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4008161360




当前位置: 项目信息网 > 资讯列表 > 正文
【浙江】仙居县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12-30 农林水利 浙江
一、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十三五”期间,仙居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绿色化发展改革,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深入推进“水十条”和“五水共治”实施,围绕碧水保卫攻坚战,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环境改善的获得感。仙居县荣膺“2017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成为全省首个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获评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创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级绿色乡村标准化试点县、省基本无违建县。

1.饮用水水源保护不断加强

完善县级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截止2020年底,一是完成县级饮用水水源地西岙水库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工作。建立水源保护区界标、标识牌、警示标志等,对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设置护栏,实行全封闭管理。二是加强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建设。对进入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的人员实行短信提示,提醒进入饮用水水源地注意事项,确保了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安全。建立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控水质情况。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状况评估技术规范》,每年开展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同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隐患排查及清理工作,加强饮用水源应急管理建设,建立健全饮用水源“一源一策”管理机制,制定实施《西岙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2018-2025)》,推进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三是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规项目,以中央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专项督查等问题整改为抓手,全面完成西岙水库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隐患问题的整改落实。

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建设。一是全面实施省、市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完成郑桥水库、括苍水库两座“千吨万人”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立”工作。二是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在完成合格水源地创建的基础上,对郑桥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同时配合台州市局建立全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统一矢量数据库,推进落实规范化管护工作。三是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化建设。动态更新郑桥水库、括苍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和“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系统填报。

2.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

持续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在“十三五”期间,每年出台仙居县水污染防治行动年度实施方案,加强区域水环境质量保持工作,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根据“水十条”对茶溪、罗渡断面Ⅱ类水质的考核要求,全面实施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水体达标(保持、稳定)方案中期评估与修订方案。到2020年,“水十条”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III类及以上水体水质比例达到100%。

深入推进医化行业整治工作。制定了《仙居县医化行业深化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医化企业对照整治要求,制定“一厂一策”方案,淘汰落后设备,提升装备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实施仙居经济开发区医化园区污染综合整治,通过加强地面防渗、工艺装备改造提升和三废收集治理设施,推动医化园区实现智慧化管控。以深化整治工作为契机,督促医化企业搬迁,2020年底完成城南医化园区关停及相关搬迁工作。

培育环保领跑示范企业。按照《浙江省重点行业环保“领跑”示范企业评估办法(试行)》要求,筛选培育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环保“领跑”示范企业。

加强水污染减排工作。完成4家企业水减排项目资料上报,仙居县首创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厂减排项目运行基本稳定,正瑞结构减排项目已基本完成。

持续推进美丽生态牧场建设。“十三五”期间,为巩固畜牧业绿色发展成果,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监管工作,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网格化巡查机制,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监管全覆盖;52家存栏50头以上养猪场全部纳入线上智能化防控平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47%。横溪镇仙居县降宇养殖场、仙居县西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两个美丽牧场已按照《美丽生态牧场创建标准》完成养殖场改造提升和美化。

全面推进绿色水产养殖。“十三五”期间,以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统领,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绿色水产养殖。完成娃娃鱼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示范点建设,全县全面推广了配合饲料养殖,向永安溪鱼类种质繁殖潭投放唇鱼骨、赤眼鳟等鱼苗,县内无水产养殖污染事件发生。2020年完成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其中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家。

大力推广农业面源综合防治方案。通过大力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高效农药替代等技术创新和集成,不断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宣传和集成应用,加大静电喷雾、低容量喷雾、精准施药等高新施药技术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普及率,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化学防治次数,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至2020年,建立省级商品有机肥替代示范区1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5万亩次,推广商品有机肥3.2万亩次,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5%,在测土配方施肥条件下单质肥料利用率突破40%,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160吨。共计完成生态拦截沟渠3095m,其中干沟1840m,支沟740m,农沟515m,覆盖农田约1420多亩。

加强本地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按照《仙居县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工作机制》等文件要求,实行属地管理,由各乡镇、街道建立集中回收点,落实各村秀美田园保洁员,做好本地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另外,加强与台州市德长环保有限公司沟通联系,确保废弃农资包装物得到有效及时处置。到2020年,仙居县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82.7%,完成无害化处置率91.7%。

3.“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力推进

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攻坚战,明确工作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全面铺开深度排查,通过资金保障、考核拉动、评估监管等一系列措施压实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至2020年,全面完成生活小区、乡镇(街道)、工业区等各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抓手,以水质提升断面所在区域为重点范围,进一步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已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白塔污水处理厂、横溪污水处理厂3家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工作。2020年底累计新建城镇污水管网80公里,改造污水管网40公里,大幅提升全县截污纳管能力,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6.6%。

