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辽宁】沈阳市和平区十四五看区域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6-24 其他 辽宁
一.总则

在延续“十三五”时期空间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的同时,构建“六区两轴一带”的空间发展格局。

“六区”:指北市场民族民俗产业集聚区、南市场历史文化产业集聚区、泛太原街商贸金融产业集聚区、三好街科技文化融合示范区、长白岛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区、满融国际化生态科技示范区。

“两轴”:指南京街城市驱动发展轴、三好街创新创业发展轴。

“一带”:指浑河文体旅生态发展带

二. “六区”

第一区 北市场民族民俗产业集聚区

1.行政区:北市场街北市场民族道。

2、发展定位

充分挖掘北市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激发“文化+”新动能,推动文商、文旅、文创、文科、文娱的深度融合。重塑“老北市·最沈阳”文化新地标,打造民俗、历史风貌旅游目的地和奉天文化展示区。融入韩朝文化内涵,打造东北地区韩朝商贸、商旅核心区。

3、发展重点

重点构建“一市一塔”发展格局,分别为北市场奉天记忆展示区、西塔韩朝24小时不夜城。

北市场奉天记忆展示区。深耕老北市地区厚重的满清、民国、市井、红色等文化底蕴,激活文化潜力,唤醒城市记忆,勾起怀旧情怀,触动心灵共振,让老北市地区厚重的文化积淀活起来、火起来、亮起来,打造有生活、有品味、有温度、有感动、有激情的城市文化品格。着力引进大型文创生活馆、新媒体工作室、大观茶园等演艺业态,老品牌、老字号、知名餐饮、艺术品交易平台、非遗技艺展示馆、沈阳老物件博物馆、佛教文化非遗艺术博物馆。构建“一核、两带、四区、多点”[]的文化发展格局。

西塔韩朝24小时不夜城。深耕西塔文化内涵,丰富西塔文化特色。结合“文化+”城市有机更新,构建“三街、五区”的发展格局,建设集餐饮美食、民俗体验、民俗零售、养生娱乐于一体的24小时不夜城。通过对西塔地区的提升改造,打造西塔街中国朝鲜族美食文化街,使西塔地区成为商业零售与娱乐消费结合,商业与商务高度融合,产业与配套相辅相成,具有浓郁朝鲜族民族文化特色的24小时不夜城,成为辽沈地区夜经济的新名片。

4、发展目标

到2025年,年均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节庆活动10场以上,新增文化企业100户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翻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的15%以上。

第二区 南市场历史文化产业集聚区

1、区域范围

南市场历史文化产业集聚区

行政区域:南市场街道、马路湾街道;

2、发展定位

建设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奉天、八卦、历史、创意及商贸等多元文化交融共振,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文化休闲、金融商贸、创意设计等业态于一体的国际化文商旅融合产业区,成为面向东北亚开放观光、文化展示、商务交流的历史文化重要窗口。

3、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四大片区,分别为858休闲文化街区、南运河滨水文化创意区、资源要素总部集聚区和广告旅游总部集聚区。

858休闲文化街区。重点打造三大节点,其中,八经咖啡小巷慢生活主题区,围绕咖啡、茶等文化元素链接的上下游产业链,吸引咖啡、酒吧、西餐、花艺以及紫砂、刺绣等精品艺术集聚发展;五经街民国小巷闲生活主题区,充分利用地区的旧址、纪念馆等特色建筑,发展文化旅游、文化体验、教育展示、休闲餐饮等业态,建设沈阳历史文化建筑网红“打卡地”;八卦街云集广场新生活主题区,以挖掘南市场八卦玄学文化为发展基点,将该地区打造成具有《易经》文化元素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优化八卦街运营管理,打造“艺术家之家”。

南运河滨水文化创意区。依托方型广场建筑设计院所集聚的优势,发展壮大建筑设计、工程设计、规划设计、文创设计等产业。充分激活领事馆区的国际化文化资源潜力,聚集日式、韩式、西式餐厅,艺术家工作室,欧风咖啡馆与酒吧,打造国际化的文化休闲娱乐区。结合运河两岸景观改造与提升,充分发挥鲁园的影响力,将中国·沈阳古玩艺术品博览会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与文化交流传播盛会,使该区域成为古色古香、陶冶情操的休闲园地以及东北知名的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

资源要素总部集聚区。发挥区域内众多省级、市级基础设施和资源要素总部企业集聚优势,包括辽宁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辽宁省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分行、国家电网沈阳供电公司、沈阳市水务集团、沈阳燃气有限公司。围绕这些企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总部带动的产业生态集聚优势。

广告旅游总部集聚区。发展楼宇经济,培育和平大街、三经街周边的规模楼宇,利用现有的国际培训机构、广告设计企业、旅游服务企业等集聚资源,引入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教育培训、广告设计、旅游服务等产业集群。

4、发展目标

到2025年,年均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品牌节庆活动5场以上,新增各类设计型企业100户以上,商务服务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的20%以上。

第三区 泛太原街商贸金融产业集聚区

1、区域范围

行政区域:太原街街道、新华街道、浑河湾街道。

2、发展定位

建设东北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的核心区、东北地区现代商贸金融中心、沈阳市民国文化和红色文化核心展示区,,全力打造国家级高品质步行街,成为辐射东北亚的时尚、前卫、现代新零售商贸核心区和时尚新高地。

3、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三大片区、两街、一中心”。“三大片区”分别为太原街高端服务业核心区、新华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区、浑河湾综合环境提升区。“两街”分别为全国高品质步行街与民国和欧风文化特色街。“一中心”为东北区域级金融商贸中心。

