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广东】肇庆市商务发展“十四五” 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4-27 其他 广东
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肇庆商务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肇庆市商务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 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紧紧瞄准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这一主攻方向,坚持新 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线,团结奋进、迎难而上,商务工作呈现新特征、赋予新动 能、取得新进展、获得新经验。
第一节 内贸流通稳步发展
肇庆市国内贸易稳定发展,对引导生产、扩大消费、改 善民生,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消费市场发展健康,十三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 824.36 亿增至 1062.16 亿,平均增速 7.9%,其中 2016 年、2018 年增幅在珠三角位 列第 2 位、第 1 位。2020 年虽受新冠疫情不确定因素冲击剧 烈,已展现出较强的复苏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 1062.16 亿元,成功引进广东邦健医药和昌大昌超市总部 经济,这说明肇庆消费经济韧性相对来说比较强。
制定出台多项政策方案,增强商贸企业发 展活力,减轻负担,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第二节 外贸进出口回稳向好 

“十三五”期间肇庆市外贸增长平稳有序。面对中美贸易摩擦、香港局势风云突变、新冠疫情改变全球格局这些重 重关卡,2016 年-2020 年肇庆市进出口总额发展平稳。疫情影响下,2020 年 全市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呈现前段大跌,中后段逐步回稳 爬升的态势,较去年同期增长 2.1%,其中出口增长 10.3%, 进口下降 14.8%。“十三五”期间货物进出口状况 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三五”时期,我市迎来 贸易结构转变的拐点,外贸发展格局从“十二五”时期的“加 工贸易+三资企业”向“一般贸易+民营企业”转变,一般贸 易进出口占比高于加工贸易 35.6 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 口占比由“十二五”期末的 37.3%提升至 63.5%。 
深耕“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市场。“西方不亮东方亮”,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从 2016 年的 106.9 亿元增加至 2020 年的 146.2 亿元,年平均增速为 8.1%。尤其 2019 年,我市对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发 展迅猛,进出口增速分别达到了 52.2%和 53.3%。2020 年, 我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 19.9%,成为稳定 我市外贸基本盘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东盟坐稳我市第一大 贸易伙伴位置,对东盟进出口总额 94.9 亿元,增长 21.2%。 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十三五”期间我市外贸新业 态从无到有,新业态规模逐步扩大。据统计,到 2020 年底 我市建设跨境电商通关平台一个,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企业 5 家,2020 年跨境电商进出口6.2 亿元,增长1.4倍;培育了2 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肇庆市浩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肇 庆市拓家贸易服务有限公司),2020 年,我市外贸综合服务 出口 2.3 亿元,增长 33%;依托广州花都市场采购贸易平台 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市场采购贸易,到 2020 年底我市办理市 场采购备案企业18家,开展市场贸易贸规模达 109.4 亿元, 增长 1.6 倍。 
外贸发展上区域差别较大。以 2018 年为例,全市进出口总额中西北板块占比仅 6%;东南板块中的四会市占比高达38%,主要通过加快推动龙甫亚洲金属再生资源基 地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规模,确保了四会市外贸工 作稳步发展。2020 年,高要区获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 地(五金制品)。2018 年各县市区进出口总额 “暖企行动”常态化。自2017 年11月起,肇庆市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权限下放到各县(市、区)及肇庆高 新区商务主管部门,便利了企业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 记、变更、注销等手续。同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及方案,“暖企行动”常态化。 

第三节 外商投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由于肇庆市现有的外资企业出于对经济环境、生产成本及产品销售等因素的考虑,增资扩产的意愿减弱,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包括扩大外商市场准入,简化外商投资管理程序,有效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及质量,其中 2018 年利用外资增幅全 省位列第 3 位。 
“十 三五”期间肇庆市在招商引资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步伐加大、成效显著,瞄准产业链精准招商,一个项目一个项目 抓实抓好,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前推进,加快成为大湾区产 业分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016 年引进项目175宗,计划投资总额 702.5 亿元,超 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 
2017 年出台了《肇庆市招商引资年活动工作方案》和《肇庆市招商引资鼓励办法》等各项政策方案,开拓思路利用新 媒体,建立“肇庆商务”公众号。引进了小鹏智能新能源汽 车生产基地、肇庆华侨城卡乐文化旅游科技产业小镇项目、龙光集团广佛肇总部项目等 24 个超 10 亿元大项目。 
2018 年招商引资成效进一步巩固,出台《肇庆市大项目投资者绿卡管理办法》,引入万洋众创、山鹰纸业项目等超 10 亿元大项目 44 个,2019 年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完成年度 目标 129.2%,超 10 亿元大项目 41 个。
2019 年,我市精准推进“招商引资年”活动,成功举办各类重大经贸活动,新引进合同项目 184 个,计划投资总额 1795.2 亿元,其中超 100 亿元项目 4 个、超 10 亿元项目 41 个。深入推进产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改革,总投资 332 亿元的 74 个产业项目实现直接落地。 
2020 年虽受新冠疫情冲击,但韧者弥坚,签约不断。肇庆市继续深入开展“产业招商落地年”活动,建立“招、落、投、服”全链条工作机制,改革产业招商模式,成立市投资 促进部门和驻深圳等 4 个招商局,打造了一支 300 多人的专 职驻点招商队伍,全年新引进项目505个,计划投资总额1160 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2个,计划投资额超10亿元以上的项 目 32 个,100亿以上大项目 1 个。 

