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项目信息网 > 资讯列表 > 正文
【福建】福州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0-02-26 交通设施 福建
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评价
“十二五”的五年,是福州市交通运输高速发展的五年,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 高,行业发展也取得了全面的进步。同时,在已经建立的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有力的支撑了“十二五”期间社会经济的 快速发展。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936 亿元,顺利完成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加快构建“两纵四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基本实现 了县县有快铁、镇镇有干线,全市 100%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符合运营条件建制村 100%开通农村客车,我市交通总体基 本适应、局部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
1.公路体系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全市公路总体呈现加快建设、加速成 网、加大覆盖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86 亿元,约是“十一五”期的 1.9 倍,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109 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 95.79 公里/百平方公里,分别较“十一五”末增加了 1406 公里和 12.1 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通车里程和公路网密度均居福建省前列。3 高速公路建设保持高位运行,成绩显著,新增通车里程 195 公里,扩建里程 43 公里,在建里程 150 公里,通车 总里程达到 588 公里,于 2013 年提前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的规划目标,形成了“两纵两横”骨架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新(改)建里程 300 公里,在建里程 100 公里,基本实现了“镇镇有干线”。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里程 1500 公里,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9717 公里,100%建制村通硬化公路。分别完成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水泥路面“白改黑”和路面改造229 万平方米(132 公里)和 393 万平方米,实现了全市专养公路高等级路面全覆盖。实施了 G316、G104、G324、S202、S203 等国省干线“美丽交通生态公路”共 409 公里。 实施各类生命防护工程 4600 公里,改造公路危桥 110 座。 全市贫困村、老区村、民族村共有 1767 个自然村通达公路路面已硬化,硬化自然村比例达到 77.9%。截至 2015 年底,从公路行政等级构成看,国道 728 公 里(含高速公路 453 公里),占总里程 6.55%;省道 661 公 里(含高速公路 132 公里),占总里程 5.95%;县道 1883公里(含高速公路 3.45 公里),占总里程 16.95%;乡道 4546公里,占总里程 40.92%;村道 3251 公里,占总里程 29.26%; 专用公路 41 公里、占总里程 0.37%。从公路技术等级构成 看,高速公路 588 公里,占总里程的 5.30%;一级公路 74公里,占 0.67%;二级公路 748 公里,占 6.73%;三级公路1071 公里,占 9.64%;四级公路 7594 公里,占 68.35%;4 等外公路 1034 公里,占 9.31%。从公路路面构成看,有铺 装路面公路里程为 9644 公里,占总里程的 86.81%。
2.铁路建设持续加快
“十二五”期间,铁路网建设全面提速,“十二五”期铁路建设完成投资 167.2 亿元,通车里程达到 481 公里,其 中干线铁路里程达到 417 公里。合福高铁、昌福铁路(含永莆铁路)建成通车,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快铁”;福平铁 路动工建设,在建里程 85.2 公里;福厦高铁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江阴疏港铁路支线、可门港铁路支线建成通车,海铁联运格局初步形成。形成了“五干三支”布局,“五干”分 别为合福、温福、福厦、昌福和峰福铁路,“三支”为福马 铁路支线、江阴港铁路支线、可门港铁路支线。福州境内现状铁路综合枢纽主要有福州火车北站和福州火车南站,福州火车南站于 2010 年建成,福州火车北站改扩建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两个车站均具备发展成为集铁路、公路、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6 站的条件。
3.大力整合沿海港口资源
“十二五”期间,福州港结合综合交通,发展海铁联运、水水中转,港航建设完成投资 145.3 亿元(其中福州市 100亿元),为“十二五”期计划投资总额 134.74 亿元的 107.8%, 与“十一五”完成投资 90.2 亿元相比,增加 61.1%。新增泊位 24 个(福州 15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 17 个(福州 10 个), 5 万吨级以上 11 个(福州 9 个),10 万吨级以上 2 个(福 州 2 个),新增通过能力 3867 万吨(含集装箱 16 万 TEU,车辆 10 万辆次,旅客 36 万人次),其中福州市新增通过能力 2958 万吨(含集装箱 11 万 TEU)。截至 2015 年底,福州港共有生产性泊位 171 个,其中福州市 106 个;万吨级以7 上深水泊位 54 个,其中福州市 46 个;通过能力 13066 万 吨(含集装箱 245 万 TEU、客运 188 万人次、滚装 15 万辆), 其中福州市 10980 万吨(含集装箱 240 万 TEU、客运 166万人次、滚装 15 万辆);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 1.4 亿吨, 其中福州市 1.14 亿吨;集装箱吞吐量 242.82 万 TEU,其中福州市 237.19 万 TEU;已开辟国际班轮(含港台地区)航 线 23 条;拥有全省最大的可兼靠 30 万吨级的可门 4#、5#泊位。港口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闽江航运开发 有序推进,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 开工建设。
4.启动机场扩能改造建设
“十二五”期间,航空建设完成投资 10 亿元。2011 年底 完成福州机场北停机坪扩建。2012 年底完成福州机场第一8 轮扩能改造工程。2014 年初全面启动第二轮扩能改造建设,包括航站楼扩能和站坪配套工程,总投资约 19.6 亿元,主 体工程计划于 2017 年底完成,届时福州机场将具备超过2300 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的保障能力。福州机场二期建设 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总投资约 110 亿元。已开工建设的福州竹岐直升机场是福建省通用机场。福州机场航线覆盖点日益增多,截至 2015 年底,国内外航线 106 条,其中 国际航线 20 条,地区航线 6 条,境内航线 80 条;通航城 市 73 个,其中国际城市 15 个,地区城市 5 个,境内城市53 个。全市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 1000 万人次。
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序推进
