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广东】茂名市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0-03-03 交通设施 广东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物流运输网络日趋完善,物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粤西重要交通枢纽地位逐渐形成,物流业发展环境大为改善。“十二五”时期,全市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正在构建立体化网络化大交通格局。全市已基本形成由公路、铁路、水路、管道构成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实现对内对外互联互通。高速公路方面,包茂高速茂名段建成通车,汕湛高速茂名段进入路面施工阶段,云茂高速先行段开工建设,高速公路实现从单一线型向网格化发展,初步构建高速化对外交通网络。铁路方面,深茂铁路的建设有效缩短茂名与珠三角时空距离,再加上已有的河茂铁路、三茂铁路、洛湛铁路、茂湛铁路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博贺疏港铁路,茂名将形成六条铁路交汇局面。港口建设方面,水东港区正在进行升级改造,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正在加快建设。东西防波堤项目主体堤身基本完工,粤电煤炭码头基本建成,通用码头项目动工建设,深水大港梦正渐行渐近。湛江机场迁建已确定选址,距离茂名市区仅45公里。海陆空一体化交通格局推动成为茂名逐渐成为粤西重要交通枢纽。市区各组团之间、市区与各县(市)城区之间通达效率进一步提升。先后建成茂名港大道、茂东快线、茂化快线、包茂大道、市民大道二期等项目。改造完成G207、G325及S280、S370等国省道。西部快线、潘州大道、工业大道南、市民大道三期、中德大道、茂化快线东延线开工建设。
2.一批现代物流业发展集聚区、物流园区建设逐步推进,现代物流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全市依托石化、农副产品及能源、医药、建材等资源及交通区位优势,整合优化现有各大专业市场,规划布局建设若干大型物流基地。各区、县级市在途经当地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快速通道出入口附近谋划建设特色产品交易市场或综合性物流园。市政府成立市民高新片区商贸物流项目、粤西(茂名)物流园项目、茂名粤西空港经济区(物流园)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加快推进市民高新片区商贸物流集聚发展区域、茂名交投现代物流园、茂名粤西空港经济区(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市民高新片区商贸物流重点发展区域、茂南电子商务物流园、茂名西火车站物流片区、信宜电商物流园等各种类型的物流集聚园区已初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逐渐显现。茂名港(博贺新港)物流园区正在抓紧规划建设。一批邮政、建材、农资、电子商务、农副产品、连锁超市等物流配送中心、分销中心正逐步形成。
3.产业规模较快增长。2015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116.54亿元,比2010年增长59.3%,年均增长9.8%;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1%。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9353万吨,比上年增长12.1%;货物周转量154.6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8%。水路货运量542万吨,比上年增长5.1%;水路货物周转量57.1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1%。港口货物吞吐量2685万吨,比上年增长1.2%。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24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全市快递业务量完成1249.03万件,比上年增长64.91%。
4.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粤西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计星物流广场、博贺海产品及特色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现代物流业重大项目建成投用。一批物流企业从小变大、从弱变强,逐步从传统的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物流龙头企业。如茂名市神马物流有限公司、茂名市环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茂名石化交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茂名昌利海运物流有限公司、茂名市长晟物流有限公司、茂名市天源商贸发展有限公司、茂名市港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茂名市泉兴物流有限公司、茂名市汇运物流有限公司、信宜市惠民物流配送中心有限公司等。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5.技术装备条件较大改善。信息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快速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应用,装卸搬运、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等专用物流装备和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正在推广。总体上看,全市物流业虽然取得了较大进步,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但全市物流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总量偏小、配套不完善、支撑体系不完备等问题仍然突出,迫切要求我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未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目前,全市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运作基础设施大部分还处在规划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之间不衔接、不配套问题比较突出。物流资源分散,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未能有效联运互动。全市公路站场运输能力不足,客货同场作业现象普遍存在;铁路物流缺乏统一规划,作业手段和方式落后;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配套设施现代化程度不高,港口吞吐能力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物流园区的集聚效应尚未发挥,物流网络作用暂未体现。农村地区物流配送体系未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巨大的农村物流需求市场亟待开发。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后,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管理方式较为粗放,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和物流技术装备有待加强,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缺乏。