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项目信息网 > 资讯列表 > 正文
【江苏】常州市“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2-26 园林景区绿化 江苏
第一章  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旅游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超额完成了“十二五”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发展环境与旅游基础不断优化
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高度重视旅游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全市重要产业加以培育。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畅游江苏·乐在常州”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力推动旅游强市建设。市发改委将旅游业纳入服务业十大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规划,考评充分征求旅游局意见,并推荐旅游项目申报省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市财政局与旅游局联合出台《市级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和效能进一步提升;市政府有关部门均结合各自的工作对旅游发展提供大力支持或与旅游局联合举办相关活动;各辖市、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溧阳、金坛、武进、新北等陆续有一批新项目建成运营,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全市旅游发展共识与合力已经形成,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旅游基础更加坚实。
(二)旅游项目与品牌建设再创佳绩
旅游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旅游项目投资475.5亿元,其中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56亿元, 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建成了武进花博园并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中华孝道园、环球恐龙城迪诺水镇、天目湖水世界、金鹰水族馆、嬉戏谷二期嬉戏海、嬉戏谷维景酒店等一批大型旅游项目建成运营,东方盐湖城盐泉小镇一期和华夏宝盛园二期等一批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成效显著,进一步丰富了我市的旅游产品供给,增强了旅游核心吸引力和旅游竞争力。
旅游品牌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确定了“畅游江苏·乐在常州”的旅游品牌形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取得成功,大运河(常州段)成为世界遗产;天目湖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武进太湖湾、金坛茅山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金坛长荡湖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南大街商贸休闲旅游区、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和溧阳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创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溧阳长荡湖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天目湖生态农业园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溧阳南山花园、溧阳天目湖苏园、溧阳欣龙生态园、武进龙潭湖农业生态园、常州锦涛生态园、溧阳通用山庄、溧阳曹山现代农业示范区、金坛长荡湖水街等被评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华夏宝盛园被评为省级自驾游基地和首批房车露营地。截至2015年底,我市共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A级旅游景区33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22家;星级宾馆6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9家;旅行社130家,其中省五星级旅行社3家,常州国旅旅行社有限公司稳居全国百强旅行社行列,中华恐龙园被评为全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景尚旅业、中华恐龙园、上游文旅在“新三板”成功上市;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三年蝉联常州市“现代服务业五星企业”;成功举办旅游商品大赛,推选优秀作品参加首届“乐购江苏”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印象青果巷”系列工艺梳、“留青竹刻文玩组”获得银奖。
(三)旅游宣传与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促销方式更加多元化。通过在央视等主流媒体投放广告、媒体宣传与旅游专题报道、参加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举办异地旅游市场推介会、开展旅游主题促销年、网络展播促销、城市客源互送和举办节庆活动,深入开展全方位立体化旅游营销,完善了旅游营销网络。
宣传促销采用新手段。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作用,微博微信粉丝量分别突破15万人和4万人,并通过与蚂蜂窝、新浪微博等合作,进行了“乐游常州”目的地整体宣传推广。
节庆活动再掀新高潮。连续举办了中华龙城常州旅游节、“春到江南”旅游系列活动、常州乡村旅游节、感恩回报月、冬季嘉年汇活动,推出“激情之夏”常州旅游节和环球恐龙城、天目湖旅游区、春秋淹城旅游区、环球动漫嬉戏谷四大夜公园旅游活动,借助节庆活动集聚了人气,扩大了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
市场拓展取得新突破。持续加强中远程市场推介,北京、山西、内蒙古、黑龙江、青海、宁夏等12个中远程省(市)来我市旅游人数呈5倍以上速度增长。强化了境外市场拓展,编制了《常州旅游招商手册》,在香港、澳门举办了常州旅游推介会,两地旅游企业签订了三项合作协议。通过旅游宣传促销,有效激发了旅游市场需求,拓展了市场空间,客源市场保持了年均12%的快速增长,我市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在港澳和中远程级地区)明显提高。
(四)旅游转型与产业升级明显加快
休闲度假产品不断丰富。完善了城市休闲空间格局,建设了城市主题休闲街区,丰富了城市休闲旅游活动,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农园、休闲农庄和特色旅游村镇,城乡休闲体系基本建立。溧阳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经过多年发展,旅游功能和配套设施日趋成熟,接待能力显著提升,我市初步实现了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
产业融合创新不断加强。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继续深化,以常州天目湖、中华孝道园、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等为代表的旅游区,成为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持续强化,乡村旅游成为我市旅游发展的亮点和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与工业融合发展不断细化,我市作为旅游装备品、户外用品生产集中地,已呈现出门类全、质量优、竞争力强的良好态势,产业规模一直处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效果显现,形成了以太湖湾龙舟大赛等为代表的一批品牌赛事,扩大了我市旅游景区在全国的知名度。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连续优化,运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推广常州城市旅游整体形象,注重挖掘融合城市旅游相关元素,我市城市知名度和旅游产品影响力越来越强,对城市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日益显现。重点引导了温泉、高尔夫、康体保健等休闲新业态。我市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集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我市以溧阳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环球恐龙城、春秋淹城旅游区等为核心的旅游要素发展集聚地已形成较大规模,集中了近百家旅游企业,年接待游客占全市旅游景区接待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主力军。
区域旅游发展趋向均衡。随着“旅游西进”战略的持续推进,溧阳市、金坛区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两地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占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的四成和三成以上,成为我市旅游业版图的重要一环。
(五)行业管理与旅游服务继续加强
规划引领作用增强。制定了《常州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常州市智慧旅游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常州市自驾游基地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和《‌金坛市旅游发展规划(2014-2030)》等系列旅游规划。认真落实省政府和省旅游局的要求,结合常州旅游实际,编写了《常州市“畅游江苏”行动方案》,较好地引领了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依法治旅有序推进。严格贯彻实施《旅游法》,按照“统一受理、依职处理、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了由旅游部门统一受理的投诉处理机制,组织召开《旅游法》实施座谈会,规范整顿市场秩序,我市旅游市场运行进一步规范,零负团费、强迫购物、自费项目等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质量监管得到加强。实行了目标责任制,加大了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执法力度,完善了旅游执法监督体系。继续加大了旅游标准化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了《主题公园服务规范》,编制了《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指南》国家行业标准,起草了《常州市乡村旅游示范区(点)规范(试行)》,完善了旅游标准实施推广机制,提高了我市的旅游标准化水平,中华恐龙园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加强旅游诚信教育,开展诚信经营活动,不断完善旅游诚信经营体系。加强旅游投诉、申诉处理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投诉、申诉处理程序、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
旅游安全常抓不懈。整理修订了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等10多项旅游安全应急制度,成立了常州市旅游行业安全生产专家组,加强了重大活动和主要假日等重要时间段的安全督查,为旅游者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
文明旅游有力推进。开展文明城市与文明旅游建设工作,制定《常州市民文明安全旅游行动方案》、《关于组织实施“文明安全旅游工程”的意见》、《关于切实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实施意见》;举办了“旅游进社区、文明万里行”系列活动。
公共服务持续提升。常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一期项目运作良好,常州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二期、客源分析系统、旅游应急信息管理系统、饭店会员管理系统等项目在建。嬉戏谷有限公司、景尚旅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入选省智慧旅游示范基地,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恐龙园的“一体化电商平台构建”项目、光大旅行社的“私人定制江南行—悠游常州”项目入选省智慧旅游优秀项目。常州旅游集散中心功能进一步完善,在开通景区专线的基础上,开通了前往周边乡村旅游点的班车。
(六)旅游效益与带动效应日益增强