4.治水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建立健全“河湖长制”。全县586余名河长和95余名湖长上岗履职,四级联动、纵向到底,实现了四级河湖长设置“全覆盖、无遗漏”。连续出台河长责任包干制度、河道整治方案落实协调制度、河长定期述职报告制度、河长考核督察制度、“河长制”投诉举报受理制度等专项制度,依据《台州市“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日常考核办法》等河长制考核办法,配合约谈、追责等措施,明确河长任务,落实河长责任,实施最严格的“河长制”,升级强化“硬气治水”。

5.水资源节约保护不断加强

编制《仙居县水域纳污能力核定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根据仙居县水域实际承载能力,制定实施了仙居县水域纳污能力核定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意见明确了永安溪干流及主要支流的入河排污口布局及限制排污总量,有效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量化管理,促进流域、区域、水陆统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开展水环境现状评价、污染物入河量分析,计算核定永安溪干流及主要支流在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下的纳污能力(COD、NH3-N、TP),在此基础上按水功能区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并分配到各个主要排污口。

印发符合仙居县实际的《仙居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单位职责,确保节水工作有效落实。“十三五”期间完成创建节水型企业3家,完成“一户一表”改造250户,完成给水管道建设10公里,完成给水管道改造3.15公里。控制县级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在10%以内。加强再生水利用,继续推进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完成白塔台创园、南苑新村等6个小区、企业单位共计22处屋顶集雨雨水收集系统;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再生水利用率达18.90%。积极推进农业节水,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四个百万工程”,以农业“两区”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持续改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1万亩。

(二)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迈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新发展格局,浙江省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仙居县跨越式高质量建成“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的新格局时期,也是仙居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美丽中国”目标等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水生态环境保护是水生态环境领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要素,以高水平保护引导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建成美丽中国。

二是浙江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新机遇。

三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仙居县跨越式发展的实现路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美丽经济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对水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出了新要求。

四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水生态环境需求,顺应群众对美丽河湖的向往,全面恢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要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区域内还存在雨污分流不彻底等管网问题。在福应街道、南峰街道、城南工业园区等区块污水主干管网建设时间较早,管网截污不到位,存在断裂、破损、错接、雨污合流等问题,致使部分污水进入附近河道最终汇入永安溪。另外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如横溪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二是农村污水处理在管网建设、处理终端工艺和运行管理等方面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全县多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运维水平参差不齐,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不合理或处理规模能力不足,存在曝气不足、回流和排泥不正常等问题,实际运行效果不理想,整体达标率不高。三是面源污染面广量大,耕地面积比例高、化肥、农药投加量大,同时仙居县作为杨梅种植大县,共种植杨梅经济林约13.8万亩,在降水量较为充沛的季节,加上水土流失易将肥料中的氮磷带入到河道。另城市地表径流面源污染不容忽视。

2.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有待进一步加强。仙居县永安溪部分河段及支流河流等存在自净能力下降、水体浑浊等问题。一是河道、河滨带、缓冲带受城市建筑用地侵占;永安溪部分河段两侧河漫滩缩减,滨河自然岸线遭到破坏。建成区内河河道两侧普遍径直化、人工化,两岸多为砌石硬质护岸,河滨带存在农田开垦,导致河道空间被迫减小,原有的滨水植被带受到破坏。二是河流沿岸存在水土流失、生态护岸裸露现象。部分支流如十七都坑等沿岸存在水土流失。三是部分支流生态流量无法保障。在永安溪部分支流两侧受村镇建设影响,农村整体水系联通性相对较差,水体流动性减弱,降低了河道自净能力。

3.环境风险隐患依然存在。一是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隐患依然存在。郑桥水库、括苍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存在饮用水安全风险。郑桥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区内存有村庄,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易对水源造成污染;仙居县水源地内均存在农田、经济林种植等,导致水源地存在污染物累积性风险。另外仙居县水源地以湖库型为主,污染物易累积,水环境安全风险相对较高,夏季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二是永安溪沿岸存在城南工业园区和现代医化园区。考虑到城南工业园区地块历史上有化工园区存在,可能会对土壤地下水等造成污染。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突出流域特色,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坚持继承发扬、求实创新、落地可行,以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创新机制体制,“一河一策”精准施治,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

统筹谋划,系统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推进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治理,不断强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河流湖库等协同治理。尊重自然、保护有限、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进一步推动治水从分散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变。

突出重点,精准施策。以群众身边的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生态流量匮乏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防止“一刀切”,实现标本兼治,进一步推动治水从经验治理向精准治理转变。

数字赋能,智慧治水。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强化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手段,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适用技术。全面实施智慧治污,从治理手段和理念上推动传统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变。

广泛开展,全民行动。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全面推进新时代治水宣传教育与绿色生活行动,在全社会形成节水、护水、乐水新格局。积极探索创新公众参与模式,完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促进全民治水自觉行动。

