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浙江】嘉兴市南湖区“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20-04-16 其他 浙江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以来,我区积极实施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和倍增计划,服务业发展呈现地位提升、集聚加快、结构优化、实力壮大、环境改善的良好态势,为“十三五”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服务业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十二五”期间,我区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总量规模不断壮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小口径,下同)由2010年的141.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38.3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5%,高于同期GDP增速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49.8%提高到2015年的57.3%,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达到169.2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比例为62.9%,五年累计完成687.8亿元,年均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0年的149.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36.7亿元,年均增长9.6%;服务业实现税收22.6亿元,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45.6%。

  集聚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狠抓服务业发展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优势服务业集聚集约发展,服务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到2015年底,全区有嘉兴科技城、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等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月河古街商贸集聚区、嘉兴内河港国际物流产业园、南湖文化旅游集聚区等8个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南湖基金小镇成功入围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嘉兴电子商务产业园被列入全省首批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南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湘家荡环湖景区和梅花洲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楼宇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至2015年底全区已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97幢,千万元税收楼宇12幢,楼宇税收占全区税收的8.5%。

  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金融、商贸、旅游等重点领域平稳增长,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20.4%、25.3%、11.4%,旅游收入和旅游总人数年均增长20%以上。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兴领域加速成长,2015年电子商务实现网络零售额99.7亿元,现代物流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2%,嘉兴内河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18.4万标箱,居全省首位。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占服务业总投资比重提高到24.5%,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由2010年的59.7%下降到2015年的32.3%。

  企业实力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我区服务业企业引进培育和招商引资扎实推进,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13亿美元,区外内资注册资金2013-2015年共108.40亿元。服务业企业加快集聚,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推进,完成八佰伴购物中心、嘉兴内河集装箱港区、国际电气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嘉兴中心、嘉兴电商(文创)产业园、中国民航信息集团中央企业共用信息(灾备)服务中心、湘家荡度假区、梅花洲休闲旅游区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投资687.8亿元。服务业企业实力不断提升,2015年全区限上服务业企业366家(不含金融、保险、房地产企业),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85家,占限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23.2%,拥有服务业上市企业2家。服务业品牌培育成效突出,截至2015年底全区已创建省知名商号1家、省服务名牌11家、市名牌26家、市著名商标3家。

  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十二五”以来,我区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先后出台《南湖区关于进一步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等综合性政策,以及楼宇经济、旅游业等专项政策。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开展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实现企业登记注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不断强化土地、资金等服务业要素支撑,有效推进“退二进三”、“退低进高”及城市有机更新,累计实现腾退用地超过3000亩;积极争取省市服务业资金补助,“十二五”累计争取到市级以上服务业资金约5000万元;推进投融资方式改革,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世合理想大地项目列入省首批PPP项目库。

  在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我区服务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总量规模增长放缓。受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嘉兴市服务业重点布局调整等环境影响,“十二五”期间南湖区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总量规模增长放缓,离全省服务业强区培育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二是结构层次仍然偏低。服务业以房地产和传统行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十二五”期间由于房地产投资、税收下降明显,导致全区服务业投资、税收未能完成预期目标。而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行业亮点虽然突出,但总量规模不大。三是服务业重大项目缺乏。我区既面临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对于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挤压,也面临周边县(市、区)激烈的市场竞争,服务业重大项目较为缺乏,已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层次提升和规模壮大。四是特色优势尚不明显。我区各街道(镇)、平台之间仍存在产业定位雷同、特色不明显、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也导致了各主体在功能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环境等方面在区域中的竞争优势不明显,难以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高端要素和重大项目。

  (二)发展环境

  展望“十三五”,我区服务业发展将迎来新政策环境、新合作空间、新技术动力、新市场需求四大机遇。

  服务经济强国、服务业强省建设等服务业发展新举措、新政策,将为我区服务业发展创造新政策环境。“十二五”以来,国家把服务业发展摆上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密集出台了大量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服务经济创新发展大纲(2016-2025年)》(征求意见稿)并明确提出要“打造中国服务品牌,建设世界服务经济强国”;浙江省提出要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健康、旅游、金融、文化等万亿级产业,重点培育一批服务业强县(市、区),努力推动向服务业强省迈进;嘉兴市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和政策意见,实施“155”专项行动,推进全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国家、省市层面对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重视,将为我区“十三五”期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服务业强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及要素保障。

