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湖北】大悟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12-20 教育科研 湖北
一、“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教育强县”的总体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坚持立德树人,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全县教育事业得到较大和全面发展。

1.学前教育普及提升。城乡公办幼儿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面建成运营,充分发挥其辐射指导作用,部分乡镇村级幼儿园建成并投入使用;民办幼儿园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为合理,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量持续增加,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大幅提升。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得到落实,小区配建园治理纳入议事日程。学前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末在园3~6岁幼儿达到2.02万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4%以上。

2.义务教育均衡优质。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两类”学校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有所缓解。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达到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8.9%;义务教育辍学现象基本消除。

3.高中教育基本普及。引进民间资本投资,进一步改善天有实验学校办学条件,批准设立行健学校,公办高中、民办高中优势互补的格局基本形成,普通高中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稳步实施,大悟一中二期工程加快推进,高中办学条件持续改善。高中普及攻坚计划顺利推进,合理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促进普职融通、协调发展的局面正在拓展。

4.职业教育巩固提高。建立完善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生均财政拨款达到8000元以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导向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和优化专业建设。坚持政府投入为主,探索依法筹集经费的多元投入机制;争取省级职业教育提升计划和发展引导奖补资金2274万元,整合县内其他职业教育(培训)资金,新建大悟县职教中心。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参加“技能高考”,拓宽了中职学生继续深造的求学渠道,提供职业技能学习的机会。加强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辅导工作,促进毕业生早日走上就业岗位。实现普职比大体相当的中职招生目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课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任职比例,进一步完善职业实训基地、就业培训中心、现代农业培育基地各项功能,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积极探索建立中职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机制,调整和完善中职学校改革发展,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5.特殊教育全面覆盖。建立了保障适龄残疾少儿接受义务教育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建立残疾少儿教育评估认定机制,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初步建立了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以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已经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适龄视力、听力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大幅提高,教育服务残疾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6.教师素质显著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显著加强,教师风气明显好转,基本形成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良好风尚,涌现一批“师德标兵”。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素质显著提升,严把教师入口关,所有教师都实现持教师资格证上岗,中小学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新招聘教师基本达到本科学历。“十三五”期间,我县共招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机制教师150名,同时县自主招聘农村学校教师341名,农村学校教师的年龄和学历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农村学校教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教师继续教育持续开展,实行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制度。五年中争取“国培”项目县政策,享受“国培”项目资金897万元,建立“孝感名师”工作室2个,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每位教师参加培训总学时达到360学时,参加“国培”、“省培”、市级和县级培训6218人次,实现教师全员培训目标。全县1000多名校长、教师走进国内著名高校参加集中培训,“送教下乡”活动让2000多名农村教师受益。

7.教育投入机制逐步完善。坚持把教育作为政府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制定和落实各级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各类教育预算拨款制度和投入机制。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目前,我县高中教育、中职教育、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都得到基本落实。2016—2020年,教育累计投入46.7亿元,保障范围涵盖基础教育每个阶段,教育资助制度更加完善,保障学校的基本运转,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8.基础教育布局优化。中小学布局调整按计划推进,至2019年每个乡镇在建成了一所中心幼儿园的基础上,还建成了1~2所农村片区中心幼儿园,全县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普惠比例进一步提高;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增九年级一贯制学校一所,在建一所。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04所,其中:小学73所(附设教学点87个),初中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中5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

9.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5所,片区中心幼儿园9所。建成一批合格民办幼儿园,扩充了学前教育学位,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能力提升计划的学校179所,项目267个。22所农村中小学,建成教师周转宿舍440套,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实施高中薄弱学校改造项目6个,建成职业教育中心1所。“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3934万元,明显改善了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10.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改革正式启动,办学模式改革踏入破冰之旅;以统一使用国家规定教材为标志的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设基本按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新的进展。党建德育一体化不断推进,学校德育的实践性、体验性得到加强;引进民间资本建成“大悟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出台研学旅行指导意见,全县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劳动教育、心理品质培养等载体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中小学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与考核评估报告机制,坚持以活动引导、过程督查、年终考核等方式,以体育艺术节、“大家唱、大家跳”、校园集体舞与武术操推广、防近视宣传教育等为载体,保障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提升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水平。“一师一优课”常态化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全面铺开,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积极变化,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以高考综合改革、中考综合改革为推力,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发展水平报告制度,以评价改革为杠杆,推动中小学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为培养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