(三)规划目标

随着“五水共治”的不断深入,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也逐步从近期的水质改善向中远期水生态健康改善转变。“十四五”期间应以改善水环境、保障水资源、修复水生态的“三水”统筹为核心,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紧扣“保优、提优、达标”思路,着力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实施分流域单元、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实现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并重。突出科技治水、精准治水,实施一点一策。全面推进工业企业、园区和城镇截污纳管(管网全覆盖),持续深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污水全收集),加快推进河湖生态修复提升(河湖全美丽),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处理全达标),推进“幸福河”建设,进一步提高民众满意度(民众全满意)。

“十四五”期间水环境质量得到巩固和进一步提升,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逐步实现山地、丘陵地区山溪性河流由净到清,由清到美的提升目标,到2025年,县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稳步提升永安溪及其支流河流生态流量保障能力及水体流动性、水生态修复工作全面铺开争取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1.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和规范化建设

优化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完成西岙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和盂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按照“水量保证、水质达标、应急保障”等要求,推进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开展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有机污染物全指标分析,以西岙水库“一源一策”方案摸清污染来源及风险点位实现精准管控。综合采取污染整治、生态修复与建设、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措施改善水源水质。到2025年,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深入实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立、治”,动态更新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和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系统填报。全面开展农村水水源地环境风险排查,筛查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持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逐步推进“千吨万人”级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和水质提升工作,定期开展从水源到水龙头各环节的水质监测,开展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推进城乡饮用水源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完成“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任务,“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2.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和修复

推进饮用水源地湖库库尾、入库支流及入库口等重要生态节点生态保护与修复。开展主要入库溪流的护岸林改造和湿地修复。推进水库湖库库尾、入库入河支流和补给河流两岸范围等敏感地区生态缓冲区和入库口等重要节点生态湿地建设和护岸林改造。加强生态补偿实施力度,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推进盂溪水库、朱溪水库等新建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3.推进饮用水水源地智慧化管控

充分利用饮用水源地矢量数据,利用无人机、遥感卫星等技术手段对县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定期巡查。完善饮用水水源长效管护机制,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生物预警监测系统,增强重点湖库和主要入库溪流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开展“千吨万人”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自动站建设,做好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藻类防控工作。

(二)加强水环境污染治理

1.全面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深入开展城镇老旧管网修复和改造,打通断头管、修复破损管、纠正错接管、改造混接管、疏通淤积管。深入开展城镇雨污分流改造,做到“能分则分、难分必截”,实现城镇建成区雨污分流全面覆盖。现有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有条件的必须进行改造。新建小区、农村村居建设等必须严格实行雨污分流,阳台污水设置独立的排水系统。全面提升“六小行业”、农贸市场、沿街店铺、企事业单位等其他类建设单元的雨污分流改造。在完成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后,逐步推进城郊、工业园区周边等重点区块“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建立健全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市政雨水设施的运维及养护,提升排水设施管理质量,构建“权责明确、覆盖全面、设施完好、畅通安全、运行高效”的排水设施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管理格局,建立完善的排水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已建乡镇(街道)、生活小区及六小行业等其他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果进行巩固,定期开展“回头看”。

深入开展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和企业内部的雨污分流改造,做到厂区可能受污染的初期雨水、工业废水、生活餐饮污水的清污分流和分质分流。深入推进工业园区精细化截污和园区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的新改扩建、提标改造,推进医化等重点行业废水输送明管化改造。到2021年,完成仙居县经济开发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延伸到工业小区和工业集聚点,做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覆盖。巩固扩面已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业园区,完成官路、埠头等工业区“污水零直排回头看”。建立健全重污染行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管控和评估体系,建立从企业雨污排口到周边河道的智能管控系统,评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成效。

2.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理

积极推进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质增效,完成仙居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提升改造项目工程,加快湖其园工业区污水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85%以上、处理率达到98%以上,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推进工业园区污水收集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补齐仙居县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后污水处理能力短板,重点推进工业园区及特色涉水行业集中区块废水集中治理,启动现代医化园区废水及1处特色涉水行业集中区块废水集中处理或预处理设施建设。

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污水源头管控。全面推进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及污水管网运行维护工作,提高污水收集系统的污染物输送效率。到2025年,污水处理厂需建立完备的设备运行管理和检修制度,城镇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BOD浓度提高到100mg/L以上,进一步完善在线监控系统,数据完整率在90%以上,联网率在95%以上。重点推进横溪污水处理厂和仙居县首创水务有限公司(一期)稳定运行和污染物达标排放。全面实施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制度,依法核发排水许可证,切实加强对排水户污水排放的监管。工业企业等排水户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向城镇污水管网排放污水,并符合排水许可证要求,否则不得将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强化涉水环境执法监管,打击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尤其是对超标、超量排放或偷排工业废水等影响城镇污水处理厂安全稳定运行的行为要严厉查处。