“十二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 131.24 亿元,城市轨道一期建设规划获批并陆续启动建设。1 号线工程 线路总长 29.2 公里,沿途设置 24 个车站,分三期开通运 营,一期南段 9 个车站(三叉街—福州南站)已于 2015 年12 月 30 日开始试运行,2016 年 5 月 18 日试运营;一期北 段 12 个车站(象峰—三叉街)预计 2016 年底开通运营; 二期 3 个车站(延伸站点)计划 2018 年开通运营。2 号线 工程线路总长约 30.623 公里,沿途共设置 22 个车站,项目 已于 2014 年 11 月底正式开工,目前全线各站点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同时,4、5、6 号线也已经启动前期工作。
6.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十二五”期间,运输站场和公共运输配套设施完成投 资 36 亿元。福州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形成的同9时,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客货运输量稳步增长,客运 快捷化、舒适化发展趋势明显,货物运输组织效率逐步提 高,现代物流发展初具规模。建成福州新客运西站、福州汽车客运南站、闽运连江客运东站 3 个公路客运枢纽,福州晋安物流中心、福建高速物流配送中心、福州华威公路 港物流园(一期)3 个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 到 2015 年底,全市拥有等级客运站 44 个(其中一级站 4 个,二级站 6 个,三级站 2 个);道路客运企业 74 家,拥有客运车辆 3517 辆 104878 座,道路货运企业 813 家,其中危货运输企业单位 30 家,拥有货运车辆 50654 量452288 吨;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达到 81187 人,其中旅客运输经营从业人员 9581 人,货物运输经营从业人员 56314 人。 到 2015 年底,全市水路运输业及水路运输服务业 181 家,船舶运力达到 720 艘 361 万载重吨(含省属企业),其中内河船舶 277 艘 13 万载重吨。2015 年全年完成客运量 16625 万人次,比 2010 年减 少 12.11%。铁路、公路、水路、航空所占全社会客运量比例分别为 15.04%、76.57%、1.18%、7.22%。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 27109 万吨,比 2010 年增长 85.28%。铁路、公路、水路、航空所占全社会货运量比例分别为 4.43%、62.6%、32.92%、0.05%。福州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 1.14 亿 吨,较 2010 年增长 60%;集装箱吞吐量 237.19 万标箱,10较 2010 年增长 61.3%。
7.公共交通更为惠民“十二五”末,我市拥有公共汽车 5071 辆(其中清洁能源 车 1029 辆,新能源 1531 辆),折合 5891 标台,公交线路 354条,线路长度 6310 公里。市区共拥有公交车 4242 辆,折合5142 标台(十二五期间新增、更新公交车辆 2726 辆),其中绿色公交车 2203 辆,占市区公交车标台数的 54.55%。平均 每万人拥有公交车 15.5 标台;公交线路 235 条,线路长度4228 公里,公交线路网长度 785 公里;共有公交首末站(含枢纽站、停车场)162 处,新建和改造公交首末站(枢纽站)、 停车场 19 处,设置中途停靠站点 2496 处。公交出行分担率 约 26.21%,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 45.85%。目 前市区已有 62 条“定制公共巴士”和 9 条“定制校车”招募成功 并上线运行,对缓解上下班高峰交通拥堵,提高提高出行效 率有积极作用。开通 3 条旅游观光线路,开通“掌上公交查询系统”和“移动无线便民服务”且市区 95%的公交线路已接入“掌上公交”。2015 年完成旅客运输量 56478 万人次,日均运送旅客约 155 万人次。“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更新农村客车 795 辆,农村客运车辆达到 1317 辆。“十二五”期末启动全 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统(BRT)前期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公交 优先提供条件。 “十二五”期末,福州市区拥有出租车 6345 辆,每万人拥
有量为 21.15 辆,日均营运趟次为 53.11 次,达到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较“十一五”末增加出租车 1400 辆,万人拥有11量增长 1.25 辆。 “十二五”期末,福州市区已建成 174 个便民自行车站点, 共投放自行车 5000 辆左右,累计借还车量约 1625 万次,日 均借还车数量达 9536 人次。
8.邮政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累计完成投资 6 亿元。2015年,福州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 42.38 亿元,业务收入完 成 31.53 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 1.7亿件,业务收入完成 19.97 亿元。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完成全市 16 个空白 乡镇邮政局所的补建工作。截至 2015 年底,全市共有邮政 普遍服务营业网点 238 个,拥有信报箱格口 838249 个,全市邮政邮路单程总长度 1247 公里;拥有快递主要品牌 19 个,取得合法经营资质的快递企业、分支机构 335 家,快递服务车辆 1300 辆,快件处理场所总面积达到 20 万平方米。推广 “人工+智能”快递末端服务网点模式,全市已建成快递公共投 递服务站 968 个、智能快件箱 942 组,日均派件量近 9 万件, 占市区投递量 15%,对原有投递方式形成了有效补充。 榕台邮政业合作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福州作为大 陆唯一对台水陆路邮件总包交换站,邮政业务量稳定增长。 在 2010 年 12 月开通“福州-台北”航空邮货专线基础上,2013年 3 月又开通了“平潭—台中—台北—欧美”邮件海空多式联 运新渠道。福州进出境快件监管中心正在如期建设。“福州- 台北”航空邮货专线实现常态化运营,两岸海运快件业务实现双向直接运营,有效的满足两岸文件、物品的寄递需求。
9.行业治理更为高效
行业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交通行业健康发展。农村公路建立起县级、乡级养护管理专门机构,大幅 增加列养规模,加大省市县三级养护资金投入,推进社会化养护,促进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实现管理常态化。成立了福州邮政管理局,增强行业监管力量,进一步理顺邮政企 业管理体制;纳入全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首批 5 个试点城市之一,推动了福州市快递行业发展;出台快递运 输车辆“专用标识”创新管理措施,保障快递车辆的城市便捷通行和运输配送时效;成立全国首个市级邮政业安全中心,促进福州市寄递安全管理工作。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交通服务水平。新投放的出租车 统一安装“出租车智能服务终端”,提供智能化服务。开发上线“掌上公交”方便市民随时随地进行公交实时查询。建立公 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平台,初步建立福州市路网中心,加强 对重要节点的安全监测。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投入,并逐步在 公路建养中推广应用。网络信息化管理在货运企业经营中得到应用,有效地提高运输生产的效率和运输组织化管理水平。交通环保能力逐步增强,全面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 作、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工程。