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湖北】宜昌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7—2020年)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1-02-04 其他 湖北
一、规划目的
为加强对近期城市建设的指导与统筹,依据法规和相关规划的要求,以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本原则,结合宜昌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执行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必要手段,也是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还是对城市近期发展建设进行控制和指导的法定依据,承担着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综合调控作用。
二、规划范围
1、规划统筹区
即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主要进行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统筹协调布局。具体范围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的小溪塔街道、三峡坝区、乐天溪镇、三斗坪镇、太平溪镇、龙泉镇、鸦鹊岭镇等地的行政辖区,以及行政托管的枝江市的白洋镇和顾家店镇,总面积约2453平方公里。
2、规划区
即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集中建设区,是本次规划工作的重点规划区域,对城市近期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生态保护、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房等进行规划安排。具体范围为宜昌市城市各类用地集中建设的区域,不包含永久基本农田、近城山体、永久保护性山体(五龙山、四方山、李家湾山体、唐家湾山体、港城路山体、双城路山体、城乡路山体和白洋山体)、永久保护性水体(沙河)、黄柏河、西陵后山生态保护区、西陵白鹭自然保护小区、猇亭后山生态保护区、猇亭白鹭自然保护小区、电力预留廊道等,总面积约437平方公里。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7-2020年。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2002年);
4、《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2002年);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6年);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7、《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年);
8、《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年;
9、《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年)》;
10、《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修改);
11、《宜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2、《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
13、《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4、《宜昌市全域规划》;
16、《宜昌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规划》;
17、宜昌市分区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
18、现状调查资料和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规和规范。
五、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1)强调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规划基本理念,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思路,把修复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摆在首位,通过规划的引领作用,实现绿色发展、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2)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合理布局
强化规划的引领与统筹作用,通过规划确定城市规模、发展边界和用地空间,结合部门发照要求,统筹协调城乡用地与设施的规模与空间布局,践行协调发展理念。
(3)重民生、补短板,强弱项,满足群众需求
结合民生项目与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安排,分析现存配套设施建设的短板与弱项,结合“城市双修”工作,配套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与基层服务设施,满足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
(4)突出重点、设施先行,服务城市大发展
遵照城市发展战略,结合重点发展区域,合理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与时序,实现设施先行、配套同步,助力宜昌实现跨越式发展。
2、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规划编制以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基本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妥善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统筹协调的原则
规划编制全面统筹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等各类建设相关因素,统筹各类市政基础设施服务规模的与空间布局,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建设主体发展意愿和要求,协调城市建设项目、土地储备、投融资计划与城市规划等的关系,使近期建设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并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的实际条件,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维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出发,优先布局补短板项目、民生项目,注重开放空间布局与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4)强化实施的原则
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不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明示本次规划强制性要求,用以确保该部分内容的实施。以指导具体建设实施为目标,制定近期建设项目库,围绕项目库强化责任分工和时序安排,加强规划决策、建设导引、实施机制等各环节的建设,确保规划落实。
六、规划目标
铭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按照“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两大重点,完善重大区域基础设施、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至2020年,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湖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战略地位更加巩固、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三峡城市群)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彰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优势更加突出。具体包括:
综合交通方面,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翻坝转运体系、内畅外联网络体系三大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民生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法治交通”建设,力争全面建成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长江三峡航运物流中心、长江中上游旅游集散中心、长江中上游现代物流中心、湖北省重要城乡交通统筹示范区、湖北省重要综合交通改革示范区,为宜昌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加快完善城市路网,实现中心城区“内中外三级”快速路环网闭合,打造畅通城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以及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BRT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等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体系。
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现代制造中心,打造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
公共服务方面,强化宜昌的金融、商务、会展、咨询等职能,有效提升区域核心带动和辐射能力,调整、优化和完善城市中心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区、社区不同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完善文化、教育、医疗、体育、养老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成为面向川东、鄂西南,辐射广阔、配套均衡、设施完备的区域公共服务中心。
生态环境方面,持续推进城市空间、产业发展、生活方式绿色化,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新城;以争创低碳生态城市试点为契机,构建生态格局,形成以“水绕城、城镶山”为特色的大生态绿地体系;以城市骨干道路为突破口,在沿线山体和自然景观中点缀本土花草,打造湖北省首个花园城市。
基础设施方面,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市未来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以“市政基础设施先行,引导区域开发”为原则,用高标准的规划保障高质量的建设。
城市防灾方面,按照城市公共安全、防洪排涝、消防人防和避震疏散的整体要求,构建全面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旅游发展方面,将宜昌建成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休闲度假特色地和鄂西乡村旅游首选地,强化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地位,加快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城市风貌方面,改造提升既有城市片区,提升中心城区的整体功能和空间形象,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功能提升和设施完善,保护和修缮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历史遗迹,塑造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宜昌形象。
七、近期建设规模
规划到2020年,城市集中建设区人口规模为22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26.14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100平方米。
八、近期建设重点地区
1、重点开发地区
重点开发地区是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优化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属于新开发建设的地区,需要政府集中优势资源进行建设和管理,发挥其对城市整体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规划从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出发,结合各区发展重点,确定22个重点开发地区,分别是:平湖半岛-西坝岛片、沙唐片、都市工业示范片、石板片、中南路-合益路片、伍家岗工业园拓展区、南站片、五龙片、奥体中心片、紫阳都市工业园片、新材料汽车产业园片、三峡临空经济区起步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生物产业园及综保区片、白洋港片、白洋服务中心片、顾家店片、南蔡下片、钟家畈片、东方大道片、龙泉片、高铁片
2、重点改善地区
重点改善地区是区位重要、建成度相对较高或已有一定基础、需要通过整理和改善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的区域。主要包括旧城更新改造地区、原有工业用地置换地区以及城中村改造地区。本规划的重点改善地区有7处,其中,按照建设具有宜昌特色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提高城市品位、补足服务设施不足的短板、让城市居民更有获得感的标准,重点改善葛洲坝片区、夷陵广场形象片区及环城南路历史印象片区;按照城市双修理念,开好治理"城市病"的药方,按照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标准,重点改善西坝片区、四零三片区、伍家岗中心区和猇亭古老背核心居住区。
3、重点生态治理与培育地区
本规划将建成区范围及周边区域现状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或者对保障城市生态安全、保护资源环境以及对提升城市形象有着重要意义,需要重点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和培育的地区,划定为重点生态治理和培育地区。
(1)重点生态治理和培育地区主要包括:四陵坡白鹭自然保护小区、小麂自然保护小区、西陵白鹭保护小区-东城大道西南侧片区,以及桃子冲村及周边片区。
(2)重点生态治理工程:龙盘湖至柏临河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点军区河道干流综合整治工程、点军区河道支流综合整治工程以及田田化工土壤污染防治修复工程。
(3)除重点建设区域外,规划还划出重点土地储备地区,是介于近期建设范围与远期建设范围之间的建设用地,作为城市远期(远景)发展的备用地。对该区域内的现存建设用地应进行严格控制,除城市发展所必须的道路交通用地及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外,近期内原则不得进行开发建设。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