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试点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列入对各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的年度绩效考核。要切实做好实施方案的定期评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定期监测,科学评估实施情况和效果。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拓宽公众参与监督的渠道,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营造全市域、全方位、全过程融入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发展的浓厚氛围。
注册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ccpcservice获取,或关注公众号中项网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