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陕西】陕西省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 “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0-03-13 市政 陕西
一、现状与形势
    (一)城镇供水现状
城镇供水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全省城镇(设市城市、县城)供水能力(包括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总计557.83万立方米/日,用水人口1449.39万人,管网长度12986.09公里,年供水总量12.39亿立方米。其中,设市城市供水能力375.04万立方米/日,用水人口858.37万人,管网长度7723.68公里,年供水总量9.26亿立方米;县城供水能力182.79万立方米/日,用水人口591.02万人,管网长度5262.41公里,年供水总量3.13亿立方米。
公共供水占主导地位。截至2015年底,全省城镇公共供水能力435.61万立方米/日,占全省城镇供水总能力的78%。其中,设市城市公共供水能力309.29万立方米/日,公共供水用水人口792.13万人,分别占设市城市供水总能力的82.5%,总用水人口的92.3%;县城公共供水能力126.32万立方米/日,公共供水用水人口535.7万人,分别占县城供水总能力的69.1%,总用水人口的90.6%。
    (二)“十二五”进展情况
供水设施建设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全省设市城市和县城新增供水能力6.12万立方米/日,增长1.1%;新增用水人口159.53万人,增长12.4%;新增公共供水能力4.44万立方米/日,增长1.0%;新增公共供水用水人口142.52万人,增长12%;新增管网长度3880.09公里,增长42.6%。
城镇供水水质进一步改善。全省10个设区市供水水质处理工艺均采用了规范的处理工艺,水质明显改善,城市饮用水水质基本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的主要指标。全省城市供水水质检测采用以企业自检为主、区域委托监测和全省抽检相结合的检测方式,全省抽检和全国抽检合格率达98%。
供水水质监测和监管体系初步形成。2014年底,全省建成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站9个。西安市为国家级水质监测站,可检测106项指标;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等城市为省级水质监测站,可监测42项常规指标;兴平市、韩城市、华阴市和杨凌区水质监测属企业内设机构,可以监测12项常规指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供水水质监测和监管体系。
城镇供水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我省宝鸡、渭南、汉中等城市围绕“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目标,稳步地进行了改革实践,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城镇供水改革稳步推进,为今后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问题有待改善。目前陕西省仍有大量使用服务期限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管网,导致管网水质合格率较出厂水降低;管道漏损严重,“爆管”现象频发,甚至引起全城停水。二次供水设施以屋顶水箱和地下水池为主,部分设施卫生防护条件差,疏于管理,二次污染风险突出,严重影响城镇供水安全。
公共供水设施发展不平衡。全省设区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为82.5%,而县城只有69.1%。自建供水设施普遍简陋,专业管理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监管,水质安全隐患突出,水资源利用粗放。
城市供水水源建设相对滞后。榆林、延安等城市为严重缺水城市,尤其是榆林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缺水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延安、铜川、渭南等城市的供水也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要求,延河、渭河等主要河流因工业污染,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水源的标准;有些城市深层地下水已经超采,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局部城市地下水硬度偏高,达不到卫生标准,部分城市缺乏备用水源,城市水源单一,一旦发生水源污染事件,影响城市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水质监测能力仍需加强。大部分设区市不具备新标准全部(106项)指标检测能力,相当一部分县级市和县不具备常规(42项)指标检测能力,部分水厂尤其是一些小型水厂日检(11项)指标检测能力不完善,难以对供水水质实施有效监控。
供水应急能力建设滞后。城镇供水应急体系建设起步晚,水质应急监测能力弱,水厂设施应急能力差,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不足 ,难以达到快速响应和应急供水的要求。
    (四)面临的形势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城镇供水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全省城镇化仍将快速推进,城镇人口和城镇用水量将持续增加,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形势紧迫。为了保护并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和提高供水水质,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建设需要,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应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工作。
引汉济渭工程的建设要求受水区城镇必须实施水源置换工程。引汉济渭工程是解决我省关中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一项由我省汉江流域向渭河流域调水的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调出区水资源为汉江干流黄金峡水库和汉江支流子午河三河口水库,调入点为周至县境内渭河支流黑河以东的黄池沟。设计年调水总量为15.5亿m3,其中黄金峡水库10.5亿m3,三河口水库5.0亿m3。工程计划2017年引水进关中,可满足西安、咸阳、渭南、杨凌4个重点城市及沿渭河两岸的13个县城、5个新城和2个工业园区的生活及工业用水,为关中地区发展提供重要的水资源保障,为我省黄河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创造有利条件,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置换黄河用水量指标创造空间,对实现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加快水厂及管网工程建设进度,要确保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与输水工程同步建成投入使用,如期用上引江水。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对现有水源进行调整,建设引汉济渭地表水厂及配套管网,时间非常紧迫。
