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项目信息网 > 资讯列表 > 正文
【浙江】嘉兴市消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9-10 其他 浙江
一、规划基础
(一)“十三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落实情况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消防事业平稳发展,火灾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市共发生火灾6099起(不含放火,下同),死亡人数22人,受伤人数23人,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较“十二五”时期,火灾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45.78%、18.52%、5.21%,受伤人数上升187.50%。圆满完成了中央七常委赴嘉瞻仰红船、世界互联网大会、G20杭州峰会、建国70周年大庆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消防安保任务。
一是消防安全责任制有效落实。嘉兴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消防工作,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狠抓政府、部门、单位、公民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坚持每年召开消防工作会议,组织开展政府消防工作考核,建立政府约谈工作机制。嘉兴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嘉兴市消防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关于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消防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市委政法委将消防安全作为2020年平安建设四大整治内容之一,进一步提升消防安全治理的工作定位和力度。
二是社会面火灾防控成效显著。全市整体火灾形势稳定,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以省政府部署的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高层建筑、居住出租房、电动自行车、老旧小区、大型商业综合体、易燃易爆以及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下发《嘉兴市消防控制室能力治理提升工作方案》,着力解决消防控制室无人值班难题。部署开展工业企业消防安全大会战、工业企业百日攻坚行动,全面遏制工业企业火灾多发势头。挂牌督办25个火灾较多、问题突出的镇(街道),实施综合治理并取得明显改善。累计挂牌整治省级重大火灾隐患单位8家、市级重大火灾隐患单位76家、县级重大火灾隐患单位138家。
三是公共消防安全基础不断夯实。全市县(市、区)100%完成消防专项规划编制,镇(街道)100%完成消防专项规划编制或消防专篇编制。新建(含改建、迁建)13个城市消防站(其中一级站8个,二级站3个,小型站2个),总数增至28个;完成训练基地一期工程建设;新增合同制消防员300人,总数增至543人。新建乡镇专职队10个,改建21个,扩建3个,总数增至50个;新增执勤消防车50辆,总数增至126辆;新增人员292人,总数增至859人。新建企业队5个,总数增至13个;新增执勤消防车12辆,总数增至25辆;新增人员75人,总数增至187人。累计新增消火栓1331个,总数增至8147个,完好率98%;新增取水口10个,总数增至23个。
四是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稳步提升。全市各级政府持续加大消防装备建设,购置60米云梯消防车、多功能城市主战车、远程供水系统等一系列“高、精、尖”消防救援车辆73辆,总数增至129辆;个人防护装备、灭火及抢险救援器材总数达到4.7万余件套。推动建立应急、水利、交通、民政、气象、消防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成立灭火救援专家组,建立灭火救援专家组研判和危化品处置决策微信平台;组建高层建筑灭火队(共5车30人)、城市综合体处置专业队(共6车30人)和重型化工灭火救援编队(共23车86人);打造“1+8”抗洪抢险救援力量体系;全面实现“人员编组最优化、器材装备专业化、拉动训练常态化”,大步向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转型升级。
五是科技与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消防信息化基础资源不断完善,完成1个市级指挥中心、10个大队级分指挥中心升级改造,配备方舱通信消防指挥车1辆、无人机23架、卫星便携站3台、4G单兵图传39台以及布控球等高精尖装备,为灭火救援提供高效科技支撑。推动智慧消防融入嘉兴市智慧城市建设,将数智消防、智慧营区等项目纳入市政府信息化项目清单,并将智慧消防应用纳入 1421个“智安小区”(未来社区)。规范智慧消防市场管理,统一全市36家智慧消防运营单位数据标准。
六是消防宣传体验氛围日益浓郁。全市消防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主流媒体宣传阵地得到有效巩固,社会化宣传影响力广泛。镇(街道)消防体验室、村(社区)消防体验点覆盖率达100%,累计接待参观35.8万人次,发送消防安全提示信息1600余万条,各类宣传品170余万份。开展宣传培训5800余场,利用田歌、农民画、灯彩等本土文化形式开展消防文化塑造。建成全省首个消防全媒体中心并实体化运行,组建25人的应急消防宣传小分队,在嘉兴新闻、南湖晚报等市级主流媒体上建立消防专栏。南湖区消防救援大队、阮方松荣获全国“119”消防奖,2个集体、3名个人荣获全省“119”消防奖。截止2020年初,全市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平均得分为85.8分。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十三五”期间,我市消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火灾事故总量仍然较高,消防工作仍存在短板。一是火灾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随着外来人口逐年增加,高层出租房以及“厂中房”“厂改房”等新形态出租房在临沪、临杭的城乡结合部集聚,居住人数十分密集,消防安全环境异常复杂。