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全程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有待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与珠三角地区还有较大差距。物流业总体规模较小,行业整合难度较大,许多需求暂未被激发,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服务的需求。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尚未广泛应用。目前,我市大部分物流企业采用传统的运作方式,开展物流业务多数只停留在储存、运输、装卸方面。物流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和货物跟踪系统等尚未广泛应用,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有待提高。同时单据处理成本、库存成本、差错成本、人力成本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这大大影响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现代物流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现代物流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新型服务系统,其发展壮大需要多行业多部门配合,需要无缝链接和快速贯通。但目前分行业、分部门的管理体制造成条块分割现象较为严重,多行业多部门难以实现有效配合和协调,影响了各种物流功能和物流服务方式的协调发展。物流项目建设工地周边环境还存在各种各样不和谐现象,并且协调难度大,严重影响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统计数据收集滞后,未能客观全面反映物流业发展现状。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现代物流理念尚未普及,有些部门和企业对现代物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仍不到位,存在“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相当一部分生产和流通企业仍没有将物流管理从企业的核心业务中剥离出来,交给独立的物流服务单位运作,致使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二)面临形势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带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伴随全面深化改革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物流需求快速增长,新技术、新管理不断出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面临极好的机遇。社会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农业现代化对大宗农产品物流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新型工业化要求加快建立规模化、现代化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体系。随着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和消费方式的逐步转变,居民消费升级以及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完善、便捷、高效、安全的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此外,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快递物流等需求也将继续快速增长。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并在物流业得到广泛运用,为广大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了越来越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务,推动制造业专注核心业务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以新技术、新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快速形成。全社会物流服务能力和效率持续提升,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流通效率明显提高。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强。随着社会物流规模的快速扩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形势的加重、城市交通压力的加大,各类物流中心、交易市场、运输站场、仓房、码头、专用线等物流设施用地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已难以为继。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必须加快运用先进运营管理理念,不断提高信息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促进一体化运作和网络化经营,大力发展绿色物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节能减排,切实降低能耗、减少排放、缓解交通压力。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物流业呈高速增长态势,大中小型物流企业遍地开花。大批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凭借强大的全球网络、资本优势以及丰富的投资运作经验全面进入国内市场,商贸物流、传统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整合、提升趋势明显。工业物流、电商物流、快递快运、物流地产、冷链物流等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物流企业整合提升步伐加快,物流企业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群体初步形成。省内珠三角地区正在大力推进物流一体化发展,构建珠三角现代物流体系。我市物流业起步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坚持“一体两翼三大抓手”的工作思路,实施做大经济总量、做大主导产业、做大城市规模“三个做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优化整合和建设物流基础设施、促进物流要素聚集、激发物流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积极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环境,着力构建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程度较高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在物流体系中的应用,大力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促进现代物流与农业、制造业、商贸业高效联动发展,建设粤西商贸物流中枢和全省重要能源原材料物流基地。
(二)主要原则