201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455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者5443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12万人次),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实现旅游总收入731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24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2亿美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增幅居苏南地区首位,旅游经济总量在全省稳居第四位;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13%提高到13.2%,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5.4%提高到6.5%,有效释放了旅游业的产业功能,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通过落实价格惠民措施、举办“旅游感恩回报月”活动和推出常州旅游惠民八件实事等措施,较好地发挥了旅游业在促进就业创业和惠民利民方面的作用。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惠民产业,对我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但是,我市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旅游强市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旅游经济虽然实现快速增长,但入境旅游产业规模较小,与周边主要旅游城市仍有较大差距,反映了我市旅游国际化水平仍然较低;二是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品牌建设上后劲不足,还不能满足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旅游强市建设的新要求;三是主题公园建设和旅游业发展面临周边城市强大的竞争压力,旅游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挑战;四是旅游产业融合和集聚发展程度仍然较低,旅游业态创新不足,旅游产业主体培育不够,大型现代旅游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较少,旅游强企的支撑作用不太明显;五是旅游宣传推介和营销方式还不能适应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旅游市场影响力仍需进一步加大;六是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打造旅游业升级版的新需求。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建设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旅游强市的攻坚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良好的环境机遇。
(一)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正在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齐心协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市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创新驱动,加速转型升级,在保持合理经济增长的同时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常州。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引擎,必须在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创新驱动支撑力,把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谱写提质增效升级发展新篇章。
(二)改革创新体现新要求
改革创新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和最大动力,也是“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31号》)、《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和《省政府关于全面构建“畅游江苏”体系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85号)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我市成为全省唯一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对旅游产业与城镇融合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旅游业改革发展的目标思路,在增强旅游发展动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完善旅游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我市必须大力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具有常州特点的改革与创新发展之路,努力化解我市旅游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激发更大的旅游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和旅游体制机制优化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区域发展面临新格局
“十三五”时期,区域联动发展、协调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区域发展也将形成新格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是国内开放开发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明确提出要“把长江沿线培育成为国际黄金旅游带”。我市必须利用好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机遇,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沿江旅游城市深度合作,推动我市成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重要旅游节点和特色旅游目的地;利用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鼓励旅游企业“走出去”,积极加强旅游产业和人文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有效促进国内外资源为我所用,为旅游发展拓展新空间。同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在我市的叠加优势,将为我市把战略叠加优势转化为现实旅游发展优势,促进新一轮旅游发展提供动力。此外,我市处于江苏沿江发展轴和沿运河发展轴交汇处,地处苏锡常都市圈、锡常泰跨江融合板块和宁镇扬都市圈三大板块影响区,要积极响应江苏中部崛起,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旅游领头雁作用,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和跨江融合协调发展,为加快我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建设旅游强省进程,推动江苏中部崛起和实现“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战略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旅游发展呈现新特征
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发展的协同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旅游发展也呈现许多新特征。一是旅游消费需求大众化、多样化和日益个性化,传统的观光和文化旅游依然深受欢迎,对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主题旅游、邮轮游艇旅游、自驾车旅游、医疗健康与养生养老旅游等新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对深度体验旅游和品质旅游更加关注;二是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化,旅游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和常态化生活方式,将实现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的转变,推动甚至统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三是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各路资本纷纷投资旅游业,大资本进军旅游行业,民间资本成为旅游投资的主力军;四是旅游产业更加融合化,旅游与城市、乡村、文化、科技及相关产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产业融合升级的创新空间和主攻方向,旅游业态不断创新,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五是旅游发展更加智慧化,智慧旅游建设全面展开,在线旅游发展迅速,“互联网+”将带来新的旅游发展局面,旅游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六是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化,着力突破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将转型升级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从外延拓展向内涵发展转变,从旅游规模增长向旅游品质提升转变;七是旅游管理走向法制化,认真贯彻实施《旅游法》,更加重视旅游法治建设,旅游业发展逐步进入了全面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新阶段;八是旅游效应更加惠民化,把旅游业作为新时期重要的民生产业来抓,积极实施旅游惠民行动,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五)常州旅游面临新挑战
“十三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主要有:一是区域旅游竞争加剧,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周边地区城市强有力的竞争压力,旅游发展水平与无锡市的差距仍然较大,领先扬州、镇江的优势已不明显,呈现“标兵渐远、追兵超越”之势,尤其是我市的主导产品主题公园的建设与发展面临周边城市强大的竞争压力,亟需强化旅游产品特色与优势,增强旅游发展后劲和旅游综合竞争力;二是产业转型难度加大,在旅游消费需求升级、旅游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旅游用地指标紧张、用工压力持续增加等复杂的环境下,如何调整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切实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既是新形势下我市旅游工作的重点,也是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面临的挑战;三是资源环境约束加深,我市旅游资源开发强度较高,未开发旅游资源存量少,而且保护与开发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协调好两者关系,实现旅游资源节约型利用、环境友好型开发和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旅游绿色增长,进一步增强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又一挑战。
第二章  战略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为宗旨,以改革创新和融合发展为动力,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推动我市旅游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推动我市旅游“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全国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强富美高”新常州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下旅游发展基本方针:
1.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加强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引导和推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旅游业发展。
2.坚持改革创新与转型发展相结合。将创新作为旅游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全域旅游发展。
3.坚持规模增长与品质提升相结合。在追求旅游产业规模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旅游品质和旅游经济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旅游开放型经济,推动旅游业基础做实、产品做精、服务做优、品牌做大、产业做强,全面提高旅游发展水平。
4.坚持重点突破与协调发展相结合。优先发展一批重点区域、重点景区、重大项目和重要企业,带动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全市旅游整体推进、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格局。
5.坚持共享发展与旅游惠民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在注重提高旅游综合效益的同时,积极实施旅游惠民行动,让旅游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游客和全市人民。
6.坚持开发利用与绿色发展相结合。优先保护旅游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旅游,更加注重通过旅游业的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定位
(一)发展定位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总体要求,结合我市旅游业发展实际,确定以下旅游业发展定位:
1.目的地定位
将常州建成中国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和主题公园之都,成为长三角地区著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一城”——中国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成功和大运河(常州段)成为世界遗产为契机,依托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运河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和天宁名胜、春秋淹城等重点景区,强化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功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打造中国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
