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您离开之前... 关注中项网服务号免费订阅项目... 注册免费体验中项网服务
服务热线: 4008161360
项目
  • 项目
  • 招标
  • 重点项目
  • 设计院库
  • 项目汇总
  • 统计分析
  • 展会信息
搜索




【湖南省,常德市】常德市武陵区“十四五”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的公示
发布时间 2021-12-16 截止日期 立即查看
联系人 立即查看 联系电话 立即查看
项目地址 立即查看 设备词 立即查看
中标机构/单位 立即查看 中标人名称 立即查看
中标金额 立即查看 网址 立即查看

招投标详情

  根据工作安排,现对已完成的***区“十四五”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讨论稿)进行公示。

  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或电话形式向***市***区农业农村局反馈。邮寄的以邮戳为准,直接送达的以送达日期为准。

  公示时间:******月***日至***月***日

  受理部门:***市***区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市***区***路678号

***市***区农业农村局

二0二一年

***市***区“十四五”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草案)

目 录

  前 言1

  第一部分 立足新起点2

  第一章 发展回顾3

  第二章 产业现状6

  一、基本情况6

  二、产业发展现状6

  1、特色产业的发展6

  2、城乡服务业的发展7

  3、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7

  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8

  1、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8

  2、主导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9

  四、利益联结情况10

  1、扶贫对象分析10

  2、利益联结机制10

  第二部分 描绘新蓝图14

  第三章 总***路14

  一、指导思想14

  二、基本原则14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14

  2、坚持农民主体地位14

  3、坚持城乡融合发展15

  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5

  5、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15

  6、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15

  三、发展目标15

  1、提高农业质效,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16

  2、优先农业农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16

  3、强化科技支撑,实现农业绿智发展17

  第三部分 迈入新征程19

  第四章 重点任务19

  一、蔬菜19

  1、蔬菜生产19

  2、蔬菜加工20

  3、市场销售21

 4、利益联结机制22

  二、高效农业+特色果木23

  1、产业发展背景23

  2、产业规划原则23

  3、产业发展布局24

  4、项目建设25

  5、利益联结机制25

  三、农产品加工业27

  1、发展背景27

  2、产业实况27

  3、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7

  4、实施品牌战略28

  5、利益联结机制28

  第五章 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30

  一、资金需求测算30

  二、资金筹措方案32

  第六章 规划实施保障33

  一、组织保障33

  二、政策保障33

  三、资金保障34

  四、监督考核34


前 言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湘发[2021]10号),以及***省农业农村厅等10部门《关于推动脱***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湘农联[2021]88号)文件精神,结合《***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要求,为巩***区“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及脱贫成果,快马加鞭,促***区特色产业发展同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服务“打造产***区、建设美好武陵”的宏伟目标,现结***区实际,制定《***区“十四五”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规划(2021-***)》,是***区属各级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主导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一部分 立足新起点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期、全球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持续影响期,清醒认识和科学把握国内外环境变化,对做好“十四五”时期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清醒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这一外部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及其造成的经济衰退,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催化剂,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要科学把握“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一重大判断。面对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经受住了压力测试,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显示了中国强大的修复能力和旺盛生机活力,显示了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的信心和底气。我们要主动对标“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这一目标要求。随着“一***路”、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区等重大战略红利的进一步释放,武陵将迎来新的重大机遇和利好政策,我们必***省委“三高四新”战***市委“一中心、两枢纽、三基地”发展定位中找准位置、作出贡献,奋力谱写建设现代化武陵的崭新篇章,实现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武陵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五年。五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实施“打造产***区、建设美好武陵”战略,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结构性转变,决胜全民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高起点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涌,对***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空前冲击,经***区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主要经济指标明显改善,经济形势不断向好。2020***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元,同比增长4.1%,“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5%,始终位***市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7%,增速持续领***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8.5%、9.9%,稳***市第一。