市场运作,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推动物流园区、物流企业规范有序建设、健康发展,形成物流主体多元化、物流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格局。加强政府在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协调作用,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创新驱动,高端发展。大力推动“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与物流活动深度融合。积极落实行业技术标准,综合集成仓储、运输、货代、包装、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推进物流一体化运作。加快发展供应链管理、衍生服务等高端物流业态,提高现代物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辐射能力。完善标准,降本增效。坚持技术标准化先行,推动物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提升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益,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倡导绿色物流理念,积极发展低碳物流。加强一体化运作,实现物流作业各环节、各种物流设施设备以及物流信息的衔接配套,促进物流服务体系高效运转。统筹规划,协调联动。统筹规划发展布局,根据全市重点产业布局和各区、县级市经济、产业发展趋势和重点,立足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物流需求,依托区位交通优势、资源产品优势,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行业规划相衔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一批现代物流发展集聚区(物流园区),吸引企业向园区集聚。推进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商贸业、电子商务、金融业等相关产业协同联动发展。加强区域物流合作,完善区域物流网络,实现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整合资源,提升水平。优化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设施资源,加快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扭转“小、散、弱”的发展格局。建立完善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企业品牌培育,提升产业规模、发展质量和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一批物流园区和物流重点企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企业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上新水平。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大幅增长,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左右;邮政业务总量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0.5%;快递业务总量超过3800万件,年均增长25%。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推进物流标准化和通关便利化,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的物流费用降至14%左右,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物流新业态、新模式和创新服务不断涌现,第三方物流比重有较大提高,新的物流装备、技术广泛应用,物流服务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与相关产业融合度进一步提高。物流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逐步形成以互联网为依托,开放共享、合作共赢、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物流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成为行业发展新动力,物流企业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形成一批智能化水平高、综合服务能力好、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粤西商贸物流中枢纽基本形成。物流网络布局基本健全,物流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有效加强,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物流运作方式衔接更加顺畅。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基本形成,流通率明显提升。推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抓住交通条件改善机遇,积极开拓包茂高速公路沿线城市经贸市场及物流,粤西商贸物流中枢基本形成,全省重要能源原材料物流基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加快构建公路、铁路、水路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业务,实现各种运输方式货物换装、仓储、中转、集拼等功能的无缝衔接。加快建设交通物流网络,构建便捷通畅骨干物流通道。建设完善物流枢纽集疏运系统以及物流枢纽周边道路畅通工程。优化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空间布局。建成汕湛高速、云茂高速茂名段,力争启动沈海高速茂名段扩建工程。建成深茂铁路茂名段,开工建设博贺疏港铁路;推进河茂铁路、茂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加快茂名火车站南北站房及公交综合体、广场、地下空间等配套建设。积极推进茂名东火车站铁路货场及茂名市交投现代物流园建设,扩建茂名西火车站铁路货场。完成茂名港博贺新港区防波堤配套工程建设,加快东区化工码头及仓储、广港通用码头建设,积极推进30万吨级航道及原油码头、10万吨级成品油码头、油气化工码头、利丰散货码头、港政码头、昌利液体化工码头及配套仓储等项目建设。积极落实《茂名市优化提升水东港区功能工作方案(2016-2020年)》,整合港口资源,优化港口布局。配合推动湛江机场迁建。优化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空间布局。打通公路、铁路货运站场、港口、机场多式联运通道,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
(二)大力发展运输新业态
推广多式联运甩挂、企业联盟甩挂、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衔接甩挂等运输模式。推动无车承运人业务加快发展。推广多式联运,尽快对接国家和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运输方式物流相关信息互联共享。鼓励企业间运力资源共享,提高运输车辆实载率。支持粤西农批、明湖百货等重大物流基地、城乡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完善物流综合服务网络,促进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三)大力发展铁路物流
充分发挥我市“四横两纵”铁路网(“四横”即东西方向:深茂铁路、广茂铁路、河茂铁路、茂湛铁路,“两纵”即南北方向:洛湛铁路、博贺疏港铁路)优势,大力发展铁路物流。在茂名东火车站片区规划建设茂名东铁路货场、茂名市交投现代物流园,整合优化建设茂名西火车站片区物流,开展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功能服务,发展粮食、饲料、油品、化工、钢铁、电商物流,打造粤西地区重要的综合物流集散地。信宜、高州、化州依托火车站场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博贺疏港铁路,发展铁海联运物流。
(四)大力发展港口物流