“一都”——国内一流的主题公园之都:进一步强化我市主题乐园集群优势,按照主题个性化、项目差异化、产品体验化、推广品牌化、创意产业化的要求,优化提升恐龙园、淹城和嬉戏谷三大主题公园,开发建设新的大型主题旅游项目,引导主题公园差异化和整体联动发展,打造国内一流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题公园之都”。
“一地”——长三角地区著名、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依托我市山水生态、地域文化和城乡休闲资源及四大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强化山水文化休闲和养生度假旅游特色,将我市建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产业定位
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业,使其成为我市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领产业;成为促进产城融合、推动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与先导产业;成为发展产业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产业;成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动力产业;成为保护资源、优化景观环境的绿色产业;成为带动就业、民生幸福的富民产业;成为塑造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
(二)主要战略
1.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有机整合区域资源和融合发展相关产业,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等角度全面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延伸“旅游西进”战略,坚持协调发展导向,把城乡旅游一体化作为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有效发挥旅游业在促进产城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作用。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我市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质量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形成空间全覆盖、城乡一体化、产业大融合、受众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2.旅游融合创新战略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导向,以旅游产城融合与产品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旅游人才为基础,着力推动旅游技术、模式、产业、管理和服务创新,深入推进“旅游+”,推动旅游业与城镇、乡村、文化、体育、科技、相关产业及百姓生活融合发展,使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旅游业与城镇深度融合,使融合创新成为旅游发展的主动力。
3.旅游品牌带动战略
进一步提升“畅游江苏·乐在常州”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一批具有强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带动我市旅游理念更新、旅游精品开发、旅游质量发展、旅游市场推广、旅游产业转型和旅游行政治理,引领和推动全市旅游业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加快发展、国际化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4.旅游转型升级战略
全力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转变。加快培育形成参与国际旅游经济、区域旅游合作竞争新优势,着力推进开放型旅游经济转型升级。
5.旅游惠民共享战略
坚持共享发展和幸福发展导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为目标,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大力实施旅游便民惠民活动,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让旅游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市民和游客,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中增加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6.旅游绿色发展战略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导向,将旅游业作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积极推进旅游业绿色开发和低碳运营,构建生态友好的旅游环境和生态化、集约型的旅游经济体系,重视维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维护资源的整体性、文化的代表性和地域的特殊性,加强旅游生态文明教育,全面提升旅游业绿色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实现两大总体目标,建成三大旅游目的地,实现四个升级和五化发展。即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建成中国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国内一流的主题公园之都和长三角地区著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产品升级、旅游品质升级、旅游产业升级和旅游贡献升级;实现旅游开发集约化、旅游产品品牌化、旅游功能休闲化、旅游产业融合化、旅游发展智慧化。
(二)发展指标
1.经济指标
旅游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苏南旅游产业平均增长速度;旅游总收入增长速度高于游客数量增长速度。力争到2020年,全市旅游消费总额达到1345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年度旅游投资额平均达到160亿元以上。提升游客人均逗留天数至1.9天,每人次平均消费达到1640元。
2.产业指标
强化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龙头地位,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5%,旅游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
3.社会指标
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扩内需、调结构、促消费、保增长等方面的作用。到2020年,城乡居民年均出游5次以上,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达到12%以上,游客满意度排名保持在全省前4位;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 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总人数的10%左右;旅游产业在生态保护、文化繁荣、形象提升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表1  “十三五”时期常州旅游发展指标体系
主要指标 指标内容 2020年
数量 年均增幅
经济指标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次) 8170 8.5%
国内旅游消费(亿元) 1332 13%
入境过夜旅游者(万人次) 18 7.0%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 2 12%
经济指标 旅游消费总额(亿元) 1345 13%
年度平均旅游投资额(亿元) >160
国内游客人均消费(元) 1640
人均停留时间(天) 1.9
产业指标 旅游增加值(亿元) 628 12.5%
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 >15.0%
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 >7.5%
社会指标 城乡居民年均出游 5次以上
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 12%以上
游客满意度排名 全省前4位
旅游从业人数 35万人
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占全市就业总人数比重 10%左右
(三)工作目标
1.深化旅游改革创新,增强旅游发展动力
全面深化旅游业改革,构建适应转型发展的旅游体制机制,推进旅游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旅游运营模式,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开创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
2.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培育知名旅游品牌
优化提升传统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新型旅游项目,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名品、休闲度假与乡村旅游精品。精心培育一批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企业品牌和旅游管理与服务品牌。积极开展“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创建工作,努力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品牌,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新增1-2家5A级旅游景区、3-4家4A级旅游景区;新增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2-3个国家级旅游示范区(基地)品牌和2-3个国家级乡村旅游品牌。
3.发展旅游新型业态,扶持骨干旅游企业
积极培育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医疗旅游、康体旅游、在线旅游、动漫游戏、文化创意、旅游露营、旅游装备、低空飞行等旅游新业态,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重点培育2-3个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十亿元的旅游企业4-6家,超亿元旅游企业达到20家以上。
4.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推动旅游产业集聚
进一步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拓展旅游发展空间,重点推动旅游产业聚集区提档升级,到“十三五”末全面建成6个投资超30亿元的旅游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效应和旅游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5.强化旅游市场营销,丰富市场推广活动
进一步拓展旅游营销渠道,创新旅游促销手段,丰富旅游节庆等市场推广活动,游客接待规模保持8%以上的增长。
6.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提升旅游质量水平
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旅游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真诚服务”的市场环境。旅游质量基础进一步坚实,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旅游质量体系更加完善,游客满意度保持全省前4位。
第三章  空间拓展与布局优化
一、全域旅游与空间拓展
进一步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在完善现有的“六主六副三带”旅游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按照城乡区域统筹和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深度挖掘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旅游资源整合、项目立体开发和产业集群发展,打造我市旅游的新增长极,着力构建“一核两轴、三极四片、全域覆盖”的大常州旅游空间格局。
一核:城市旅游休闲核。
两轴:常溧旅游发展轴;古运河旅游发展轴。
三极:天目湖休闲度假增长极;茅山休闲度假增长极;太湖湾休闲度假增长极。
四片:城市文化休闲片区;环城休闲游憩片区;金坛养生度假片区;溧阳山水度假片区。
二、空间优化与布局结构
(一)一核:城市旅游休闲核
以环球恐龙城、航天探索中心、天宁名胜旅游区和古运河等城市景区景点为核心吸引物,配套城市各类文化场馆、历史街区与特色街区、公园广场、城市景观风貌、各类休闲业态,以丰富的旅游节事活动为整合带动手段,形成独具常州特色的城市旅游休闲综合体。
(二)两轴:两条旅游发展轴
1.常溧旅游发展轴
由常州市区-武进-金坛-溧阳的主要旅游区域构成,沿常合-扬溧-宁杭高速公路串联环球恐龙城、天宁名胜、春秋淹城、西太湖、长荡湖、茅山、天目湖、南山竹海等主要旅游区,将城市休闲旅游和山水休闲度假等核心产品有机组合,构建常州东西-西南向旅游发展轴,形成轴线旅游品牌、带动腹地城乡旅游统筹发展,使之成为山水文化精品旅游走廊、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大运河旅游发展轴
由京杭大运河常州段、武宜运河、太滆运河、藻江河其沿线主要旅游区域构成,串联太湖湾、西太湖、淹城、三河三园(关河、北塘河、东支河,东坡公园、红梅公园和中华恐龙园)等旅游产品,构建常州东南-西北向旅游发展轴,依托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品牌优势、带动腹地城乡旅游统筹发展,使之成为滨水文化精品旅游走廊和休闲旅游胜地。
(三)三极:三大休闲度假增长极
1.天目湖休闲度假增长极
以天目湖为旅游吸引核心,进一步提升观光游,推进休闲游,发展度假游,壮大乡村游、培育特色游,凸显山水休闲、养生度假等旅游功能,打造我市休闲度假增长极和国内一流的山水度假旅游目的地。
2.茅山休闲度假增长极