  农业发展稳步提升,都市农业初具规模。着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全力构建武陵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湘北食用菌生态产业园、河火龙果特色种植基地、湘蒙农业科技园建设已初具规模。以蔬菜、小水果等产业为重点,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发展循环农业,农业生产实现转型提质。露油油农业、中旺农业成为农业投入品管控和绿色生产技术应用行业标兵。培育各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跃进米业、富民桥食品菜业***省级重要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业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成功打造休闲旅游、康养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天景花池现代农业产业园。稳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振兴工程”,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全区农产品加工实现销售收入3***元,较***增长23%,全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18家,***成功在湖南股权交易所挂牌。本地农产品成***道,常德酱板鸭成为地理标志产品,“金丹”“富民桥”“童胖子”等7个品牌被***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或著名商标。

  全力以赴补齐短板,三大攻坚成效显著。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区率先实现贫困村全退出,8个贫困村,3629户1087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农村贫困发生率由5.36%降至0,多次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区县”;对口帮扶石门4个贫困村全部顺利“摘帽”,青山溪村旅游产业扶贫获***省产业扶贫典范。“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明显,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好转,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穿紫河治理经验两次获央视专题推介,河湖长制工作典型经***省政府综合大督查通报表扬,城乡污水治理取得实效,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9.85%,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率达91.8%。严格防控债务风险,建立规范合理的地方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近年来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均排***市前列,被省债管办评定为“相对安***区”“绿***区”。

  产业扶贫规划有序,主导特色品种突出。按照“一区一特、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导向,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产业帮扶措施。目前,全区只要是有贫困人口的村、社区都成立了产业扶贫合作社。坚持“四跟四走”原则,着力探索资源跨村用、产业跨村建、穷人跨村***路子,大力推广“食用菌+”“棕叶+”“水产+”“蔬菜+”“果树+”等混合种养、农旅结合新模式,带动***区所有贫困户脱贫增收。创新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主导产业特色基地+贫困户”的带动模式,13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精准帮扶,覆***区35个村(居),筑牢了产业扶贫的基石。通过产业带贫能力及风险评估,最终确定的“一特两辅”重点扶贫产业为蔬菜(含食用菌)(“一特”产业)、黄桃、火龙果(“两辅”产业)。

专栏1: ***市***区“十三五”扶贫规划指标体系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

“十三五”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

年均增速

贫困村数(个)

8

0

0

100

贫困户数(户)

3629

0

0

100

贫困人数(人)

10875

0

0

100

对口帮扶石门贫困村摘幅(个)

0

4

4

100

农产品加***元)

29.8

35.76

36.66

4.23

社会消费品零***元)

115

231

320.2

9.7

城镇居民人均可***元)

28754

46511

43351

8.5

农村居民人均可***元)

19466

31755

31235

9.9

第二章 产业现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身处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之中,世情、国情、省情、市情、区情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区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一、基本情况

  ***区位于***市境中部,是***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1***街道办事处、2个乡、***镇,总面积28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85平方公里,总人口73.09万,农村人口74208人。***,8个贫困村,3629户1087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目前,防返贫监测系统中共1193户3370人,其中重点监测104户191人。***区脱贫成效如此显著,首先在于政府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其次得益于***区“鱼米之乡”的资源禀赋和地处中***市的区位优势,第三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厚重的基础。产业发展与就业***区稳定脱贫成效的主***道,统计分析表明,占比达到了75%以上。

  二、产业发展现状

  1、特色产业的发展

  ***,通过产业带贫能力及风险评估,确定的 “一特两辅”重点扶贫产业:一特为蔬菜、两辅为黄桃、火龙果。***,蔬菜种植面积3.16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765万亩,棉花、油料等其他农产品种植面积1.815万亩。全年蔬菜总产量6.86万吨,粮食总产量2.91万吨,棉花、油料等其他农产品总产量1.821千吨。年农业生产总值***元,其中蔬菜产业总产值***元,担负***区及周边百万以上人口的鲜菜供给,***市名副其实的“菜园子”。目前,我区蔬菜产业正***区域化、标准化、设施化、园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2、城乡服务业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区委、区政府继续推进提出“退二进三”的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城乡服务业的发展环境,着力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瞄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进行招商引资,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区服务业经营主体超过2.5万家,从业人员近30万人。***,全区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5***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0.9:55.9:43.2。武陵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实力提升,成功引进名家医药、正光科技、创游网络等一大批优质企业,园区智慧企业达到217家,智慧产业产值占比达83%,先后授牌“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互联网文化创意特色产业园”。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金丹银河高效农业产业带等项目推进,吸引了一批知名企业考察洽谈。