村民自建房、拆迁安置房用作生产经营场所的现象仍然很普遍,极易造成人员伤亡。老旧小区、老旧民房的电气线路老化和电线私拉乱接等问题始终较为突出,易造成“小火亡人”情况。工业企业厂房火灾多发、高发的势头还未彻底扭转,新风险新挑战不断产生。二是消防基层监管和主体责任缺位问题仍然存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消防工作局面尚未能彻底形成,部分镇(街道)“重经济、轻安全”现象仍然存在,基层消防管理组织不完善,消防工作站人员和网格员个人业务素质不强,消防基础知识掌握不足,检查发现隐患和督促指导整改能力不强。单位主体责任有待夯实,部分单位负责人、管理人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自我管理缺位,“带病生产、带患经营”的现象较为常见。三是部门齐抓共管有待加强。一些部门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责任的认识有待提高,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这一标准不到位,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往往有部署、无考核、无结果。四是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仍然乏力。专职消防队伍人员流动性较大,尤其是各地对乡镇专职消防队伍的重视程度和保障水平不一,业务训练不系统,灭火救援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在日常管理、战时调度、救援指挥、应急保障等方面机制仍然不健全,缺乏统一有效的平台,在处置重特大灾害事故时,整体作战合力难以充分发挥。五是公共基础消防设施欠账仍然普遍。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基础消防设施建设与市域面积增长水平不匹配。“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投入经费总量为8.6亿元,其中专项业务经费2.6亿元,占比30.95%,相对整个经费总量而言,用于消防建设和装备发展的比重不高。消防站建设标准不高,消防水源维护保养机制仍不完善,水源设施损坏率仍然较高。化工区域、企业密集区的消火栓压力不足情况依然存在。重点区域周边消防取水码头(或取水口)缺乏的情况较为普遍。六是消防救援装备配备针对性不强。消防特种及专业装备相对缺乏,地质灾害、水域救援、化工事故处置等专业器材的配备率仍然不高,信息化设备和应急救援通信保障尚不能完全满足地质灾害、化工、水域等灾害事故处置需求。七是科技支撑滞后于职能任务需要。单位消防安全监管和自主管理仍然处于传统“人治”,仍需大量人力和花费大量时间,但实际管理效果不佳。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智慧消防先进技术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消防监管和灭火救援“机器换人”没有形成社会共识,消防智能化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八是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亟待提高。全市仍有相当比例的社会公众对安全出口的关注度、灭火器使用方法、燃气泄漏处置手段、安全疏散逃生方法等常识认知不够充分,消防安全培训以及消防演习实际参与率始终较低。
(三)发展趋势
“最精彩板块”新目标对消防工作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市全面落实省委提出的打造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新的增长极、绿色低碳循环城市、“互联网+”高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营商环境最优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市、党建高地“七张名片”的要求,深化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推动嘉兴蝶变跃升、跨越发展,让“五彩嘉兴”交相辉映,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消防安全是打造中国最平安城市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支撑我市建设“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的重要保障,对新时期的消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治理现代化对消防工作提出新使命。“十四五”期间,我市面临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试点任务,提出构建“1+573”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体架构,推进风险防控工程,进一步落实公共安全责任,健全市三级救援指挥平台,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救援体制,建立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形成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市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长三角一体化对消防协同提出新模式。“十四五”期间,我市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桥头堡” “门户”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凸显,聚焦一体化示范区共建,积极解决区域消防工作议事协调组织、构建区域消防监督管理新模式、推进区域灭火救援一体化建设等现实问题都对我市消防工作提出了新模式发展创新要求。
数字化改革对消防工作提供新支撑。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给数字经济带来新的变化和内涵。“十四五”期间,应充分汇聚整合消防内外部相关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科学指导全市消防工作,实现各项消防工作流程化管理和协同运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提高各消防责任方的消防科技水平与业务水平,促进消防工作社会化的贯彻与实施,全面提升消防安全水平。