以茅山为旅游吸引核心,构建“一心三带”(旅游综合服务中心,茅山道教名胜带、五湖休闲度假带、生态农业观光带)的空间格局,重点推进东方盐湖城、宝盛园等项目建设,凸显康体养生和休闲度假等功能,打造我市休闲度假增长极和国内一流的养生旅游度假区。
3.太湖湾休闲度假增长极
以环球动漫嬉戏谷和太湖山水风光为旅游吸引核心,加大嬉戏谷生态露营基地、游艇俱乐部等项目建设力度,凸显主题娱乐和休闲度假等旅游功能,打造我市休闲度假增长极和国内一流的湖滨主题娱乐旅游度假区。
(四)四片:四大旅游片区
1.城市文化休闲片区
由常州中心城区(城市旅游休闲核)和武进新城区构成,重点建设环球恐龙城、天宁名胜区、南大街休闲旅游区、青果巷与前后北岸历史街区、古运河、春秋淹城、航天探索中心等项目,强化城市文化休闲功能,完善城市休闲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我市城市旅游吸引核心、城市文化休闲中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2.环城休闲游憩片区
由环绕中心城区的带状区域构成,结合新北区森林公园、小黄山森林郊野公园、宋剑湖湿地郊野公园、高铁生态公园等环城郊野公园,以及太湖湾、西太湖、嘉泽、焦溪、杨桥、横山桥、孟河与小黄山、郑陆等旅游区,主要服务于长三角地区游客和常州市民,完善生态观光、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功能,打造独具魅力的环城休闲游憩带。
3.金坛养生度假片区
由金坛区境内的山水、文化和乡村旅游区域构成,重点建设“一山(茅山)、一湖(长荡湖)、一城(金坛城南)和七彩乡村”旅游项目,将金坛建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山水田园休闲与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中华养生旅游胜地。
4.溧阳山水度假片区
由溧阳市境内的山水、文化和乡村旅游区域构成,重点建设天目湖、南山竹海、长荡湖、瓦屋山、曹山慢城旅游项目,将溧阳建成宁杭山水田园休闲带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长三角重要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第四章  产品开发与项目建设
一、旅游产品开发
(一)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不断开发旅游新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促进旅游消费增长。
1.重点发展休闲度假
将国民休闲度假需求纳入城乡规划统筹考虑,优化休闲空间布局,推进城市休闲设施建设,强化城乡休闲度假功能。加强旅游度假区特色化发展,加快培育天目湖山水休闲度假、茅山道教养生度假、太湖湾主题游乐与运动休闲度假、长荡湖渔乡风情度假四大品牌。利用城市公园、花木基地和田园花海,开展花展、论坛和赏花等活动,发展花文化休闲旅游;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品牌旅游露营营地,推动太湖湾、华夏宝盛园等有条件的景区和地区建设房车旅馆、房车营地、自驾游基地。鼓励太湖湾、西太湖、茅山、曹山等区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和完善旅游慢行系统。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加快推进旅游业与农业、苏南农村现代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依托当地生态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特色,坚持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发展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培育长荡湖、茅山、天目湖、太湖湾周边等乡村旅游集聚区。尝试“乡村庄园”旅游形态建设,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及其旅游服务体系,打造集自然村落保护、主题创意设计、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品牌,开拓旅游消费空间。推动特色旅游城镇(村)建设,争取建成1-2个全国特色旅游名镇和2-3个特色旅游名村,每年创建2个以上五星级乡村旅游点,3个以上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乡村旅游股份公司等组织形态的发展,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更好地带动农民致富。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宣传推介,建立完善全市乡村旅游产品营销平台,精心策划组织乡村游系列节庆活动,引导和鼓励旅行社积极研究开发乡村旅游线路产品。
3.创新文化旅游产品
依托我市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吴文化、齐梁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和工商文化等常州特色文化,加快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与文化遗存、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丰富文化演艺和非遗展示活动,扎实推动春秋淹城旅游区、天宁名胜旅游区、古运河历史文化旅游风光带建设和青果巷与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品牌。
4.积极开展研学旅行
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鼓励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扩大传统教育基地与科普教育基地名录,推动中华孝道园、华夏宝盛园、紫薇园民防科普馆、长荡湖湿地科普园等景区纳入教育基地,开发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等红色旅游产品。依托常州科教城、常州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邹区殷村职教园等教育资源,打造青少年职业体验旅游、科教修学旅游、国学文化教育旅游项目,丰富研学旅行新业态。
5.大力发展康养旅游
依托孟河医派、茅山中草药资源和茅山道教养生文化优势,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与养生养老旅游服务产品,推动茅山创建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推动小黄山休闲旅游区建设康体旅游集聚区,加快规划开发西太湖康体旅游区,积极推动西太湖申报国家级医疗旅游先行区。引导各类景区加强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严格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适当配备老年人出行辅助器具。鼓励旅行社和景区对老年旅游推出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和优惠措施,对符合年龄条件的老人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减免门票费用。规范老年旅游服务,推动形成专业化的老年旅游服务品牌。
6.扩大旅游购物消费
鼓励环球恐龙城、动漫嬉戏谷、春秋淹城、华夏艺博园等景区开发一批独具特色的品牌旅游商品。挖掘我市传统特色商品,加大常州大麻糕、萝卜干等土特产和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金坛刻纸等传统工艺品传承、保护、开发、创新力度。举办旅游商品大赛,搭建旅游商品和创意设计的对接平台,推动常州旅游本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定期发布常州旅游商品推荐名单,鼓励特色商品购物区建设,推动前后北岸、环球恐龙城和桃园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特色商品体验展销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推出独具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做精做优“动感江南三日游”“畅游江苏”精品线路;抓住上海迪斯尼开园机遇,组合开发多种华东线、小华东线旅游产品,引导中远程市场游客经常州进出华东地区游览;结合“畅游江苏”精品线路推广,推出“乐在常州”特色品牌线路,重点开发、打造“激情之夏—夜公园”、“江南山水—度假游”、“京杭运河—访古游”、“美食温泉—休闲游”等特色精品线路产品;引导和鼓励旅行社积极研究开发乡村旅游线路产品;全力推进“顺畅、舒畅、欢畅”游常州,争取每年都有旅游线路被列入全省“畅游江苏”十大精品线路。
二、重点项目建设
继续优化提升“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大旅游景区,重点打造一批新型旅游项目,推动我市旅游产品升级,增强旅游核心吸引力、产业支撑力和辐射带动力。
(一)建设一批休闲度假精品
强化常州旅游度假区特色发展、品牌培育,促进旅游度假区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接待能力。以天目湖、太湖湾、茅山、长荡湖四大旅游度假区为重点,通过项目建设、要素配套、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和营销推广,打造国内一流的品牌度假区。一是着力抓好天目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优化提升工作,重点开发天目湖国家森林公园、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洛克王国天目湖主题乐园、涵田二期、天目湖健康养生园、天目湖瑞芝颐养山庄、乾龙养生谷、天目湖镇旅游综合体、十思园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项目品质、度假功能和品牌价值;二是加大环太湖景观提升工程、嬉戏谷生态露营基地、九洲红墅岭、雪堰凤凰山马鞍岭四季滑雪场、孝道园(三期)、邀贤山养生养老等项目建设及阖闾城遗址保护利用力度,力争将太湖湾建设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是加快推进茅山东方盐湖城一期白云观和二期盐泉小镇、华夏宝盛园二期、紫云湖旅游度假中心、茅山RBD小镇游客综合服务设施、茅山观光火车、东方盐湖城国际温泉酒店及茅山旅游度假区道路及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将东方盐湖城、华夏宝盛园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适时启动东方盐湖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茅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工作,打造中国一流的养生旅游度假目的地;四是建设长荡湖湿地公园和湿地生态科普馆,提升长荡湖壹号、长荡湖水街、文博园等旅游功能,扩建普门禅寺,新建大涪山观音岛、禅修养生中心、乐水天堂、环湖绿道等旅游项目,打造具有渔乡风情和禅修养生特色的湖滨生态旅游度假区;五是依托常州中心城区和武进、新北两大新城区,重点建设和完善一批城市休闲公园、特色休闲街区、文化休闲中心、城市商业游憩区和商业休闲综合体,继续推动延陵游憩商业区主题特色街区建设,调整优化经营业态,完善商业游憩功能,打造引领消费时尚的华东地区著名休闲游憩商务区;六是大力培育西太湖旅游增长极,积极推进花博园改造升级、游艇俱乐部、“滆湖之星”观光塔、侨裕集团国宾馆、星河集团超五星级酒店、百兴集团揽月湾综合商业、诺丁婚庆小镇、国家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二期)等项目建设,打造湖滨新城、国家医疗旅游先行区和精品生态休闲旅游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七是加快溧阳瓦屋山休闲旅游区与曹山慢城建设,力争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八是继续推进金坛城南、横山和新北新龙生态林、小黄山等一批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增强休闲功能,推动常州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升级。
(二)打造一批主题公园精品
一是围绕“东方侏罗纪”主题和建成中国旅游动漫城目标,继续加快恐龙园提升工程、迪诺水镇等项目建设,加强与创意产业园项目融合,将环球恐龙城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二是围绕“复古春秋”主题,大力推进春秋乐园二期和宝林文化园等项目建设,打造中国春秋文化旅游第一品牌,将春秋淹城创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是围绕“动漫奇幻”主题,推动环球动漫嬉戏谷项目创新和提档升级,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打造世界级动漫游戏主题公园;四是开发建设中国·常州航天太空城(航天探索中心)、常州江南环球港、中华纺织博览园等一批新的主题公园和主题旅游项目,并将江南环球港等项目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五是加大重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力度,力争法拉利汽车公园、世界铁路文博园等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主题旅游项目落户我市,进一步营造常州旅游新亮点,增强常州旅游新魅力。
(三)开发一批文化旅游名品
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常州的文化内涵,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结合,开发文化旅游精品。以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古运河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等为契机,继续推进春秋淹城旅游区、天宁名胜旅游区两大重点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和优化提升,完善天宁宝塔文化项目,推动天宁名胜与古运河等旅游项目有机整合,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奠定基础;加强青果巷和前后北岸两个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继续推进西直街锁桥湾、大观楼、运河人家等项目建设,推动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扩建,打造城市精品文化景观走廊,进一步提升古运河文化旅游带的景观价值、文化品位、休闲功能和旅游吸引力;建设好太湖湾阖闾城、“江南第一财”、南田文化村、孟河古镇、焦溪古村、杨桥古村、薛家文化旅游区等文化旅游项目。通过文化旅游名品的建设营造我市文化旅游优势,彰显城市文化特质,提升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