太原街高端服务业核心区。充分利用太原街百年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以沈阳站、太原街、中山路为核心,以区域内大体量城市综合体和闲置商务楼宇为载体,重点提升商务、商贸功能,建设服务东北的商务、商贸中心。

新华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区。以南六马路药市为主体,形成东北地区的药品批发集散地,建设辐射太原街地区的综合型商贸物流基地。以太原南街和南八马路业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和氛围为依托,打造集餐饮、娱乐、休闲、文化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国际餐饮“食尚”街区。

浑河湾综合环境提升区。以城市更新和存量改造利用为核心手段,推进老旧社区环境和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加快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充分利用老旧小区设备用房和公共用房资源,配建社区中心和养老中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国家级高品质步行街。对标世界级商业街,重点考量声誉全球化、人流量大小、收益可靠性,依托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和商业格局、全面的复合功能、不断自我更新的主力商户、便捷的公共设施和愉悦的环境,全面实施太原街复兴计划,全力打造国家级高品质步行街。

民国文化和欧风文化特色街。加强对民国文化、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对老建筑、文物进行保护性修缮和挖掘开发利用,激活城市文化基因。重点建设欧风街沈阳时尚休闲地标(中山路)、昆明北街(九趟楼)、临泉路(军事展览馆)等老建筑历史文化片区。

东北区域级金融商贸中心。依托南京街、和平大街金融商贸基础,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功能,打造东北区域级金融商贸中心,促进产业向高端服务和生产性服务转型,为沈阳市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提供多样的市场、产品、平台等资本支持。

4、发展目标

到2025年,泛太原街地区新增市场主体个数年均增长5%以上,批发和零售业营业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金融业体量占全区的50%以上,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

第四区 三好街科技文化融合示范区

1、区域范围


行政区域:南湖街道。

2、发展定位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平片区建设为依托,围绕创新人才集聚、科技文化融合、科技金融融合、数字经济赋能,建设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宜居宜业的智慧街区,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使文化科技创新价值链的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技术标准制定、技术转移、产业技术联盟等方面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3、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一街一带”,分别为三好街创业创新大街和环三好街产业带。

三好街创业创新大街。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快主题式、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实现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交易功能协同发展。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层次,培育高科技含量的新型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打造科技金融融合示范基地。依托三好街科技创新企业集聚优势,发挥三好街科技金融广场平台作用,积极引进一批股权投资机构,加强与科技企业全方位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新服务、新工具,大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风险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环三好街产业带。主要包括五大片区。其中,五里河高端商务会展片区,依托区域会展功能集聚优势及青年大街沿线优质商务配套,形成南北呼应的商业、商务、会展格局,打造东北亚国际商务会展中心;盛京医院医疗健康片区,以盛京医院为核心,聚集、整合医疗健康产业资源,重点发展妇婴用品、康复护理、生命科研等健康产业;东大产学研融合发展片区,培育创新和创业生态,植入孵化、加速、转化、落地功能,进一步完善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辽宁电视台传媒产片区,依托省市传媒机构以及鲁美、沈音等高等院校,加快发展以内容和技术更新为特征的广播影视业、新闻传播业,形成辐射辽沈地区的现代传媒集聚区;沈水湾高品质生活居住片区,发挥临河资源优势,完善片区综合功能,打造沈城高品质生活居住区。

4、发展目标

到2025年,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全区的30%以上。

第五区 长白岛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区

1、区域范围

行政区域:长白街道、沈水湾街道。

2、发展定位

沈阳“一河两岸”重要的滨水生态居住板块,以居住、商务、商贸、总部经济为主要功能,兼有生态、休闲、旅游功能,是集生态宜居、高端商业、总部办公、文化娱乐、运动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滨水城市生活区,打造东北高端商务商贸集聚区新典范。

3、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三区”和“两带”。“三区”分别为长白“大十字”商业区、长白南部中高端商业区、长白内河艺术商业街区;“两带”分别为长白滨河高端商务产业带和长白北路设计总部产业带。着力促进交通和产业的协同发展,缓解交通拥堵等问题。

长白“大十字”商业区。在长白北路与南京街交汇处,依托南京街沿线的商业载体,突出品质、潮流、精致、生活、文艺理念,打造集国际轻奢品牌、潮流时尚运动、网红餐饮、跨界书店、儿童娱乐、教育培训、高端影院于一体的最主流、最前沿商业街区。

长白南部中高端商业区。以长白南路为主线,结合地铁4和9号线交汇的轨道交通优势,依托沿线商业项目,打造集国际化会员仓储式购物俱乐部、中高端商业综合体、儿童主题生活广场等于一体的南部中高端综合商业区。

长白内河艺术商业街区。围绕宋雨桂艺术馆等点位,打造集艺术商业街区、精品艺术酒店、360度全景办公等为一体的24小时开放性水岸生态艺术商业街。吸引画家、雕塑家、音乐人、摄影师、舞团等入驻,重点发展滨水潮流艺术、网红餐饮、亲子娱乐、外贸服饰等业态。

长白滨河高端商务产业带。依托浑河沿线的商务楼宇载体,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开发、软件开发、生物技术、文化艺术交流、体育赛事策划、建筑设计、工程设计、投资管理等产业,打造滨河高端商务产业带。

长白北路规划设计产业带。依托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辽宁省公路勘测设计公司、辽宁省水资源管理集团、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重点发展电力设计开发、交通规划设计、水资源规划设计、有色金属工程设计等产业。

4、发展目标

到2025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餐饮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总部企业数量达到50家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以上。

第六区 满融国际化生态科技示范区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