改革转隶对消防事业提出新期待。消防救援队伍被赋予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的定位,对能力水平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必须保持本领恐慌、能力恐慌的危急感,加快推进队伍转型升级,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确保灭火救援行动更加安全高效,确保执勤训练水平走在前列,打大仗、打硬仗本领进一步增强。
全媒体时代对消防宣传提出新目标。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加快及新媒体平台传播力的持续提升,社会受众获取消防安全宣传的渠道日趋通俗化和多元化。“十四五”期间,应充分着眼于城市发展、产业调整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发动主流新闻媒体,开展接地气、可推广、见实效的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同时,掌握与时俱进的宣传手段,充分结合嘉兴本土民俗文化元素开展创作,将线上推广和线下体验紧密结合,针对不同平台、不同受众的偏好打造消防文化精品,推动矩阵效应的形成。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授旗训词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实施首位战略,牢牢扛起红船起航地的政治担当,紧扣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职责使命,着力抓机遇、强改革、夯基础、谋打赢、促正规、保稳定,努力构建消防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勇猛精进,勇担标杆,争当市域消防治理体系和消防能力现代化的排头兵,为我市打造中国最平安城市的目标提供消防安全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以及嘉兴发展战略,将消防工作融入大局,融入地方,坚决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为中心工作助力,为“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的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2.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活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发动人民群众共同防范风险,形成“公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3.坚持实战唯先,科技引领。坚持队伍战斗力标准,紧盯实战需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信息化建设,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坚持实施数字化改革牵引消防事业改革,提高各类灾害事故的防范、处置能力和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4.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治理。瞄准现有问题和短板,科学分析深层次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除隐患、补短板、强基础,真正解决制约全市消防工作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矛盾,实现消防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上彰显成效。
    5.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调。按照扬优势、补短板、强基础的原则,新建一批、规划储备一批公共消防救援站,优化水域消防救援站布局,并布点建设小型消防救援站,按照标准补齐市政消防设施、装备、站点缺口。建立区域消防一体化,推动部门协同、城乡协调发展,健全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相适应的公共消防安全体系,确保完成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活动消防安保任务。四项指标(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总体下降,较大以上火灾事故风险进一步有效遏制,火灾起数、亡人数、伤人数全省排位逐步下降。
消防安全形势方面:十四五期间,全市火灾数实现逐年下降,十万人口火灾死亡率和年均GDP火灾损失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消防安全责任方面: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政府加强对消防工作统筹领导,行业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监管部门依法开展消防工作,消防安全重点管控强化落实,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范有序。
消防安全社会治理方面: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相关的地方性法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达标率、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完成率、3人以上居住出租房复查整治合格率、消防网格化管理达标率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方面:城镇公共消防设施一体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优化全市消防站布点规划。加强消防、发改、规划、城建、水务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完善市政消防水源经费保障和维护保养机制,加快市政消火栓和取水口建设力度,加大消防水源网络覆盖范围。按照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的原则,及时编制消防专项规划、市政消火栓建设规划。