  长三角区域经济和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的新态势,将为我区服务业开放发展创造新合作空间。“十三五”期间,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将持续向纵深推进,特别是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自贸区建设的不断加快以及杭州G20峰会举办和都市区建设,上海、杭州服务经济辐射和溢出效应将进一步增强。我区地处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交汇地带,可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低商务成本等比较优势,依托嘉兴科技城、嘉兴电子商务产业园、南湖基金小镇、湘家荡旅游景区等重大平台,通过互补合作方式加快融入长三角服务业区域分工,承接上海迪斯尼乐园、杭州G20峰会、乌镇互联网大会、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溢出效应,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新一代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为我区服务业发展创造新技术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服务经济创新升级,特别是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加速服务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服务网络化、智慧化、平台化,个性化、体验式、互动式等服务消费蓬勃兴起,服务业融合发展态势更加明显。“十三五”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南我区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金融、旅游等服务行业的融合渗透将不断深入,这也将成为推动我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行业培育壮大的重要动力。

  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推进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我区服务业发展创造新市场需求。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品质革命的推进,嘉兴市将坚持“制造业强市”,不断提升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国际化发展水平。在此背景下,我区将在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上迎来较好机遇。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老龄化和中高收入人群比例不断提升,居民消费结构也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省疗休养制度和2.5天休假模式的推行,将为健康养老、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的发展带来新的市场需求。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浙江省建设服务业强省的精神,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南湖区“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共享发展的示范地”的总体定位,坚持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创新、融合、集聚、开放为原则,以重大项目推进、优质企业培育、商务楼宇提升、开放合作推进、创新融合促进为主要抓手,做强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三大主导产业,做大现代商贸、文化休闲旅游、商务服务、现代物流、健康服务五大重点产业,构建“一城一区两片”服务业发展空间新格局,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推进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全力打造浙江省服务业强区。

  (二)发展定位

  发挥长三角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接轨上海桥头堡等区位优势,以服务业强区建设为统领,以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贸商务、文化休闲旅游等产业为特色,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创新、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着力构建区域性科技金融中心、商务商贸中心、休闲旅游中心,努力打造嘉兴市服务业核心区。

  科技金融中心。充分利用浙江接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桥头堡和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的纽带地位,发挥省校和院地合作示范、省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试点优势,提升嘉兴科技城、南湖基金小镇等平台能级,加快集聚科技研发、创业创新服务、金融服务机构与企业,努力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集聚力、辐射力的浙江省区域科技金融中心。

  商务商贸中心。加快整合南湖区楼宇、综合体、专业市场等商务商贸资源,构筑形成业态特色、模式特色,转型提升商贸服务业,大力发展专业性和总部商务服务,积极打造嘉兴市商务商贸中心,提升在嘉兴的辐射带动力和影响力。

  旅游休闲中心。借势借力上海迪斯尼、杭州G20峰会和亚运会、乌镇互联网大会,以“红色经典、运河遗产、江南水乡”为特色,主打文化和休闲度假旅游,积极培育商务会展和新旅游业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配套服务,努力打造长三角著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结合我区服务业基础和特色,深入推进各类服务业改革创新,营造培育发展“四新”经济的良好环境,加快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应用,升级传统业态、培育新兴业态、创新服务模式、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服务业做优存量、做大增量。

  坚持融合发展。依托我区及周边地区特色制造业、农业等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力促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业内部跨界融合,依托开发区(园区)及产业集群,加快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发挥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形成产业融合联动的发展格局。

  坚持集聚发展。注重在长三角、嘉兴市层面构筑我区服务业发展特色,强化科技金融、商务商贸等领域在全市的辐射引领作用;强化服务业布局优化,引导各平台、各街道(镇)结合区位、基础、资源,培育产业特色、领域特色及特色竞争力,形成各平台错位联动、集聚集约的布局格局。

  坚持开放发展。依托沪杭高铁、高速等大通道,全面接轨上海、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区、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加强金融、文化旅游、科技信息、健康服务等领域合作,加快服务外包、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创意设计、技术进出口等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发展,全面提升我区服务业对外开放层次。

  (四)主要目标

  规模实力更上台阶。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总体规模,到2020年力争全区服务业增加值达350亿元,年均增长8%;五年累计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8%。

  贡献作用更加突出。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水平,力争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60%左右,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达48%左右。不断提升我区服务业在全市的比重,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全市的引擎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结构质量显著提升。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突出,现代商贸、文化休闲旅游、商务服务、现代物流、健康服务五大重点服务业培育加快。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占服务业投资比重达35%左右。省市级服务业名牌创建处全市前列。

  空间布局集聚优化。积极构建“一城一区两片”服务业发展空间新格局,促进各平台、各街道(镇)优势互补、集聚集约发展。到2020年,力争建设13个以上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层次较高的省、市级服务业聚集示范区;楼宇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达到12%以上,税收超千万的重点楼宇力争达到25幢。

  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服务业制度改革创新走在全市前列,发展环境全面优化。产业融合持续深化,新兴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不断渗透融合,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对服务业发展驱动作用明显增强。