  3、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紧扣***区发展定位,大力扶持发展新兴产业,坚决淘汰置换落后产能,三次产业结构比从1.5:18.3:80.2调整为0.8:17.9:81.3,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全区现有限上服务业企业137家、规模工业企业57家、国省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小巨人”企业7家、各***市挂牌企业5家。出台了《***区现代服务业扶持暂行办法》《武陵移动互联网业园产业扶持暂行办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惠企政策,累计发放扶持资金***元,减免税收5***元。

  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农业结构调整滞后。蔬菜作***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虽然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水稻及其他传统种植业仍占大头。结构调整难,原因之一,是农民传统种植习惯根深蒂固;其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市场风向多变,加之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农***市场把握不易;第三,是农民社会化组织程度低,郊区农民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属小农经营模式,***市场单打独斗,担心改变带来“危机”,进而墨守“老本行”,这一点在贫困户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2)产品和服务结构性过剩。农产品也包括加工产品,一方面“多而不优”,另一方面“优而不多”,导致低效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农产品如蔬菜,走有机、生态、绿色***路子的人不多;加工产品如常德“酱板鸭”,加工业主达十多家,虽风味独特,但品牌过多而且良莠不齐;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副食、百货、服装等,三步一店子,五步一馆子,低端同业竞争日甚一日。

  (3)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够。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加工不精,产业链条延伸不长,附加值不高。发达国家7080%的农产品都是经过加工后才***市场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般都是农业产值的56倍。反***区,农产品如蔬、果、肉、禽、蛋、鱼等,鲜销活卖占80%以上。推动城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发展由价***迈向高端,任***道远。

  2、主导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政策机遇。“十四五”期间,***区委区政府聚焦“一片一带”,重点推进芦荻山乡“七个千亩工程”、丹洲乡千亩黄桃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持续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规范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市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档升级***道路、水利等基础设。

  (2)环境机遇。添景花田现代农业示范园、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羊肚菌示范产业园、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集聚发展,唱响农业品牌;围绕金丹银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高效、生态、休闲”定位,为***区蔬菜、黄桃、火龙果、休闲旅游等主导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产业挑战。“十四五”期间,***区委区政府给予特色产业非常好的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作为主导特色产业的创业者,要用好政策,把握机遇,壮大产业规模,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巩固脱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

  四、利益联结情况

  1、扶贫对象分析

  全区现有防返贫监测系对象1193户3370人,其中重点监测对象104户191人。除了因病、因残等致贫原因外,因“愚”致贫是主要顽症。贫困监测对象中,大多数人是贫困在文化上,弱势在信心上,糊涂在观念上,有些贫困户甚至被戏称为扶不起来的“阿斗户”。一次扶贫、一年兜底难以奏效,脱贫容易致富难,这是产业扶贫过程中,需要认真面对多维度思考多层面采取措施并加以实质性解决的障碍问题。

  2、利益联结机制

  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等部门,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危房改造等与监测对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1)产业扶贫。按照“一区一特、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导向,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产业帮扶措施。目前,全区只要是有贫困人口的村、社区都成立了产业扶贫合作社。坚持“四跟四走”原则,着力探索资源跨村用、产业跨村建、穷人跨村***路子,大力推广“食用菌+”“棕叶+”“水产+”“蔬菜+”“果树+”等混合种养、农旅结合新模式,带动***区所有贫困户脱贫增收。创新采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主导产业特色基地+贫困户”的带动模式,13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精准帮扶,覆***区35个村(居),筑牢了产业扶贫的基石。

  (2)就业扶贫。推进稳岗就业,增加“造血能力”。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对少数贫困家庭的收入影响较大,我区优先帮助贫困人口有序返岗、稳定就业。严格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措施,对符合相关政策的实行兜底保障或低保提标,并开展了“保姆式”帮扶。开展线上和线下齐头并进的招聘模式。线上共举办了4场***市内企业的网络招聘会,参与企业131家,共提供7599个岗位。线下先后在芦荻山乡、河镇、丹洲乡举办了3场“点对点、一站式”用工服务需求见面会。提前动员本乡贫困劳动力参与此次见面会,3次见面会共有18家企业参与,提供了743个岗位,参与求职的人数405,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88人。全区1445名正常贫困劳动力,已全部实现就业,就业率达100%。***,移民实用技术培训完成60人,职业技术培训完成87人,赴***市参***省致富带头人培训完成24人。同时,加大了公益性岗位开发帮扶力度,投入120万增设130个公益性岗位,已全部落实到位,每户全年可增加收***元以上,拓宽了低收入群体收***道。