第四节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招商引资是肇庆市经济建设的擎天大厦,是生命线,“十 三五”期间肇庆市在招商引资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步伐 加大、成效显著,瞄准产业链精准招商,一个项目一个项目 抓实抓好,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前推进,加快成为大湾区产 业分工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016 年引进项目 175 宗,计划投资总额 702.5 亿元,超 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 
2017 年出台了《肇庆市招商引资年活动工作方案》和《肇 庆市招商引资鼓励办法》等各项政策方案,开拓思路利用新 媒体,建立“肇庆商务”公众号。引进了小鹏智能新能源汽 车生产基地、肇庆华侨城卡乐文化旅游科技产业小镇项目、 龙光集团广佛肇总部项目等 24 个超 10 亿元大项目。 
2018 年招商引资成效进一步巩固,出台《肇庆市大项目 投资者绿卡管理办法》,引入万洋众创、山鹰纸业项目等超 10 亿元大项目 44 个,2019 年在此基础上再接再厉完成年度 目标 129.2%,超 10 亿元大项目 41 个。 10
2019 年,我市精准推进“招商引资年”活动,成功举办 各类重大经贸活动,新引进合同项目 184 个,计划投资总额 1795.2 亿元,其中超 100 亿元项目 4 个、超 10 亿元项目 41 个。深入推进产业投资项目“双容双承诺”改革,总投资 332 亿元的 74 个产业项目实现直接落地。 
2020 年虽受新冠疫情冲击,但韧者弥坚,签约不断。肇 庆市继续深入开展“产业招商落地年”活动,建立“招、落、 投、服”全链条工作机制,改革产业招商模式,成立市投资 促进部门和驻深圳等 4 个招商局,打造了一支 300 多人的专 职驻点招商队伍,全年新引进项目505个,计划投资总额1160 亿元,其中外资项目 22 个,计划投资额超 10 亿元以上的项 目 32 个,100 亿以上大项目 1 个。


第五节 口岸便利化水平显著提高

口岸是人员和经贸往来的桥梁,“十三五”期间肇庆市 口岸便利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大力优化口岸通关流 程和作业方式,有效压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口岸服务开 放型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2015 年 10 月 30 日起,免除外贸企业在肇庆市各水运口 岸海关查验环节发生的吊装、移位、仓储费用,有效降低进 出口企业通关物流费用,免去缴纳费用环节耗时,提升货物 通关速度。“十三五”期间,全市免除查验没有问题外贸企 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共 237.55 万元。
2017 年 8 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在我市 实现上线运行并覆盖至全市各货运口岸,成为全省 7 个率先 实现口岸全覆盖的地级市之一,2017 年至 2019 年,我市先 后超额完成省口岸办下达的“报关、报检覆盖率双超 30%”、 “主要业务应用率达 80%”和“主要业务应用率达 100%”三 大年度目标,2020 年主要业务应用率稳定在 100%,成为支 撑全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广应用的重要组成,有效促 进贸易便利化。 
2020 年 8 月,我市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 3.09 小时和 0.61 小时,低于同期广东省平均水平 9.63 小时和 1.35 小时,较 2017 年我市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 间分别压缩 96.8%和 92.2%。 

第六节 重大开放平台建设持续推进
 
“十三五”期间,肇庆市在重大开放平台建设上加大力气,做实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枢纽”和“门户”, 积极争取将肇庆新区综合保税区、四会保税物流中心(B 型) 和中国(肇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造成为产业政策 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内外开放互济、贸易便利高效的 三大对外开放重大平台,在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前提 条件下,扩大开放新格局,成为连接大湾区和大西南开放型 经济链条。

第二章“十四五”时期肇庆商务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与蔓延带来的冲击,对全球政治、社会和经济各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复杂多变的形势为我市商务发展带来风险与挑战。
但机遇与之并存,积极应对当前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加快推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 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肇庆来说,叠加“双 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历史机遇,危机中育先机、于 变局中开新局,是肇庆商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前所未有的契机。 

第一节 面临的机遇:先机、新局 

1.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趋势不变,需求持续增长 
我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为商务发展提供了广 阔的市场空间。虽然近年来受各种消极因素影响,经济下行 压力加大,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依然 没有改变。特别是疫情后我国经济迅速复苏,一枝独秀,加 上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签署,中国—东 盟命运共同体全面构成,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 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 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商务发展势头良好,前景总体乐观。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国际化水平领先、外向度最高,肇庆是其中“9+2”格局中的重要一员,定位面 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毗邻我市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作 为大湾区对接东盟、对内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大西南进军 湾区市场的“桥头堡”,在十四五期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商务领域工作大有可为。 