11.教育信息化成效显现。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进一步加强,应用成效显著,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有效结合,向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更加迈进,加快了全县教育信息化进程。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3839万元,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即所有乡镇都有录播室、所有学校实现宽带“校校通”、所有班级安装“班班通”、所有学生用上标准化课桌椅。目前,正在实现第五个“全覆盖”,即所有教师办公信息化。

12.学校安全环境有效改善。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增加师生安全防护意识。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初步建立,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成效明显,落实校园周边“四类”重点人群排查管控,城区学校实现上下学时段“三见警”。学校“三防”建设力度加大,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三个100%”目标基本实现,提升了学校安全防护能力。

13.教育资助体系基本确立。随着国家一系列教育资助政策的出台,我县建立涵盖各个教育阶段的教育资助体系,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教育扶持工作,累计投入扶持资金32016万元,资助学生6.5万人次,保证困难家庭孩子都能有学上,有书读,为广大贫困学生撑起一片爱的蓝天,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五年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11747万元,补助学生1.5亿人次以上,提高了学生营养标准,改善了学生膳食结构,学生身高、体重等主要指标更加符合健康标准,身体素质明显改善。

14.教育督导范围全覆盖。教育督导工作始终着眼教育发展目标,服务教育发展需要。督政走向深实,协调推进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学着力成效,建立起挂牌督导制度体系;评估力促规范,完成了幼儿园办园行为评估和中小学校办学水平复评。提升督导质效,推进督导基础能力建设,推动教育督导方式创新。健全督学学习培训制度,推进督导装备手段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15.学校党建发展得到加强和改进。坚持学校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不断加强学校组织建设和政治建设,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校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坚持“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大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二、“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科教强县和人才兴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培养遵守社会规则,勇于担当责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公民,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

(二)发展目标

以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加强“两类”学校建设、促进高中教育优质发展为重点,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质量,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每一个适龄儿童与青少年提供充分的、优质均衡的教育机会和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到2025年,全县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城乡教育整体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更趋合理,全县教育结构更趋优化协调,学校布局更趋科学合理,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发展壮大,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基本原则

  以统筹发展为目标,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着力实施素质教育;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依法管理各类教育;以治理热点、难点问题为抓手,维护良好的教育形象;以提高人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方向,培养一批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专门人才,为建设和谐大悟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撑和知识基础,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四)主要发展目标任务

1.学前教育。到2025年,明确和实施“公办民办并举,以公办幼儿园为主”的发展指导思想,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进一步提高公办学前教育整体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和公共财政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更加完善,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生均200元公用经费补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小区配建园建设与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建成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确保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显著提高。

——加大建设力度。着力扩大农村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适度扩充县城城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到2025年,完成宣化、新城、夏店、三里、大新等5个人口大镇各再建一所中心幼儿园的目标,联村新建8所片区幼儿园或小学附属幼儿园(幼儿班);县城城区新建7所、改扩建6所公办幼儿园,基本实现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入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逐年增加1个百分点,学前三年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高。

——优化办园结构。着力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加大小区配建幼儿园建设和治理力度。到2025年,城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农村地区公办幼儿园和普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95%以上;办园合格率达100%,基本取缔无证办园。

——完善保障机制。完善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经费保障机制,做到保安全、保工资、保运转、保发展;落实省定公民办幼儿园公用经费拨款底线标准,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水平;建立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与补充制度;完善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落实机制、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资助政策落实机制。每年为公办幼儿园充实60名专业教师,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专业教师比例。

——提高保教水平。健全乡镇公办园管理体制,完善乡镇中心园管理村级园的管理运行机制;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立健全政府牵头、教育主抓、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监管体系,不断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基本消除无证办园和“小学化”现象。提高办园水平,各类幼儿园的师资、班额、玩教具、园舍等达到国家和省规定标准。创新县域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加强保教研究与指导。全县幼儿园园长、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安保人员、炊管人员配备率、持证上岗率均达100%,专业幼儿教师资格持证率达80%以上。