  (3)教育扶贫。建立辍学工作台账,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除到外地就学和因身体原因休学的学生外,其余的均通过“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实现应返尽返,辍学率始终保持为零。同时,对***区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含区外学生)进行了资助,按照“宁愿重复资助也要一个不漏”的原则,全部资助到位;对接受职业学历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实现了应补尽补。***,我区为5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子女发放特困助学金***元;春、秋季学***区义务教育阶段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31人次,资助金额***元,学前教育阶段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2563人次,资助金额***元。***,雨露计划春、秋季职业教育补助总计发放123人次,共计1***元。

  (4)健康扶贫。区委、区政府积极回应民生关注,注重将民生工作与健康扶贫有机融合推进。至******月,***区政府先后投入***元专项资金,逐一***区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开展了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区25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和公有产权率均达100%,村卫生室服务环境显著改善,***区深入推进实施健康扶贫工作构建了坚实的村级服务网底。强化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保,实现“应保尽保”;动态调整人员参保补助,实现“应追应补”。严格***省市“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分级诊疗,农村贫困***区域内就诊率达96.53%。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全区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签约率达100%。认真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住院报销政策,截止******月底,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964人次,总费用73***元,累计报销65***元,住院医疗费用个人实际报销比例达90%。

  (5)兜底保障。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全区城乡一体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元/年,农村低保救助水平未***元/月,远高于***区县。截止日前,全区兜底保障对象443户843人,均实行了一户一档,做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纳入低保。全面运用低收入家庭认定信息平台,对低保等申请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6)危房改造。坚持指标向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倾斜,科学安排危房改造指标,确***区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力开***区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全覆盖鉴定摸排工作,确保了不漏一户一人。加快农村危房改造进度,今***区危房改造任务92户均已完成,由区级财政解决配套资金,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

专栏2:***市***区“十三五”扶贫情况

指标名称

数值

产业扶贫覆盖对象(%)

100

产业扶贫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情况(家)

13

就业扶贫参与企业数(家)

149

正常贫困劳动力就业率(%)

100

增设公益性岗位个数(个)/资***元)

130/120

教育扶贫对象数(人)/资助金额***/span>

5170/284.94

健康扶贫资***元)

878.67

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

100

行政村卫生室公有产权率(%)

100

贫困人口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率(%)

100

兜底保***元/年)

6720

农村低保救***元/月)

363

兜底保障对象(户/人)

443/843

危房改造任务数(户)/危房改造完成率(%)

92/100


第二部分 描绘新蓝图

第三章 总***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大力发展“一县一业”,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着力推进“一特两辅”脱贫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培育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建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带动辐射效应明显、有利于群众持续增收的脱贫产***区(基地),确保脱贫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2、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始终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把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保护生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成为武陵发展的鲜明底色和靓丽名片。

  5、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市场,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的动力。

  6、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领、梯次推进。

  三、发展目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深入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到***,实现农业总***元,年均增长3%左右。

  1、提高农业质效,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粮油、水产、水果、蔬菜等一批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抓好乡村产业,打牢乡村振兴基石,主要围绕黄爱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加***区内添景花田现代农业示范园、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羊肚菌示范产业园、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集聚发展,唱响农业品牌;围绕金丹银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坚持“高效、生态、休闲”定位,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打造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高效特色农业。大力推进“二品一标”认证工作,大力发展绿色种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建设一批特色公用品牌,到***,全区“二品一标”认证产品有效总数达到18个,培***市场竞争力的“二品一标”品牌5个。深入实施“农业+”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观光”“农业+养老”等农旅融合发展,开发康体养生游、休闲观光游等乡村健康旅游项目。积极对接粤港澳***区“菜篮子”城际合作平台,打造一批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

  2、优先农业农村,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加快构建农业绿色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业投入品管控和绿色生产技术应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三是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力争十四五期间***省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加快培育各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200个以上。四是加强农业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生态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体系。