打造区域性综合深水大港。重点建设博贺新港区,优化建设水东港区,适时启动吉达港区建设。优化口岸功能规划布局,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整合优化港口资源,以石化、能源基地为依托,以发展港口物流为重点,加快发展科技、信息服务,建设制造企业服务中心、大宗货物交易和物流集散平台。积极推进综合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区域性保税物流中心等建设。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大力发展临港产业,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积极引进石化、能源、物流等产业。与茂名石化密切合作,加快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10万吨级成品油码头。配套支撑油品、化工品、天然、煤炭、矿石、粮食等货物上岸中转运输,建设南海能源新通道和粤西重要港口物流中心。优化提升水东港区,加快码头、航道建设与资源整合,改善通关条件,大力发展集装箱经营,提高吞吐能力。依托湛江机场迁建项目,规划建设茂名粤西空港经济区(物流园)。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港口建设战略投资者、港口物流运营企业,加快建设一批物流配套设施和专业市场,积极发展仓储、加工、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 
(五)大力发展石化物流
充分发挥我市华南地区最大石化基地的优势,整合石化业、物流业资源,大力发展石化物流。建设一批原油、成品油管道(管线),开展管道安全隐患治理。建设完善管道、铁路、海运、公路等石化物流设施。加快茂名市石化产品运输车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公馆石化物流基地、高新区石化物流基地、茂名港(博贺新港)石化物流园区等。积极支持石化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在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建设原油、成品油码头及储备库。水东港区继续适度发展成品油、液体化工产品运输,积极推动中寰水东港油码头建成投产。支持石化物流企业、道路危险性运输企业适度整合,提高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六)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
充分发挥我市农业大市、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物流和农产品销售物流。建设完善农产品运输工具、农产品物流集散地等物流基础设施,加大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力度,用信息化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强农产品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加强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依托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着力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园区、集散中心建设,改造完善农产品集贸市场。开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供应试点,与超市、餐饮、学校、企业等建立对接关系。着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一批农产品大型储备冷库、产地田头冷库。整合粮食综合批发市场资源,进一步提高粮食集散能力。以茂名西火车站东货台粮食批发市场为中心,以茂南工业园区、高州金山工业园区为依托,推进粮食(饲料)加工基地、粮食物流园区建设。
(七)大力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实施方案,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着力解决物流业发展“成本高、负担重、融资难”问题,促进行业降本增效,提高物流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持续改善物流运行环境,清理、整顿、规范流通环节收费和公路乱收费、乱罚款行为,切实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效率。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统一物流增值税、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费优惠等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减轻物流企业经营负担。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整条供应链金融服务,盘活物流企业资金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做好广东信澳化肥有限公司、茂名市环宇实业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试点工作。鼓励物流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构建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体系,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益。
(八)大力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
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推进全程透明、可视、可追踪、智能管理。鼓励物流领域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推广应用电子面单、电子合同等数据化物流活动信息载体,加快实现物流活动信息数据化;促进不同部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衔接,鼓励各类专业平台、车货匹配平台等开放数据接口,加强物流运行数据的采集、分析,提供针对社会化物流需求的服务应用,推动物流数据开放。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物流大数据平台体系,探索引入外地智慧物流平台,鼓励物流龙头企业搭建面向中小微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货源、车(船)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运输载具空驶率,促进物流信息平台协同化应用,推动智慧物流业发展。
(九)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
积极开展物流标准化宣传,大力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逐步健全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强化物流标准实施,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等产业联动发展。学习借鉴广州、佛山、东莞、中山、肇庆等市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经验,建设托盘共用系统,实现配送商品一贯托盘化运输和托盘循环使用。加快物流设施设备、信息平台和服务规范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打造一批物流标准化应用试点示范企业,以点带面推动全行业提高标准化水平。