  三、构建服务业特色产业体系

  围绕“服务业强区”建设,全面推进服务业升级,聚势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文化休闲旅游、商务服务、现代物流、健康服务五大重点服务业,构建“3+5”产业体系,同步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南湖区作为主城区的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

  (一)聚势发展三大主导产业

  1、科技服务

  (1)发展目标

  依托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等建设,以嘉兴科技城为核心,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积极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和产业孵化平台,打造浙江省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在长三角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服务中心。到2020年,力争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25亿元。

  (2)发展重点和路径

  聚力发展科技研发服务。进一步深化省校(院地)合作,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为核心,推动沪杭等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开展合作,加快中国电气研究院华东分院建设。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加强信息产业技术、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医药与医疗卫生技术等关键技术突破,鼓励培育云设计、虚拟现实、研发众包、网络众筹等新业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战略联盟等建设。

  积极发展众创孵化服务。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工程中心等面向市场开展中试和技术熟化等集成服务。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一体化模式,实施“泛孵化器”建设工程,推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园、中科院三期南区建设,大力发展南湖创业中心、天通科技园等新型众创空间。主动吸纳嘉兴科技城创新成果产业化,积极吸引国内优秀高校毕业生、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及创二代等新型人才创业创新。到2020年,建成200万平方米以上孵化空间,众创空间5个以上,孵化企业1000家以上。

  培育壮大检验检测和创意设计服务。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品领域,积极发展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提升检验检测市场化、品牌化、多元化水平,强化对长三角区域相关产品检测服务的辐射。加快发展面向企业的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等,鼓励发展影视制作、时尚设计、艺术品设计等产业。全力建设浙江省(国家级)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集聚区。

  鼓励发展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服务。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积极吸引知名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到南湖办学或设立国际学院、培训中心、分支机构等。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认证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打造国际化、多元化、功能化、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管理咨询、人才测评等人力资源服务。

  2、金融服务

  (1)发展目标

  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接,主动承接上海自贸区功能辐射和溢出,大力发展大资管金融、私募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高质量建设南湖基金小镇等,加快特色金融机构集聚。到2020年,累计引进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及互联网金融企业5000家以上,基金实际管理规模6000亿元以上,实现新金融产业税收10亿元以上。

  (2)发展重点和路径

  加快集聚大资管金融机构。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自贸区对接,加快引进全国性银行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鼓励支持投资公司、财富管理中心、商业保险理赔等设立功能性总部,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各类数据中心、清算中心、研发中心、灾备中心等后台服务中心,打造全国知名的大资管金融集聚区。

  有序发展私募金融和新金融业态。大力培育私募金融机构,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加快集聚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融资租赁、信托、券商资管等机构。规范发展金融科技企业,推进电商金融、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网络信贷、金融会展等金融业态发展。

  特色发展科技金融。围绕省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嘉兴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科技支行、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强化对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发挥南湖区政府产业基金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全区实体经济,强化与国内外知名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合作。

  3、信息服务

  (1)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的契机和嘉兴信息产业基础,加强与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对接,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周边信息服务业高地对接,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培育,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电子商务,推动信息技术多领域应用,到2020年全区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突破250亿元。

  (2)发展重点和路径

  加快发展互联网应用产业。依托中航信布局国家互联网(华东)数据中心,建设工业云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准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应用和服务、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软件技术服务外包和运营。依托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合国内通信与网络领域的知名高校、院所和互联网产业龙头企业,组建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嘉兴分院,加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的研发、网络空间治理、网络规则标准制定、网络系统技术、网络文化与传播等。

  全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立足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区,推进嘉兴电子商务产业园、1921南湖都市经济园、各商务楼宇等平台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落户,集聚电商领域优秀企业、人才和项目。支持信息电子、汽车配件等领域龙头企业建设垂直类电商平台,与电商品牌企业合作推进产业链整合。主动接轨上海自贸区和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商发展。

  促进信息技术多领域应用。加快推动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现代商贸、普惠金融等领域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汽配制造、机电装备、特钢制品等支柱产业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推动网络直销、在线定制、线上线下互动等网络化服务发展,引导、支持和推动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和软件广泛应用于餐饮、住宿、旅游、养老以及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

    (二)加快发展五大重点服务业

  1、现代商贸

  (1)发展目标

  从人口集聚、市场需求和现有商贸业态布局的客观实际出发,适度控制综合体、商场卖场和专业市场的布局发展,促进经营较差的综合体、商场卖场、专业市场、商业街区、超市和零售业态转型提升,错位发展,避免恶性竞争,促进全区商贸业规范、健康发展。到2020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20亿元。

  (2)发展重点和路径

  适度调控综合体、商场卖场项目布局,促进业态调整。严格控制中心城区综合体、商场卖场项目建设,结合城市开发和有机更新区块,适度布局综合体、商场卖场。对经营困难的商贸综合体进行整体转型,根据实际需要改造成为美食中心、写字楼、单身公寓,展会中心、娱乐活动中心等。对发展较好的综合体和商场卖场加快升级步伐,通过节庆展会活动、线上线下融合、知名品牌战略合作等方式,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