饮用水水质标准提高对城镇供水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6年国家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了修订,不仅对部分水质指标进行了修订,提高了标准,而且水质指标总数由42项增加至106项,并要求2012年7月1日前全面执行。另外,我省本地地表水水质超标现象还时有发生。对比新《标准》,我省相当一部分水厂部分指标还不能达标,必须对现有的城镇供水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二、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及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节水优先、水资源统一管理、保障城镇供水水质、扩大公共供水范围、降低供水管网漏损为出发点,优先使用地表水、非常规水源,压减地下水,系统解决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问题,改善城镇供水水质,提高城镇供水效率,形成良好的城镇化水生态环境。“十三五”期间,以优先实施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水质监测和应急供水能力建设、节水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切实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实现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城镇发展需求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坚持城镇供水的公益性属性,将城镇供水安全保障作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推进城镇供水可持续发展,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筹当前供水水质改善与未来发展需求,兼顾日常供水服务与应急安全保障,加大拓展公共供水服务范围力度,促进不同区域和城镇之间的协调发展,推进安全供水服务均等化。
突出重点,全面推进。重点解决供水水质不安全问题,优先实施供水设施改造、水质监测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城镇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完善等各项工作。
严格标准,分类指导。根据水源水质、设施状况和发展需求,在确保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选择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的技术路线与工艺方案,合理确定新增供水设施规模,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落实责任,强化监管。进一步完善城镇供水的政策法规,落实各级政府职责,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深化改革、强化监管,规范供水行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行业服务质量。
依靠科技,提升水平。加大科技对城镇供水发展的支撑力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生产运行自动化、业务管理信息化,提升城镇供水行业的现代化水平。
    (三)主要目标
改善城镇供水水质。解决因水源污染、设施落后等导致的饮用水水质不安全问题。
加强公共供水服务能力。扩大公共供水服务范围、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5%,供水普及率达到99.99%;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85%,供水普及率达到92%。
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设市城市和60%县城的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到控制在10%以内,地级以上城市建设和完善供水管网数字化管理平台。
提高供水水质检测能力。加强检测能力建设,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检测项目和频率进行检测,满足供水水质检测和政府水质督察的要求。
建立并完善应急供水保障体系。具备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和自然灾害的应急供水能力。
三、“十三五”重点任务
    (一)加快供水设施改造
1.建设任务。通过水厂处理工艺升级改造和管网更新改造,解决因水源污染和供水设施落后造成的供水水质不达标问题,降低管网漏损。“十三五”期间,全省规划供水厂改造和扩建规模207.6万立方米/日,其中设市城市149.9万立方米/日、县城57.7万立方米/日。规划供水管网改造长度3528.51公里,其中设市城市465.11公里、县城3073. 4公里。
2.技术要求。针对水源污染导致出厂水中耗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指标超标的水厂,以增加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为主;针对现有工艺不完善导致出厂水浑浊度等指标超标的水厂,以强化和完善常规处理为主进行升级改造;针对现有工艺不完善导致出厂水中铁、锰、氟化物、砷等指标以级矿化度超标的地下水厂,以增加除铁、锰、氟、砷工艺为主;对部分县城设施简陋的水厂增加必要的处理设施;对于无新建水厂,而现状水厂不能满足城镇需要的应进行扩建。对使用年限超过50年和灰口铸铁管、石棉水泥管等落后管材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
    (二)加大供水设施建设力度
1.建设任务。适应快速城镇化发展要求,扩大公共供水服务范围,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进一步提高城镇公共供水的设施产能和公共供水普及率。“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建供水管网3287.69公里,其中设市城市2072.09公里、县城1215.5公里。规划新建城镇供水厂规模359.75万立方米/日,其中设市城市236.25万立方米/日、县城123.5万立方米/日。
2.技术要求。根据原水水质特征,地表水厂可采用常规处理工艺,需要深度处理的可采用臭氧活性炭、膜处理等技术方案,根据水质变化适当考虑预处理(深度处理)设施或预留用地。对于铁、锰、氟化物、砷等指标以及矿化度超标的地下水厂建设,增加除铁、锰、氟、砷以及降低矿化度工艺方案。供水管网优先采用强度大,韧性、防腐性和稳定性好,事故率低,漏失率低的球墨铸铁管等材料。 
    (三)加快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
1.建设任务。“十三五”期间,对二次供水设施按照“政府主导、供水企业实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行改造与建设,建立权责明晰、管理专业、监管到位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二次供水水质,从根本上解决供水水质安全问题。
2.技术要求。按照标准规范新建二次供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老旧小区的二次供水管线、水池(箱)、泵站进行改造,由新型健康环保的管材替换锈蚀老化的铸铁管、镀锌管等落后管材,对水池(箱)进行定期清洗、消毒,泵站实行自动化运行,改造后,由供水企业直接抄表,计量到户,管水到户,由专业化的供水企业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更好地保障供水水质的安全,水压的稳定达标。
    (四)大力推进供水企业水质检测能力建设
1.建设任务。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大力推进供水企业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完善“两级网三级站”水质监测体系,依托各级水质检测部门,形成我省城镇供水水质监测网。宝鸡、咸阳、铜川、汉中、安康、延安、榆林、渭南等八个设区市要具备检测106项指标的能力,兴平市、韩城市和华阴市三个县级市具备检测42项常规检验指标的能力,其他城镇应具备日检(11项)指标检测能力。
2.技术要求。提升现有检测机构的技术装备,使每级监测单位具备标准要求的指标检测能力;各水质检测单位配备足够的水质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必须满足任职条件。
    (五)重点推进供水应急能力建设
1.建设任务。“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完善水厂应急处理设施、储备应急供水专项物资、加强应急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应急供水保障能力。
2.技术要求。供水企业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检测设备、储备应急物资,建立应急抢修队伍。水厂应配备针对本地区水源特征污染物的药剂投加、计量装置和设施等。市县政府应增强城镇供水系统的应急调度能力,完善应急供水相关设施,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有条件的地方,应将置换的地下水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建立省级应对重特大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抢险专家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供水装置装备。