(十)提升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鼓励物流企业通过投资并购、资产重组、强强联合、战略协作、企业联盟等方式,提高物流资源集约度和市场集中度,形成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企业品牌培育,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辐射能力。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促进外部物流企业与本地物流企业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支持物流企业建立与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农业企业长效合作交流机制,实现多业态资源共享和融合联动发展,形成大中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支持快递业整合资源,推进快递与综合交通运输系统顺畅对接,积极引导培育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快递企业。充分发挥邮政的网络、信息和服务优势,深入推动邮政与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合作,发展电商小包等新型邮政业务。完善邮政基础设施网络,鼓励邮政企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邮政物流服务,推动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
(十一)提升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
引导企业剥离外包物流业务,促进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社会化。优化制造业、商贸业集聚区物流资源配置,构建中小微企业公共物流服务平台,提供社会化物流服务。推广企业零库存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培育发展专业化、精细化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第四方物流,为供方、需方和第三方物流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供应链解决方案等服务。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传统物流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提高传统仓储、运输、货代、快递等服务能力;支持从企业内部剥离出来的物流企业发挥专业化、精益化服务优势,积极为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定制化物流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物流需求。进一步优化物流组织模式,积极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提高多式联运比重。支持传统专业市场升级打造“专业市场+电商+物流”的商业模式。
(十二)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
学习借鉴广州、东莞等地城市共同配送试点经验,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进一步优化配送流程,对车流量较大的公路进行拓宽改造,提高物流配送车辆的道路通行和整体配送效率。积极探索城市末端配送模式的优化与创新,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的运输工具,如新能源汽车和符合标准的电动三轮车等。鼓励明湖百货等连锁商业网点参与城市物流末端配送。探索放宽城市配送、冷链配送城市通行管制。
(十三)推进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
鼓励物流企业加强先进仓储配送技术应用,支持企业建立智能化立体仓库,围绕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管理、智能配货等重点环节,推动机器人、货物跟踪定位、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集成传感、可视化、移动信息服务、导航集成系统等装备在物流领域应用,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和仓储管理水平。依托并利用物流配送云服务平台,加强对物流配送车辆、人员、温控等要素的实时监控,统筹利用相关数据资源,优化配送路线和运力,并依实时路况动态调整,做好供应商、配送车辆、网点、用户等各环节信息的精准对接,提高配送效率。支持企业开展物流技术装备研发和创新,对物流技术装备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关键技术装备产业化。
(十四)推进区域物流协调联动发展
积极推动粤西物流一体化发展,促进优质物流资源和要素的合理流动,增强粤西区域物流核心竞争能力。拓展区域物流合作范围,积极融入“珠中江+阳江”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主动承接珠三角物流发展的辐射带动。积极主动与广西梧州、玉林等市开展战略合作,探索推进“无水港”建设。密切与北部湾城市群交流合作,加快推进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共享和自由流动,推动物流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推动茂名港口进一步融入环北部湾区域合作,应用水运中转、内外贸同船运输、同时承运进出口集装箱货物等方式拓展新航线,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建设内外联通的物流大通道,提高货物集散能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友好港口、临港物流园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运和物流节点。
(十五)鼓励发展绿色物流
引导物流企业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广泛应用绿色环保的新型物流技术、装备。推进“绿色物流”体系建设,推动物流包装、仓储、配送绿色发展,推广可多次利用的周转包装,加强对废弃包装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构建低环境负荷的循环物流系统。大力发展废弃物回收物流。鼓励与制造企业、回收利用企业联合开展废旧资源利用,建立工业废料处理物流系统,着力提高回收拆解企业拆解能力。
四、重点工程
(一)高效便捷物流模式创新工程
大力推动互联网与物流活动深度融合,创新物流企业经营和服务模式,积极推广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无水港、公共外库、无车承运人等新型组织模式。发展“互联网+”运力匹配,加快公路港等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打造线上线下联动公路港网络,加强货物流量、流向的预测预警,优化货物运输路径,实现对配送站场、运输车辆和人员的精准调度。推进“互联网+”运输协同,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促进多式联运信息共享,推行物流全程“一单制”,加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建设。支持“互联网+”物流企业联盟发展,整合社会分散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资源,推动实现合同签订、车辆调度、运费结算等统筹管理,带动广大中小微企业集约发展。积极参与推进粤港澳—东盟公路甩挂运输联盟试点,充分利用粤港澳及东盟沿线货运物流枢纽、车辆设施、信息平台等资源,提供甩挂运输公共服务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的合作力度,通过环北部湾“三地多方”合作机制打通物流瓶颈,实现出口产品在茂名港就近上大船、出远海,探索发展国际中转集拼、沿海捎带等国际航运业务。进一步优化物流组织模式,积极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着力发展供应链金融,通过创新金融服务,实现线上线下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的畅通。鼓励物流领域龙头骨干企业、投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多方协同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不断提升商业策划、法律咨询和知识产权等创新创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合理引导和搭配财政创业投资资金、市场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在创新活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资金的最优作用。