  促进专业市场功能拓展与集成。加强小商品市场、汽车商贸园、电气城、家居建材等专业市场功能拓展与集成。其中汽车商贸园,要以汽车新车交易向二手车交易、汽车维修、保养、美容等后服务市场延伸,嫁接汽车文化,打造汽车文化广场。推动家居建材类市场、家电电气类市场实施电商化改造,完善体验、展示、节庆等多种功能。

  复活提升传统商业街区。提升巴黎都市、中山路、建国路、勤俭路、禾兴路、少年路女人街、梅湾金融街等现有特色街区,完善餐饮、商务、步行休闲和文化体验等功能。加快城隍庙片区、三塔路片区的更新建设,建设成为文化历史特色街区。谋划建设望湖路商业街、湖滨旅游商业街、富润路创意产业街、1921时尚产业街等以旅游、休闲、文化、体验为主题的特色街区。

  鼓励发展社区商业。结合住宅区建设,以便民服务、便捷消费为目标,选择大中型居住区建设社区商业中心,完善各规模社区商业便民服务体系,鼓励超市、零售网点等商贸企业运用连锁经营等方式到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菜篮子”专营店、家政服务站等各类便民服务网点。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

  2、文化休闲旅游

  (1)发展目标

  积极融入“环上海休闲度假旅游带”,主打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培育商务会展和新型旅游业态,完善旅游配套,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嘉兴运河国际休闲城市旅游核心区,以“红色经典、运河遗产、江南水乡”为特色的长三角著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力争实现旅游收入150亿元。

  (2)发展重点和路径

  深度开发红色与运河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丰富的南湖红色文化、古运河文化以及文人墨客、历史古迹,沿湖、沿河精心打造文化休闲体验区。结合南湖革命纪念馆老馆的改造和湖滨片区有机更新,加强对近现代民族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开发以“1921嘉兴城市记忆”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推进运河旅游产品打造,深度开发“月芦文杉”片区旅游资源,丰富博物馆、特色商业街、主题酒店、标志性景观小品、主题演艺秀等艺术形式。依托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建设,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拓展参观、体验、餐饮、休闲等功能。

  大力推进休闲度假与乡村旅游。发挥湘家荡省级旅游度假区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江南水乡风情特色,依托中高端休闲度假酒店集群建设,开发休闲度假产品。结合桃源小镇建设,大力推进梅花洲景区二期“一洲五村落”项目建设,打造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禅修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江南水乡文化休闲旅游区。利用七星、余新、凤桥等地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和鲜明的田园水乡风情特色,积极探索主题村落、有机庄园、特色民宿、乡村酒店等乡村田园度假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成为上海周边知名的乡村田园度假集群。

  加快发展商务会展旅游。加快推进商旅融合发展,盘活南湖会议中心、商务酒店等商务旅游设施,依托嘉兴国际会展中心以及泊金湾、阳光、龙之梦等高星级酒店,紧密对接上海市场,大力发展商务会议、会展博览、教育培训、企业会所等主题产品,着力引进上海、杭州等地品牌会展,发展优质会展,串联“湖、城、区”等商务旅游要素和周边景区景点,构建中高端商务会展旅游产品。

  积极拓展新型旅游产品。整合提升主要景区的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功能,针对嘉兴本地以及上海、杭州、绍兴、宁波等地青少年市场,积极开发形式多样的研学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科技娱乐文化产业,结合“宇宙大世界”项目建设,重点引入科技展览馆、4D科技影城、科技主题公园等项目。培育发展工业旅游,提升铁哥们机器人主题公园、嘉兴风雅陶笛文化休博园等产品,开发参与性、体验性的工业旅游项目。以嘉兴运河沿线、南湖湖滨区域、城市主要商贸综合体和休闲街区为重点,打造夜晚商贸休闲的集中区域。

  提升旅游要素和配套服务。进一步做好嘉兴南站与南湖、湘家荡等旅游景区的交通对接,增加公交线路,推动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提升水上旅游线路,丰富运河水上旅游活动。发展以“运河文化”、“城市记忆”、“乡村民俗”等为主题的主题酒店,引入中高端民宿和酒店业态。进一步提升南湖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质量。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健全信息查询、旅游投诉和旅游救援等信息化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咨询、产品预订、网上支付、旅游营销、形象推广等服务功能。

  强化旅游业区域战略合作。整合现有景区资源,探索全区A级旅游景区联票制等模式。举办全区旅游景区联合推介活动,与乌镇、西塘、上海迪斯尼、杭州西湖等景区开展合作,开通直达旅游班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赴南湖旅游。强化与携程、途牛、阿里去啊、驴妈妈等互联网企业以及知名旅行社合作,嵌入华东旅游产品线。