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规范化处置及改造。按照“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要求,规范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建立污泥的产生、运输、储存、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重点推进仙居首创水务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和改造。到2025年,全县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加强污水收集管网特别是支线管网建设,优先解决已建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不足的问题,重点区块雨污分流改造与污水收集管网延伸工程做到同步配套。对在建或拟建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同步规划建设配套管网。加快推进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截污管网、污水提升泵站及老旧管网改造。新建城区必须实行雨污分流、管网配套。加强对已建排水设施的日常养护,建立完善已建管网移交和档案管理制度,严格实施管网巡查、检测、清淤和维修等机制,切实落实日常养护、管理责任。落实排水管网周期性检测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基于GIS系统的动态更新机制。

3.积极推进工业污染防治

强化工业企业源头控制。落实“三线一单”制度,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向重点开发区域集中,结合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抓好散乱污企业整治,通过提标改造、兼并重组、集聚搬迁等方式,推动传统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新建工业企业原则上都应在工业园区(集聚区)内建设并符合相关规划和园区定位。推进重点行业应用先进节水工艺装备,大力推进减污、节水、废水处理及会用的绿色制造技术改造。

强化重点企业管控。以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为核心,深化涉水行业环境管理,加快淘汰高耗能重污染行业落后产能,深化重点行业达标排放专项治理,建立完善医化等重点行业废水长效监管机制。严格重污染行业重金属和高浓度难降解废水预处理和分质处理,加强对纳管企业总氮、盐分、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管控。持续开展水环境影响较大的落后企业、加工点、作坊的专项整治。“十四五”期间,全县重点源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深入推进医化行业污染综合整治提升。从安全、环保、技术、投资和用地等方面严格实施项目准入,推动医化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加快推进城南工业园区搬迁工作。按照“生产控制自动化、工艺流程密闭化、物料输送管道化、厂区布局功能化、车间设计系统化、厂房设施一体化”的总体要求进行改造提升。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循环发展,强化医化等传统行业绿色化技术改造,医化企业废水要全部采用“一企一管、明管输送、管路清晰”的收集方式,各股废水必须根据废水性质实行严格的清污分流、污污分流和分质处理(预处理),所有污水不得混入清下水,同时配套合适的废水预处理设施。开展医化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估,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度,实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分类管控。到2025年,全面建立仙居现代医化园区智慧化监管平台。

4.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深化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和运行管理。高标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与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辐射效用,对市政污水一二级管网已经覆盖到位,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项目村,按照“应纳尽纳、应治尽治”原则,连接终端出水至市政污水管网,实施进厂二次处理。分批对早期建设的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污染治理设施实施提标改造。推进农村小作坊等污水预处理,加大农家乐、民宿等污水治理力度,规范餐饮含油污水隔油处理。到2022年,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处理设施基本实现标准化运维;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力争出水标准率达到95%,标准化运维率达到100%。形成“五位一体”的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体系。加强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监测,对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所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加密监测频次。

推进农业种植面源污染治理。全力推进肥药“两制”改革,落实化肥、农药投入“双定额”,建立规模主体生产信息档案和肥药施用记录档案,实现主体用肥用药情况可追溯;建立规模主体化肥农药定额制实施评价管理机制和主体实施化肥农药定额制诚信机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养分替代、秸秆还田、绿肥轮作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项目,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肥药两制”改革实现县域全覆盖,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较2020年保持负增长。优化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布局和建设,防治农田退水污染。到2025年,建设氮磷生态拦截沟5条。加强农业污染监测,建设一批土地质量、施肥效应长期定位监测点和动态监测点,开展生物监测、农业环境土壤监测,同时确保已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点稳定运行。推进化肥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建设,完善化肥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理机制,到2025年,全县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95%以上。

推进畜禽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以地定畜、以种定养,根据耕地承载能力确定畜禽养殖规模上限。落实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加强治理设施的日常维护,确保粪污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着力补齐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短板,全面推进排泄物定点定量定时农牧对接、生态消纳或工业化处理达标排放。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生产,促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农牧结合”“果牧结合”和“林牧结合”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畜禽排泄物在园区内消化、利用,逐步建立生态畜牧业和种植业、环境之间的良性大循环体系。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监管,严格执行环评管理制度,实施规模畜禽养殖场分类管理,对设有固定排污口的规模化养殖场,根据有关规定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完善畜禽养殖污染线上信息化防控预警和线下日常检查制度,加强规模畜禽养殖监管,确保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推进仙居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中心建设,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中心规范管理,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到2025年,规模畜禽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全面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科学规划水产养殖布局,依法加强养殖水域统一规划,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允许养殖区。开展水产养殖容量评估,科学评价水域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养殖容量。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科学布设网箱网围,推进养殖网箱网围布局科学化、合理化,加快推进网箱粪污残饵收集等环保设施设备升级改造,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等开展网箱网围养殖。推进养殖尾水治理,依法开展水产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到2022年,规模以上水产养殖场基本实现养殖尾水“零直排”。

