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安徽】繁昌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9-18 其他 安徽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全区卫生健康行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卫生健康事业获得长足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与品质大幅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升,慢病和血吸虫病防治成效显著。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升。成功应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巩固完善。中医药事业得到较快发展,覆盖全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面两孩政策有效落实,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不断改革完善,卫生计生服务融合稳步推进。2020年,人均寿命达到77.81岁、人口年均出生率2.90‰、婴儿死亡率下降到2.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3.90‰、孕产妇死亡率为0。2020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到5.11张、执业(助理)医师数增加到2.00人、注册护士数增加到2.56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2.12人。

(二)面临形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新方针,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健康中国”战略部署,以及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让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部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对接融入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打造“健康繁昌”的卫生健康发展目标方向更加明确。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给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体系带来严峻挑战,暴露出现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不足与短板,凸显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对下一步包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内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全社会将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预防型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为有效解决医疗卫生资源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为提升卫生健康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统领,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狠抓卫生健康行业党的建设,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人民为中心,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坚持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坚持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坚持推进卫生健康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面推进健康繁昌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务,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繁昌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全区医疗技术和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推动人人享有,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注重人民群众享有服务的感受和实效。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全区城乡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积极对接融入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全区卫生健康资源配置,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夯实分级诊疗基础,重点关注影响健康的重大因素,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慢病防控,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坚持推进多元共建。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促进卫生健康公平公正。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保障人民健康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优势更加显现,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发展格局更加广泛,融入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健康城市、健康城镇、健康乡村和健康细胞创建有序推进,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全面开展,人民群众自主健康防治意识进一步增强,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基本建成。卫生健康资源进一步优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突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救治体系基本建立,应对突发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显著加强,婴幼儿照护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卫生健康法治化规范化建设更加健全。新时代卫生健康科技与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有效实施,应急医疗救治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全区卫生健康发展方式与服务模式有较大转变。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更好供给,身体素质进一步增强。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千人口床位数≥6,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5,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8,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婴儿死亡率≤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孕产妇死亡率<18/10万。

四、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健康繁昌建设

1. 深入开展全民健康促进活动。以创建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为抓手,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加强家庭和高危人群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倡导低碳绿色生活理念,营造健康环境。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开展“健康繁昌,人人共享”科普宣传。到2025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

2. 树立健康理念增强人民体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健康强国理念,强化健康主人翁意识。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平方米,公共体育设施向人民群众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群众健身休闲项目。积极倡导崇尚健康、热爱运动、终身体育的生活理念,树立体育生活方式、养成体育消费习惯,提高公众体育素养。

3.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健全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机制,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动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卫生(健康)城镇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强化病媒生物防治。开展控烟限酒行动,坚决割除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推广分餐公筷、垃圾分类投放等生活习惯。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推进健康繁昌建设。

(二)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4. 加强区级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坚持“小综合、大专科”,引导两家区级公立医院各具特色、错位发展、适度竞争、共同提升,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需要,提升疑难疾病诊疗和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加强区人民医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建设,2022年底前完成住院综合大楼建设项目任务,适时启动新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医院编制床位数增加至600张,实际开放床位数达到500张以上;至少建成2-3个市级重点学科(或重点扶持学科),重点发展胸痛、卒中、危重新生儿救治、危重孕产妇救治、创伤等中心,争创三级综合医院,争取加挂市级医院牌子。持续推进区中医医院标准建设,2021年区新中医医院投入使用,力争到2025年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再建设1-2个省级重点专科,发挥名中医作用,再培养2-3名省基层名中医;加强血透中心建设,承担区域居民血透需求兜底任务。

5. 提升镇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巩固孙村医院二级医院和繁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创建成果,全面实现中心卫生院达一级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深入推进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创建,大力提升基层门急诊、中医药、康复等医疗服务能力,使常见病、慢性病能够在镇村医疗机构获得及时诊治。支持鼓励镇级医疗机构开展特色专科建设,实现错位发展,如繁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区域化智慧化预防接种中心和综合性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平铺镇中心卫生院开设安宁病房,探索设立康养病房、孙村医院加强康复科建设,荻港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消化内科建设等。加强村卫生室建设,按每村一室标准,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持续加强村医队伍建设,适当提高村医待遇水平,通过委托培养、镇聘村用、退休返聘等途径不断充实村医队伍。严格贯彻落实村医养老保险和到龄退出补助相关政策,制定完善保障村卫生室正常运行政策机制。