  3、商务服务

  (1)发展目标

  依托中山路沿线楼宇集群、中环南路(广益路)沿线楼宇集群、嘉兴总部商务花园等区域,全力推动商务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结构优化,做强专业性商务服务,加快发展总部商务服务,提升南湖商务服务在嘉兴的辐射带动力和影响力。

  (2)发展重点和路径

  做强专业性商务服务。抓住上海和杭州商务服务业发展溢出效应,加大商务服务机构招商力度,积极引进设计、法律、会展、广告、人力资源、会计、审计、知识产权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培育决策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等咨询类中介服务机构,不断拓展业务领域、经营范围,打造面向嘉兴全市的专业性商务中心,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专业性商务服务体系。

  加快发展总部商务服务。加强主动协调、定向招商,围绕先进制造、科技研发、商务办公、外贸服务等领域,稳步推进高档商务、甲级写字楼、总部楼宇等总部商务服务建设,进一步完善软硬环境,吸引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来南湖区设立总部、地区性总部,以及研发、营销、结算、采购等职能型总部、分支机构等。

  4、现代物流

  (1)发展目标

  全面提升内河港口物流、公路物流、城市物流,打造现代化物流集聚平台,壮大物流龙头企业,提升物流智慧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动现代物流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到2020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力争达到23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2)发展重点和路径

  提升发展内河港物流。利用内河集装箱港区、320国道等地理优势和口岸功能优势,主动承接上海物流产业转移,配套建设港区道路、陆域堆场、港区综合大楼、仓库、装卸设备等设施,打造成为拥有码头装卸、物流服务、海关三检和保税仓储等多功能于一体、水陆兼备的综合性物流基地,为进出口企业产、供、销、港、航、贸一体化经营提供物流保障。

  加快建设公路物流基地。加快普洛斯物流园、南湖国际物流园等项目建设,集聚一批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与制造业紧密配套和有效衔接的仓储配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完善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最终销售乃至回收的完整供应链服务,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区。

  延伸拓展城市配送物流。加快规划建设城市公共配送中心、镇级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的三级配送网络体系,支持快递园区、快递集散转运中心、社区收揽投递终端等建设。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大型商贸企业合作,为多个网点提供共同配送服务。鼓励发展社区自提柜、冷链储藏柜、代收服务点等新型社区化配送模式,加快推进县到村的物流配送网络和村级配送网点建设。

  促进智慧物流发展。结合嘉兴智慧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嘉兴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嘉兴未名智慧公路港等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物流过程可视化智能管理、智能化物流配送、产品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网络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信息化的互联对接和共享互通。鼓励物流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发展低温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绿色物流、循环物流、特种货物流等专业化特色化的新型物流供给模式。

  5、健康服务

  (1)发展目标

  依托湘家荡旅游度假区、梅花洲景区和凌公塘路沿线体育运动设施,积极发展面向嘉兴、上海、苏南地区的健康运动、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和信息服务、养老服务等,努力建成长三角健康服务基地,将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南湖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2)发展重点和路径

  大力发展健康运动。抓好体育健身休闲市场,构建凌公塘、湘家荡、梅花洲、国际网球中心四大健康运动区域,积极开发沿运河、沿乡村绿道骑行、马拉松,环湖毅行等休闲运动项目,拓展水上运动、野外露营、野外拓展训练、瑜伽、禅修等项目。积极引进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和各协会俱乐部赛事,大力发展体育培训、体育赛事、体育展会、体育传媒、体育文化等体育服务业。完善各类运动驿站等配套服务设施,推进嘉兴市全民体育健身中心、余新体育馆等健身设施建设。

  积极发展品质医疗康复服务。鼓励民资、境外资本兴办档次较高的特色专科医院、体检中心、康复中心等机构。探索与省、市级医院合作办院模式,积极引进大城市三甲医院创办分院或特色专科医院,深化国家级慢病防治综合示范区建设,承接周边城市医疗康复业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推进新一轮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异地迁建新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新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凤桥卫生院等。

  加快培育健康管理和信息服务。重点引进健康咨询、健康体检、中医保健、专业护理、美容养生、母婴照料、心理健康等机构,形成一批以个性化服务、会员制经营为特色的健康管理企业。积极发展网上预约挂号、在线咨询、交流互动、网上支付、远程培训等健康信息服务业务,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健康服务领域应用。

  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区级老年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精准高效的医药结合“20分钟服务圈”。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养老产业项目,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创新智慧养老模式,打造老年宜居社区。