(二)物流园区工程
鼓励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做大公路港、海港、空港及铁路物流。编制实施茂名西火车站片区物流发展规划,整合优化其现有物流资源,同时在茂名东火车站片区规划建设铁路货场、茂名市交投现代物流园。依托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抓紧编制茂名港(博贺新港)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完善港口物流。依托湛江机场迁建项目,规划建设茂名粤西空港经济区(物流园)。依托沈海高速、包茂高速、汕湛高速、云茂高速以及洛湛铁路等,规划建设各区、县级市物流园,助力各地发展道口经济。全力推动在专业(批发)市场、城市商圈发展商务服务型物流园区,提供仓储配送、展览贸易、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一体化综合商贸物流服务。建设完善市民高新片区商贸物流重点发展区域、茂南电商物流园,规划建设南方国际汽车物流园。鼓励制造业集聚区发展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为制造业提供采购分销、库存管理、物料计划、流通加工、运输分拨、报关报检、产品回收等全程供应链物流服务。规划建设粮食物流园区,逐步形成集粮食储存、加工、配送、物流等为一体的粮食产业集聚区。探索依托口岸、保税区等发展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完善报关报检、保税仓储、保税加工、国际采购、国际分销、国际中转、转口贸易等国际物流服务。规划建设茂名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鼓励发展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提供多种物流服务,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三)农产品物流工程
依托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着力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物流园区、集散中心建设。加快建设茂名(粤西)农副产品综合交易中心(二、三期)、电白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海产干果产业园等项目,支持粤西农批在梧州设立市场经营部。支持农村电商发展,推动快递下乡工程,加强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产品物流配送供应试点,与超市、餐饮、学校、企业等建立对接关系。结合推进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着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提升冷链物流企业硬件水平。重点建设一批农产品大型储备冷库,加快建设农产品产地田头冷库。加快推进信宜东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电白普天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冠利食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鼓励发展“基地+城市社区”“批发市场+宅配”“电商+冷链共同配送”“产地仓+冷链”等农产品配送模式。鼓励企业采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构建产地集配体系和重要农产品追溯体系。加快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推动农产品物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农贸市场改造整治,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现状,提高农贸市场管理水平。支持“南菜北运”设施设备建设。统筹优化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布局和建设,实现粮食仓储物流一体化融合发展。
(四)制造业物流工程
深入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支持物流企业向制造业物流服务商和供应链集成商转变。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加工、特色轻工纺织、医药与健康、金属加工与先进装备制造业物流,培育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发展“互联网+”供应链管理,创新发展物流服务模式,为制造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体验式物流服务。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准时化采购、精益物流、零库存管理、循环取货等先进物流管理技术进行转型升级。
(五)城乡物流配送工程
进一步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进一步优化配送流程,提高配送车辆的道路通行和整体配送效率。积极探索城市末端配送模式的优化与创新,鼓励连锁商业网点参与城市物流末端配送。探索放宽城市配送、冷链配送城市通行管制。建设完善物流基地、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城乡互动的双向物流体系建设。加大城市共同配送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强城市配送标识、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推广节能环保车辆在城市配送中的应用,利用城市配送互联网平台和车联网技术,培育城市配送服务平台,提升城市配送管理水平。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快件箱(包裹柜),新建或改造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开展智能快件箱(包裹柜)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商务区专项行动。全面建设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企业、快递企业以及涉农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延伸到镇村级,加快构建县级市(区)、镇(街道)、村三级物流节点体系,切实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支持供销合作社基层实体网点升级改造,推动建立网上交易、仓储物流和终端配送一体化的农村流通网络。
(六)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大力支持电商经营主体和电商物流园(产业园)发展。积极实施《中共茂名市委、茂名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及农村信息化工作的意见》《茂名市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在全社会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建设茂名特色产品电商供应链管理平台。组织评选一批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县(区、县级市),打造粤西农村电子商务优秀品牌。加强仓储配送基地、快递转运中心等电子商务物流基础建设,提高电子商务物流中转、配送效率。加大农村、社区、机关、学校等公共取送点建设,优化电子商务物流末端配送网点布局。支持“网订店取(送)”、智能快件箱(包裹柜)等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创新模式发展。鼓励物流(快递)企业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大力推动电子运单运用。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推动城市物流快递末端投递车辆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合理规划物流(快递)配送车辆通行路线和货物装卸搬运地点,加强快递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培训,补齐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短板。推进“互联网+”仓储交易,鼓励企业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仓储资源网上交易平台,推动仓储资源在线开放和实时交易,整合现有仓储设施资源,提高仓储利用效率,降低企业使用成本。