  3、强化科技支撑,实现农业绿智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科技支撑,实现科技强农,实施种业科研选育工程、种业企业培育工程和种业生产繁育基地建设工程。推进品种选育、种子加工经营、种苗繁殖推广为主要建设内容的水稻创新工程,建设“互联网+”工厂育苗智能化工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食品安全,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和***省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建立、规模基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从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主要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和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全建立。

专栏3:***区“十四五”农业产业发展目标

指标名称

目标值

农业生***元)

8

二品一标个数(个)

18

有竞争力的二品一标个数(个)

5

市级龙头企业(家)

28

省级龙头企业(家)

13

农民专业合作社(个)

200

蔬菜推广面积(万亩)

5

蔬菜推广品种(个)

20

新建食用菌种植面积(含羊肚菌)(亩)

5000

七个千亩工程

千亩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千亩农产品物流园、千亩羊肚菌产业园、千亩富硒草本咖啡种植基地、千亩观音寺草业基地、千亩添景花田农业产业园、千亩湘西北康养文化产业园

第三部分 迈入新征程

第四章 重点任务

  一、蔬菜

  1、蔬菜生产

  稳定蔬菜生产面积3.165万亩,实行专业基地面积的动态管理。以芦荻山乡万亩基地为***区,***区域化布局,重点布局在熊家坪、金狮堤、石公庙等近郊。采取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乡(镇)主体的办法落实基地的建设和管理。①夯实基础,对基地排灌、道路等硬件系统查漏补缺并大力推广蔬菜大棚;②科技兴菜,积极推广新种子、新肥料以及新技术;③品牌战略,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品种突出名、优、特,栽培坚持精细化。④蔬***区,以芦荻山乡“七个千亩工程”为基础,选定添景花田农业产业园为蔬菜***区,流转土地2100亩,形成集“国际农业技术交流、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智慧农业科技园,形成支***市、辐***省乃至全国的技术易推广、服务有创新、模式可复制的智慧农业建设体系,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价***业链,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有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⑤食用***区,选定羊肚菌产业园为食用菌***区,羊肚菌基地目前有630亩,每亩产量可达300斤左右,后续目标将芦荻山乡打造成全国知名的食用***镇。

专栏4:***区“十四五”蔬菜生产规划目标

指标名称

***

***

蔬菜面积(万亩)

3.165

5

添景花田农业产业园(亩)

500

2100

食用菌产业园(含羊肚菌)(亩)

630

1200

蔬菜年生产量(万吨)

5.91

8.45

蔬菜年生***元)

3.79

5.4

食用菌年生产量(万吨)

0.95

1.3

食用菌年生***元)

0.9

1.28

受益对象(含防返贫监测对象)(万人)

1.6

2.1

  2、蔬菜加工

  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调节淡旺矛盾。重点扶持富民桥菜业和羊肚菌产业园。***是一家专门从事蔬菜加工的民营企业,落户***区东江工业园,厂区面积38亩,***在芦荻山乡建有专业蔬菜生产基地,流转土地230亩,外连生产基地4万余亩,年蔬菜加工能力7万吨,年产蔬菜制品2.5万吨。***是一家食用菌生产与加工企业,落户在芦荻山乡金狮堤村,流转土地630亩,建有“院士工作站”。公司开发的一种防止癌症复发的永春堂真菌多糖产品获国家重大发明专利,开发的永春堂东方灵芝破壁孢子粉产品及食用菌系列产品,是中老年人健康养生首选佳品,产品通过香港出口东南亚各国。拥有年产3000吨现代化秀珍菇生产工厂,年产600万菌棒生产车间,年产东方灵芝、虫草、紫木耳、香菇等3000多吨,食用***元。

专栏5:***区“十四五”蔬菜加工规划目标

指标名称

***

***

蔬菜年加工量(万吨)

8

12

蔬菜加工***元)

22.58

27.77

食用菌年加工量(万吨)

1.05

1.29

食用菌加工年产值

3.07

3.78

受益对象(含防返贫监测对象)(万人)