6. 增强群众就医感受。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探索实行“门诊看病最多付一次”,推行“先看病、后付费”模式,到2020年实现全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提高预约诊疗比例,实现门诊、检验、检查号源和住院床位统筹开放管理,建设分级诊疗系统,力争全区预约诊疗比例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做实做细预检分诊导诊服务,完善便民措施,推行老年“人性化”就医,实现疫苗“智慧接种”,全面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7. 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以提升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内涵和获得感为核心,着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内涵建设和签约后服务质量,引导居民从被动签约到主动签约转变。加强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规范管理。探索建立以家庭医生团队为责任主体的居民健康和医保费用“守门人”制度。立足分级诊疗,落实医共体内双向转诊,尽力为患者提供全流程、连续性的健康服务,区域内就诊率提高至60%。

8. 完善医养结合机制。统筹落实好医养结合优惠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实现养老和医疗服务全面结合,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全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到2023年底,全区至少建立一个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纳入全国医养结合机构监测系统的机构不少于3个;实现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协议合作全覆盖。辖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均设立老年病科,鼓励执业医师到医养结合机构多点执业,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医养结合机构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养生等非诊疗性健康服务。

(三)全面升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9. 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整合区疾控中心、区血防站,组建新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创新疾控机构运行管理方式,探索在疾控机构实行“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运行保障模式,建立完善科学公平的分配与激励薪酬制度。依托医联(共)体平台,统筹推进医防融合,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效衔接。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推进公共卫生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共享。完善群防群治体制机制,2022年底前全区所有村、社区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配备公共卫生专干,履行公共卫生网格化管理职责。

10.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2023年底前完成全区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平台构建,提升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规范处置能力。2021年底前实现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全覆盖,消除疫情信息报告死角。加强实验室监测能力建设,持续提升区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菌毒种、流感、手足口、常规水质检测等项目检测能力,加强区级公立医院和区疾控中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持续提升全区核酸检测能力。强化血吸虫病防控,优化提升血防信息化系统,加强血防哨点医院建设,建立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巩固提升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适时启动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和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

11. 巩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建立健全集中统一、科学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依托区人民医院,提升全区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2022年底前完成区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救治中心大楼建设。设立政府专项应急储备资金,建立区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立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管理调度机制,确保应急物资保障有序有力。

12. 强化精神卫生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县、镇、村、监护人“四位一体”管理体系,倡导精神卫生全社会参与,有效管控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到2025年,实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90%,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率达到85%。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到2025年,镇级医疗机构均设有心理咨询室,区级公立医院均规范设置精神(心理)科门诊,区妇计中心心理咨询室功能发挥充分,组建一支区级心理援助队伍,提升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水平。公众心理健康素养显著提升。

(四)推进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

13.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创建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推进区妇计中心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持续推进全区妇幼健康服务产科中心、妇科诊疗中心、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三个中心”建设,依托区人民医院持续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建设,强化与市级医疗机构协作关系,保障母婴安全。狠抓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减少残疾儿出生,降低儿童残疾发生率。

14. 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制。建立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体制机制和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广大家庭的需求。2021-2023年,全区每年新增约100个托位,至少建成1个公办民营模式的普惠性托育机构。加大托育机构扶持力度,2021年起,对民营新增普惠性托位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2022年前出台促进托育工作的优惠兼容政策。扶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向下延伸,接收3岁以下儿童,推进幼儿园、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一体化进程。到2025年,全区幼儿园幼托一体化设置率80%以上,村级婴幼儿照护服务宣教室覆盖率100%,村居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覆盖率50%;婴幼儿健康管理率90%以上,婴幼儿家庭医生签约率80%以上,抚养人照护知识普及率和知晓率均达95%以上,将我区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全面推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支持母乳喂养,保障母婴权益,积极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15. 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以增进家庭和谐幸福、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主线,巩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成果,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能力建设,稳定基层工作网络队伍,更加注重宣传倡导、服务关怀、政策引导和依法行政。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全面推行网上办事和承诺制,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深化诚信计生和基层群众自治活动。