综合救援能力方面:加强消防救援站、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等建设力度,开展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大培训,增强业务本领,全面提升队伍指挥协调能力、精准布兵能力、专业救援能力、机动作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
社会化消防宣传方面:以消防宣传教育“五进”工作为抓手,加大具有嘉兴特色消防文化的挖掘和提炼,做好消防文化向企业、学校、农村、家庭、社区的延伸。充分发挥消防全媒体中心建强媒体阵地及策划、生产消防宣传产品的能力,进一步开展全市消防宣传体验场馆提质升级,强化消防志愿队伍建设和使用,进一步提升群众消防安全知晓率,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火灾的发生比例。

三、重点任务
(一)健全火灾防控治理体系
1.推进政府消防工作责任落实。(1)强化政府主导责任落实。全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逐年签订消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年统一实施考核,提高消防工作在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平安考核中的分值占比。推动完善政府常务会、办公会常态化研究部署消防工作,推行完善火灾事故领导分级到场制度。(2)强化消安委综合协调作用。调整完善消防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安委办公室常态化运作机制,完善落实会商研判、月度通报、季度例会、消防安全半年巡查和每月督导检查、约谈通报等工作制度,协调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大力推动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宣传教育等工作社会化运行。(3)强化部门工作联动作用。推动教育、民政、民宗、卫健、文化广电旅游等行业部门推进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推广普及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试点经验。(4)强化区域融合共治机制。推动加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消防安全共同治理,建立健全重点消防安全隐患区域和消防安全重大风险源联合排查机制。
2.推进社会单位主体责任落实。(1)提升单位规范管理水平。推进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落实“三自主两公开一承诺”工作机制,积极应用智慧消防先进技防措施,推广单位消防安全风险指数和消防安全三色码(或消防蓝码)。2022年前,积极推广使用全民消防学习云平台,分批次、分类别组织社会单位重点人群开展消防教育。修订完善《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市、县两级重点单位全部落实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人员密集、易燃易爆、高层地下建筑等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高危单位,全部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2)强化单位消防安全监管。推动各级政府紧紧围绕本地火灾规律特点和消防安全治理三年行动要求,部署开展打通生命通道、高层建筑、居住出租房、工业企业等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依法运用法律手段,从严整治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推动开展“两高一低”传统产业整治,依法关停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且整改无望或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作坊)。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严格消防产品生产、销售和使用领域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3)完善重大风险治理机制。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和重大会议活动消防安保工作要求,构建南湖、乌镇等重点区域消防安全“圈域治理”体系,按照治理力度“圈层抬升”原则,提升重点区域消防安保水平。推动各级政府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强力整治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对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和区域实施挂牌督办。
3.推动基层消防工作明显提升。(1)完善镇街道消防工作机制。完善健全镇(街道)消防组织规范化运作,健全落实消防隐患排查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等“三张清单”,落实隐患常态化排查、督办、整改、销号等闭环工作机制,规范季度例会、形势研判、督导考核等工作机制。落实重点镇(街道)挂牌督办制度,实施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提升工程,每年挂牌督办不少于5个镇(街道)。(2)夯实基层防火工作力量。完善基层“1+1+X”消防监管(即防火监督干部管片、辅助执法文员派驻、基层力量综合监管)模式,明确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行消防救援站参与防火工作,建立健全联勤联动机制。推动将消防安全融入平安乡村建设和“网格连心、组团服务”网格化管理和三治融合“八进工程”,按照基层综合治理“一张网”建设要求,将消防安全纳入基层治理 “四个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基层网格员、公安派出所定期开展消防隐患排查机制。(3)构建农村长效工作机制。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总体规划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完善农村消防专项规划,同步推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盯紧农村新兴产业的新问题、新风险,加强对村企业集聚点、村办企业、直采电商、农家乐及民宿等村新兴产业消防安全评估和管理,督促落实消防管理责任。通过人居环境改造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结合村房改、水改、电改、灶改、路改等工作,有计划地改造防火间距不足、木结构建筑集中连片的村庄,加快村电气线路、炉灶等用火用电安全改造升级,根据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要求,实施新农村消防设施配置提升工程。