引导企业调整运力结构,优 化线路,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引导企业根据不同的客运线路情况,选择相适应车型,优化运力结构,适应客运市场需求,同时加快客运车辆更新速度,优先选择环保节能车型。加快投放纯电动公交车,市区拥有纯电动公交车 704 辆,插电式 混合动力公交车 145 辆,建成充电桩 78 个。大力推广信息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有效地促进行业节能减 排工作。80%的大、中型货运企业应用 GPS 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与工业生产和制造业的信息交换和互动,有效地提高运输生产的效率和运输组织化管理水平,降低了车辆空 驶率;部分企业采用了甩挂运输等先进的组织方式,使单车运输效率比未采用甩挂运输前提高了 2.5 倍,车辆燃料消耗总量下降近 30%,为建设低碳运输体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 用。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建立与公安部门联动协作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警地应急救援合作机制和应对恶劣天气联动机制。通过开展危桥改造工程、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 车船超限超载、船舶“两防”、渡口渡船、老旧客滚船淘汰等 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强化了对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力度。建立了内河交通应急救援体系,健全了内河交通安全监管体 系和船员服务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了乡镇船舶安全管理体系,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以及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化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一是加快交通运输法规体系建设,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制定出 台《福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福州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办法》,为规范出租车、驾培行业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是完善各项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制定了《福州市交通运输系统依法行政规范化指南》(试行)、《福州市交通行政执法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核制度》、《福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完成了《行 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清单》的梳理与公布工作,保证行政执法公开透明、规范运行。三是落实简政放 权,推进政务公开。通过进一步强化审批项目梳理,减少、 下放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 量,加快实现服务型管理机关的转变步伐。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意识到现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运输通道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 通道布局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体系发展要 求;二是港口与临港产业布局分散,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临港产业集群;三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滞后、港口集疏运系统不完善、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衔接有待加强;四是运输服务水平不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尚有差距,区域、城乡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运输服务人性化、精准化程度不高,公共客运服务质量需改进、公交场站建设滞后、道路运输货运企业与物流发展要求 仍有差距;五是建设发展受资源约束日趋严重,交通重点项目多,投资大,随着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整,项目建设 融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同时交通运输发展的土地、环境约束日益加剧,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六是科 技支撑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不 足,交通信息化建设与城乡现代化发展要求仍存在较大差 距;七是体制机制改革任重道远,尚未建立高效运转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协调发展机制,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八是项目用地征迁难度大,土地征迁中不仅需要土 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还要求地方政府进行基本农田补划、 耕地占地平衡,尤其是涉及房屋拆迁安置用地也会遇到用地 指标难以落实,因局部或个人利益而不予配合,缺少行政强 制或法律强制的依据和手段等问题;九是对建设项目的环境 评价和安全评价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章 发展形势与要求
一、宏观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市既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增多的严峻挑战。从发展机遇看,中央支持福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四区叠加”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区毗邻”的独特优 势,将为福州发展带来众多“机会窗口”。福州在国家和全省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 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辐射中部地区发展的枢纽作用更加突出,正在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极。新形势对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重点突出构筑大通道、 培育主枢纽、完善互通网、推进智能化,更加注重衔接融合、创新驱动、改善民生、绿色发展。
二、发展要求
1、服务福州新区建设,要求构筑全国综合交通枢纽。 把福州新区作为“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的主攻方向、跨越赶超的重要平台,加快福州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 产业发展,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快速便捷的市域交 通网络,服务福州新区的开发建设。