  四、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

  (一)服务业总体布局

  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和尊重地方特色的前提下,全面推进新城区开发、老城区更新、重点平台提升和新市镇建设,构建“一城一区两片”服务业总体布局框架,其中“一城”为东部新城(不含湘家荡区域),“一区”为中心城区,“两片”为休闲旅游片和田园养生片。

  1、聚焦东部新城现代服务业发展

  以南湖新区(东栅街道)、嘉兴科技城(大桥镇)为发展主体,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和产城融合发展的实践区。提升重点服务业平台发展能级,大力推动嘉兴科技城扩容升级,加快南湖基金小镇一期实体建设,推动嘉兴电子商务产业园转型提升,以重点平台为载体加速科技、金融、信息等新兴服务业集群发展,促进二三产融合。强化楼宇经济特色发展,继续推进南湖CBD、南湖基金小镇、嘉兴总部商务花园等楼宇集群特色培育和精准招商,围绕现代商贸、商务服务、金融、信息、教育培训等特色产业引入企业及服务机构,形成管理规范、服务优质、氛围活跃、环境舒适的特色楼宇集聚区。优化新城区商贸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南湖新天地等CBD配套商业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汽车商贸园、国际电气城等专业市场、商业综合体经营模式创新与业态升级,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布点,提升新区商气和人气。

  2、巩固中心城区服务业核心地位

  以建设街道、新兴街道、新嘉街道、解放街道和南湖街道为发展主体,重点加快现代商贸、文化休闲旅游、商务服务、金融服务等优势服务业提质提效发展,夯实生活性服务业基础,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凸显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市商贸中心品质升级,支持传统酒店、宾馆和商业综合体走时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快智慧商圈建设,推动核心商圈、特色街区重新焕发活力,增强城市商贸中心实力;结合现代化商务办公需求积极提升楼宇管理服务水平,以总部经济、互联网经济为特色,形成综合性中高端商务楼宇集群。促进南湖、运河旅游板块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快“月芦文杉”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在创新发展水乡旅游、红色旅游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文化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夜间旅游等新业态,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完善中心城区公共服务网络,以补短板为重点完善中心城区各街道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重点缓解行车难、停车难等城市问题。

  3、推动两大城镇片区服务业特色发展

  休闲旅游片。以湘家荡区域(七星街道)为主体,重点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为媒介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升级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嘉兴市宜游、宜居、宜业的都市新区和浙北地区首选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田园养生片。以新丰镇、余新镇、凤桥镇为主体,依托优越的生态田园自然条件,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推进乡镇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省、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加快集聚人气商气,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态田园小城镇。

  (二)服务业平台建设

  1、高水平建设四大省级重点服务业平台

  (1)嘉兴科技城

  坚持“省校(院地)合作示范区、接轨上海先行区、科技改革试验区、成果转化孵化区、信息经济集聚区”战略定位,以科技服务业发展为先导,发展面向企业的科研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等综合服务,打造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核心区。重点推进深化嘉兴科技城扩容升级和资源整合,深化省校(院地)合作,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为核心,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建设中国(嘉兴)互联网产业示范园主平台,积极创建南湖云创小镇;构建多层次的研发和创业孵化平台,着力建设人才特区,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2)南湖基金小镇

  紧抓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等新型金融业态,同步推进实体集聚地和虚拟性集聚平台建设,打造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型金融业态集聚中心。重点加快推进小镇内低密度、个性化的办公楼宇建设;深化立体招商模式,不断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加快互联网金融延伸拓展步伐,搭建“政策+服务+投融圈”平台;探索建立新金融产业地方监管模式,构建和谐生态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3)嘉兴电子商务产业园(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

  提升发展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支持基于互联网的产业业态、模式创新,打造面向大嘉兴地区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枢纽、长三角地区极具特色的电子商务产业高地。重点承接沪杭两地电商企业外迁和电商园区分园建设,引导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平台企业、创业创新企业集聚;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电商物流、融资对接、咨询培训等长效增值服务;联动发展传媒、广告、时尚设计、动漫影视、文化与艺术等文化创意产业。

  (4)湘家荡旅游度假区

  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健康服务,打造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科教娱乐、农业休闲、创意体验等于一体的长三角著名旅游度假目的地、国内一流的城郊型生态旅游度假区。重点推进“湘湖八景”、“五大园林”景点提升建设,积极策划水上观光和水上运动项目,完善酒店、别墅等度假设施;依托“宇宙大世界”建设太空小镇,结合七星镇区改造建设民国风情旅游小镇;加快温泉酒店、疗养院、健康会所等设施建设,发展高品质养老地产;适度开发东郊林区的生态体验和休闲功能,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2、做大做强四大市级服务业发展平台