2.信息技术不断提质升级,新商业模式释放市场潜力 
现代信息科技一日千里,为商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十四五”期间,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 网、人工智能等新业态将不断突破和投入生产、生活,新零 售、平台经济、数字服务等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创新的产 品、优化的服务层出不穷,必将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力,进 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我市商务应当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提高 商务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水平,大力培育新业 态、新商业模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市商务转型 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3.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机遇,全方位参与 湾区建设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 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是构建“一核 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有力支撑,是广东省实现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双区驱动效应”和广州、深圳的 “双核联动、比翼双飞”,引领珠三角城市战略合作,辐射全广东。日益完善的以高铁、城轨和高速公路为主的快速交 通网络,正把广深等核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引向包括肇庆在内 的湾区各市,倒逼各地因地制宜,打破行政壁垒,加快制度 革新,优化营商环境,更好地吸引和承接来自广深等地的先 进产能、研发力量、创新资源、公共服务、文化旅游等外溢。 

4.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动力,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继续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重点 针对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特别是完善要素 市场化配置、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等重要方面。随 着各项改革措施不断细化落地,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改革红利将得到释放,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营商环境持续 优化,我市商务将迎来新一个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面对的挑战:危机、变局 

1.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外贸形势复杂多变 
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外 部需求不足。新冠疫情的爆发与蔓延冲击全世界产业供应 链,全球贸易增长颓势雪上加霜,各方普遍认为全球经济将 进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大衰退。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单边主义盛行,中美贸易战持续,不确定因素增多,直接导 致我市对美进出口特别是向美国出口降幅增大。不少国际投 资者对内地市场持观望态度,关税加征缩减了外资外贸企业获利空间,增资扩产进度放缓或计划搁置。 

2.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消费增速减慢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 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 期叠加”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再叠 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内疫情零星散布和局部聚集性疫 情交织,为商贸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乃 至危机,消费购买力收紧。 

3.区域分化与竞争加剧,“虹吸”效应愈加明显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经济分化现象越来越凸 显,区域之间、省市之间乃至于区县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不协 调,地方竞争越来越激烈,阻碍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即便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分化较 大,肇庆经济仍处于欠发达阶段,经济实力薄弱,基础设施 滞后,产业竞争力不强,难以吸引巨型产业龙头项目。利用 外资后劲不足,外企投资增资意愿不高。海关特殊监管区等 重大对外平台欠缺,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对外贸易结构单 一,新业态发展缓慢。商业氛围不够浓厚,对优质资源、人 才和项目吸引力不足,难以抵挡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 

4.人口增长乏力,本地市场总量较小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我国进入长期低 生育率阶段,人口增长速度放缓,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递 减,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肇庆人口基数不大,近年呈现出常住人口净流出态势,本地流动人口偏少,边际消费需求 较弱,加上电子商务对居民消费的分流,导致本地市场规模 不足,消费潜力难以激发。 

第三章 “十四五”时期肇庆商务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 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又逢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世界 格局加速演化,可以预见在不短的时间内世界经济低迷及国 际投资大幅萎缩。我市商务系统视实现肇庆加快绿色崛起、 争当湾区新秀打好基础为自身重大责任、光荣使命,在此内 外环境影响下,明晰接下来发展中商务工作的阶段特征、未 来发展主线、发展思路及发展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节 指导思想 

肇庆要在“十四五”期间推进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必 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 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 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扎实做好“六稳” 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固根 基、强优势、补短板、兜底线。抢抓加快发展窗口期,围绕 “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推 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参与“双区”建设、 “双城“联动,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 制度型开放转变,深化外贸领域改革,推进内贸流通创新发 展,推动高质量利用外资,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有序健康发 展,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 设,为我市在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巩固提升大湾区面 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贡献商务力量。 

第二节 时代主题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中央政治 局会议用三个“仍然”对“十四五”时期发展大势作出精准 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平与发展仍然 是时代主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这意味 着“十四五”时期,各地政府肩上的责任、未来的目标不会 发生巨大的转向,在“十三五”时期制定的长期目标和计划 可以继续施行,取得的成果可以继续巩固,可以在已达成的 目标上追求更进一步。当前新发展理念和经济战略布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商务 工作联系国内国外,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 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主要工作仍然围绕我国主要 矛盾开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 格局,以扩大内需的方式促进消费升级,释放消费潜力,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 同时,积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布 局,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 环境。在国内外不确定性环境中,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来稳 增长、防风险。 

第三节 阶段特征 

1.国际环境中长期不稳定,国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世界 资本贸易保持吸引力 “十三五”后期,肇庆进出口贸易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影 响加剧,实际吸收外资锐减,已有的外资企业出于对经济环 境、生产成本及产品销售等因素的考虑,增资扩产的意愿减 弱。2020 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情况未见好转,又逢新冠疫 情蔓延全球,部分地区泥足深陷,部分地区疫情偶见反复, 可预见中长期内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状况低迷,外资流动能 力减弱,国际贸易规则、地区竞争优势面临重塑,而新的国 际秩序未能生成,必定影响肇庆外资外贸发展。另一方面, 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及时有效,中国内需市场规模不减,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可回旋性及经济潜力给世界经济以信 心;此情形下,有能力的外资仍然会向国内流动,“一带一 路”及相关兄弟国家仍然会寻求外贸合作。外资外贸仍可稳 健发展,肇庆亦可在此轮规则重塑中寻求竞争优势。 