(四)开发一批生态与乡村旅游精品
坚持生态领先,推动我市生态文明与旅游发展的有机融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景观质量,重点建设和完善新龙生态林、天目湖国家森林公园、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长荡湖湿地公园、横塘河湿地公园、罗溪郊野公园、郑陆郊野公园、锦涛生态园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进一步丰富生态旅游产品,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绿色发展。依托常州的特色乡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休闲农庄,开发乡村休闲精品,重点推进上阮农业公园、金坛白鹭源生态休闲农业旅游(花海仙踪)、丰奕农业观光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在加强水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建设和申报1-2家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2-3家省级水利旅游风景区。
(五)推动系列旅游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积极开展“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结合我市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工程,开展旅游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旅游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示范)区。鼓励具备条件的市(区)或旅游景区争创国家级和省级旅游示范区,争取创建成功2-3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2家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或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1-2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或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1-2个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或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创建2-3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结合国家与省级部门推出的旅游试点和示范工作,通过创建旅游试点示范区进一步提升旅游品质和产业素质,打造旅游品牌,增强旅游示范效应和市场影响力。
第五章  市场定位与营销推广
一、旅游市场定位
(一)入境旅游市场
重点巩固港澳台与日韩市场,稳步扩大欧美市场,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客源市场,使我市在境外旅游市场知名度与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二)国内旅游市场
突破传统的观光旅游地形象,树立新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形象。主攻长三角市场,巩固珠三角和环渤海市场,拓展华中与中原城市群市场,兼顾西部地区旅游新市场,使我市国内旅游市场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客源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二、营销模式创新
创新我市旅游市场营销模式,促进旅游营销实现“三个创新”和“二个转变”,即创新营销机制,实施“省市联合、区域联动、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大旅游营销战略,促进城市形象宣传与旅游产品推广有机结合,完善广告联合投放制度,探索委托企业在其优势的客源市场上代表我市开展市场营销的新模式,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提高旅游宣传促销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创新营销渠道,以重要客源地大众喜爱的电视、网站等为平台,加强与网络媒体和旅游电商的合作,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逐步提高旅游营销的精准度;创新营销手段,开展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营销,形成新老媒体结合的立体化宣传格局。在营销内容上,着力开发推广旅游新产品,实现从单一的形象营销向形象与产品结合的复合式营销转变;在营销模式上,积极开展事件营销、网络营销和新媒体营销,实现从传统营销模式向现代营销方式的转变。
三、旅游市场推广
(一)宣传推广旅游形象
围绕“畅游江苏,乐在常州”的主题形象,继续在主流媒体投放城市旅游形象广告,并可适时推出“东方奥兰多,欢乐常州城”等主题促销口号,加强与国内重点门户网站和在线旅游企业的合作,大力开展网络营销和形象推广,进一步提升常州的城市知名度和旅游吸引力。
(二)拓展旅游促销渠道
在巩固发展江浙沪传统旅游市场的同时,加快拓展国内中远程市场和境外市场。继续开展媒体宣传、市场推介、以旅拉旅、网络营销和节庆活动“五位一体”的立体化促销,完善包机、包列、地接旅游奖励政策,大力招徕各方游客。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外事、商务、侨务等各种渠道以及民航、高铁、地铁、展会平台等各种载体,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推介常州旅游。加大新媒体、新媒介的运用力度,结合传统媒体,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进一步拓宽旅游促销渠道,提高旅游宣传促销效果。
(三)丰富市场推广活动
以开发旅游精品、策划重大活动为抓手,丰富旅游市场推广活动。继续举办春、夏、秋、冬四季主题节庆活动,重点打响夏季“夜公园”、秋季“感恩回报月”等主题节庆活动,主打“常州旅游节”,进一步打响“花都水城 浪漫武进”旅游节、天目湖旅游节、仙都金坛旅游节、国际恐龙节、太湖湾龙舟比赛、常州乡村旅游节等节庆品牌,积极探索利用明星演唱会等文艺娱乐事件、龙舟赛等体育赛事以及通过举办商贸会展活动,聚拢人气和提升常州旅游影响力。以联合办节为主导,鼓励各辖市区、企业自创节庆品牌,积极参与省旅游局主导的“运河旅游节”,发挥旅游节庆活动的综合功能。编印常州旅游百事通手册、常州旅游应季产品荟萃、常州旅游手绘地图等宣传资料,重点推介新业态、新产品、新景区。开展公园年卡跨市发行活动,促进自助游、自驾游等散客旅游市场发展。
(四)创新旅游促销手段
强化网络营销,重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改进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提供最佳旅游景点推荐、旅行规划服务和进行精准营销;推动旅游企业合作多赢和创新预订模式,加强与电信运营商、云服务供应商、在线旅游服务商(OTA),旅游应用系统开发商、网络媒体及与网络社交平台等高科技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动漫、微电影、手机报、手机快讯、手机互联网站、APP客户端等新技术手段,开启我市新媒体旅游营销推广新模式;进一步完善自媒体微门户建设,扩大与垂直搜索旅游网站和重点综合网站、资讯网站、社交网站的合作,推出新的网民参与活动,并尝试与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王牌综艺节目合作,提高旅游宣传促销效果。
(五)加大国际营销力度
加强与国际知名旅行批发商、国际友好城市、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机构的合作,拓宽国际旅游市场营销渠道。积极利用全球社交媒体进行宣传促销,并利用事件营销手段扩大常州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入境客源输送能力的旅游企业,支持旅游企业参加国际旅游展览促销和开展国际旅游外联业务。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合作,加大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为我市招徕更多境外游客。
第六章  要素完善与产业发展
一、旅游要素完善
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完善产业要素体系。积极引导旅行社多元化拓展经营领域,发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等中高端旅游业务,推动旅行社企业做强做大,江苏“二十强旅行社”保持3家以上,四星级以上旅行社达到8家。鼓励引导住宿产品多元化经营,规范引导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主题文化酒店和特色度假酒店,力争建成8家以上主题文化酒店或特色度假酒店。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积极发展特色餐饮,促进常州餐饮“老字号”集中发展,重点提升古运河历史文化休闲带餐饮区品质,加快提升南大街、莱蒙都会、吾悦国际、篦箕巷、新北万达金街、江南环球港、汉江路休闲娱乐街区、国光创意园、星湖路、天宁商都、春秋淹城、古方路等美食休闲街(园)区,积极创新餐饮产品,强化餐饮营销,优化餐饮服务,壮大餐饮企业,提升我市长三角地区“美食休闲之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旅游商品创新开发力度,鼓励发展旅游商品专营专卖店、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和旅游商品集散中心,继续推出常州旅游必购商品并加强宣传推广。进一步丰富休闲娱乐产品,推动休闲娱乐设施和主题休闲街区建设,策划和开发地方戏曲、文化娱乐和大型演艺活动,培育娱乐休闲产业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商务旅游、养生旅游、研学旅游、休闲度假、情感旅游和探奇旅游等旅游产品与旅游发展新要素。
二、旅游创业创新
(一)产业主体培育
按照分类指导、择优扶持的原则,选择成长性好、潜力大、综合效应显著的旅游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进一步激发旅游企业活力,挖掘本地投资潜力,鼓励市内大型企业投资兴办旅游产业,引导民间资本向旅游领域聚集,引进外来资本投资旅游项目,推动旅游集团连锁经营。力争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全市形成20家以上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旅游企业,其中超十亿元的旅游企业4-6家,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力争成为旅游上市企业,并将常州春秋、常州青旅、一块去旅行社、淹城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江苏环球数字文化体验园有限公司、常州华怡明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常州富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蓝色快舟、常州福记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常州紫缘大酒店有限公司、江苏天目湖宾馆有限公司等旅游企业培育成省内一流的旅游强企。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在外地甚至境外设立分支机构,输出管理和服务。落实金融、财税、价格等扶持政策,支持中小微旅游企业发展。加快旅游企业上市步伐,培育旅游企业通过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江苏省股权交易中心上市交易。支持优质旅游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融资。支持星级旅行社、高星级旅游饭店公平参与政府采购等市场竞争。鼓励我市旅游企业通过投资、并购、战略联盟等方式开展国际旅游合作。
(二)旅游大众创业
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新创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激发我市广大群众旅游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我市旅游转型发展新动力,开创旅游升级发展新局面。着力激活旅游创新创业主体,结合我市推进的“龙城英才计划”,吸引和鼓励市内外相关人才与团队到我市旅游创新创业,同时大力开展群众性旅游创新创业活动,扶持大学生及“草根”能人进行旅游创新创业。着力夯实旅游创新创业载体,以我市主要旅游集聚区(旅游园区)为依托,建设旅游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在旅游创新创业中的作用,为从事旅游创意设计、制作、体验和展销的人员和企业提供服务平台,加快引进小微企业和创意团队入驻基地,力争建成“中国旅游创客”示范项目。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市场环境,加强我市政府部门的密切合作,为旅游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房租租赁、宽带接入等提供便利,降低旅游创新创业门槛;强化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为旅游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技术标准、咨询和认证等专业化的优质服务;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树立一批旅游创新创业的典型;建立完善旅游创新创业诚信系统,营造诚信的创新创业市场环境。不断丰富旅游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各区、市通过规划引导和适当补助等方式,支持发展一批特色民宿、特色休闲项目和乡村旅游项目,鼓励引进知名旅游集团和大型旅游综合体,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金参与核心景区建设;适时举办常州旅游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鼓励大型旅游企业建立服务大众创业的开放创新平台,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旅游创业沙龙、旅游创业大讲堂、旅游创业训练营等创业培训活动。持续鼓励旅游企业根据游客需求变化创新服务模式,支持在“旅游+互联网”模式下的产业融合创新。持续强化旅游创新创业保障,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旅游创新创业,同时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为创新型旅游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加大旅游项目用地支持力度,为旅游创新创业提供用地保障;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旅游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三)旅游业态创新