  (1)“月芦文杉”运河旅游集聚区

  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与文化艺术,积极开发水乡旅游、商务旅游、红色旅游、夜间旅游、运河船游等旅游产品,打造最能反映嘉兴运河水城历史、江南水乡民居风貌的代表区域。重点提升发展月河历史文化街区,加快芦席汇历史街区建设,整体推进文生修道院、双魁巷、杉青闸、落帆亭、秋泾桥等文化遗存保护开发,打通嘉禾北京城区域节点,串联形成运河风情文化景观廊道;还原古街深巷、沿河客栈、老字号店铺、戏馆、书场、茶馆等传统风貌,再现老嘉兴运河城市记忆,融入特色餐饮、购物、高端民宿等时尚休闲业态;深度挖掘运河历史、名人、海派等文化要素,建设文化艺术创作交流基地。

  (2)嘉兴总部商务花园

  重点发展商务服务,着力培育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高品质的楼宇经济集群。以和达科技、威凯检测等企业为龙头做大做强检验检测服务业,围绕电子电器、通信设备、汽车零部件等本地制造业产品,加强对第三方和国际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引进和扶持;加强个性化商务楼宇和花园式环境建设,引导鼓励嘉兴本地企业总部集聚,完善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完善实验学校、人才公寓等配套建设。

  (3)嘉兴内河港国际物流园

  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加强与上海港合作,打造港航联运的综合物流枢纽平台。进一步提升内河港服务能力,加快新建船舶加气站,增强港区信息化管理水平;承接上海物流产业转移,逐步集聚现代物流、跨境电商及相关服务企业,培育形成产业集群;提升海关、商检、货代、仓储管理等国际物流配套服务,主动对接上海、杭州、宁波、苏州等地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并争取合作。

  (4)桃源小镇

  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健康服务业,以“旅游+健康养生养心”为主线,着力开发生态观光、养生度假、禅修体验、运动拓展、亲子游乐等多元业态,打造充满活力的江南水乡文化休闲旅游区和具有浓郁“乡恋”元素的特色小镇。大力推进梅花洲景区二期“一洲五村落”项目建设,承继千年古寺、明清古宅历史文脉,营造万亩桃园自然风光;联动八福现代农业、天香花苑等农业园区重点发展以亲子游为主题的休闲农业;结合“最美村落”建设,积极培育高档民宿、特色农庄等,带动凤桥镇健康辅具产业和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3、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有机更新

  继续加快中心城区有机更新步伐,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商业中心、扮靓城市客厅、展示对外窗口、复活传统街区、保护工业遗产、塑城市门户”九大目标,深化老旧住宅区、老镇区整治,推动老厂房、城中村全面改造,大力发展商贸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文化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积极培育创新创业空间,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中心城区经济活力和城市魅力。

  “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博海路片区、南湖湖滨片区、子城广场片区、火车站片区、杉青闸片区、文生修道院片区、民丰冶金片区、城东路片区、城北路片区、人民剧院片区、三塔路片区的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地块基础建设条件,加快规划设计、项目招商和落地,注重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房地产项目的合理配置,争取通过五年建设初显形象。

  五、实施服务业发展“五大”工程

  (一)重大项目推进工程

  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围绕“3+5”特色产业发展,精心谋划、加快实施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中科院三期南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园、中央企业公用信息灾备中心、基金小镇等科技、金融、信息类项目建设,推进梅花洲景区二期、芦席汇历史街区、太空特训营、汽车商贸园、新丰商贸综合体等旅游、商贸、商务、物流、健康类项目实施,加强资源整合、业态培育等。“十三五”期间,实施近百个重大产业项目,力争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

  引进一批重大项目。通过建立招商项目信息共享、专业化招商队伍、镇(街道)平台间利益共享等机制,进一步完善全区联动招商机制、整合招商资源。创新主题招商、产业链招商、定向招商、以商引商等招商形式,充分利用嘉洽会、浙商回归等重大活动平台,依托基金小镇、嘉兴科技城、湘家荡旅游度假区等产业平台,进行差异化错位招商,加大总部经济和各类500强企业项目招商力度,促进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力争“十三五”期间,引进十亿元以上服务项目20个左右。

  (二)优质企业培育工程

  着力打造领军企业。在科技、金融、信息、商贸、旅游等领域扶持服务业重点优势企业、总部企业、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服务化,引导企业集团发挥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强化品牌连锁等能力建设,力争成为主业突出、品牌知名、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服务业企业集团。到2020年,实现税收超千万元企业60家以上。

  扶持小微型企业壮大。强化政策支撑,积极引导和扶持服务业个体工商户转为中小微企业。研究制定对成长性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的培育成长计划。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支持服务业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到2020年,力争完成重点服务业企业“下转上”100家。

  促进服务业企业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引导企业紧跟发展新趋势、新需求、新特点,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服务理念创新。鼓励企业积极开展质量服务行动,深化品牌创建,鼓励服务业企业争创各类省重点企业品牌、“老字号”,加快ISO质量管理认证体系推进。到2020年,培育形成10家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创建培育浙江服务名牌10个以上,培育标准化示范企业10家。