2.消费市场压力增大,消费升级释放消费潜力 国际贸易不景气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就必然成为我国经 济发展战略布局的基点。中长期内扩大内需都是经济发展的 主抓手,是我们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推进形成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 局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工作方向是一 致的。目前肇庆市消费市场增长点比较单一,未能发展出新 的增长点、增长极;市内现代服务业发展未能满足居民消费 升级需求,衍生出居民消费能力外流周边城市的现象,肇庆 在释放消费潜力方面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3.搭建重大平台,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 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战略,亦是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 大的环境下,主动出击的应对策略。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有助于更好发挥港澳在国家 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珠三角九市开放型经济发展 水平,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对接。肇庆应 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抓住极好的战略发展机遇,积极参 与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定位、分工,参与到创新链、产业链上的布局分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合作格局,有利于推 动肇庆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四节 发展主线 

当前国际国内不确定性较大,国内经济市场信心虽然坚 定,但是现实情况复杂艰难,巩固发展成果和开拓新领域都 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十四五”时期,肇庆市商务经 济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方针,夯实基础,稳住商务经济 的基本盘,培育消费市场,培育新兴业态,促进居民消费; 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稳外贸、稳外资、稳预 期。同时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机遇,坚持新发展理 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产业强市,积极参与“一带一廊一 区”建设和肇庆新区、端州区“双区”联动,吸引高质量广 深港澳项目落户肇庆,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快外贸转型升 级,推动“十四五”肇庆商务工作全方位、高水平发展。 

第五节 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我市商务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改 再出发迈上新高度,消费主体进一步壮大,消费市场较 2020 年有较大增长,居民消费升级,加快内贸流通;对外贸易稳 中有进,利用外资水平稳步提高;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 高质量发展;稳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强化与广深 港澳等大湾区核心城市配套发展、补缺发展、特色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城市。“十四五”期 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2.5%、实际吸收 外资年均增长 1%、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 1.5%。 

1.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抓好贸易高质量发展 
着力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外贸转型 升级,协助企业理顺生产链条,持续引进和生成高端制造业 补链强链扩链项目,为企业提升自身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打通关节。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我市出口市场占比较 低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拓力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 出口占比提升到 25%左右;以设立中国(肇庆)跨境电子商 务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跨境电商进 出口规模,到 2025 年,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达到 12 亿元。 引导企业发展总部经济,改善企业生产、营商环境,助力企 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新业态占比提高, 服务贸易规模继续扩大,数字贸易等新模式蓬勃发展。 

2.外商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利用外资规模与质量稳步提升 
关键领域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外资大项目增多、规模 持续扩大,重大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取得突破,现代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吸收外资比重提升,吸引一批 重点优质产业、跨国公司。进一步提高来自“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比例,至2025年力争达到15%左右。 外商投资保护和投资促进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3.激发消费市场活力,畅通内需流动渠道 
完善商品流通渠道,改善消费环境,引导特色商业街、 大型商贸系统建设,建设现代化立体农产品流通渠道;拥抱 新兴业态,鼓励新兴业态发展,打造线上线下多维度、立体 式消费场所;开展促消费活动,按时应节开展特色消费活动, 刺激日常消费及旅游消费,打造肇庆特色消费主题。 

4.对外投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对外投资行业 结构和国别布局不断优化,聚焦“一带一路”重点地区和重 点国家,对接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推动我市优势产业、优 秀企业全方位、多领域、高水平“走出去”,拓展“肇庆制 造”“肇庆服务”“肇庆品牌”国际市场空间。 

5.口岸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保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主要业务应用率稳定 在 100%,积极拓展物流、金融保险等功能,逐步覆盖贸易全 链条。“一带一路”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口岸基础设 施建设加快推进,口岸通关时效和成本持续压缩。 

6.推进重大开放平台建设,改善肇庆营商环境 
积极打造肇庆新区综合保税区、四会保税物流中心(B 型)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三大对外放重大平台,提升 肇庆内外流通便利化水平,推进端州、四会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打造新 的经济增长极,发挥助力“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 效用。

7.加快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和制度创新案例的复制推 
广和落地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复制推广工作进一步深化,在货 物、资金、人才、信息自由流动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成果模范 落实。对港澳实现全面开放,与港澳经贸规则全面对接。

第四章 新格局下:内循环之“千方百计”促消费 
商务工作贯通城乡、对接产销,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在创新流通、 促进消费上发力,促进市场经济实现良好循环。 

第一节 全面促进消费提档升级 

大力发展都市型经济,加强与消费领域知名创新型企业 对接,引导其在肇庆布局新零售项目。加快打造中高端区域 性消费中心,鼓励支持中高端消费。建设特色化消费街区, 打造高品质都市消费圈,着力升级大众消费。统筹电商、邮 政、快递、交通运输等资源,扩大城乡消费市场。 促进家居建材、电子产品、汽车、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 消费,推动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生活类机器人等智能产 品消费。拓展服务消费,提振餐饮消费,促进家政服务提质 扩容,鼓励家政电商等新业态发展。鼓励发展便利消费、信 用消费、绿色消费等。鼓励购物中心、大型百货等调整业态 布局,形成文化、艺术、教育、餐饮、娱乐、体验和零售多 业态聚合的新型复合消费业态。 支持推广便民新模式,满足个性化、定制化消费需求。 