5.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与规范化建设

按照水陆统筹、以水定岸的原则,有效管控各类入河排污口。采用“查、测、溯、治”四步法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船声呐航测和人员现场踏勘等手段,实现排查范围及对象应查尽查。采取自动在线监测、人工取样监测等方式系统开展入河排污口水质水量监测,分析掌握污染物入河情况。开展入河排污口污水溯源分析,基本查清污水来源;按照“一口一策”原则,实施分类管理,落实整治措施。重点落实《台州市入河排污(水)口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文件下达整治任务。

严格落实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制度。企事业单位排污口、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污口实行设置审核制。在河流湖泊新建、改建、扩建涉及上述入河排污口的建设单位应当提交申请材料,原则上不得新增城镇和园区管网覆盖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排污口。

建设规范化入河排污口。未经审批单位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和扩大入河排污口,增加、调整、改造更新入河排污口的,须履行相关变更申报、登记手续。入河排污口设置单位应在出厂区前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求设置规范化排污口,以便实施水质采样及流量监测,在厂区外入河前段设置监测点,以便实施水质采样。入河排污口设置单位应在入河排污口口门处设置明显的标志牌、公示入河排污口的基本信息和监督管理单位信息。入河排污口设置单位应在规范化排污口处按要求安装在线监测及视频监控装置,并将相关监测、监控信息接入当地监督管理单位。

(三)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

1.全域开展水生态修复

持续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在自然保护区、湿地、大型饮用水源地、国家和省级重要物种保护区、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栖息地等重要生态环境功能,开展生态健康状况评估。持续开展河湖库塘清淤,加强淤泥检测、清理、排放、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区空间保护,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稳步实现退耕还湿,恢复河湖水系的自然联通,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采取生态补助等政策措施保障水生态环境。

2.加强岸线生态化改造

加强滨河(湖)带生态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严格河湖生态缓冲带管理,按照“守、退、补”原则,维护沿河、环湖生态空间的生态完整性。修复水下生态系统,因地制宜改造渠化河道,恢复自然岸线生态功能,保护水体原有植被,系统开展江河、湖泊、湿地等水体水生植被恢复,重建生物群落,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

3.推进生态河道建设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坚持系统治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以永安溪干流及主要支流为主要脉络,湖泊水库等为主要节点,加快永安溪流域范围内生态河道建设及治理工作,维持河湖生态廊道功能,开展河岸生态化改造与生态缓冲带修复,营造生态、美丽、亲民、宜居的全域绿色生态网络格局。到2025年,完成仙居县永安溪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二期项目,共治理河道35条等。

持续开展农村水系治理,坚持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河湖水系全连通、全流动;优化水利枢纽工程调度,科学评估河网生态流量,保障生态用水基本需求。深入开展沟道、坑塘、池塘等水系末端的“毛细血管”小微水体环境综合治理,通过采取水生态修复、人工湿地建设、河面增设生态浮岛、水中放养鱼苗、活水引入、护岸绿化等多种方式提升小微水体水生态环境质量,连通小微水体,打造健康的水生态系统,到2025年,全县完成水美乡镇建设12个。

4.加强湿地恢复与建设

加强受损湿地恢复与建设,采取湿地封育保护、退耕还湿、湿地生态补水、生物栖息地恢复与重建等措施。开展永安溪等重点河流河滩湿地修复。推进重要入河(湖)口,污水处理厂末端等重要节点生态湿地建设。

5.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加快推进永安溪主干河道治理。按照轮疏机制,科学开展河湖库塘清淤,打造江南水乡慢游廊道。以永安溪源头生态屏障为重点,以“安全、生态、美丽、富民”为目标,统筹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等综合治理,全面打造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具有“富春山居图”的美丽河湖,至2025年,计划新增建设省级美丽河湖6条。

6.全线强化水管控

全面加强河湖岸线管控,加大水域保护力度,严禁非法侵占水域,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和河湖岸线管理保护工作,推进“多规合一”,落实河湖生态空间管控。重点实施永安溪流域水域岸线专项整治,严厉查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道突出问题,禁止未经法定许可在河流两岸规划控制范围内进行采石、取土、采砂等活动。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建设和开发的强度,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符合河湖岸线相关管理规定,依法申请许可。到2025年,全面开展永安溪流域水域岸线专项整治,河道两岸无非法占用水域、岸线等项目。

7.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

开展永安溪水生生物完整性评价,摸清水生态家底。科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结合水域生态需求,合理安排不同苗种、数量、地域和时间进行放流,加强增殖放流活动的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域生态安全。开展数字化永安溪管理平台应用,结合各系统感知端数据,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监测及水生态环境评估等工作,逐步实现仙居县全流域河湖健康评估实时监控系统,彻底解决水生态环境数据薄弱的问题。到2025年,完成永安溪仙居段开展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

(四)加强水资源保护调度

1.完善水资源调配调控制度

完善水资源配置制度,优化闸坝、水库调控。通过打通断头河,连通小微水体,推进河湖水系连通,提高水体流动性和自净能力。进一步优化水利枢纽工程调度,按照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合理确定朱溪水库生态调度任务,明确朱溪水库各时段生态下泄流量要求,维持重要河流生态基流。