  (三)商务楼宇提升工程

  推进商务楼宇“提质”发展。推进示范楼宇建设,以提升楼宇入驻率、注册率、税收贡献率为重点,加快楼宇规模、楼宇贡献、楼宇招商、楼宇特色、楼宇功能“五大提升”,全力推进“六个一”配套工程,完善金融、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十三五”期末,全区已建楼宇入驻率达到85%以上,楼宇注册率达到95%以上,楼宇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达到12%以上,力争打造特色专业楼宇10幢、税收超千万楼宇实现倍增、税收超亿元楼宇实现零突破。

  大力推进楼宇群精准招商。围绕金融服务、科技信息、商务中介、会展贸易、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加快南湖CBD楼宇集群、总部商务花园等商务楼群建设和二次招商,推动商务楼宇在北京、上海的招商选资和招才引智工作,继续跟踪对接嘉兴(北京)发展促进会、上海市各地在沪企业(商会)联合会等,加强与上海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克而瑞信息集团、戴德梁行等知名国际地产、楼宇中介服务机构洽谈委托招商,开展系列服务业(楼宇)投资环境宣传和项目推介活动。

  (四)开放合作推进工程

  推进接沪战略合作。深度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上海五个中心和自贸区,吸引在上海的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和行业龙头来南湖设立研发、营销、培训和后台中心等分支机构;引导风投机构、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等落户南湖;联动上海迪斯尼乐园开业,加强旅游客源合作、旅游产品体系共建;推进与上海张江、紫竹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作,争取全球高端产业、高端人才、优势资本、先进技术等高端要素落户。

  推进融杭战略合作。努力对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强化与杭州2022年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对接,积极引进跨境电商平台、互联网、创业创新、金融后台、健康服务等相关企业,争取相关政策延伸和复制。

  促进服务业企业走出去。鼓励服务业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鼓励基金小镇、嘉兴科技城等走出去设立分基地,开展品牌输出;鼓励本地旅行社、检验检测机构、文创电商开设分中心,开展战略布局,拓展客源市场。加强对台合作,大力推进嘉兴世合理想大地加快发展,争创浙台(嘉兴南湖)经贸合作区。

  (五)创新融合促进工程

  全面推进“互联网+”工程。加快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贸服务等服务业领域的融合创新,以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手段升级传统业态、培育新兴业态、创新服务模式、激发创业创新活力。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网络直销、在线定制、线上线下互动等网络化服务发展,引导、支持和推动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和软件广泛应用于餐饮、住宿、旅游、养老以及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组织实施一批“互联网+”重大工程项目,培育一批“互联网+”示范平台和示范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智慧商圈建设。

  着力实施“服务+” 工程。大力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服务+”行动。鼓励引导重点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客户等资源优势,将内部服务活动外部化、非核心业务外包或分离,积极发展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现代物流、营销贸易、创意设计等专业化服务。以促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为导向,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冷链物流、检验检测以及农业观光旅游。以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旅游服务等为纽带,积极推动服务业内部交叉渗透、跨界融合。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工作统筹机制,统筹协调服务业区域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引入、资源共享、政策服务等工作,建立常态的服务业企业、项目、平台、楼宇调研和走访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落实责任机制,明确服务业各专业职能部门的责任和权限,提高服务业精准化管理水平。根据本规划制定南湖区服务业发展年度工作计划,将工作目标和实施项目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街道(镇、平台)和部门。

  (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环境,破除服务业领域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公平发展。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率,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取消不合理前置审批、资质认定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培育壮大健康养老养生、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拓展行业消费市场。建立健全服务业行业协会体系,鼓励行业协会开展标准修订、培训认证等工作,加强对各服务业行业的工作沟通和指导。

  (三)强化资源要素支撑

  充分利用南湖基金小镇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嘉兴科技城人才改革试验区等试点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实施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创新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多元化培育机制,建立服务业人力资源储备库,通过项目合作、机构聘任、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吸引和培育基础性人才、科研骨干、工程技术专家、复合型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团队、企业家。完善人才创业扶持政策,落实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营造充满活力的人才创新创业文化生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充分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支持服务业新兴和高端领域发展。鼓励采用PPP等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优先统筹安排服务业重大项目用地指标,通过城市有机更新、“退二进三”等方式,盘活存量用地发展服务业。支持利用工业厂房、仓库等存量房产和楼宇资源发展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业。

  (四)健全统计考核体系

  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根据省、市要求完善服务业统计方法和制度,建立健全行业统计体系,加强服务业基层统计力量,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全区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的动态监测、预警、预测、形势分析和统计信息发布工作,力求全面、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完善服务业考核办法,建立服务业发展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将服务业纳入重要考核内容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