第二节 不断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以引导创新消费模式等为抓手,实施消费升级行动,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完善消费奖励措施,完善 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消费后评价制度,强化消费者权益保 护,规划引导各地特色商业街、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鼓励 传统商贸载体改造为多功能、综合性、业态形式丰富的新型 消费载体,进一步提升商圈品质化、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 优化消费环境,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释放消费潜力。 重视新商圈、新业态建设,在现有的端州环星湖城市商圈、 敏捷广场、四会广场、四会海伦堡广场等商圈基础上,加快 鼎湖万达广场、端州世茂城市综合体、肇庆新区华侨城项目 等建设,完善肇庆新区购物休闲配套,打造肇庆高新区企业 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中心消费集聚区,将现有的和即将建成的 商圈进行整合布局,打造成“端州—鼎湖—肇庆新区—四会 —肇庆高新区”面向大湾区,引领粤西地区消费潮流的核心 带,在全市构筑布局合理、规模适中、服务完善、便捷高效 的现代商贸服务业体系。 

第三节 发展网络消费,加快电商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各项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 措施,推动电子商务业态创新。促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有 机结合,促进本土网红直播电商创新创业,加强本地产品品 牌建设。以直播带货、短视频电商、小程序电商、社区拼团、 社交分享等新模式新业态加速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创新发展。推动电子商务带动线上线下融合 发展,引导餐饮企业、零售门店拓展线上市场,大力支持大 润发优鲜、昌大昌、沃尔玛等商超电商平台发展,鼓励企业 借助盒马、拼多多等其他生鲜电商平台发展线上业务,助推 传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扩大销售规模。大力支持配套产 业组团落户肇庆。 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提高农产品电商化水平,扩大 农产品网络消费。充分发挥农村电商在促进就业创业、助力 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推动我市 农村电商工程建设向高质量纵深发展。强化资源对接联通、 推进品牌创建提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电商人才队伍, 促进我市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通农村电商“人、品、 网、店”全链条,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邮 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加强合作,加速推进农村电商与交 易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的创新融合。支持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和农产品、农资批发市场对接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以 销定产模式。推动山区县申报建设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 农村综合示范县。加强与阿里等第三方大型电商平台合作, 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及物流配送体系,打 通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通道,助力乡村振兴。

第四节 创新促消费活动模式 

利用本地电商平台开展地方特色产品、品牌产品“全国 行”“网上行”等供需对接活动,创新促销模式,提升消费 品质。培育消费新热点,利用开放性公共空间,开设节假日 市场、周末大集,休闲文体专区等常态化消费场所。鼓励线 下经营实体加快新理念、新技术、新设计改造提升,向场景 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提高消费者获 得感。积极推动“主体消费活动”常态化,通过发放消费券, 促进本地餐饮、旅游、出行、住宿、健康医疗、休闲娱乐、 教育等领域线上线下消费同步发展,释放全市居民购买力。 

第五节 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 

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健全产品及服务质量标准和信用 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扩大追 溯覆盖区域和品类,加快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 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实现肉菜产品的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 证,责任可追究,切实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第六节 推进夜间经济加快发展 

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街区打造“夜间经济示范街 区”,延长游客消费时间。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开设 深夜营业专区、24 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 休闲娱乐消费街区。优化夜间公共交通、安全、环境等,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推出一批夜间消费特色活动, 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探索推进“夜经济”+文化、体 育、风景等,探索“夜读旅馆”“夜跑驿站”“夜游码头” 等体验式夜间消费热点。 

 第五章 新格局下:外循环之“精准发力”稳外贸 

“十四五”时期,我市外贸的起始基调是“稳”,稳中 求进。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 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 工程”和“粤贸全球”计划,增强忧患意识,增强我市在贸 易领域方面抵御防范风险的能力。 
第一节 加快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把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提升外贸发展质量的原动 力,制定新认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计划,完善配套 支持政策,引进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高技术附加值的 外贸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外贸企业从传统制造环节向研发设 计、总部经济、品牌管理、市场运营、高端服务等方向转型, 鼓励企业从“生产制造商”向“生产服务贸易集成商”升级, 推动外贸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和价值链重构。 以广东肇庆(高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载体,以高要 区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五金制品)建设为突破口,把高要 金利镇打造成为大湾区五金智造、交易、采购基地,以此为 平台扶优做强五金产业,引导有实力的小五金企业主动向高附加值的汽配产品转型,加快优势五金产业集聚发展,提高 基地产业集聚规模,打造外贸发展新平台。 

第二节 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发挥传统产品出口竞争力优势,引导企业采用国内外先 进技术标准,提高纺织、服装、鞋类、玩具、塑料制品等劳 动密集型产品和建材等资源密集型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 加值。加大力度支持发展高质量、高技术产品贸易,加大对 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着力扩大重要 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进口以及原材料进口。提升农产品精 深加工能力和特色发展水平,高标准建设肇庆(怀集)绿色 农副产品集散基地,打造一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高端品 牌,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培育一批外贸龙头企业,带 动全市外贸上规模。 