实施旅游投资促进计划,不断创新旅游业态,新辟旅游消费市场。认真贯彻实施《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和《江苏省国民休闲纲要(2013—2020)》,重点挖掘美食茶楼、演艺娱乐、保健疗养、体育健身、化妆美容、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行业新潜力,培育休闲旅游新业态。继续推动自驾游基地建设,积极开展落地自驾旅游和异地租赁业务,健全我市自驾游服务体系。提升和完善主题公园休闲产品,推进环球恐龙城、环球动漫嬉戏谷、春秋淹城、中华孝道园等新项目的拓展建设和休闲功能提升。在充分利用常州奥体中心等体育健身设施的同时,积极开发茅山、瓦屋山、太湖湾、小黄山等地的户外运动休闲项目,发展体育休闲旅游。支持西太湖旅游区高起点打造康体旅游基地。发挥我市养生资源丰富的优势,重点开发温泉养生、道教养生、盐湖养生、中医药养生、运动养生、美食养生等养生旅游产品,培育和壮大养生养老旅游产业。继续加快推进我市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和服务配套,建设以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数字娱乐、工艺美术、现代传媒、传媒策划为主导的创意产业基地,积极拓展文化创意休闲产业。鼓励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与旅游网络运营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激发游客的网络旅游需求的同时,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积极推动“旅游+互联网”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装备制造业优势,做大做强我市的旅游车船、户外旅游用品、宾馆家具、灯具、地毯、旅游职业装等旅游装备品企业,打造集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的长三角地区旅游休闲装备品生产与集散基地(产业园区)。
三、旅游融合发展
(一)旅游产城融合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常州开展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的决策部署,“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改革创新为动力和产城深度融合为导向,坚持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发挥旅游业的先导和促进作用,重点开展“一项试点”,深化“六个融合”,推动旅游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共生和协调发展,为将我市建成空间结构协调、产业活力强劲、城市品质高端、服务功能完备、市民安居乐业、具有时代特征和国内领先水平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1.开展旅游产城融合试点
选择一批城市旅游功能区和旅游产业集聚区开展旅游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在旅游产城空间配置、旅游产城协调发展、旅游产城融合形态等方面进行改革试点和创新实践,探索旅游产城融合的路径和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积累经验并发挥示范作用。
2.深化旅游产城空间融合
围绕我市产城融合发展格局,重点通过景观生态空间、历史文化空间、休闲游憩空间旅游服务集聚区和旅游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优化调控,推动旅游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和协调发展,增强城镇旅游服务功能体系。在城市中心区,重点建设和完善环球恐龙城、天宁名胜区、延陵游憩商业区、古运河与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公园与文化场馆,重在提升城市品质和增强旅游服务功能,整体打造城市休闲中心与商务商贸中心;在常金统筹核心片区, 重点建设和完善武进太湖湾、春秋淹城、西太湖和茅山、长荡湖、金坛城南等旅游区,使之成为全市休闲度假、创意文化旅游的发展重点区和城市旅游功能拓展区;在西南门户片区, 重点建设和完善溧阳天目湖、南山竹海等旅游区,将溧阳打造成江苏西南旅游门户城市、休闲度假胜地和旅游服务业重要集聚区;在东部片区, 重点围绕常州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需要,配套完善旅游休闲项目,使之成为城市休闲旅游功能的拓展区;在沿江片区,重点建设和完善新龙生态林、孟河历史文化名镇与小黄山休闲旅游区等项目,推动沿江地区旅游振兴和产城融合发展。同时要积极发展旅游小城镇,强化城镇文化保护利用和旅游功能再造,打造溧阳天目湖温泉小镇、金坛茅山盐泉小镇、儒林旅游小镇、武进南田文化村、杨桥古村和圣沃尔夫休闲小镇、新北孟河古镇、天宁焦溪古村、郑陆等一批旅游城镇,积极探索旅游导向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并在天目湖镇成功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基础上,继续支持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金坛薛埠镇、武进横山桥镇、新北孟河镇、天宁郑陆镇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推动我市旅游休闲小镇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的发展。
3.深化旅游产城景观融合
按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中心城区的道路、水系两侧以及广场、公园等场所进行洁化、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城市景观风貌。结合城市主要景区与城市公园、古运河带与文化街区、武进湖滨新城、金坛湖滨新城的打造,建设高品质的城市生态与文化景观,增强城镇的开放性,营造浓郁的旅游氛围。结合农村地域条件和乡土文化,将农村、农田、道路、河流、池塘、山地、林地等有机组合,建设美丽乡村景观体系。
4.深化旅游产城业态融合
贯彻“旅游即城市”理念,重点强化城市休闲旅游功能,丰富城市休闲旅游业态,推动旅游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城市休闲旅游产业空间,形成城市景区、特色街区、城市综合体、文化休闲场所、城市夜间休闲、购物休闲、娱乐休闲、体育休闲等多种城市休闲旅游功能区。继续加强特色街区建设,重点打造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莱蒙都会商业步行街、西瀛里风情酒吧街、篦箕巷旅游商品街、前后北岸文化休闲街、延陵东路美食休闲街区、武进新天地不夜城、古方路美食街区、淹城文化街、美食街与中医街、汉江路休闲娱乐街区、通江中路旅游购物休闲街区、万都义乌小商品城等主题街区,不断美化街区景观、优化业态、完善功能、增强特色,扩大市场影响力。打造城市旅游集聚区和休闲旅游综合体,加快建设以天宁风景区和古运河为核心与纽带的城中旅游集聚区、以环球恐龙城为核心的城北旅游集聚区、以春秋淹城旅游区为核心的城南旅游集聚区,运用规划和产业引导等手段,推动富有特色或较大规模购物、餐饮、娱乐等项目向三大旅游集聚区合理配置。同时,积极推动“城市综合体”进行旅游功能改造,并大力扶持常州江南环球港、环太湖艺术城及武进湖滨新城、金坛湖滨新城等新的商业休闲旅游综合体建设,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往购物、餐饮、观光、休闲和娱乐。
5.深化旅游产城文化融合
把旅游业作为展示常州文化独特魅力、提高我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以高度的自觉精神和文化责任感,推动旅游与文艺、建筑、文物、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科技等各类文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我市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发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建设文化旅游产品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一批景区景点、宾馆饭店、主题公园成为应用常州文化元素进行建设和经营的典范,推广一批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餐厅和主题酒店,推出一批艺术水准高、市场潜力大的旅游演艺节目,扶持一批群众参与性强、传统气息浓的文化旅游活动,打造一批现代科技含量高的文化旅游服务产品,不断提升我市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旅游核心竞争力。
6.深化旅游产业城乡融合
推动旅游产业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根据我市“山边”、“水边”和“城边”的不同地缘特点和农业发展形态,发展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景点)、农家乐专业村、魅力休闲乡村;在继续发挥“旅游农庄”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与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相结合,更加注重原生态、村落式的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建设;积极推进溧阳十思园、曹山现代农业示范区、金坛仙姑村、上阮生态村(现代农业休闲园)、新北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大型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打造常州乡村旅游拳头产品;以创建江苏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为抓手,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实现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休闲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经营。积极引导乡村旅游集聚区发展。以溧阳李家园村、金坛上阮村与仙姑村、武进城西回民村等为重点,整合资源,完善旅游功能要素,加快形成乡村旅游集聚区。促进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以城乡旅游资源特色互补为基础,加强城乡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线路)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合作与互动,统筹城乡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城乡旅游产业布局,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
7.深化旅游产城生活融合
贯彻“旅游即生活”理念,以满足产城融合社会发展民生需求为导向,在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文化的基础上,重点拓展城市休闲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与活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惠民力度,真正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使旅游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努力打造具有常州休闲旅游特色的“常态”品质休闲生活。
(二)旅游产业融合
发挥旅游业成为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综合产业优势,大力推进“旅游+”新模式,进一步加大旅游与文化、科教、农业、工业、林业、商业、健康、养老、医疗、体育、环保、水利及规划、建设、交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力度,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通过产业渗透、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延伸到各个相关行业,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兴业态,从而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形成产业群,构建我市大旅游产业格局,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
四、旅游产业集聚
在已初步形成的延陵商业休闲(古运河-延陵路)、恐龙城现代休闲、武进新城文化休闲、太湖湾休闲度假、天目湖山水度假、金坛养生度假等六大旅游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旅游服务业集聚区的拓展延伸和提档升级。一是提升旅游休闲集聚区,重点推进环球恐龙城、春秋淹城、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太湖湾旅游度假区、茅山旅游度假区、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有序推进小黄山休闲旅游区等旅游开发;二是提升文化创意旅游集聚区,重点提升运河五号等集聚区发展水平;三是拓展健康养老集聚区,重点推进西太湖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常州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支持溧阳、金坛等地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四是打造互联网平台经济集聚区,重点推进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等的建设和发展。
五、旅游惠民富民
(一)营造旅游消费环境