(七)大宗资源型产品物流工程
加快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型产品中转设施、港口码头设施建设,加强与进口地、消费地物流通道衔接,完善资源型产品物流网络。加强煤炭储配基地的港口接卸和配送能力建设,建设完善煤炭物流节点,加快煤炭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物流发展,改善危险品存储、运输设施设备条件,增强物流安全防范意识。加快博贺疏港铁路等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石油、天然气进口运输通道建设,加强煤炭码头、油气码头建设,鼓励发展油船、液化天然气船,提高船运能力、护航能力。加快建设茂名港博贺新港区粤电煤炭码头工程、茂名港博贺新港区通用码头工程、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码头及仓储工程、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昌利石化仓储基地、粤西(茂名)LNG等项目,建设完善资源型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通道。
(八)跨境物流工程
积极探索建设国际物流网点,完善保税、口岸、物流金融、国际贸易、展示等功能。建设完善茂名六韬珠宝创意产业园、茂名市进口皮革交易中心,加快推进茂名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争取把茂名六韬珠宝创意产业园建设成为全省加工贸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促使进驻园区的外贸企业全面开展生产和进出口业务。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逐步建立全球物流供应链和境外物流服务体系,完善跨境物流网络布局,助推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发展。积极推进海外物流网点布局,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投资、参股、长期租赁等方式,参与建设和经营海外物流园区、港口、跨境物流节点等。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海外仓建设,将零散国际间运输转化为大宗运输,搭建以海外仓为支点的目的国配送辐射网点,逐步开辟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快递专线。积极推进国际贸易通关、检验检疫、结汇、缴进口税等关键环节“单一窗口”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快建设博贺新港区口岸通关服务中心。鼓励大型跨国企业在港区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临港工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
(九)物流标准化工程
加大物流标准宣传解读和贯彻实施力度,引导行业、企业规范发展。贯彻落实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医药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商贸物流等领域物流标准。逐步推广城市共同配送、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物流设施设备标准,推广托盘、周转箱、新鲜食品周转篮、集装箱等标准化载具循环共用。学习借鉴广州、佛山、东莞、中山、肇庆等市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经验,参与构建托盘循环共用体系。积极参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实现信息联通共享、数据兼容和格式统一。
(十)物流信息与技术工程
扩大自动分拣、快速分拣、智能配货等仓储物流技术的应用,推动电子标签、信息编码、无线射频识别、自动识别技术等标识技术应用,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支持跟踪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位置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物流跟踪技术的使用,鼓励应用物流信息采集、移动信息服务、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物流信息处理的速度,掌握全程物流运输情况。整合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公安、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税务等部门资源,继续稳步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统一物流信息采集指标、传输格式、接口规范及规则,建立物流信息采集、交换、共享机制,逐步实现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共享。促进货源、车(船)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货车空驶率。
(十一)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工程
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物流技术运用,推动“互联网+回收”模式创新,积极参与建设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建立“回收—市场—工厂—循环再生产”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扩大再生资源回收种类,重点推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废旧机动车、废旧金属、废旧塑料、玻璃制品、包装物等废弃物的回收物流发展。加快建设若干个集搬运、收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中心,推动形成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经营机制。以茂名天保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项目为依托,建设茂名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园(茂名市供销社静脉产业园)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提高回收拆解能力,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利用的集约化和产业化,减少污染,美化城乡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十二)应急物流工程