任务重点1:基层火灾防控治理能力建设
    标准化管理。到2025年,100%行业系统单位实现标准化管理。
重大隐患治理。市级政府每年挂牌不少于15家,县级政府每年不少于10家。
镇(街道)消防组织规范运作。规范季度例会、形势研判、督导考核等工作机制。落实重点镇(街道)挂牌督办制度,实施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十四五期间每年挂牌督办不少于5个镇(街道)。
“1+1+X”消防监管模式建立完善。实施镇(街道)基层力量综合能力提升工程,2022年,推动各镇(街道)配备至少2名消防专职工作人员,2022年至2025年,消防基层工作人员每年取得建构筑物消防员证不少于20人。
农村长效工作机制构建。2022年,新农村集聚点消防设施配置提升率达到100%。
(二)提升公共消防设施体系
1.优化消防设施空间布局。树立规划先行理念,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全市消防专项规划,优化全市消防站布点规划,建强中心站、建密小型站,重点在中心城区和老城区规划设置小型消防站,破解中心城区落地难和“空心化”难题,结合“品质嘉兴”大会战和九水连心景观提升工程,推进水上站布局建设。推动城镇消防规划纳入“多规合一”,将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训练、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等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有效保障规划落地。
2.加快推进消防站建设。拓宽建设模式,推行政府代建制、政府“交钥匙”和纳入公建配套同步开发等模式,加快消防站建设。2021年底前,依托消防训练保障基地二期工程,建成具有真烟真火、专业救援、消防员综合能力培训等功能的模拟训练设施。2022年底前,重点完成纺工路消防站、洪合消防站、南江路消防站、秦山消防站、乍浦消防站、训练保障基地(二期工程)建设;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二级”要求,对13个专职消防队进行提档升级,加强消防模拟训练设施建设。此外,围绕全灾种、大应急救援任务,增强针对性的实战化训练设施建设,推进满足综合性体技能训练、地震、水域、高空、化工救援的场馆和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仿真实战训练机制,提升应对各类灾害的能力。
3.加强消防水源建设。积极运用物联网等智能化管理手段,确保消防水源设施的完好有效。确保每年市政消火栓建成率不低于规划数的95%,完好率不低于100%,建成改造工业园区、企业密集区等重点区域的供水设施,扩大管网的通行容量,推动各县(市、区)街道乡镇利用河流、湖泊、水库等天然水源规划建设取水平台和引水设施,形成市政管网和天然水源相结合的消防水源体系。
任务重点2:消防公共设施建设
消防救援站建设。纳入各地消防专项规划,全市新建、迁建消防救援站18个,其中特勤消防站1个、普通一级消防站3个、普通二级消防站11个、小型消防站3个,1个训练保障基地(二期工程)。推进纺工路站、特勤一站、惠民站3个站点的消防码头建设。
专职消防队建设。提档升级大桥镇专职消防队等13个专职消防队。完成全市年接警100起数以上的“撤乡并镇”的集镇的专职执勤点建设。
(三)优化消防综合保障体系
1.逐步规范消防经费保障。推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经费管理暂行规定》落实落地。科学合理编制2021-2025五年支出规划,强化执行管控。严格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从严从紧管好财经费支出,坚持压支出、盘存量、优增量、强管理,集中财力办大事,大力提质增效。
2.推动高质量装备建设发展。(1)提升消防车辆配备水平。加快车辆更新步伐,逐步将陆续达到报废更新年限的消防车纳入年度更新计划,确保车辆更新不间断,重点更新各县(市、区)达到年限的举高喷射消防车和重型泡沫消防车。建立符合队站分布特点的车辆编配模式,形成非中心站(小型站)车辆配置满足辖区内基本灭火救援需求,中心站车辆配置满足本县(市、区)“全灾种、大应急”救援需求。推动消防车辆装备的超前配备,落实新建消防站配套消防装备经费保障机制,推行车辆装备购置计划超前于消防站点建设模式,确保新建消防站建成后营房、装备同步投入使用。(2)优化消防车辆装备配备结构。侧重专勤、举高和战勤保障类消防车的配备,达到各类消防车配备比例平衡,实现车辆配备结构合理,加强城市自然灾害类装备配置。着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前谋划适应和配套的车辆装备,针对城市快速路、超高层建筑、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的建设推进,配备攻坚能力强的高精尖车辆装备。(3)加强专业队伍装备建设。按照“一专多能、专常兼备”的原则,配齐配强各类“专、精、尖”装备。逐步配齐重型石油化工队、地震救援专业队、抗洪抢险专业队、高空救援专业队、空勤救援专业队装备。不断提升复杂地质灾害救援条件下精准探测、切割破拆、安全支护和自我保障能力,提升水面搜索、水下救捞等水域救援和建筑物破拆、清障等工程机械救援能力。
3.大力提升消防战勤保障能力。根据《应急管理部特别重大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试行)》《特别重大灾害应急响应现场指挥部后勤保障机制》《消防救援队伍应急装备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纲要》等要求,进一步提升灾害事故现场战勤保障能力和应急装备物资保障能力。(1)配齐配强战勤保障车辆,结合现有战勤保障车辆,重点配备卫勤保障车、发电车、净水车、移动卫生间、装备维修车、器材运输车、冷藏车、被服洗涤车等战勤保障车辆。(2)以实战需求为引领,以“攻坚作战编成化、实战保障模块化”为原则,按照模块化储备、“一键式”调度、全过程保障的要求,分类制定物资储备标准、应急调度预案、现场保障方案,提高战勤保障的针对性、实效性。(3)深度挖掘社会联勤保障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规范联勤联储、应急响应、协同保障等工作流程,满足全天候、全方位、多元化应急保障需求。(4)通过理顺组织指挥、加强系统储备、拓宽社会供应、提升管理水平、完善调配机制、优化前送手段、创新数字协作等,建立消防应急装备物资保障体系。