第三节 持续培育外贸新业态 

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借助国务院批复同意在肇庆市设立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创新监管模 式,通关模式,探索企业“一次登记”“一点对接”,享受 海关“优先查验”“一体通关”“自动比对”“便利退货” 等措施,简化出口申报程序,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通关效率, 进一步做大我市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规模。 积极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健康发展,充分利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培育一批服务平台,引导小批量、多批次、多 而散的小商品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进一步扩大肇庆 出口规模。 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对外 贸新业态的支持政策,大力提升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数字化水 平,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充分运用互联网技 术,打造融合基础服务和金融服务的线上综合性服务平台。 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更多中小微企业通过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开展进出口业务。

第四节 优化对外贸易市场布局 

推动出口市场结构从传统市场为主向多元化市场全面 发展转变,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欧 投资协定、中新自贸协定等重大机制,继续深耕发达经济体 等传统市场,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着力深化与“一带一 路”沿线国家以及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交往, 尤其在建材、汽配、五金等方面的合作。瞄准重点新兴市场 发展互补型产业链合作,逐步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 我市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及大 西南地区的合作,进而辐射东南亚市场,成为“东融西联” 的大市场,不断扩大肇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规模。

第五节 利用展会平台的窗口作用扩大贸易规模 

借助“粤贸全球”计划,利用好线上展会平台,帮助企 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提高外贸企业海外业务拓展能力。 完善会展业政策扶持体系,优化调整支持方向和资助标准, 做好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高交会、加博会、中博会、 文博会、海博会等重要展会参展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 国人和境外展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参展企业培训,做好客 户邀请、对接洽谈等工作,提升参展企业线上展示直播营销 能力,促进线上展示、线上洽谈和线上成交。支持国际、国 内知名展会来肇庆办展。支持企业在境外建立包括贸易机 构、海外分销中心、展示中心、海外仓等在内的营销网络和 物流服务网络。 

第六节 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落实国家和广东省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政策措施,优 化市场流通环境,加快出口产品转内销市场准入,加强知识 产权保护。便利企业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鼓励出口 企业与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和知名电商平台对接,积极推动本 地出口产品进商超、进市场、进步行街、进展会,搭建线上 线下多渠道内销平台,推动内销规模化、品牌化。 第七节 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落实广东省扶持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大力优化发展营商环境,推动肇庆服务贸易保持增 长态势。积极开展服务外包企业排摸认定,加快培育服务外 包主体,扩大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华南智慧城作为省级服务 外包示范园区的优势,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招商引 资力度,推动示范园区、重点培育企业做强做大。加快服务 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方向发展。积极 发展设计、维修、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外包领域,促进生 产性服务贸易发展。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加强粤 港澳服务外包交流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服务贸易 创新发展,突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对外投资、高端服务 业联动发展,完善服务贸易体制机制、政策框架、促进体系 和发展模式,提高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程度和便利化水平。

第六章 新格局下:外循环之“固本求新”稳外资 

第一节 优化外商投资管理与服务 

持续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 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和《广东省进一步做好稳外资工作 若干措施》,密切关注广东省出台的相关实施办法,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细化。加大对《广东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 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肇庆市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修订版)》的宣传力度,全力落实 优惠政策,为境外投资者前来我市投资设立外资企业提供专 业优质的服务。 

执行外商投资法律制度,全面落实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 度,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信息报告 对加强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的支撑作用。建立完善信息报 告执法监管体系,加强信息报告事中事后监管。通过《肇庆 市万企诉求服务工作机制》,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处理工 作方式,妥善处理外商投资企业投诉事件。 

第二节 创新利用外资的体制机制 

继续拓宽对外开放领域,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深 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负面 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实施管理,全面清 理取消未纳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保障开放举措有效实施。鼓励外商投资新开放领域,尤其投向新能源汽车及汽车 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属加工等主导产业以及互 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大健康、电子商务、现 代物流等新经济新业态。支持外资企业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 我市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 设。支持外资参与研发创新,支持外商投资企业申报我市各 类科技计划项目。健全外资企业权益保护机制,开展外商企 业投资权益保护地方立法,营造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法治 环境。 

第三节 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服务跟进机制 

建立完善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及吸收外资形势 预判机制,搭建政企沟通的长效平台、建立全市利用外资重 点项目库。树立“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加快构 建产业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服务机制。做好新设及增资大项 目从签约落户到开工竣工“全链条”跟踪服务,跟踪世纪玩 具、喜珍电路科技、平谦工业地产、永盛实业、维珍妮等近 年落户我市投资额超 1000 万美元的外资企业的入资情况, 积极引导骨干外资企业增资扩股,督促新设外资项目早出 资,推动有效外资存量转化为实际增量。 