2.节约利用水资源

大力推进“八大行动”。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三条红线”。强化水资源的目标管理和刚性约束,全面制定并实施“区域水资源论证+水消耗标准”制度,加强用水计量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用水计量覆盖率,推动节水从无数据向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多领域节水减排,加强再生水利用,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引用力度,重点支持用水精准计量等智能化先进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引用。到2025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50%和55%以上,用水总量控制在1.3亿立方米以内。

积极探索“三项改革”。通过深化水价制度、实施节水奖励机制、拓展节水融资模式等三方面变革,促进用水方式由粗放性向节约集约转变。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深入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落实促进节水的政策措施,对在节水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等给予表彰与奖励。鼓励金融资本进入节水领域,通过支持节水等方面项目建设及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用,积极推动合同节水管理试点工作,增进全社会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风尚。

完善落实“三项机制”。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考核管理。严格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环境)功能区分类管理等制度。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建立水资源利用红线,践行用水总量控制。严格区域用水总量和年度用水总量控制,综合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落实水效标识制度。强化市场监管管理,加大专项抽查力度。

(五)加强水环境管控

1.构建水环境长效管控机制

依托科技手段开展问题排查。利用无人船、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技术对重点水体开展走航分析,弄清问题、成因、对策、落实“四个在哪里”,实现精准溯源、科学治污。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通过政策激励、法制宣传等,鼓励和引导群众发现并通过电话、信函和网络等方式反映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向广大群众征集重大案件线索,健全举报奖励制度。落实乡镇(街道)和各类工业园区管委会环境污染问题发现职责,探索将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和查处纳入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构建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基础,以电流监控、工况监控、排污口视频监控等为补充的在线监控体系。推进工业园区智能溯源管控,在重点工业园区推进集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应急联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开展园区特征污染因子监测分析,建立溯源基础数据库。完善区域环境监测体系,强化大数据分析研判,推进固体废物处置留痕监管。

加强涉水环境执法。保持执法监管高压态势,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深入开展各类涉水环保专项行动,重拳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打击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排放、倾倒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废水、含病原体污水,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对执法中发现涉嫌犯罪的,及时通报、移送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推行非现场监管,通过在线监控、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遥感、人工智能等手段开展非现场监管。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充实监测设备,有针对性地开展新项目监测,如水生态环境监测、河道底泥污染监测、农业退水污染监测等,切实提升政企监测能力。加强应急监测仪器设备配置,提升突发性、事故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能力。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水质自动监测重要站点,建立常规监测、移动监测、动态预警监测“三位一体”的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推进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实现县控以上水质断面、重点湖库主要支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全覆盖,实现乡镇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全覆盖,增加出境断面、重点排水单位、重点乡镇交接断面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推进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环保、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监测指标对接、监测责任分工、数据实时共享、信息统一发布等领域深化合作,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平台。

推动水质指纹监测溯源管理场景建设。重点推进仙居县现代工业园区数字化改革,加快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通过数字赋能健全环境问题发现机制,建立重点涉水企业水质指纹数据库,开展污染源溯源预测和水质预警预报,全面助力水环境质量改善,打造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优秀试点招牌。

2.严格水功能区管理

落实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完成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修订,加强新建、改建或扩大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和规范化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健全水功能区水质通报制度,实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污染物减排量考核,严控入河污染物总量。健全水功能区水质预警、通报制度。

3.深入“河(湖)长制”管理

深入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提档升级工作,建立健全河长与河长办履职、协调联动、日常监管等方面工作标准,实现河(湖)长制标准化管理。探索实施以河(湖)长制为核心的流域、部门联动机制。建立科学考核、定期通报的工作机制,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推进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水质、取水口、排污口、污染源、河(湖)长牌等基础数据和河(湖)长电子化考核内容,构建河(湖)长制管理大数据体系。进一步健全河(湖)长制社会化参与制度,规范全社会爱水、护水行为。

(六)加强水风险防控

1.加强预防设施建设

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等环境风险较高的企业,建立事故调蓄池、应急闸坝等预防性设施,防止在处理安全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全县统筹制定应急闸坝分布图,结合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在排污口下游的河道建设多道拦水闸坝防范突发环境事故风险。

2.强化预警体系建设

加强对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相关行业的全过程环境风险监管,开展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加强对危化品物流企业和危化品运输工具的排污管理,对危化品运输车特别是槽罐车的洗车水进行收集处理。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管理,依法规范、限制使用抗生素类、激素类药物或其它化学物质。开展环境激素类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调查,监控评估水源地、农产品植区及水产品集中养殖区风险,实施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淘汰、限制、替代等措施。

3.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定期开展水污染事故处置应急演练、评估与预案修订,落实责任主体,明确预警预报与响应程序、应急处置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实行环境应急分级、动态和全过程管理,稳妥处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制定水环境污染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和处置救援队伍建设,指导、协调、处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建立健全以应急物资储备为主,社会救援物资为辅的物资保障体系。加强流域上下游应急机制的统一协调,建立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探索开展饮用水水源新污染物监测防控。