2.义务教育。

——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好“两类”学校,办好每所农村学校,完善中小学入学制度,合理设置学校或学区,保障入学需求,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坚持“两为主”,确保进城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完善动态监测体系;多措并举,保障适龄儿童不因家庭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失学,全面消除辍学现象。

——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监测。规范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以推进新高考、新中考综合改革为抓手,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加强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课程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多样发展;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开展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大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探索建立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加快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完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机制;进一步完善优质高中阶段招生名额向辖区内初中分配的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学区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深入推进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在财政投入、教师配置等方面,实现城区一体化,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为全面化解大班额问题在县城区建一批学校,根据国家和省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需要规划在宣化店镇新建一所守全中学。

3.高中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到2025年,更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科学布局规划普通高中学校和中职学校建设,促进协调发展。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搭建高中阶段普职融通与分流平台,保证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6%以上。

——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规范高中办学行为,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完善“走班制”、“导师制”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促进课程的选择性、校本化实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创设条件,落实综合实践类课程,扎实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就业等方面指导与服务,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引导和规范民办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扩充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基础,探索和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引导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引导有条件的高中学校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普职融通实验,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就业职业教育,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县一中二期工程建设,根据国家和省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需要规划在宣化店镇新建一所完全中学(县第二中学迁建)。

4.职业教育。

——创建国家级示范职教中心。积极探索职教中心培训新功能,探求新时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度契合的新路子,逐步实现普职融通,学籍互换,学分互认,最终实现普职比力争达到大体相当比例。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努力突破中职教师师资不足的瓶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培养技能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

——继续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根据国家制定的办学标准,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项目,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实习实训条件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校企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的现代学徒制。坚持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强化大国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着力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力量。

——着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积极探索职教中心培训新功能,探求新时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度契合的新途径,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现代农业人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

5.特殊教育。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通畅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各方参与的特殊教育工作格局。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适龄视力、听力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大幅提高,教育服务残疾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明显增强。

——提高普及水平。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要求,采用多种形式,逐一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

——加强条件保障。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健全覆盖全体残疾学生的资助体系。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无障碍设施建设,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扩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模,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6.继续教育。大力发展教师继续教育,加强继续教育平台建设,统筹扩大继续教育报务。重视老年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和机制,健全继续教育网络,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认真落实教师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形成多层次和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到2025年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度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其中,高中阶段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达1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到100%。统筹全县教师培训经费(公用经费列支的5%),将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确保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为各类人员提供教育服务的网络,实现跨越时空的教育资源共享。坚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教师培训中心为龙头,建设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切实发挥好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到2025年,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人员占农村从业人员的比例达90%以上;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10000人次,占农村从业人员的比例达50%以上。岗位培训人数占职工比例达98%以上。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为学员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7.认真落实学生资助政策。

对照规划和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县教育脱贫攻坚实际,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完善贫困家庭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精准资助工作,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在国家规定的脱贫攻坚政策过渡期内,按照脱贫攻坚“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继续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过渡期结束后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执行。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学校食堂供餐比例,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膳食标准和饮食结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塑造学生强健体魄。

8.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目标。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人口有序转移,在2020-2025年间,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规划,满足“20条底线”达标要求,完成城镇中心学校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任务,逐步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彻底破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难题,实现教育质量一体化,师资配备均衡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的发展目标,全面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消除择校现象。具体目标是:

按照《大悟县中小学布局规划》(2018-2030年)目标,适应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十四五”期间,全县中小学校布局将进行合理微调,撤并全部75所“空壳学校”,同时根据县城区发展需要,拟新建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适应城区教育发展需要,到“十四五”末,全县保留各级各类学校65所,其中:小学41所(附设教学点14个)、初中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中学校3所,中职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基本满足社会要求。

9.营造良好育人生态。

①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严格课堂纪律、考试纪律、生活纪律,树立良好校风校纪。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网络内容建设,整合利用资源,实现学校和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继续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创建平安校园。开展学校稳定风险评估和监测,消除校舍安全隐患,健全学校后勤保障机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学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及联网应用工作,加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确保学校食品、人身、设施及活动安全。构建预防和惩治“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防范校园恶性安全事件,依法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合法权益。