2、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主动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求形成服务全省的大通道。福建是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州作为现代对外开放的海西省会中心城市,要求完善福州对外交通通道布局与功能,加快建成海陆空统筹发展的“两纵四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在传统沿 海运输大通道基础上,完善服务中西部集疏运通道,力争 形成支撑市域发展并服务全省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 
3、加快构建福州大都市区,促进福莆宁连片繁荣,要 求统筹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加快福州大都市区建设 与发展,关键是要打破行政区划,努力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用共管”的同城化发展新格局,这就要求统筹福州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市)以 及福州与莆田、宁德、平潭综合运输发展一体化发展,按 照区域交通“一盘棋”的要求,推进城市快速通道、过江桥梁和城市干道建设,推动福州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向莆 田、宁德两侧延伸,加快构建对外联接快速、组团之间便 捷、组团内部畅通的福州大都市区综合运输网络。
4、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精准扶贫工作部署,要求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大城镇化建设步伐,核心是推动农村现代化产业发展,满足农村交通出行需求以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因此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区发展要求继续推进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加快乡镇农村公路网络化建 设;进一步倾斜投入落后、贫困村庄的村道建设,通过农村公路建设促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努力缩小贫苦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公路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快城乡客运网络建设要求继续推进公共交通服务一体化,统筹城乡客 运资源配置,鼓励骨干客运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农村客运,推进城乡客运班车公交化改造,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5、以福州自贸区为依托,推进海峡两岸深化合作,要 求为服务两岸直接往来创造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福州市 在对台交往中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而福州自贸区的获批, 更是在对接台湾,深化海峡两岸合作关系上,有了更为有 利的平台和政策。两岸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化,迫切要求福 州市加快建设服务两岸直接往来的便捷通道和枢纽站场,进一步完善榕台交流的港口、机场等交通基础条件,推进两岸直航常态化,完善对台口岸集疏运网络和查验设施, 简化通关入境手续,提供便利通关条件。
6、建设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和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运输体系。福州市 地形以山地为主,是典型的土地资源短缺型地区,交通运 输发展面临着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刚性约束。未来福州将建设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和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要求 在综合运输体系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各个环 节坚决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在通道、枢 纽建设等方面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交通运输资源,按 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发挥其比较优势,减少交通发展的负外部性,切实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以及交通和城市协调发展。
7、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要求不断提高交通
安全应急保障能力。福州易受台风袭击、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等特点,对交通安全应急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诸多不确定的自然因素和人民群众对安全的新期待,必须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防毁抗灾能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安保 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交通安全应急机制,建立应急保障处置 资源基地和紧急运力储备,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交通事 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交通运输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中央和省支持福州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坚持以福州新区为引领,打造现代交通运 输升级版,提升综合交通整体效率,以“互联网+”为驱动,加快培育面向全国的主枢纽,构筑服务全国的大通道,完 善支撑发展的市域互通网,推进交通智能化,促进交通运 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力度,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经济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当好先行。
二、基本原则 
——坚持融入全局。充分发挥港口、机场对台前沿优 势,做好福州新区建设的先行官,加快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构筑航线通、陆路通、信息通、物流通的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主动融入国家全方位对 外开放新格局。
——坚持优化提升。围绕打造“四个交通”、构建“两个体系”的总体布局,优化结构,提升功能,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快的发展速度,着力补齐短板,优化网络结构,确保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更加注重节约集约、提质增效, 提升存量、做优增量,实现行业转型升级发展。
第四章 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围绕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重点加快建设干线铁路、城市轨道、航空机场、综合运输枢纽,发展壮大港口,持续推进高速公路网、普通公路网等发展,着力推进福州新区、福州自贸区等重要区域综合交通建设, 逐步完善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和经济有效的现代交通物流服务体系,着力增强现代交通治理能力。
一、优化综合运输网络布局