4.降低累积性风险

研究制定河道底泥重金属监测方案,对河湖底泥重金属累积性风险较高地区,因地制宜提出清淤、固化/稳定化、生物修复等治理措施。

四、重点工程项目表

本次规划共设置重点项目24个,其中,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14个,主要包括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管网、泵站建设和改造工程、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与改造、工业污染源治理、农田氮磷拦截沟工程、农村污水治理终端提升改造及运维、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6个,主要包括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水系连通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山塘综合整治、水生生物完整性恢复;能力建设项目4个,包括智慧监管建设、监测能力提升等。

2015-2018年、2019年2-12月、2020年曹店断面水质均能逐月稳定达标,水质达到Ⅰ类标准,2019年1月BOD5(5)超标。永安溪上游曹店断面以上水环境整体较好

(一)农业污染

1.断面上游溪港乡部分河岸周边居民沿岸种植果蔬、谷物等农作物,化肥施用、雨天水土流失易将肥料中的氮磷带入到永安溪,同时存在农业退水直接排入河道,未采取有效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从而影响永安溪部分水质。

(二)农村生活污染

1.农村生活污水运行管理不到位。永溪村、金竹岭村部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运行管理不到位,部分设施存在故障未及时检修。

I类

1.深入实施减肥减药行动。提倡化肥农药减量化,肥药双控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进入河道。全域推进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积极应用杀虫灯、性诱杀虫、杨梅防虫网覆盖阻隔技术,同时采用有机肥进行科学施肥。

2.推进农田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减少农田退水,进一步削减种植业氮、磷流失量。

3.农污终端标准化运维和升级改造。区域内对设施出水标准低的终端进行提升;对设施老旧、处理工艺较差的设施实施改造。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处理设施基本实现标准化运维。

1.农污终端标准化运维和改造。区域内对设施出水标准低的终端进行提升;对设施老旧、处理工艺较差的设施实施改造。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

柴岭下

仙居县

安洲街道、南峰街道、白塔镇、田市镇、官路镇、下各镇、步路乡、广度乡

1.2015-2020年柴岭下断面存在逐月不能稳定达标,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氨氮。

断面上游茶溪断面2015-2018年均能逐月稳定达标,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但是2019年7月出现氨氮超标情况(0.53);河埠断面2015-2018年均能逐月稳定达标,2019年1月出现氨氮超标情况(0.7);而支流盂溪等断面逐月不能稳定达标,超标因子为氨氮和总磷,2019年1月氨氮(1.1)总磷(0.13),2015年1月氨氮(0.645)。

2.永安溪水生态系统相对较好,河滨带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河湖生物完整性指数下降,永安公园附近水体有藻类污染。

(一)城镇污染

1.雨污分流不彻底等管网问题。在福应街道、南峰街道、城南工业园区等块区污水主干管网建设时间较早,管网截污不到位,存在断裂、破损、错接、雨污合流等问题,导致污水进入附近河道最终汇入永安溪。永安公园附近的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2.城镇污染源排口问题。盂溪汇入永安溪交汇处有城镇雨污混合排口向河流中进行排污,排出水体较为浑浊。

3.横溪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横溪镇污水处理厂面临满负荷运营状态,目前二期处于试运行状态。

(二)工业污染

1.永安溪沿岸存在砂石加工场。上王亭村附近有沙子加工场,洗沙废水、工程车清洗水、扬尘等若未做好处理,会流入永安溪,对水质造成局部影响。

2.永安溪沿岸存在城南工业园区。城南工业园区内有目前还有3家医化高风险企业,处于未生产状态。考虑到该地块历史上有化工园区存在,可能会对土壤地下水等造成污染。

3.埠头镇工业园区排污口封堵不彻底。在九都坑与永安溪交汇处埠头镇工业园区存在封堵排污口仍有排水现象。

4.白塔镇存在米面加工作坊。米面加工过程中存在生产废水,若管理不到位,存在废水不达标排放现象。

(三)农村生活污染

1.农污终端运维管理不完善。在东岸村、坑口村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出现运行管理不到位,部分设施存在故障未及时检修现象,抽测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出水不达标,福应街道坑口村的出水水质污染物含量高于进水水质。

2.村民直接利用河水洗衣。在河埠断面浮石园村附近有多数居民在溪流上都建有洗衣设施。

(四)种植业污染

1.永安溪支流沿岸部分区域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永安溪支流盂溪、十七都坑部分河岸周边居民沿岸种植蔬菜等农作物,另仙居县共种植杨梅经济林13.8万亩,化肥施用、雨天水土流失易将肥料中的氮磷带入到盂溪及其他支流,从而影响永安溪部分水质。