②改善社会育人环境。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全面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落实政府主导责任,开展校园及周边文化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严禁经营性网吧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促进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履行教育责任。明确家庭教育责任,强化家长教育,普及家庭教育常识,引导父母做好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促进青少年人格养成、心理健康成长。

优化语言文字环境,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强化对社会用语用字的监督检查和教育引导,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校语言文字规范程度全部达标。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规范汉字书写等活动。

③建设绿色校园。

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在前期开展绿色校园建设试点的基础上,扩大绿色校园建设范围。根据学校建设标准,强化绿色节能环保要求,提高学校节能水平,引导师生节约用电、用能、用水,向建设节约型校园迈进。

建设美丽校园。加强校园绿化和美化,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行动为契机,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完善农村学校办学基础设施。促进农村学校校园环境改善,加快乡村学校厕所革命,倡导农村寄宿制学校文明宿舍建设。对学校土壤、水源、建筑和装修材料、教学仪器设备、体育设施器材、室内空气等进行定期环保检测,为师生提供安全、绿色、健康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10.完善教育督导制度。进一步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制度体系。依法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督学资格准入,持证履职,聘任考核,聘期管理等制度,强化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加强学校视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制度,充分利用教育重大政策专项督导,加强学校(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和办学行为的过程督导,把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作为今后五年重点督导内容,并适时发布相关信息,积极发挥教育督导作用,促进教育改革发展。

2023年,通过市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验收,2025年通过省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验收。

11.加强学校后勤管理。探索中小学后勤管理新模式,推进学校后勤管理智能化建设。开展学校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创建一批学校健康放心食堂和省级绿色生态校园。完善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名制信息登记及比对工作,加强学生营养状况跟踪检测,评估营养计划落实效果,完善学校食堂供餐条件。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五)完善保障措施

1.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①同步建设城镇学校。按照城镇化规划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建设标准,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纳入县、镇规划并严格实施,确保城镇学校建设用地。依法落实城镇新建居住区配套标准化学校建设,确保足够的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

②重点发展乡村教育。加强农村学校布局规划,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型的农村地区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合理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切实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设课程,通过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加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和乡村校长教师培训、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将优质高中招生分配指标向乡村初中倾斜等方式,补齐乡村教育发展短板。

③强化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科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乡村学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乡村教师运用实验教育能力,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高学校管理标准化水平。

今后五年内,对照各类学校建设标准,计划投资3.5亿元建设资金,用于全面加强学校基础建设,整体提升和完善办学条件,奠定教育优质发展所需的物质基础。

完善4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学生宿舍9栋,学生食堂8栋。改善规划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20所,建设食堂(伙房)20个。为“两类”学校食堂(伙房)配置厨具设备28套,新建(改扩建)学校运动场47个。建设教师周转宿舍600套,购置信息化设备3万台(套),学校安防设备6000台(套),学校后勤智能化管理设备37台(套)。

高中薄弱学校改造项目3个,主要用于县一中教学楼、综合楼维修,劳艺楼、学生宿舍、运动场建设及相关设备添置,楚才高中校园改造等。

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4个,完善县职教中心教师宿舍、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篮球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智慧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

特殊教育学校项目5个,主要用于改善特教学校及接纳残疾学生较多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采购保障设备300套。

④完善消除大班额计划。完善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明确下一步工作任务和时间表、路线图。统筹“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按照国家规定班额标准,新建和改扩建校园校舍,重点解决城镇新增适龄人口就近入学,防止城镇大班额现象反弹。通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全面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均衡配置师资等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促进均衡发展,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合理分流学生。

2.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①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行县域内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制度,系统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和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提升基础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大力抓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师周转房建设,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②促进普通教育与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一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全县建成市级示范性幼儿园3~5所、县级示范性幼儿园8~10所,每个乡镇均建立中心幼儿园。加大扶持力度,对建设中心幼儿园成绩突出的乡镇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加强幼儿园园长和幼师培训,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切实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教中心建设,统筹、协调、管理全县职教资源,形成以职教中心为主体,以职业学校为依托的职教体系。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强力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改善和优化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采取有力措施,按照省级要求合理分配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