加快构建立足市域、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的综合运输大 通道,基本建成“两纵四横”市域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一 批现代化的综合客运枢纽和综合货运枢纽,逐步形成客运 “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运输站场体系,促进 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和融合,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整体运行 效率,推动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1.加快布局综合运输通道按照“方式复合、通道共用、经济高效、绿色环保、节约 集约”的总体要求,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构建立足 市域、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的互联互通综合运输大通道。“十
· 1 11111三五”时期,着力加快快速铁路建设,持续完善高速骨架网, 基本建成“两纵四横”市域综合运输大通道。“两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中,沿海、京台“一纵一横”综合运输通道是对接长 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服务中西部、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是福州市最重要的综合运输通道,其 他“一纵三横”综合运输通道是福州市促进产业和城镇布局优化、强化与周边区域联系、拓展港口腹地的重要区域性综合运输通道。
2.加快建设综合运输枢纽坚持统筹规划、有效衔接、一体化原则,建成一批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站场,不断提高科技和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运输站场体系,将福州打造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公路客货运输枢纽站场及公共服务型物流园区建设,促进多式联运及甩挂运输发展,实施长乐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满足福州市日益增长的远途和出入境旅游发展需 求。根据福州市区域特点、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以及港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等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福州市综合运输枢纽形成“四主三辅”的发展格局。 “四主”:主城区综合运输枢纽、罗源湾综合运输枢纽、 长乐综合运输枢纽和福清综合运输枢纽。“三辅”:闽侯综合运输枢纽、闽清综合运输枢纽、永 泰综合运输枢纽。“十三五”期间建设一批现代化的综合客运枢纽。重点将 长乐机场第二航站楼建成立体换乘的示范性综合客运枢纽,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建设综合客运枢纽,新建福州公 路客运新北站、福州公路客运东站、福州连江火车站综合枢 纽、福州永泰闽运客运站等 4 个综合客运枢纽。新(续)建福州福清龙江汽车客运站、福州长乐闽运中心客运站、闽清梅溪公路客运站等 6 个普通客运站。综合客运枢纽 福州公路客运新北站、福州公路客运东站、福州连江火车站综合枢纽、福州永泰闽运客运站 普通客运站福州福清龙江汽车客运站、福州长乐闽运中心客运 站、闽清梅溪公路客运站、福清宏路客运站、罗源华威客运站、罗源汽车客运站 依托港口、机场和铁路货运站,重点建设福州华威公 路港物流园、福州东南公路港物流园、福州江阴港口物流中心一期、福建星泰安物流园区、福建运杰物流园区、福建盛荣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园;新建海西(福州)物流集散中心、长乐盛丰物流配送中心、可门港物流园、海峡绿色产 业园配套物流园、罗源县赤岭物流园区等一批具有公共服务属性和多式联运功能的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积极发展海铁联运、公铁联运、公水联运、空陆联运、江海联运、 滚装运输、甩挂运输和驼背运输。加快推进传统货运枢纽改造升级,支持和引导传统铁路、公路、港口货运枢纽向上下游延伸服务链条,提升全程物流服务能力。续建福州华威公路港物流园、福州东南公路港物流园、福州江阴港口物流中心一期、福建星泰安物流园区、福建运杰物流园区、福建盛荣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园新建 海西(福州)物流集散中心、长乐盛丰物流配送中心、可门港物流园、海峡绿色产业园配套物流园、罗源县赤岭物流园区
二、加快构建轨道交通网络
按照“贯穿沿海、连接内陆、串联各港区、衔接中心城区 和外围组团”的总体思路,以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完善、 功能明晰、衔接顺畅的现代化轨道交通网为目标,加快建构 “三纵三横四支”铁路网,积极推进城市(际)轨道交通建设, 统筹推进干线铁路和城际、城市轨道建设,促进三网融合。
三、全面提升公路服务品质围绕构建多层次、高标准、广覆盖、便捷化的公路交通网络格局,继续完善高速公路网,着力改造普通国省道,持续改善农村公路,优先实施扶贫公路项目,加快推进城市出 入口通道建设,协调做好军民融合项目建设,加大公路养护力度,全面提升公路服务品质。
1.继续完善高速公路网
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市域主要交通通道,重点完善中心城与周边县市的联系通道和互通节点,基本形成“两 纵三横两环十二联”的高速公路网布局。重点抓好福州长乐至平潭(长乐古槐至松下段)、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等 2 个续 建项目,新开工建设莆炎公路永泰梧桐至中仙段、长乐前塘 至福清庄前高速公路、闽侯洋里至泉州德化联络线闽侯洋里至永泰嵩口段(福州外郊快速环线)、福州国际机场第二高 速通道(福州东部快速通道二期)等 4 个项目,以及福银高 速闽侯鸿尾互通、福银高速闽侯沙堤互通、沈海高速新厝互 通等 3 个互通节点项目。到 2020 年,争取高速公路新增通车里程 170 公里,总里程突破 700 公里。
2.着力改造普通国省道
加快推进新规划的“四纵三横四联”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重点落实好“跨越发展,交通先行”省市对接会上确定的“一市一议”国省道建设项目,重点打通影响通道贯通和网络形成的断头路,提升技术等级,消除瓶颈路段,加快连通乡 镇、重要旅游区、枢纽站场以及重要港区公路建设,加快国省道三级及以下公路提级改造等。
3.持续改善农村公路围绕精准扶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进一步改善提升农村公路运行条件,体现社会公平。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县乡道提级改造,村道单车道拓宽改造,以及县乡村联网路 建设,基本实现有条件的较大自然村通硬化公路以及边远山村通达公路;加快实施海岛交通便民工程,积极推进撤渡建 桥,消除渡运交通安全隐患;改善乡村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扶持贫困村、老区村、民族村公路发展,争取 2017年底全面解决贫困村、民族村的公路硬化建设问题;支持乡 村旅游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危桥改造等,改善安全通行条件,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到 2020 年,优先实施扶贫公路项目,建设农村公路 1400 公里(扶贫公路 500 公里),改造危(病)桥 88 座, 实施撤渡建桥 5 座。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分级管理体制,强化农村公路管养人员培养和经费管理,逐步构建“县道专业队伍养护、乡村道多元化养护”的养护运行模式,农村公路安38全设施完好率常年保持 80%以上。