第四节 不断提高外资项目的招引成效 

积极开展投资考察、商贸洽谈等招商活动,围绕“产业强市”核心任务、“一带一廊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以及肇 庆市产业招商落地攻坚“八大行动”,聚焦“强核、补链、 延链”,培育壮大“4+4”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2+4+N” 产业高水平发展平台,主动承接大湾区溢出的优质产业,深 度参与大湾区核心城市产业链配套发展,加快构建“广深港 澳研发孵化—肇庆加速、肇庆落地”的创新产业链。 坚持精准招商、有效招商、诚信招商,重点培育开展我 市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精准招商 项目,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聚焦土地、人才、基础设 施等要素保障招商。鼓励外资企业从制造环节向服务延伸, 探索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融合发展。 以“展会+招商”模式,通过参加进博会、海博会、消 博会、跨博会重大招商经贸平台活动,主动走出去宣传展示 地方投资环境、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吸引一批境外企业前 来肇庆投资考察。抓紧开展外资、电商、商贸等领域项目招 商对接,加大对金山能源新材料、黑冠运动器材、小麦信息 海外业务总部、1905 肇庆非遗直播电商基地等一批具有潜在 投资意向的项目进行重点跟踪落实。

第七章 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 

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现状、与我市“走出去” 实际,选择重点国家深度开拓。针对汽车零部件、五金制造、 精细化工、人工智能、汽车电子、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我市产 业发展方向,挖掘拓展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在节 能环保、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 领域,全方位开展经贸产能合作,坚持“走出去”和“引进 来”相结合,提升双向投资合作水平。 
鼓励企业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改变传统管理模 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和服务规范。 
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投资与经营,依托央企和大型民企等龙 头企业带动,参与相关配套项目,扩大在“一带一路”重点 地区和重点国家的投资与合作。 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为主体,加强我市“走出去”企 业联盟建设,推动企业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促 进央企、国企、大型民营企业之间的对接合作,减少和降低 企业境外投资合作风险和经营成本,实现从单一的企业“走 出去”向产业链“走出去”转变,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积 极稳妥开展境外投资,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 强的跨国企业。鼓 励重点企业建立全球化生产体系、营销网络和跨国供应链,按照国际规则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和运 营,全面提升跨国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走出去”监管与服务。坚持以备案制为主的境外投资管理方式,推进落实境外投资备案(核准)无纸化管理, 按“鼓励发展+负面清单”模式引导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方 向。加强“走出去”专业咨询、培训、公共信息及境外安全风 险防范等服务。健全对外投资重点项目的工作联络和跟踪服 务机制,构建境外企业和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加强对企 业和项目的引导管理,开展常态化动态监管服务。

第八章 加快口岸升级发展 

我市通关环境不断改善,通关效率持续提升,口岸开放 度连续扩大,继续提高口岸通关与贸易便利化水平仍是“十 四五”时期工作重点。肇庆现有三榕港、肇庆新港、高要港、 四会港等四个二类内河货运口岸,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 西南枢纽门户城市需要接续扩展分布在西江、北江沿线港口 码头规模和功能,更好更便捷融入大湾区、联通大西南地区。 

第一节 优化港口布局,构建五大港区联动发展的总体格局 

肇庆市的物流企业大多以港口经营为主体,主要从事码 头装卸与仓储服务,缺乏依托港口的港口保税区和物流园 区。直接延伸到港区的铁路不足,铁路和管道集疏运空缺。 与周边的佛山港、云浮港和梧州港在定位、发展及服务等方 面不存在恶性竞争、均存在差异化。 
肇庆港是广东内河港口的骨干,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港口 群的重要组成,依托西江“黄金水道”优势,打造广东省内 河综合物流核心港区。优化港口布局规划,根据肇庆目前的 经济发展状况及自然条件中的区域特点,肇庆港将规划构建 成以新港港区为核心,以高要、四会、德庆、封开等港区为 基础的大中小泊位相结合、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五个港区 总体发展格局。

第二节 构建集约高效的运行管理体系 

实现全市港口“一市一港一主体”发展目标,构建全市 港口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四统一” 发展模式,推进我市港口运输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口岸 通关与贸易便利化水平。 

第三节 构建水陆空联动格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肇庆港与新干线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空港的联动发展、推动物流业与商贸业、临港工业联动发展。支持企业依托物流园区开展战略合作,支持港口参与物流园区投资经 营,引导商贸和临港工业企业推行物流服务外包,推动临港工业加快转型升级,拓展港口物流市场,优化社会物流资源 配置,提高供应链价值。 
加快积极推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江海联运枢纽和辐射 西南地区的水运集散中心。加快以新港港区新基湾码头多式 联运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大沙)多式联运枢纽等项目, 为肇庆及周边地区和大西南地区进出口货源打造一条通江 达海的快捷通道。

第四节 加快打造水运集散中心

积极推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江海联运枢纽和辐射西南地区的水运集散中心,以新港港区新基湾码头多式联运枢纽 和粤港澳大湾区(肇庆大沙)多式联运枢纽等项目,为肇庆及周边地区和西南地区进出口货源打造一条通江达海的快 捷通道。强化水陆交通衔接,积极推进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和 港口整合,规划以肇庆新港为核心构建“一市一港”港口物 流新格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西江内河航运中心,打造成为 大湾区江海联运枢纽和辐射西南地区的水运集散中心。 