0.4

0.6

  3、市场销售

  目前,我区形成了以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为龙头,城乡***市场相配套,龙头企业、商场、超市、营销组织、营销大户和网商平台为补充的蔬菜销售网络。销售主体为:菜农、营销组织、营销大户及加工企业。销***道:一是***市***道;二是农超对接;三是上门配送;四是终端直销;五是基地采购;六是网商平台。我区鲜菜90%以上是菜农自主销售,***市场单打独斗,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综***区蔬菜销售的形势,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现有销售网络为基础,进一步健全,进一步完善,按照***区“十四五”规划布局,推进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打造成一个集蔬菜、水产、肉食、水果等农产品交易、冷藏加工、物流为一体的农产品综合物流园,促进蔬菜等农产品的交易;二是建立以村为单位******元的自身营销出击机制,主动出击***市场,建立自己所熟悉的能够掌握的营***道;三是建***市“消费合作社”,瞄准未来老龄化社会的消费习惯和特点,实现生鲜蔬***区直销。

  4、利益联结机制

  防返贫监测对象的菜农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面对当前变幻莫测的***市场,利益受到多重挤压,由政府主导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和实现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实现机制的建立:一是实施政策引导,在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营销大户发展壮大的同时,用好政策激活工具,使经营主体与防返贫监测对象之间发生利益联结;二是通过投入搭桥,规定凡享受政府财政投入的经营主体,必须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的形式带动防返贫监测对象长期稳定增收;三是推进改革创新,通过改革,创新扶贫帮扶模式,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集体经营性财产及有关财政资金可量化折股,政府扶持资金通过以奖代补、货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监测对象共同发展。在建立实现机制的基础上,引导经营主体与监测对象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并实现监测对象利益最大化。①统一服务,由区农业农村局、区农广校对防返贫监测的菜农无偿提供实用技术培训,包括栽培生产、病虫防治和田间管理等,***提供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②订单帮扶,以“富民桥”菜业为主建立“公司+农户”的订单经营模式;③股份合作,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的75%至85%量化折股到防返贫监测对象,防返贫监测对象享受企业的股份分红,15%至25%用于企业的自身发展。④合作联结,***牵头,利用建立食用菌行业协会组织,吸收防返贫监测对象参与其中,共同发展。

  二、高效农业+特色果木

  1、产业发展背景

  其一,有规划蓝图。***区“十四五”规划继续推进“金丹银河高效农业产业带”建设,涉及丹洲乡、***街道、河镇三***镇(街道)12个村(居),项目规划面积7707.92亩,打造智慧智能、绿色生态、低碳高效的农村旅游基地,计划投***元;其二,有现实需要。丹洲乡现以柑桔生产为主,随着桔园老化、产品质量下降、市场竞争加剧,桔农生活来源已成问题,对防返贫监测对象的影响更为严重,如太平村,由于传统种植业的收入下降,村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全村抛荒面积达70亩以上,且呈现上升势头。

  2、产业规划原则

  (1)***市场为导向,***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培育发展主导产来,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自觉***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鼓励***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优,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潜力产业。

  (2)***区域化布局,点、线、面同步推进。着力“点”的建设,推进高效农业示范点和专业村的建设,注重“线”的构建,重点推动***路***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突出“面”的提升,***区域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区。

  (3)坚持科技创新,注重创优品质品牌。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着力提升农产 的品质,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加强绿色产品及基地认证,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标准化生产。

  (4)坚持尊重群众,经营主体和政府主导相结合。发展高效农业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发展高效农业。

  3、产业发展布局

  金丹银河高效农业产业带分为高效种养***区、农业综合服务***区、智慧科技***区、生态休闲***区以及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带。产业带设计在以***路两侧500米范围内,共涉及到12个村居,规划如下:三***区黄桃50亩,岩***区蔬菜110亩,雷坛岗村西瓜100亩、甲鱼泥鳅150亩、蔬菜20亩,泽***区200亩、马铃薯500亩、蔬菜80亩,明月村草莓230亩、300亩、中药材200亩、蔬菜200亩,白鹤庵村黄桃50亩、甲鱼泥鳅150亩、龙虾80亩、中药材100亩,金美村草莓200亩、水稻150亩、甲鱼泥鳅150亩、蔬菜90亩,朱湖村火龙果50亩、龙虾150亩、甲鱼泥鳅60亩、蔬菜90亩,石***区草莓100亩、车厘子70亩、苗木200亩、黄桃30亩,太平村草莓150亩、龙虾200亩、马铃薯300亩、蔬菜230亩,坪湖村葡萄200亩、柑橘200亩、中药材150亩、蔬菜90亩,长湖村柑橘200亩、中药材315亩。形成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风光带。