(五)侵占敏感生态空间

1.河漫滩湿地资源减少。缓冲带受城市建筑用地侵占,河流穿越城镇部分多为硬质岸线。缓冲带受城市建用地侵占,永安溪部分河段两侧河漫滩缩减,滨河自然岸线遭到破坏。

(六)农村水系联通性较差

1.永安溪支流两侧受人类活动影响,农村整体水系联通性较差,水体流动性减弱,降低了河道自净能力。

(七)水土流失

1.十七都坑沿岸水土流失。十七都坑白塔镇沿岸土地受人类活动影响,大面积变为耕地,破坏了原有自然滨河岸线,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受到破坏,以致造成水土流失。

Ⅱ类

1.全面推进并深化提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面推进田市镇、白塔镇、下各镇及其横溪工业园区、埠头工业园区、城镇生活小区及其它公共设施的截污纳管,提高管网建设效率,推进现有雨污合流管网的分流改造,加快城市排水管网改造、修复和完善,实现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建立完善长效运维机制,做好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日常养护,提高养护技术装备水平,加强污水管网检查、修复和疏通工作,修补或更换已渗漏管路,疏导堵塞管路。基本实现全县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到2025年,仙居县所有镇(街道)及镇级(含)以上工业园区、所有生活小区达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基本达到其他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此后持续完善管网联通性及精细化改造,深化提升“污水零直排”建设。

2.对横溪镇污水处理厂(一期)进行提标改造。出水口达到准Ⅳ类稳定排放。

3.加强砂石加工场监管。取缔关停沿溪违法、非法采砂采石企业,依法查处非法砂石加工场。

4.深化污水站及配套管网建设。深化推进城南工业区污水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强污水管网检查、修复和疏通工作,修补或更换已渗漏管路,疏导堵塞管路。

5.对搬迁、关闭地块进行疑似污染地块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根据调查评估的进度和结果,科学设计规划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方案,及时落实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持续改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

6.排污口封堵 “回头看”。对于已经封堵的工业排污口,定期开展回查,杜绝出现封堵排口仍有排水现象

7.加强米面加工作坊管理。加强废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行管理,使废水中污染物达标后排放。

8.农污终端标准化运维和改造。区域内对设施出水标准低的终端进行提升;对设施老旧、处理工艺较差的设施实施改造。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处理设施基本实现标准化运维。

9.推进生态洗衣服建设。拆除现有河道内的洗衣设施,建设生态洗衣房,对污染相对较大的洗衣废水接入管网或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终端处理。

10加强支流沿岸农业种植管理。提倡化肥农药减量化,肥药双控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进入河道。

11.开展永安溪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完善河湖生态系统,加强永安溪河滩湿地建设与修复,提高河湖自净能力。

12.开展农村水系联通项目。通过疏通河道,使得仙居县农村水系联通,增加河流流动水量。

13.开展十七都坑沿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14.北岙坑水库。约3000万方库容,三桥溪、盂溪引水,官路防洪调节功能。

1.深化提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程:到2025年,仙居县所有镇(街道)及镇级(含)以上工业园区、所有生活小区达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全县基本达到其他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

2.东区泵站-污水处理厂复线。仙居县城区全线长7.2公里,建设内容包括污水管网建设,路面工程等。

3.农污终端标准化运维和改造。区域内对设施出水标准低的终端进行提升;对设施老旧、处理工艺较差的设施实施改造。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

4.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工程:在仙居县粮食功能区建设田园景观型农田生态拦截沟渠5条。

5.仙居县永安溪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二期。工程共治理河道35条,清淤(清障)长度41.33km,水系连通长度5.26km。

6.农村水系联通项目。

7.北岙坑水库。约3000万方库容,三桥溪、盂溪引水,官路防洪调节功能。

8.十七都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的部门协同、区域协同等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系。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切实明确水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常抓不懈,强化监督,狠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和“党政同责”制度,各单位各司其职,推动实施。各部门要把水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落实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重要内容。

(二)做好资金保障支持

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领域,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城镇污水处理、截污纳管建设改造、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农村污水提升改造、水生态保护修复、再生水循环利用等项目。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和运营,积极创新各类投融资方式。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水生态环境治理。

(三)提升科学治水水平

围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领域和水环境污染治理突出问题,加快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水环境监测监控预警、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重点骨干企业等,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重点推广适用技术。开展生态补水、水系连通、保障河湖生态系统健康等专项研究,为科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四)高压严管依法治水

坚持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深入开展各类环保专项行动,重点打击重污染行业企业、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污染等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定期抽查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结果向社会公布。重拳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重点打击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排放、倾倒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废水、含病原体污水,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

(五)强化全民参与机制

广泛深入开展节水治水宣传教育,加强对先进经验的总结推广,树立节水治水先进典型。推进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营造全民节水治水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作用,积极培训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深入开展节水治水工作进社区、学校、乡村、家庭等群众性实践活动,强化全民节水治水的责任意识,强化全民治水自觉行动。

注册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ccpcservice获取,或关注公众号中项网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