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全国】建材业离“大数据时代”有多远
发布时间 所属行业 项目性质 地区
2014-04-22 建材 全国
    两化融合,即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从2013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来,一路升温,成为今年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468份议案中,与“两化融合”相关的占到了近五分之一。

  据中国建材报上会记者的描述,被各路记者们层层包围,且被访的两会代表滔滔不绝、津津乐道的采访主题,大多围绕着“两化融合”展开去。

  提到“两化融合”,记者们的提问离不开大数据,两会代表的回答,同样掷地有声:从现在开始,传统制造业应该开足马力,吃透大数据的理念。将大数据真正应用起来,是每一个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棋子。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跨入了大数据时代,这并不取决于我们是否了解或感兴趣于大数据的研究与使用,我们的公共信息和社会活动,已经自然而然地成为大数据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行业,都是一部部以“秒速”计算的大数据库。

  正如两会代表所言,身处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不去研究和利用身边的大数据,才是这个社会最大的资源浪费。况且,无论哪个行业,甚或身处其中的个体,都不可能拒绝大数据的“入侵”。信息化的大门既然已经敞开,就无法再关上。

  作为传统制造行业的一份子,建材业的两化融合也拉开征程。今年年初,在工信部召开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建材业的主管部门——工信部原材料司已经明确提出,从今年开始,要加速推进建材业的信息化进程。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很形象地说,建材业的“大数据时代”已觅得朝阳。

  但是,这路征程远没有那么顺畅,因为陌生和隔膜所产生的胆怯,甚至会产生某种刻意的抗拒和疏离,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建材业,也存在于绝大多数以“传统”冠名,并醉心于“传统”的制造业。

  作为制造大国,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两化融合”之路,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但正如两会代表所言,让传统制造业走上信息化道路的捷径就是:大数据。

  “我们必须努力去消化大数据、建立大数据,然后应用大数据。”这位两会代表语气坚定且急迫。

  懂得利用别让大数据从身边溜走

  “制造业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来看,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与大数据息息相关。”在国内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具有龙头领军地位的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云计算产品部副总监廖常如接受采访时说:“拿建筑行业举例,从整个建筑工程来看,任何一个细节都可以通过电脑3D模型来实现,而在建筑开始建造之前,所有模型都可以在电脑上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比如,要用多少水泥和钢筋等建筑材料,通过数据比较进行成本核算。”

  这还仅仅是大数据应用中的最简单案例,廖常如说,制造业包括建材业的发展规律有一定的计划性,如何减少浪费,做到最好的生产管理模式,广泛采集处理各种数据,比如采用物联网新技术,可以将GPS等地理信息结合起来,做到及时精确管控建材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物流配送与销售的全过程,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提供预期,并对全过程的反馈及时监控,从而直接影响建材企业对不同区域战略计划的决策。以廖常如的话说,建材企业一整条产业链上的数据运作,通过云后台的分析整理与监控,达到“秒速”决策,这就叫做反馈经济。

  这只是针对建材企业大数据应用的一个缩影,纵观全行业的规划与发展,则可以让大数据的应用更为广泛。在全行业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或许“大数据”是一个超乎想象的抓手。

  舆情监测平台,是大数据信息化平台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云平台之一。何为“舆情监测”?通用的定义是通过对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与观点的一种监视和预测行为。

  廖常如介绍,在“大数据时代”,舆情监测的内涵和意义更为广阔,也是传统制造业目前有可能最需要建立的大数据信息平台。

  简单的理解,以建材行业最大的板块——水泥行业的产业特色和发展现状为例,化解产能过剩、加快兼并重组是当前水泥行业的首要任务。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及各区域分会,还是4000多家水泥企业,尤其是各大区域的领军大集团企业,如果能够在大数据云平台上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舆情监管与协调处理机制,及时监控各大区域产能释放的情况、市场价格的变化、违规新建拟建项目的遏制状况、各大企业全国范围内兼并重组的信息与变化等等,不仅仅可以大大节省巨额的人力物力与资力,更会得到有史以来最精确、最广泛、最同步、最及时的数据信息与资讯,哪怕是最偏僻的地方,也可以被“云”所覆盖。

  什么是大数据(bigdata)?它在百度百科上的概念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这个晦涩难懂的概念用一个例子就能说清,刘邦为什么能战胜项羽?在历史的角度上原因很多,但从今天的话题来看,因为刘邦掌握了“大数据”。刘邦的队伍进入咸阳后,萧何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一律收走。这些秦朝的律令图书档案就相当于大数据,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了如指掌,从而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依据,对日后打败项羽、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个故事看似不太着边际,却一目了然的解释了“大数据”的作用。
                    (来源:中国建材报)
注册 中项网免费获取该项目详细资料,您也可添加信息管理员账户微信号 ccpcservice 获取,或关注公众号 中项网 查阅更多免费项目信息。

咨询电话:400-816-1360

此项目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9107495167

法律声明:以上信息仅供中项网用户用于供求双方业务对接和统计分析使用,若因不合理使用导致法律问题,用户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下载APP

扫码下载中项网APP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中项网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