统筹规划全市应急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建立突发事件紧急交通运输协调机制,推进应急运输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应急物流指挥体系,构建应急物流协调联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和效率。完善应急物流网络布局,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设施先进、运作规范、分工明确、联动高效、多层级、全辐射的应急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推进应急物流全过程信息采集、处理、分析、交换、传输、共享。建设茂名市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茂名市石化产品运输车辆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鼓励社会物流企业进入应急物流领域,培育社会化骨干应急物流企业,完善应急物流仓储、中转、配送等设施设备的建设,强化运输线路与应急物流节点的衔接。建立多元化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加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市级现代物流工作联系机制,加强跨地域跨部门物流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深化现代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现代物流综合管理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和部门实际,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指导和推动实施。建立物流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产业研究、标准宣贯、统计监测、人员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作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联合研究机构、高校、企业、行业组织的权威专家,打造物流市级智库,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二)深化改革开放
按照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进一步放宽对物流企业资质的行政许可和审批条件,改进审批管理方式。落实物流企业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的相关政策,鼓励物流企业开展跨区域网络化经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及港澳台等地的交流合作,支持物流企业“走出去”。积极推进茂名港博贺新港区和吉达港区对外开放口岸申报工作,加快建设博贺新港区口岸通关服务中心。
(三)规范市场秩序
加强物流业信用体系和信用公示平台建设,建立物流企业和物流人员信用档案,完善物流信用评价、公示、披露、监督、申诉、复核、奖惩等系列制度,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行业诚信自律发展。支持建立物流信用评级机制,加强物流服务质量满意度考评和监测,推动行业服务水平提高。鼓励企业整合资源、加强协作,提高物流市场集中度和集约化运作水平,减少无序竞争。
(四)加强安全监管
加强对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督促物流企业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标准,保证运输装备产品的一致性。加强对物流车辆和设施设备的检验检测,确保车辆安全性符合国家规定、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状态。禁止超载运输,规范超限运输。强化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经理人员安全管理职责和车辆动态监控,规范危化品运输车辆停放。建立健全物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机制。扎实推进邮件快件实名收寄工作,严格执行《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邮件快件寄递协议服务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加快推进实名收寄信息系统推广应用。推动实行物流活动实名制,道路、铁路、航运、邮政部门要进一步规范货物收运、收寄流程,落实货物安全检查责任,加大对瞒报货物品名行为的查处力度,严防普通货物中夹带违禁品和危险品。推广使用技术手段对集装箱和货运物品进行探测查验,提高对违禁品和危险品的发现能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曝光违法违规托运和夹带违禁品、危险品的典型案件和查处结果,增强公众守法意识。
(五)完善扶持政策
进一步落实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用地政策,保障物流业用地供应,科学合理确定物流用地容积率。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者提供物流服务,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者租赁的,应按规定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认真落实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等物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开展收费公路清理,取消到期或其他不符合规定的公路收费项目。继续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规范港口服务收费。探索高速公路多元化筹资模式,为降低高速公路使用成本、减轻物流费用负担创造有利条件。完善城市交通和配送管理政策,解决城市配送及快递车辆通行、停靠等交通管理问题。鼓励采用新能源汽车和符合标准的电动三轮车。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策落实。
(六)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完善物流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仓单质押、保税仓、存货质押、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物流金融业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通过上市、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发展现代物流业。
(七)加强统计工作
全面开展物流统计数据收集工作,提高物流业统计工作水平。促进物流统计台帐和会计核算科目建设,做好社会物流总额和社会物流成本等指标的调查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反映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和运行效率。构建组织体系完善、调查方法科学、技术手段先进、队伍素质优良的现代物流统计体系,进一步提高物流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水平,为政府宏观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八)强化人才培养
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技工院校、中职学校等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探索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动现代物流领域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供应链管理、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子商务物流、跨境物流、金融物流等新业态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与港澳台物流人才交流,完善物流人才引进政策,全方位引进高端物流人才。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