任务重点3:消防车辆装备建设和战勤保障能力建设
消防车辆装备建设。建立符合队站分布特点的车辆编配模式,滚动更新报废车辆,十四五期间新采购各类消防车不少于65辆,其中市本级至少7辆、南湖至少9辆、秀洲至少5辆、经济开发区至少6辆、嘉善至少8辆、平湖至少7辆、海盐至少6辆、海宁至少4辆、桐乡至少9辆、港区至少4辆。2022年,完成石油化工、地震、水域专业队装备配备;2025年,特勤、一级、二级、战保消防站消防车辆供水链路分别不低于330L/s、270L/s、160L/s、490L/s。
特种装备配备。配备举升高度大于70米的举高类消防车,工作压力大于3.5兆帕、流量大于25升/秒的高层供水消防车。配备高倍泡沫消防车、消防灭火机器人,大功率排烟消防车。配备大型排吸水车、工程机械、水陆两栖车辆、消防救援船艇等特种消防救援装备。
建立应急装备物资保障体系。建立以消防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为主体,以应急管理部门应急物资储备、消防装备物资生产企业协议储备以及其他社会供应渠道为补充的消防应急装备物资保障体系。
(四)强化消防应急联动体系
1.强化指挥中心建设。围绕“决策科学、指挥高效、精准辅战、一专多能”多位一体的新型实战性指挥中心建设目标,坚持引入国内外消防指挥中心工作最新理念,融汇前沿思想,按照“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要求,建设面向实战的正规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建立联战机制、搭建联调平台,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设,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以消防救援业务为核心,对接各类资源数据,建成互联、物联和智能的数据中心。对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优化指挥中心功能布局,将指挥中心的整体功能整合成为接警调度、作战指挥、警情统计、社会资源、舆情监控、信息处理、综合受理七大功能模块,提升各项工作效率以及灭火救援过程的指挥协调和救援实战能力。
2.加强专业指挥联动体系。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完善统一指挥、信息共享、预案响应、力量前置、应急联动、综合保障等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区域协作机制,行成综合救援合力,增强综合救灾效率。将专职队、村志愿消防队、民间救援队以及有资质的社会救援力量等统一纳入调度指挥体系,建立形成科学高效的战时调度指挥机制。完善应急响应单位统筹协调机制,强化与军队、武警以及气象、水利等部门协作。
  3.加强长三角区域联动协同。立足嘉兴长三角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按照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建立健全示范区重大活动消防安保、救援力量指挥调度和协同联动联战机制,提高区域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建立区域火灾防控标准规范体系,加强区域消防安全评估和消防救援能力考评机制建设。推进跨区域的石油化工、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轨道交通等领域专业救援力量建设,强化周边跨区域协作。以消防站点布局规划、消防安全公共设施建设、消防救援物资储备运输为重点,整合示范区应急救援资源,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消防服务体系、灭火与应急救援能力体系、物资供应保障体系。
任务重点4:消防应急联动体系建设
指挥中心升级建设。完成指挥中心二期项目升级建设(实战指挥平台4.0升级、119智能接处警系统建设)。完成高分可视化显示部署、视频融合平台建设、通信融合平台建设以及基础硬件环境建设。
(五)打造消防救援队伍体系
1.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队战略,培养造就一批领导管理型、高层次领军型、专业指挥型,业务专家型、一线骨干型和实战智能型人才。拓宽人才来源渠道,依托属地政府企事业人员招聘机制,将政府专职消防员整体纳入编制,每年适当考虑分配地方事业编制名额。完善政府专职消防员表彰奖励和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工作或岗位需要,组织参加全国职称资格考试,对取得经国家权威机构认可的资格证书和职称的消防指战员、政府专职消防员和消防文员,按程序分岗位给予职称补助。创新人才招聘方式,聘任社会专业人才补充到三支专业队伍中,打牢人才基础。
2.加快队伍转型升级。实现从传统向新型、“一专”向“多能”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挑选优秀的消防员积极参加电力、煤气、水务等部门举办的专业能力培训,挑选骨干到省内外进行交流学习、培训,建强各类专业队。同步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工作,建立规范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构建与履行新时代职责使命相适应、与释放新体制效能活力相匹配的队伍建设与管理体系。
3.大力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配齐配强城市单编站应急救援力量,推进乡镇(街道)专职消防队伍“提档升级”建设,鼓励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省级中心镇等经济发达乡镇参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队。城市消防救援站保护范围之外的乡镇、街道,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队。城镇社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按标准建立微型消防站。依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专职消防队,配备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和人员。常住人口超过1000人的行政村、自然村志愿消防队应建尽建。鼓励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培育和壮大防火灭火救援的社会化、企业化主体,增强消防工作的社会合力。