4.加快推进城市出入口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出入口通道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环线加 射线的对外通道布局,加强与市区快速交通网络的联系,提 升交通走廊的通行效率。结合市建委实施的园中互通至新店 外环路快速通道,加快推进城区北向第二通道建设,缓解城 区北向过境交通与组团间通勤交通集中于五四北路、福飞路 的问题;实施洪山桥至洪塘大桥拓宽改建工程,提升中心城 区至闽侯上街的西向快速通行能力;实施东部快速通道工 程,开辟中心城区通往马尾和福州国际机场新的东向快速通 道;实施道庆洲过江通道,开辟中心城区通往福州新区长乐核心区的东南向快速通道。项目总建设规模接约 100 公里。城区北向第二通道、洪山桥至洪塘大桥拓宽改建工 程、东部快速快速通道一期工程(结合 104 国道连江至晋 安段改线工程实施)、东部快速通道二期(福州国际机场 第二高速通道)、道庆洲过江通道。
5.加快实施军民融合工程 根据“立足战备、着眼平时、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原 则,协调做好军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平战结合与军民兼 顾,到 2020 年,实施军民融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8 个, 建设规模 64 公里。
四、打造现代化港口群按照“高强度开发、低速度扩张”思路,强化核心港区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振兴闽江水运。到 2020年,港口年综合货物通过能力达到 2.0 亿吨(其中福州港区1.7 亿吨)。
1.强化核心港区建设集中力量建设“南集北散”核心港区,引导各类要素向核 心港区集聚。推进核心港区多用途、通用码头泊位专业化改 造,释放结构预留能力,重点提高江阴港区专业集装箱泊位靠 泊等级,提升罗源湾港区散货装卸能力。继续实施既有码头 优化升级,加快马尾老港区搬迁和功能调整。持续推动港口与产业、城市互动发展。
2.完善港口公共设施配套加强重要港区进出港深水航道、防波堤、公共锚地建设,加快推进罗源湾港区 30-40 万吨级深水航道,江阴 20 万吨级集装箱深水航道及配套锚地建设,提升沿海航道等级规模和 通航能力,满足世界上最大散货船、油轮、LNG 船、集装箱 船通航条件。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争取在福州罗源湾港区增 加 40 万吨铁矿石码头布局。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通道, 形成核心港区铁路支线全覆盖,实现沿海港口与高速公路、国省道、工业区、开发区、科技园区快速、顺畅连接。加快罗源湾、松下港区沿海港口工作船基地建设,提升港口支持保障服务能力。续建 罗源湾港区将军帽作业区 15 万吨级泊位工程、罗源湾 港区可门作业区 1#-3#、9#、14#泊位工程、罗源湾港 区可门作业区 6-7 号泊位后方陆域填海造地一期工程、 松下港区牛头湾作业区 12、13#泊位工程、松下港区防波堤二期工程、江阴港区 6#-9#、12#泊位工程、福清 湾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新建 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下屿 1-4 号泊位工程、松下港区 元洪作业区 1-2#泊位工程、福州(琅岐)对台综合客运码 头 1#-3#泊位工程、江阴港区进港航道三期工程、罗源 湾进港航道二期工程、罗源湾港区工作船基地、松下 港区工作船基地、神华罗源湾 1#-3#泊位船舶靠港使用 岸电工程与环保绿化工程、神华(福州)罗源湾港电 有限公司绿色照明工程、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 司低架直流“油改电”技术应用、华能(福建)海港有限 公司碧里作业区装卸改造、华能(福建)海港有限公司卸船机驱动系统实施变频改造、将军帽一期工程智 能化运营管理系统设施“十三五” 开工跨”十四五” 项目 罗源湾港区狮岐作业区 1#-4#泊位工程、罗源湾港区碧 里作业区 1#-2#泊位工程、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6#-8#、15#-18#泊位工程、松下港区牛头湾作业区 4#泊位、中石油 LNG 配套码头工程、江阴港区 13A、13B、18#-19#、25#-26#泊位工程。
3.全面振兴闽江内河航运 实现闽江干流马尾-三明航道正常通航,全面改善闽江通 海航道的通航条件,初步形成以闽江干流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江海联运体系。重点实施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 理与通航改善工程、闽江干流马尾罗星塔~水口水电站航道整治工程和闽江航运一期工程闽清渡口作业区码头项目工 程。依托闽江流域绿色资源,积极拓展闽江内河航运旅游业务。引导内河航运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开展具有我市特色的 “闽江游”项目。巩固福建八方海上客运旅游有限公司开辟“闽 江游”航线,同时积极引导航运公司开通环南台岛的旅游航 线,鼓励发展闽江水上旅游业和内河观光游,打造福州水上 旅游名片。重点推进阳岐游艇码头和帝封江游艇码头建设。积极拓展福州市城区内河游项目,引导航运企业在水 质、航道(河道)、停靠码头和桥梁等问题解决后,实现开通“水上公交”。积极推进内河船舶生活污水改造为推进内河船舶标准 化建设,争取内河船型标准化率达到 100%,优化闽江环境。闽江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 闽江航运一期工程闽清渡口作业区码头、闽江干流马尾罗星塔~水口水电站航道整治工程、阳岐游艇码头、帝封江 游艇码头。
五、加快推进海丝门户枢纽机场建设重点抓好福州国际机场第二轮扩能工程续建项目,加快推进福州国际机场二期建设,将福州国际机场打造成为海丝门户枢纽机场;加快推进义序机场迁建前期工作,争取早日 开工建设;做大做强福州航空公司,不断拓展航班航线,积 极提升航空服务能力,加快规划建设福州机场临空产业园, 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快仓储等临空产业。到 2020 年,全市民航年旅客吞吐量突破 2000 万。
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围绕构建多层次、安全、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持续优化公交线网,提升运营 管理水平,构建公众满意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完善经济适用的道路客运服务网络,持续提升榕台客运品质,适应快速增长且日益多样化的客运需求。
1.构建公众满意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合理发展,建成以轨道交通和中运量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 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达到 40%,建成“公交都市”。 继续加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入,计划至 2020 年新建和改建公交场站 12 个,总面积为 20 多万平方米,设计停 车位 1300 多个,加强公交场站综合开发,合理配置社会公 共停车场和便民设施。建设公交站台 500 个;更新购置公 交车辆 2250 辆;持续新增优化公交线路,新增更新公交线 路 100 条。积极构建多层次公共交通网络,强化公共交通与大型居住区、集中就业区、重要交通枢纽的衔接。积极优化城市公交车辆结构,计划至 2018 年绿色公交车比率达 到 60%以上。扩大城区便民公共自行车覆盖,引导居民合 理采用慢行交通系统,2018 年前,市区将投放公共交通便 民自行车不少于 10000 辆。积极引导发展旅游专线、定制公交、社区公交、高峰通勤线路等多样化特色公共交通服务。完成快速公交系统(BRT)线网规划,先行建设 1、2、444 号线路 33 公里。构建灵活规范的出租车运营服务体系,发展即时电召、 定点候客、网络预约等模式;新增出租车运力,调整供需;完善市区出租车停靠设施,特别在大型商贸圈、医院等重 点区域设置出租车候客区,方便司机停靠载客、乘客乘车 需要;加快推进加气站建设,并尽快开放已建成的加气站, 以缓解加气难问题;建设功能完善、规范的公用型出租车综合服务站,为出租车司机车辆维修、餐饮、休憩等提供便利。