  4、项目建设

  “金丹银河高效农业产业带”整体规划,以产业为支点,以政府投入为杠杆,撬动金融、社会投资共计投***元。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的发展战略,加大供给侧改革的力度,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直接带动丹洲乡、河镇、***街道的12个村(居中),辐射***区,带动防返贫监测对象共同发展。规划目标:①产业带农民人均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增***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元左右;②产业带土地生产率大幅提高,土地每亩收益在***元以上;③产业带科技水平较大提高,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④产业带剩余劳动力转移得到较好解决,吸收当地劳动力就业达到80%以上,优先吸收防返贫监测对象就业;⑤产业带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程度得到充分发展,农产品商品率达90%以上,所有农产品均达到“两品一标”要求,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5、利益联结机制

专栏6:***区“十四五”高效农业+特色果木产业带规划目标

指标名称

数值

投***元)

122

规划面积(亩)

9000

***元/亩)

10000

人均收***元)

5000

蔬菜规划面积(亩)

1110

柑橘规划面积(亩)

700

草莓规划面积(亩)

880

黄桃规划面积(亩)

1030

葡萄规划面积(亩)

200

火龙果规划面积(亩)

150

西瓜规划面积(亩)

100

其他特色产业规划面积(亩)

2245

受益对象(含防返贫监测对象)(万人)

4.1


  三、农产品加工业

  1、发展背景

  ***区地处中***市,市场兴旺,交通便利,人才荟萃,金融繁荣,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是发展农产品加工的福地。***区“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发挥现有品牌优势,提升传统产业,创新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特色产品。以跃进米业、富民桥食品、玉洁食品、贺童酱板鸭、美伦食品等为重点,扩大生产规模,促进食品工业产业集团群快速健康发展。

  2、产业实况

  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6家,并成集群成规模发展,年总产值达3***元,***区及周边农产品销售的主***道之一,对生鲜农产品价***正向调节作用,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平台。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接农户,一头***市场,是组织农民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的可靠途径。综观整个行业,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区脱贫主导特色产业之一,是产业扶贫的“快车键”。

  3、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引***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业上下游跨界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同时推动生产要素跨界配置,促进一二三产业紧密连接、协同发展。到***,产业融合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新格局。***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支持龙头企业整合资源,组建集团,做大规模,做响品牌,形成一批生产型、加工型、外销型农业小巨人;二是增强农产品原料保障能力,着力***区域布局,扩大基地规模,倡导绿色生态农业,增强农产品原料保障能力;三是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改造提升加工装备设备,提高加工能力水平;四是支持新建一批“拳头产品”外销点直销点,出台政策,创造条件,鼓***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五是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融合一体;六是推动转型升级,把“互联网+”“生态***元素、现代因子引入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

  4、实施品牌战略

  着手解决加工产品“优而不多”、“多而不优”的结构性问题。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因势利导,实施品牌战略,一是加强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二是练好内功,提升产品质量是做响品牌的关键;三是强强联手,整合品牌资源,造就更多的响牌子硬拳头;四是维权保护,重拳打击假冒等侵权行为。

  5、利益联结机制

  (1)“企业+订单”模式,双方约定交售产品的品质、数量、时限、价***并严格履行合同或协议;

  (2)委托帮扶模式,委托企业帮扶,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让困难群众主动参与,从劳动当中获得收益和分红;

  (3)股份合作模式,投入企业的财政专项资金、涉农资金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可量化折股,以“四跟四走”的方式落实金融产业扶贫政策,让监测对象享受企业的盈利分红。通过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三个乡(镇)防返贫监测对象2000人。

专栏7:***区“十四五”农产品加工规划目标

指标名称

数值

投***元)

30

农产品加工企业数(家)

120

龙头企业数(省、市)

30

农产品加工年产值(亿)

45

提供就业岗位(万个)

1.8

受益对象(含防返贫监测对象)(万人)