    (六)强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创建
1.建设任务。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实现最严格的城市节水管理制度,完善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的总体水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年增长率≥5%;节水器具普及率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0%;城市节水资金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1‰。
2.技术要求。建立健全城市节水长效管理制度,加强城市节水管理机构建设,实行规范的城市节水统计制度;建立节水专项财政投入制度,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居民小区创建和城市节水系列宣传活动,完善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实施超计划(定额)累进加价政策;实施自备水关停计划管理,控制并逐年减少公共供水服务范围内自备水取水量;强化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管理;严格各类水价管理,执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制定鼓励使用再生水等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政策。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十三五”时期,全省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总投资285.91亿元。其中,供水厂改造和扩建投资47.7亿元,占总投资的16.7%;供水管网改造投资38.02亿元,占总投资的13.3%;新建供水厂项目投资126.95亿元,占总投资的44.4%;新建供水管网投资73.26亿元,占总投资的25.6 %。
    (二)资金筹措
积极申请中央资金补助,同时鼓励城镇供水行业采取PPP模式、企业并购及企业上市融资等多种投融资方式,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地方财政性资金投入,地方政府要将城市建设维护资金、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城镇建设支出的部分优先用于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价格监审,合理调整水价,增强企业筹资能力。地方人民政府应对水价不到位进行补贴,对政策性减免水费进行补偿。多渠道筹措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资金,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投资和经营,积极争取外国政府或金融组织优惠贷款和赠款,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
设区市、县(市、区)政府是实施规划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辖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要把规划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目标和任务落实到部门和单位,确保实施进度。强化责任追究,将保障城镇供水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目标,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对于不认真履行城镇供水责任造成供水水质不合格的进行约谈,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供水企业是供水水质安全的直接责任人,要统筹做好设施改造、建设与运行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增强水质检测能力,严格水质检测,保证供水水质达标。
    (二)强化监督管理
各地要加强对规划项目的检查和评估,实现从项目前期到工程竣工验收的全过程监管。省住建厅建立完善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加强对各地规划落实等情况的督促检查,并适时通报。加强供水运营的监督管理,通过推行特许经营制度、供水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供水水质督察制度等,强化监管,保证安全供水。
    (三)加大资金投入
城镇供水工程是城镇的主要基础设施,随着投资体制的改革,城镇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应加快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确保城镇供水行业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不断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加大对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加强与各种金融机构的合作,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利用国内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筹资。
    (四)部门协调联动
为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要采取建设、水利、环保、国土等部门协调联动,严格执法、通力合作,依法取缔水源地内非法建筑、排污口等,呼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严厉打击污染水源的违法行为,加强水源地保护,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五)深化供水行业改革
在统一规划和管理的前提下,要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供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和收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活力,降低运行成本。有条件的城镇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资产为纽带,跨地区跨部门组建企业集团或股份制公司,实行规模经营。逐步理顺和改革水价,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促进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和改善经营的水价形成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对城镇供水价格进行及时调整,完善水费的征收体制,保证水费的及时、足额收取,以扭转自来水公司长期亏损的状态。
六、规划实施
     (一) 加强规划指导
按照“先规划、后立项、再建设”的程序做好项目储备,项目安排资金、政策落实要以规划为依据,未列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另外,对于还未编制城镇供水工程专项规划的市、县,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当地的城镇供水工程专项规划,以指导“十三五”期间城镇供水工程的建设。
     (二)加强协调合作
全省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保、电力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要加大对列入规划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先给予资金、土地等方面的支持,优先审批、核准或备案;要定期对供水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