将旅游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发挥旅游业在保护资源、修复生态、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规划、标准等手段处理好旅游开发与自然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营造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加强旅游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和游客的文明素质,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和理性消费,营造健康向上的旅游人文环境。完善游客满意度调查和反馈制度,推动重点景区在节假日发布舒适度指数。健全和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和旅游市场经济运行监测体系,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动旅游诚信建设,打造安全、舒适、有序的旅游消费环境。
(二)落实旅游惠民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鼓励机关、社团、企事业单位优化休假安排,实施弹性作息和错峰休假,以有效激发旅游消费需求,并将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考核督查内容,依法保障职工休假权利。在实施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城市公园对社会免费开放的同时,进一步落实旅游景区对未成年人、高校学生、教师、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实行减免门票等优惠政策。按照省旅游局的统一部署发行“江苏旅游休闲卡”,为游客提供优惠便利的旅游服务。坚持旅游共享发展理念,加大感恩回报力度,进一步扩大惠民范围,落实对社会低收入、特殊群体的优惠政策,通过方便游客旅游咨询、强化品质旅游保障、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增加旅游就业岗位、提供旅游培训机会、扶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智慧旅游服务和打造诚信旅游环境,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旅游发展成果。
(三)增加旅游就业机会
鼓励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等各类旅游企业积极吸纳剩余劳动力。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示范村、示范户,加大对乡村旅游点和农家乐经营户的扶持力度,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促进乡村就业,增加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度。
第七章  发展动力与环境优化
一、深化旅游改革开放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政府关于全面构建“畅游江苏”体系 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85号)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提速升级、稳中求进,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和旅游业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竞争能力和市场活力。一是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强化市旅游指导委员会的综合协调职能,争取组建常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并成立常州市文化旅游产业集团,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推进旅游领域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在行业监督自律、推进标准化建设、评定质量等级等方面的作用,减少行政干预。二是加快推进涉旅国有资产整合,建立具有旅游资源保护利用、旅游项目投融资及运营管理等功能的市场化平台。三是深化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选择3-5家国有旅游景区作为试点单位,推进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改革,构建产权关系明晰、责任主体到位、市场对接充分的全新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四是积极探索旅游综合改革,选择3-4家县级市(区)和重点旅游区作为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单位,通过先行先试,力求在旅游政策、管理体制、运营机制、资源整合、产品开发、要素建设、业态创新、旅游服务和发展模式上有新的突破,并争取成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或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五是积极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调整和优化旅游供给相关要素,扩大旅游有效供给,挖掘旅游供给潜力,创造新的旅游供给,提高旅游供给质量和效率。六是构建旅游创新体系,加大旅游创新投入,提升旅游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旅游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旅游创新体系,推动我市旅游主体在旅游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旅游产品、旅游业态、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增强我市旅游发展活力。七是创新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强化旅游业发展质量统计,增加游客逗留天数、人均消费等指标,并建立乡村旅游统计体系。八是按照省旅游局部署开展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创新竞赛”活动,鼓励全市旅游行业通过创新探索和竞赛活动,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摸索路径和积累经验。
二、优化旅游公共服务
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计划,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消费环境。加快推进常州前黄通用机场项目建设,鼓励开发低空旅游项目,加快常州机场与重要客源地之间的旅游航线开发,支持旅游支线航空发展。进一步完善航空、公路、铁路和水路枢纽的旅游交通衔接服务,加强支线旅游交通和度假区及3A级以上景区连接道路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交通枢纽、旅游集散中心、主要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集聚区之间增开旅游客运线路,提升旅游干线交通与支线交通间的接驳能力。加快主要旅游区和区间旅游绿道建设,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旅游慢行系统。完善旅游信息咨询与旅游集散中心体系,确保在常州客运中心、机场、高铁常州北站等窗口地带和各辖市区的旅游咨询中心、集散中心、接待中心或推广中心能够布局形成合理的服务网点并为游客和市民提供良好的旅游公共服务。继续实施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和无线网络覆盖四大专项行动。继续推动“旅游厕所革命”,按照“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对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厕所进行全面优化提升;做好旅游停车场的规划建设工作,并在优化提升已有自驾游基地的基础上,新建10个以上自驾游基地或房车营地,形成较为完善的自驾游服务网络体系;完善旅游交通指引标志系统,将通往重要旅游区的标志纳入道路交通标志设置范围,统一规范设置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和A级旅游景区、星级乡村旅游点的旅游指引标志;实施常州智慧旅游二维码遍及工程,到2020年主要旅游场所、旅游公交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建立完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将旅游应急管理纳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三、推进智慧旅游发展
(一)推动旅游与现代科技融合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国际化、以科技化促进优质化的理念,发挥我市“旅游+互联网”创新示范城市的优势,紧抓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常州的机遇,加快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资讯信息、导游导览、咨询投诉、宣传推广、客源分析、管理监督、消费购买等综合功能。在旅游行业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新技术,提升“旅游+互联网”创新能力,率先实现旅游全方位智能化服务,提高智慧旅游服务水平。
(二)完善智慧旅游体系
建立全域宽带的基础设施、智能融合的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持续的便利旅游服务,在全市初步建立“智慧旅游”政务管理体系,“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业态“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加快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示范项目建设,推进交通、民航、公安、旅游等涉旅数据信息共享,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市场营销、行业管理智能化水平。建设客源分析平台、旅游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和饭店会员管理系统,提高行业管理效率和能力。进一步完善常州旅游网站建设,增强信息咨询、产品预订、网上支付、旅游营销、形象推广等服务功能,实现县级市旅游局网站、旅游企业网站之间的高效链接。升级优化微博、微信功能,充分发挥新媒体、自媒体的宣传营销作用,为游客提供旅游即时信息服务。在常州旅游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设置常州城市旅游二维码,为游客提供导游、导览、导购服务。
(三)建设智慧旅游企业
积极推进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景区建设,引导、扶持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实现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服务智能化,夯实智慧旅游建设基础。到2020年底,全市4A级以上景区全部达到智慧旅游景区标准,实现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游客中心等游客集散地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加大与网络平台的合作,推动“畅游江苏·乐在常州”在知名旅游网上线运营。创建一批智慧旅游示范企业,鼓励在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中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大力发展在线旅游和网络营销,推进旅游服务与营销管理的现代化。
(四)发展互联网平台旅游经济
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常州旅游产业重构,推动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应用创新,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能量,重塑现实旅游供需,支持在线旅游创业创新,大力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从线上向线下、从线下转线上延伸,推动旅游产业跨界融合,拉长旅游产业链,推动旅游产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促进“旅游+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发展。积极发展互动娱乐产业,建设面向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等日常生活消费的资讯服务平台,通过更广泛的参与+更普遍的行业渗透带来旅游商业模式的多样化,以“旅游+互联网”模式来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和创新发展,将我市打造成全国“旅游+互联网”高地和全国“旅游+互联网”大会的重要会址。
四、提高旅游质量水平
(一)提升旅游标准化水平
依据《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进一步发挥旅游标准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促进作用,加大旅游标准宣贯力度,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旅游标准,强化我市在旅游标准领域自主创新,鼓励更多旅游企业、科研院校、社会机构等主动参与旅游标准的制定,拓宽旅游标准覆盖领域。完善旅游标准化实施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旅游企业在旅游标准化建设与实施中的积极作用,提高旅游标准实施效果。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争取新增一批市、区和旅游企业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通过试点示范进一步提高我市旅游标准化水平。
(二)打造知名旅游品牌