第五节 提升贸易通关便利化水平 
落实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 及跨境贸易便利化。继续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快 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进一步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 件,积极推进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实现全面网上申报、网上 办理。

第九章 建设重大开放平台 
积极打造中国(肇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肇庆 新区综合保税区和四会保税物流中心(B 型)三大对外开放 重大平台,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推进广东省四会 经济开发区和肇庆端州双龙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工作。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力建设中国(肇庆)跨境 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不断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规模。 
充分发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叠加效应,探索创新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B2B)方式相关环节的技术标准、 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为综合试验区发展营造 良好的环境。完善跨境电商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能物流, 电商诚信、统计监测和风险防控等六大体系,搭建跨境电商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商集聚地、跨境电商产业园、进出境快件监管中心,推动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核心业务 落地。推进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同步、持续、 健康发展,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统计体系,实行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货物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等 支持政策,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业务,支持企业共建 共享海外仓。 
肇庆新区综合保税区。把申报建设开放程度最高、政策 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综合保税区作为我市打造开放型经济 发展新平台的头号工程,积极推动申报肇庆新区综合保税 区。成立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专班,加强与肇庆海关、自然 资源局等部门的联动配合,梳理综合保税区的申报条件,明 确申报流程与审批要求,对照综合保税区设立的条件指标和评估体系进行自评自查。深入调研摸底,完善申报方案,做好综合保税区申报相关准备工作。加强与省商务厅、海关总 署的沟通联络工作,争取得到有关国家部委的支持与技术指 引。以申报综合保税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快推动西江高新技 术开发区、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园、肇庆新港和临港物流产业园联动发展,深耕产业底蕴,凝练园区特色,培育差异化竞 争优势。对标国内一流高水平综合保税区, 完善园区营商环 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业和现代高端服务 业,着力引进一批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入驻。 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规划、高质量策划、高效率推进,打造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海关特 殊监管区域,使其成为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深 度接轨国际市场的“桥头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 擎。
四会保税物流中心(B 型)。加快申报建设工作,积极 争取广东省及国家海关总署的支持,力争早日获批建设及运 营。加快保税物流中心内部快速干道的建设,形成货畅其流、 人便于行、安全高效的道路建设网络。加快一级物流节点建 设,加强保税物流中心与周边重要交通运输枢纽节点的联 接。根据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定位和物流资源,明确发展方 向和发展重点,开展专业化“靶向式”招商,积极引进各类 物流公司。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大沙镇现代物流园、四会港 码头物流基地、大沙电商物流基地等平台的产业联动发展, 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保税物流业务,发展供应链式物流联盟, 通过相关的企业合作,形成一个可靠而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扩展肇庆保税物流的产业集群优势。依托保税物流中心腹地 市场,建设保税物流跨境电商平台、四会加工制造业出口商 品的集散中心。 
推动省级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创新发展。支持双龙经济开 发区、广东省四会经济开发区等一批符合条件的园区申报省 级经济开发区,夯实产业基础,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 支持经开区发挥产业优势,引进境外创新型企业,积极推动 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重大外资项目,着力扩大引资规模、提 升引资质量,打造吸引外资“强磁场”,加快形成产业特色 鲜明、综合配套完善、现代产业集聚的投资“洼地”,发挥 助力“稳外贸”“稳外资”效用。

第十章 “十四五”时期肇庆商务发展保障措施 

第一节加强党的领导 

切实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 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加强党对 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领导班子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 优化,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学习不断加强,提高党 领导商务工作专业化能力,更好推进商务事业发展。 

第二节 加强组织协调机制建设 

健全商务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监测联动,形成促进商务发展的合力。 
一是建立肇庆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全 市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调度考核及政策 研究,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对应的工作机制。围绕构建新型 贸易流通体系、商旅文跨界融合新业态、内外贸一体化、社 区商业等重点领域,建立部门联动、市区协同的工作机制, 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商贸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与民政部门合作, 积极推进各行业协会的作用,争创国家和省级服务品牌。发 挥行业协(商)会在开展战略研究、商务咨询、信息交流、 标准制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政府与行业协(商)会共 同推动商务发展的工作体系。

第三节 加强政策推进 

结合我市实际,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有关鼓励商务发展 的政策措施。借鉴先进城市经验,研究制定我市促进商务发 展的政策措施及保障措施,创造更有竞争力的政策环境。加 强财政资金对商务领域的支持力度,重点投向消费升级、内 贸流通、对外贸易、商贸服务等关键领域。积极争取设立财 政专项资金项,集中政策、集中资源推进有利于商贸物流中 心建设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 
与金融机构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完善与金融机构对接联 系机制,强化信息对接,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推动供 需两端精准对接。争取金融机构支持,研究专项举措,增强 金融服务质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创 新,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 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充分发挥信用保险、融资担保、保 理对“两稳一促”的支持作用。 

第四节 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商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 方式,加大干部的引进、培训、交流力度,加强商务队伍素 质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悉、敢于担当、作 风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商务队伍,不断提升商务整体形象和 服务能力。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引进和培养管理、研发、设计、 生产、营销等各类人才,特别是熟悉国内外市场运行规则的 高端人才,营造良好的服务人才创业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 人才支撑。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