16. 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体系,加大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加强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帮扶关爱。对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实行扶助标准动态调整。以“十百千”工程创建为契机,积极争创全省家庭发展服务中心和新家庭计划示范单位,开展幸福家庭、生育关怀、关爱女孩行动,提升计划家庭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五)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7. 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建成以区中医医院为龙头,镇级医疗机构、村卫生室为基础,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养生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区中医院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建设,持续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全区推广使用。“十四五”期间,全区中医药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保持在30%以上,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

18. 大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机制体制,创新中医药服务机制,积极融入长三角中医专科专病联盟,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要求,持续加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建立完善区级名中医评选制度。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区中医医院中医康复医学专科建设,扎实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支持民间医法技艺的发掘、应用。加快活态传承,完善学术传承制度,整理、研究、利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老药工传统技艺,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积极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

19. 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深入挖掘全区中医药文化资源,组织创作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在区中医医院建立中医文化展馆,发挥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作用。推广普及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法,提高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健康城镇建设。

(六)强化卫生健康综合监管

20. 不断提高综合监督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加强行政处罚裁量权管理,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实现执法过程可控、责任可追溯。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开展专项稽查和案卷评查,加快推进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广应用卫生健康综合监督信息系统,推动监督执法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转变。

21. 探索创新卫生健康综合监督行政执法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督,深入开展重点法律法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推进卫生健康法律法规有效落实。坚持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围绕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和重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完善举报投诉受理、督办、反馈机制,强化舆论监督,加大典型、重大案件曝光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和防范能力,切实加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

(七)加强发展支撑保障

22. 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全区全民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及业务系统建设,加快区域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大力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应用,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智慧医疗和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安康码、医保码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一卡通。积极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期的卫生健康信息服务。

23. 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公立医院人才招聘方式改革,切实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简化招聘程序,继续开展校园招聘,对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采取直接引进,缓解公立医院“招人难”问题。探索落实“华佗计划”,结合实际,大力引进全职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柔性引进三甲医院副高职称以上专家。推进以全科医生培育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医疗卫生人才定向培训培养计划。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能,深化卫生改革

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在用人制度、分配机制、业务管理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改革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宣传工作,强化部门联动,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卫生健康工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二)加大政府投入,拓宽筹资渠道

不断完善政府卫生健康投入机制,确保政府投入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确保政府卫生健康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并重点向公共卫生、基层卫生等领域倾斜。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健康筹资机制,强化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投入保障责任,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卫生健康事业。

(三)强化部门协作,形成推进合力

政府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卫生健康部门落实规划目标。财政部门加强经费保障和监督,不断完善各项保障政策;人力资源部门指导做好人才引进和招聘工作,创造宽松的用人环境;发改、规划、住建等部门积极支持做好重点项目规划和建设;民政部门做好共同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医保部门在三医联动等方面加强制度政策衔接,建立沟通协商机制,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保障水平;其他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四)完善监管体制,强化卫生管理

切实加强对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和综合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完善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个人对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服务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

(五)突出工作重点,稳步有序推进

关注卫生健康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工作。切实把卫生健康工作重点放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软硬件建设,严格人员准入机制。加强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加强社康中心、疾病控制、妇幼健康机构的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业务工作条件,扩大服务项目和范围,充分发挥引领指导作用。

(六)提高人才素质,保障梯队建设

实施素质工程,营造有利于卫生健康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围绕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卫生健康菁英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加大稳定、吸引、培养、使用人才的工作力度,改善人才成长环境,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构建人才激励机制,促进各类卫生健康人才的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健康人才队伍。

(七)优化法制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认真宣贯国家卫生健康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适合我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措施规范和规章制度,推动依法行政、依法执业,加快依法办事进程,构建有利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加强对卫生健康重大政策、重大战略部署、重大突发事件的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全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八)注重行风建设,创建和谐服务

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和卫生健康文化建设,促进医务工作者依法执业、廉洁从医,规范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公开等制度,维护良好的服务秩序。切实转变工作理念,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保障人民健康的责任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努力展示新时代卫生健康行业良好形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