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畅游江苏·乐在常州”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企业品牌、旅游管理与服务品牌建设,形成全市旅游品牌整体优势。加快推进华东一流、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重点建设和创建1-2个省级旅游强县(市、区)。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提高武进花都水城、溧阳山水田园、金坛七彩乡村等品牌影响力,培育1-2个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或中国最美休闲乡村,1-2个全国特色旅游名镇和1-2个特色旅游名村。重点打造环球恐龙城、春秋古淹城、动漫嬉戏谷、天宁名胜区、度假天目湖、东方盐湖城(茅山度假区)等景区旅游品牌。进一步突出旅游产品主题和特色,积极培育一批龙城主题特色的旅游线路品牌。大力创建知名企业品牌,重点将龙城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目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景尚旅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上游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打造成为全省旅游行业领军企业,着力培育大娘水饺、常州梳篦等一批本地品牌和龙头旅游企业并促进其在省内外连锁发展。树立一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典型,评选一批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培养一批旅游管理和服务品牌。
(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坚持以质取胜,把“质量强旅”作为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认真贯彻实施《旅游质量发展纲要(2013—2020)》,强化旅游企业质量主体责任,重点加强旅游品牌创建、旅游服务创优、旅游质量创新和旅游诚信建设。继续开展“文明旅游、优质服务”等旅游质量主题活动,推动旅游企业进行旅游质量创优。组织评定“文明旅游推荐单位”、“优质服务旅游企业”和“诚信旅游示范单位”活动。继续加大教育培训投入,重点做好行业领军人才和企业高管人员的培养,举办饭店、旅行社、景区相关岗位服务技能大赛,推动旅游企业加强自主培训。突出抓好对导游的教育培训,切实提升导游服务质量。积极实施旅游质量精细管理,不断改进服务设施、提高人员素质、规范服务流程、增强服务效果,推动我市实现旅游服务设施现代化、服务人员专业化、服务方式标准化和服务内容人性化。 
(四)加强旅游质量监管
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江苏省旅游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加强旅游法规建设,强化依法治旅,完善旅游质量监管制度和监督机制,建立行业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专职质监员和兼职质监员相结合的旅游质量监管网络。严格执行行业标准,继续加大对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等的检查复核和管理力度,推行星级饭店、A级景区、星级旅行社和乡村旅游点的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旅游景区、机场车站等旅游团队聚集区的现场检查,完善旅游投诉、举报处理和信息发布制度。落实国内“一日游”合同示范文本并做好专项检查,执行《旅行社总经理约谈制度》。推行旅行社责任保险,评选常州旅游十强旅行社企业。加强旅游安全监管,完善以安全检查、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等为重点的旅游安全监管体系。
(五)倡导诚信文明旅游
积极开展诚信旅游企业、诚信导游创建活动,加快完善旅游相关企业、从业人员、游客个人诚信记录,完善失信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旅游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大对质量失信主体的惩戒力度。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的规范管理,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深化旅游与工商、物价、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依法打击诱导、欺骗、强迫游客消费的违法行为,努力打造让游客放心的旅游消费环境和公平公正的企业经营环境。完善游客满意度调查和反馈制度,重点景区在节假日发布舒适度指数。大力弘扬文明旅游,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提高公民文明旅游意识,发挥游客个人信用体系作用,推动旅游者文明出游,旅游企业诚实守信,从业人员服务至诚。深化文明旅游志愿者活动,积极探索具备本地特色的旅游义工服务模式,在全社会树立文明旅游新风。
五、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以“接轨沪宁、牵手苏锡、推动跨江联动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融入国内外旅游大市场”为总体思路,以旅游为媒介和桥梁,远交近联,以“诚信、互利、合作、共赢”为宗旨,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借助区域旅游整合力量提升我市旅游的影响力,推动旅游业的大发展。一是围绕机制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共搭、市场共育、政策共用、品牌共塑、线路共推、营销共行、客源互送等方面,深入开展与周边城市的区域旅游合作,拓展旅游合作方式,共同打造区域旅游产品,联合开拓旅游市场。二是积极推进跨江旅游联动发展,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为契机,加强与无锡、泰州、扬州、镇江等城市旅游合作和联动发展,积极发挥并扩大常州交通枢纽、城市服务、旅游产业等优势,打造跨江旅游联动和江苏中轴旅游崛起的桥头堡。三是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与长三角区域城市加强旅游合作,推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共同将太湖旅游、齐梁文化等打造为在国内外具有突出影响力的旅游品牌,重点加强与上海旅游的对接融合,利用上海迪士尼即将开园的有利时机,加强市场对接,突出我市产品特色,抓紧策划和推出一批区域间互补联动的旅游精品和旅游线路。四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旅游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交通联系、文化交流、营销推广与旅游合作,提高常州的国际知名度和旅游影响力,提升我市的旅游国际化水平。
第八章  政策保障与规划实施
一、旅游政策保障
(一)加强组织协调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市旅游事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旅游业发展重大政策制定、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旅游发展规划、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等重要工作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按照“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全面推进”的原则,建立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旅游工作协调机制和旅游发展协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发展合力。各辖市、区要根据本地实际和本计划制定细化方案,抓好工作的推进、落实和督查,增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控制和执行能力。加强目标考核,建立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产业发展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等进行评价,把旅游业发展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和目标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和奖惩。
(二)加大政策扶持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旅游服务业发展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尽快形成比较完备的涉旅政策体系。加强旅游用地保障,落实差别化旅游业用地政策,严格按照节约集约原则和城乡与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旅游用地。市年度用地计划要充分考虑符合条件的旅游项目用地,优先保障省、市级旅游重点项目用地和旅游新业态用地需求,为旅游配套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可按划拨方式供地。鼓励利用废弃矿山、矿区和荒山、荒地、荒滩、荒岛等开发旅游项目。支持利用民宅、存量房产兴办旅游业,利用废旧工业厂区、学校校区、港区等转型发展旅游业。鼓励旅游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并对各类资本投资重大旅游项目,在规划、建设、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抓好省市有关旅游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旅游企业快速成长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建立并落实旅游品牌激励政策和奖励制度,鼓励旅游企业及相关单位开展系列旅游品牌创建活动,对获得国际和国家级知名旅游品牌的单位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政策倾斜。
(三)强化资金保障
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旅游规划编制、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旅游品牌创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形象推广、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市级及各辖市、区有关支持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服务业、中小企业、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要将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支持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旅游项目,推动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旅游项目、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小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力度,探索创新符合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展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担保、再担保机构为旅游企业提供优惠服务。设立市级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开展旅游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估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吸引社会资源投入旅游产业发展。
(四)坚持规划引领
各辖市区要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更好地发挥规划对旅游业发展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要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编制相关规划时要听取当地旅游管理部门意见。市发改委、市旅游局共同遴选重点旅游项目纳入市级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旅游规划编制和评审程序,加强旅游规划的执行和监督管理,提高旅游规划编制水平与实施效果。
(五)提供人才保障
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原则,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将旅游人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旅游人才服务和培养机制,举办旅游人才招聘活动,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探索建立政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依托常州科技城及我市优质职教资源,加快建立一批校企合作、教学实习一体化的旅游培训基地。支持旅游经营单位建立完善人才机制,鼓励企业开展全员岗位培训和技能竞赛,不定期开设旅游高级研讨班,组织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加高等院校的学习培训,加强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岗位资格认证培训,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开展金牌导游评选活动,加强旅游行业基层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整体提升全市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努力形成“高端人才加快集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大批人才快速成长”的良好氛围,争取使我市有更多的旅游人才入选国家旅游局 “万名旅游英才计划”。
二、规划实施对策
在编制本规划的基础上,指导完成下辖市(区)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一批重点旅游区块的总规、控规、详规与旅游项目策划,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规划实施机构,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组织落实。加强对本规划的宣传,积极创造实施条件,正确履行政府职责,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旅游规划实施机制。建立规划实施考核和监督评估机制,确保主要规划目标和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顺利完成。
注册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ccpcservice获取,或关注公众号中项网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