2.完善道路客运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长途客运资源的配置共享。发挥全市各地 市场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线路班次和驾驶员调配。重新梳理全市在营班线和不在营长途客运班线,统筹安排现有和新增客运班线的排班或配客,停班不停线,更好地实现 节能减排、提高运输效率、方便旅客乘车的目的。统筹设置长途客运接驳站点,建立完善安全监控体系,统一实施 接驳运输车辆动态监控,逐步实现接驳运输的标准化、规划化管理。逐步淘汰卧铺客车,在长途客运班线启用新能 源客车。加快提升农村客运普遍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乡镇和建制村班车通达率。 改革农村客运线路管理方式,稳步推广农村客运片区经营 模式,鼓励推进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推广规范化、 标准化的服务。支持“镇到村”农村客运网络发展,有重点、 分阶段在镇域内发展“镇村公交”。同时探索县际和县内客 运班车以长挂短、套班运行的全新运营模式。创新旅游客运发展模式。进一步简化旅游客运企业准 入程序,鼓励旅游客运企业资源整合,组建具有竞争实力的大型旅游客运集团公司。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客运枢纽场站闲置资源,适时打造旅游集散中心,实现旅游客车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引导全市旅游客运企业紧紧围绕“温 泉古都,有福之州”旅游主题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打造省内知名的旅游集散中心。
3.持续提升榕台客运品质
进一步提升“小三通”服务品质,继续推进福州对台客 运码头建设改造,完善行李直挂业务,培育壮大“十二五” 末新开通的黄岐-马祖客运航线,建设闽江马尾对台综合客 运码头。将福州机场建成连接大陆与台湾的枢纽机场,提 高航班密度,力争打造闽台空中快线。
七、加快形成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围绕“海丝”核心区建设,优化货运枢纽(物流园区)总体布局,拓展物流服务功能。践行“互联网+”行动,全面推进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甩挂运输,积极探索城市公共配送发展模式,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现代邮政,进一步深化榕台物流合作。
1.发展现代交通物流
积极引导、鼓励甩挂运输企业通过站场共建、车辆共 享、货源共线的模式,推进甩挂运输向纵深发展。加强多 式联运市场的引导和规范,在重点港区、枢纽场站和机场 等物流节点完善物流设施,发展公、铁、水、空多方式间的联运,完善榕台两岸及跨境物流网络,加快形成沿海大型国际物流窗口。按照“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发展战略,用现代物流理念改造传统道路货运业,完善道路货运发展政策体系,提高道路货运的组织化、网络化程度,促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2.创新发展现代邮政提升普遍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邮件处理中心为节点,邮政普遍服务营业 网点为终端,邮政便民服务站和村邮站为末端的邮政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动村邮站与农村公共服务平台有机结合,将村邮站打造成保障农村通邮、服务农村电商、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台。加快快递服务创新升级。引导快递企业改变传统运作 模式,积极发展第三方仓储、配货速递、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和相关金融增值服务,为供应链上下游客户提供完整配套服务。推动快递城乡普惠发展。加快拓展快递服务网络,由中心城区向乡镇延伸覆盖。实施快递公共投递服务站建设工程,解决快递投递“最后 100 米”难题。强化邮政业与交通运输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在航空港、港口、 高速公路道口等交通枢纽区域科学布局快递物流园区,促 进邮政业与交通运输业融合发展。综合利用交通运输网络和场站设施资源,加强邮政业与其在信息、通道、设施、 业务等领域的对接。落实快递“上车上船上飞机”政策措施, 推动邮件处理中心、装卸场所等邮政功能区与客运、码头、航空等枢纽场站的有效衔接。支持企业与客运企业合作, 通过客运班车运送邮件快件到各乡镇。福建邮政广场建设项目、福州邮件处理中心建设项目、高速物流电商快递园区、福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青口分拣中心
3.深化榕台物流合作
完善两岸邮件、快件集散通道。充分发挥榕台区位优 势,依托福州、平潭等节点实施对台邮政合作基础设施建 设工程,完善两岸邮件快件交换、处理等功能,提升福州对台邮件快件中转能力。拓展两岸邮政合作范围。鼓励两岸邮政从业人员定期对话、互访交流和业务合作,实现两岸邮政业在科技研发、教育培训、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交流 合作。
八、强化交通行业治理能力强化智慧交通,提升绿色交通,保障平安交通发展,以“互联网+”驱动行业转型升级,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
1.强化智慧交通
结合福州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加强交通信息化建 设,其中包括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城市出 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福州综合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 心(TOCC)系统,实现全市综合交通运输的统筹、协调和联 动;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交通枢纽场站智能化服务系统,提供换乘信息引导服务,实现交通枢纽站使用效率最 优化、吞吐率最大化;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为安全行车和调度指挥提供应急处理方案及丰富的信息;综合交通分析与评价系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综合分析, 为行业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便民智慧出行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让民众在出行前 就能有效掌握出行信息,提供个性化“门到门”服务,实现 “零距离”换乘和“一站式”服务。积极研究开发符合公路行业特征的业务管理系统,构 建物资战备中心库信息化管理系统、公路工程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桥隧综合管控平台、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公路视 频事件检测系统等。建设统一标准的公路基础数据库及路 产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基层公路站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OA 系统);完善专养公路路网平台;全面推广路网巡查系 统,建立公路大中修工程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依托省运管局牵头组织的省域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 统,进一步整合我市客运信息资源,完善全市道路客运联 网售票系统,方便百姓购票。并加大客运场站信息化改造力度,提高客运信息化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 依托省交通厅组织开发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结合福州实际进行升级改造,搭建福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移 动端 APP,整合中小物流企业、货运车辆等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实现货运信息的对接及车辆和货物的实时跟踪监控和服务调度,提高货运效率。 在驾培和汽车维修领域,探索“互联网+”驾校招生、汽 车培训、考核、质量监督、维修配件追溯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技术模式,促进驾培行业和汽车维修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2.提升绿色交通