4.加大社会优待政策支持。保障消防救援人员在家属随调和落户、子女入学、交通出行、看病就医、参观游览等方面的优先优待权益。招录入职的大学生,享受优先选拔使用、学费补偿代偿、考学升学优惠、就业安置扶持等政策。入职满2年的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参照消防救援队伍优待标准,享受社会保险、伤残抚恤、职业健康、交通出行、参观游览等社会优待政策。退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消防救援人员,享受就业培训扶持、自主创业税费优惠等优待政策。
任务重点5:消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人员素质显著提高。鼓励消防员参加“两用人才”培养,将消防员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70%,政府专职消防员大专以上学历占比提升至40%。
队伍转型升级。实现从传统向新型、“一专”向“多能”转型升级,建强专业队。全市地震救援队达到100人以上,水域救援队(1+8)达到160人以上,石油化工专业队达到100人以上。非中心站在2021年底前完成正规化达标创建工作,乡镇政府专职队在2022年底前完成正规化达标创建工作。
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大力发展。2021年,大型企业专职消防队伍100%完成建队任务。2025 年,专职消防队员达到1000人,志愿消防队员达到7300人。2025 年,政府专职消防员人数按照建站要求,增长150人。其中,南湖净增长50人,秀洲30人,海盐30人,桐乡50人,港区30人。
(六)推进消防数字应用体系
1.推进“数字化”改革。推动消防治理要素数据化、治理数据标准化,以政府数字化改革带动消防治理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消防工作融合应用,鼓励行业部门、社会单位主动探索信息化、智能化消防安全监管手段。有序推进“智慧消防”系统建设,融入“智慧城市”,加强与城市大脑、消防内部业务系统及其他平台的对接整合,打通网络和信息屏障,同时实现消防档案数字化转型。
2.推进信息化基础建设。升级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基于虚拟化桌面的作战指挥平台,实现多方音视频交互和数字化预案调取,推动装备4G向5G模式升级。构建信息安全监管机制,强化运维队伍建设,加强安全隔离、病毒防范、网络监管和等保测评,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形成完备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切实提高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窃密能力。
3.推进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开展消防无线通信网的“模转数”建设,拓展消防应急通信技术手段,解决复杂环境下的信号覆盖问题,明确各种灾害类别和等级的通信保障模式,成体系配备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通信装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坚持多种通信手段互补,加强基层应急通信保障力量建设,特别是大震大灾高风险地区,组建“轻骑兵”前突小队和志愿消防速报员队伍,解决极端条件下应急通信“卡脖子”问题。推动县(市、区)应急通信前突车配备,无人机、卫星电话和北斗有源终端等应急装备配备率达到100%。
4.构建智能化大数据应用平台。(1)融入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建设完成数智消防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设立火灾防控大数据库,打通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开发并有效应用火眼系统、单位自主管理APP、消防排查APP等辅助软件,推进消防设施“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控,探索与基层社会治理四个平台的有机融合,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科技与市域消防治理深度融合。(2)构建广覆盖终端技术应用局面,以“智安小区” “智安街道”建设为契机,引导推动城市远程监控、智能预警、智慧用电、智能充电等智慧消防技术产品应用,加快构建全方位、多维度、全领域消防智能感知网络,充分融入“智安城市”。(3)构建全领域消防智慧管理网络,实施单位自主管理“百千万”工程,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
任务重点6:消防数字应用体系建设
应急通信(基础、装备、体系、队伍)建设:(1)建成智能接处警和智能指挥系统、城市高点监控平台,升级应急指挥网络。(2)完成应急通信前突车配备,全市各级消防救援队伍配齐卫星电话和北斗有源终端、4G/5G网络对讲机,灾害事故较多的县(市、区)消防救援队伍配备卫星便携站或卫星平板,满足灭火救援指挥的现实需要;根据全市5G网络覆盖情况,逐步推进5G音视频传输终端建设。(3)实现公安、自然资源、水利、地震、气象、电信运营商和社会专业单位“一键式”联动响应,协同开展灾害事故现场应急通信保障。(4)消防应急通信岗位实行社会专业化普训,加强无人机驾驶、测绘,提升专业领域保障能力。
数字化管理。2025年实现全部档案数字化归档,取消纸质档案。
全领域消防智慧管理网络建设。2025年,完成全市100个智慧消防标杆单位建设,完成千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万家一般单位消防安全自主管理和指数评价体系,完成5万家九小场所消防安全三色码(或消防蓝码)管理。
(七)规范消防法规标准体系