0.5


第五章 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一、资金需求测算

  蔬菜产业、高效农业+特色果木、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共计17***元,资金测算及分年投入计划见表1、表2。

  表1:***区“十四五”脱贫主导特色产业资金需求表


投***元)

项目内容

投入年限

蔬菜产业

19.18

蔬菜产业发展、添景花田农业产业园、羊肚菌产业园等

2021-2025

高效农业+特色果木

122/p>

金丹银河高效农业产业带

2021-2025

农产品加工业

30.33

扶持惠生肉业、富民桥菜业、湘北食用菌等企业发展

2021-2025

合计

171.51

  表2:年度投入计划表***元)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小计

蔬菜产业

基地建设

0.03

0.1

0.2

0.13

0.04

0.5

加工扶持

0.03

0.1

0.2

0.06

0.04

0.43

产业园建设

0.1

0.1

0.5

9

8.4

18.1

其他

0.02

0.02

0.02

0.05

0.04

0.15

小计

0.18

0.32

0.92

9.21

8.5

19.18

高效农业+特色果木

特色果木

0.01

0.02

0.07

0.5

0.4

1

金丹银河高效农业产业带

0.07

0.53

30

55

35

120.6

其他

0.1

0.2

0.1

0.4

小计

0.08

0.55

30.18

55.7

35.5

122

农产品加工业

童胖子、金丹、泰味等常德酱板系列,永春堂生物、富民菜菜业、德嘉益民食品,美伦食品、佳和冷链等

0.03

0.3

6

14

10

30.33

小计

0.03

0.3

6

14

10

30.33

合计

0.29

1.17

37.09

78.94

54.02

171.51

  二、资金筹措方案

  以产业发展为支点,积极发挥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元帮扶格局,共筹措资金17***元。①区财政投入。整合农***路修建、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项目资金等涉农资金,集中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增加财政专项投入,共筹措资金1***元;②金融资本投入。争取国家和地方银行资金***元;③社会资本投入。通过招商引资、企业投入、社会闲散资金入股等方式,共***元;④争取上级投入。争取中央、省、市***元。

第六章 规划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成立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指导、督导、考***区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工作;

  2、合力推进。由政府主导,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产业帮扶有效对接;

  3、分工落实。相关各部门以及各乡(镇)要把产业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政策保障

  1、完备政策工具。根据***区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市场机制以及乡村振兴规划,研究和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包括土地支持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农业保险政策及其他政策;、

  2、强化政策支撑。政策为“纲”,贯穿并联结产业发展和精准脱贫两条线。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集约化,不断推进产业集聚,形成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3、推动政策落地。以贫困人口脱贫和长期稳定增收为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各项产业发展与脱贫政策,防止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脱轨走样。

  三、资金保障

  1、整合资金。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及农民主体、全社***元化投入机制,科学合理整合农村资源、各类资金、创业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资源、资金和人力,做大做强脱贫主导特色产业。

  2、合理使用。积极***市场机制,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加强管理。对资金使用的流向和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和审计,防止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

  四、监督考核

  1、考核内容。包括年度计划、项目进度,扶贫任务完成情况;

  2、考核形式。把责任进行分工,把任务进行量化,年初下达指标,年中检查督导,年末统一进行目标考核;

  3、组织方式。根据脱贫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部署安排,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协同各成员单位***。 

已是中项网会员请 登录 查看
不是中项网会员请 免费注册 获取
更多详情请了解 [会员服务标准]

本条信息

我来纠错或提供更多相关信息

欢迎纠错,一经核实,纠错一个项目的,我们将赠送您一个项目反查。

我想跟踪该项目

请填写您需要跟踪该项目的内容及什么阶段为您反馈。

我还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请填写您需要反查项目的更多相关资料

 

会员特色服务

  • 寻找项目
  • 信息定制
  • 项目跟进
  • 业主库
  • 设计单位
  • 收藏信息

项目日历

更多...
华项永达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中项永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400816136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9号得实大厦一层北区

湖南中项网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中项永达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中电软件园二期D6栋8层

子公司:中项智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市场合作:18511848676

中项网服务号

中项网小程序

中项网APP

Copyrigt 2001-2034 中项网   京ICP证120656号   京ICP备10019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150号