③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积极制定和落实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借鉴外地经验,创新发展观念,寻求发展民办教育新思路,积极引进社会资金,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加强对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监管,严格规范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促进民办学校创新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权。

3.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①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专题教育制度、教师师德评价与考核制度、优秀教师宣传表彰制度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②完善教师学习培训机制。建立健全适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制度,启动新一轮五年一周期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加强教师业务知识、业务能力的考试与考核,积极开展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提高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推动乡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岗学习,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业务能力提升搭建平台。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落实新任教师上岗培训制度。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重视班主任培训。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完善名教师、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评选和管理及考核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

③健全教师管理交流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积极推行和落实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创新和完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落实“国标、省考、县管、校聘”教师招聘新机制,形成常态补充机制,重点满足“两类”学校教师需求,按照“总量控制、动态平衡、缺额全补”的原则,及时补充乡村教师。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新入职教师乡村任教制度,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新入职教师5年内须到乡村学校或城镇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落实新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三年服务期”制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继续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积极推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强化教师劳动纪律管理,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

④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生活语言和校园语言。教师普通话达标率达100%;加大语言文字示范校的创建力度,县直学校全部创建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达三所以上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乡镇学校全部通过语言文字工作达标验收。充分发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主阵地的作用,带动全社会形成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良好氛围。

4.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①提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水平。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到2022年,基本实现数字校园全覆盖。开通师生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推广空间普及应用。规模部署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提升学校网络环境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为师生配置充足适用的信息化终端,适应“云、网、端”的信息化发展需要。

②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科教育基本规范,创新实验教学方式,不断进行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丰富实验教学实施形式,规范实验教学实施,提高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将其列入“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确保到2022年前完成教师实验能力全员培训。不断加强教育投入,保障实验教学条件,健全相关评价机制,2023年前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

③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适应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坚持引领发展,构建与县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新业态。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通过普及数字资源服务,扩大网络学习空间覆盖,广泛开展网络扶智工程攻坚和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等行动,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达到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的最终目标。

5.推进素质教育,提升综合素养。

①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抓实以班级管理为基础的学校德育工作。丰富德育活动形式,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大力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文明卫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共青团、家长、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继续完善和推行中小学德育工作社会评价机制。

②坚持新课程改革目标。巩固和推广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成果,进一步抓好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全面落实国家教学计划,开齐开足好课程。加强体育、艺术及综合实践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抓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把学生近视率控制在最低限度,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建立健全新课程改革的监测、评价、反馈机制,保证新课程改革有效推进。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创新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③完善教育质量提升机制。健全研究决策机制,坚持教育质量专题研究制度。健全评估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制度。健全培训交流机制,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加强和改进校本教研工作,积极开展区域性教学研讨活动,强化教师基本技能培训和实际教学能力的提升。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6.加大经费保障范围,提高教育条件保障能力。

①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两个只增不减”,积极按政策落实教育经费。今后五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要高于财政支出的比例。逐步将学前教育公用经费补助纳入财政保障范畴,提高高中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2022年达到生均1000元,逐步提高中职学校财政拨款标准,确保扶贫助学资金继续有效落实。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政策性津补贴纳入财政足额预算。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

②完善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制,落实个人教育捐赠支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政策。各级各类公办学校闲置的土地、房屋及其他建筑物,处置后所得收益全部用于发展教育。

③加强监督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经费管理制度和使用效益评价、考核机制,推进学校财务决策民主化。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进一步搞好“校财局管”,充分发挥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公共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与审计,提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强学校后勤管理,探索中小学后勤管理模式。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资源节约型学校。

(六)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向基层延伸,强化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强化问责追责,切实把主体责任扛稳、抓牢、做实。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2.加强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定期排查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三会一评”、主题党日等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围绕“三个作表率”,加强机关党建。理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推进中小学校和民办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4.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纠治“四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廉政风险防控举措。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教育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标本并治,推动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营造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