1.推进消防法制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地方法规配套规章,将消防安全管理事项和管理责任与其他行业立法进行有机融合,确保本区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地实施。 结合嘉兴实际,深入做好《浙江省消防条例》出台后,细化落实规定,建立健全适应新时代嘉兴经济社会和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法规配套规章制度。厘清改革转隶后部门间消防工作职责,在消防安全责任制、基层力量建设、信用监管、智慧消防、消防救援行为免责和补偿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完善。
2.制订消防技术标准。聚焦灭火与应急救援、火灾风险识别、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工作社会化、消防装备设施等重点领域制定一些我市地方标准,形成专业齐全、注重实效的消防地方标准体系。鼓励支持企业、社会团体聚焦消防安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制定实施一批先进适用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提高社会层面消防工作标准化水平。
(八)加强消防安全宣传体系
1.建强媒体消防宣传矩阵。建强用好全媒体中心,做好全市消防宣传队伍的人才配备、培训、使用和考评,强化“一次采集、多方推送”的媒资素材共享成果运用,建立“服务地方、辐射全国”的媒体宣传矩阵。落实同新闻媒体间通气、研判、协作机制,定期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上发布消防法律法规、工作动态、科普常识、先进典型、警示曝光等内容,进一步提升内部互动率和外部影响力。
2.深化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制定“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达标评定细则,推动消防文化和消防常识向基层末端的深度覆盖;推动市级“119消防奖”的设立,对消防宣传“五进”工作中先进集体(家庭)、个人典型开展表彰及事迹推广;抓实消防志愿服务工作,尽快提升消防志愿团体基数,联合团市委等相关部门完善消防志愿者的培训、使用及奖惩,打消防志愿服务品牌,消防志愿服务典型。
3.提升消防文化展示平台。持续丰富“火娃冲呀”消防体验品牌的表现形式,设计嘉兴消防主题卡通形象,并结合标识标牌规范化设置工作开展推广。策划拍摄消防宣传系列微电影,联合文旅部门,发动本土灯彩、皮影、农民画等技艺传承人结合消防元素开展文艺创作,并依托交通站牌、电子海报、定点展板以及实物宣传品等进行展示。全面收集辖区内消防历史文物、史料,筹建消防文博馆和网上博物馆。
4.改良消防宣传教育模式。规范消防宣传培训内容,从源头管控及推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促进消防培训市场资源的良性运作,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党政机关、中小学校、工业企业、人密场所相关从业人员的必修课程。持续推进消防体验场馆提档升级计划,规范预约参观、讲解、体验流程。依托消防文员驻点机制,实现镇(街道)消防宣传师资力量消防培训长效机制。
任务重点7:消防安全宣传效能建设
深化“五进工作”。每年重点培树不少于2个消防志愿服务典型。2025年,完成设立市级“119消防奖”,打造1个消防志愿服务品牌。
多元化媒体宣传阵地建设。每年在地方质量高、受众集聚明显的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上开辟不少于1个消防宣传专题(专栏)。建强集内容生产、产品传播和账号运营为一体的消防宣传全媒体中心。
基层消防培训实效提升。依托消防文员驻点机制,实现镇(街道)消防宣传师资力量消防培训长效机制,健全全市各镇(街道)2-3人的消防宣讲员队伍。2025年,借助政府购买第三方宣传培训服务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的方式达到50%。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政府统一领导下的消防工作责任制,各地各部门依法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充分发挥消防安全委员会督导作用,加强消防工作的组织协调,强化消防工作领导。
(二)加强规划衔接。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空间规划等对接,将消防规划内容纳入区域各项规划范畴,确保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和消防专项规划顺利推进,在规划建设项目审批中重点做好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训练基地、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设施的用地规划控制。
(三)明确责任分工。各地应分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和细则,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通过确定时间表、路线图、责任链,狠抓落实、全力推进,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圆满完成。
(四)加强经费保障。各级财政投入消防的经费应与消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并加大对公共消防设施、应急消防物资储备、灭火救援专业队伍、数字化改革等专项建设的消防经费投入。
(五)强化督查考核。各级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完善规划实施考核机制,保障规划分步有效实施,加强对规划实施进度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消防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规划实施的评价和监督制度,于2022年和2025年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将评估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绩效的重要依据。
注册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ccpcservice获取,或关注公众号中项网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