全面提升公路生态景观服务功能,推进普通国省道“美 丽交通生态公路”建设。加快港口生态补偿与修复试点工 作,创建绿色港口。继续推动绿色交通城市创建工作,建成“公交都市”,引导公众绿色出行。积极优化城市公交车 辆结构,计划至 2018 年绿色公交车比率达到 60%以上。扩 大城区便民公共自行车覆盖,引导居民合理采用慢行交通系统,2018 年前,市区将投放公共交通便民自行车不少于10000 辆。统筹利用交通通道线位和枢纽资源,节约集约 利用港口岸线资源,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方法循环利用废 旧物料。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节能环保型船舶,引导 企业加大高能耗老旧船拆解力度,享受国家对老旧船舶提 前拆解财政补贴,全面提高水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 水平。优化船舶结构,倡导低碳型交通模式,全面落实闽江内河标准化船型改造工作。加快配建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站等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3.保障平安交通
强化落实,构建严密的安全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政 同责、一岗双责”规定,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全面履行安全监 管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夯实安全发展基础,依法强化安全监管,切实提高安全监管水平;认真督促企业正确处理安 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抓好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年提升工作,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切实把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安全保障硬实力。积极争取政府和省厅的支持,加大对安全生产和应急人力、物力、财力 的投入,加强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 建设,加强危桥、渡口渡船和海岛便民工程改造力度,继 续实施渡改桥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运输工具和施工装备的安全技术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投入,进一步促进企业安全发展。加大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在科技、信息化建设的 投入,提高安全应急信息的收集、指挥、决策等方面的效 率。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进一步扩大安全监管覆盖面,依法加大安全监管的力度,规范执法监管行 为,确保安全监管扎实有效、落到实处。强化城市客运的 安全管理,提升安全应急保障水平。强化重点时段、重点 地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对客运和危 险品运输企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站场(码头)的源 头管理和全程动态监管,继续严厉打击车船非法载人、营 运客车超速超员、非法夹带和从事危险品运输的行为,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区域间的协调配合,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对重大隐患实 行挂牌督办;强化非传统安全事件的有效应对,认真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和预案,重点做好各类极 端天气的预警预防、重大活动期间的交通运输安保工作。
4.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守法诚信的法 治政府部门,强化部门行政规范性和法制性。一要深化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执法机构设置,优化执法 力量配置,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综合素质,持续推进“三基三化”建设。二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下放审批事项和精简办事环节,加快实现网上审批,完善即时办结和限时办理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三要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法制,积极配合综合枢纽、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等涉及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的 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出台。四要落实科学决策 机制,不断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强化科学民主决策 机制、合法性审查机制和决策责任倒查机制,构建符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全方位决策机制。五要积极应对“互联网 +”新形势下的交通运输执法环境,积极应对网络约车平台 对传统交通公共服务的冲击与挑战,不断提升网约车等新 环境下的交通执法队伍对适用法的执行和应用水平。 
九、加快推进福州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福州新区、自贸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作为福州市“十三五”期间发展的重要区 域,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起到支撑区域的发展作用。在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基础上,依托“双港双网”(空港、海港、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强化新区门户枢纽地位,提升新 区广域影响辐射;构建“双快双廊”(快干路、轨道交通、大运量公共交通廊道、复合快速交通廊道),支撑引导带形空间格局,增强新区内在凝聚融合;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构筑多元一体、多级高效的复合枢纽型交通体系,实现客流换乘便捷,物流运转快捷;基本形成“两纵六横”高速公路网,“三纵五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三纵四横四 支”铁路网。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本规划提出的交通运输项目,必须全面考虑环境影响因素和环境保护要求,严格执行交通建设规划、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开展工程环保设计、工程环境监 理和施工期及运营期环境监测,逐步开展运营工程的环保后评估工作,加大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交通运输项目建设运营全过程,都要落 实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注册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ccpcservice获取,或关注公众号中项网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